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正> 项城县永丰乡冯滩村属于人多地少地区,多年来这个行政村为解决粮、棉争地矛盾,曾采用麦棉套种一年两熟制,但亩经济效益一般为250元左右。一九八四年开始试验小麦、花生、棉花间作套种一年三熟制,400亩试范田,每亩实收小麦650斤、花生530斤、棉花85厅,折合亩总收入584元,净收入528元,比麦棉套种亩增收250元,比小麦、大豆轮作亩增收一倍以上。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2.
<正> 麦棉间作田加套甜瓜,是我县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推广的一项以亩收入千元为目标的综合性栽培技术。该项栽培技术具有技术简单,病虫害发生轻,投资少、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易推广等优点。从一九八二年试种以来,目前已发展到四千多亩,占全县麦棉间作田的67%。根据大田调查,在中等或中上等肥力地块,一般每亩(不折算)可收小麦150~200公斤,甜瓜1500~2000公斤,皮棉65~75公斤。经济收入比单纯麦棉间作每亩增加300~500元,高者可达700元以上。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90年平顶山市以双高开发为科技兴农的突破口,在省科委的重视支持下,经过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五个县的共同努力,园满完成了三十万亩小麦、玉米、烟叶的高产量高效益开发任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双高开发区中15万亩小麦总产达4937.8万公斤,单产329.2公斤,比非开发区单产增加121公斤;15万亩玉米双高开发总产达6282.1884万公斤,单产407.98公斤,比非高产开发区单产增加96公斤;15万亩烟叶双高开发亩产值628.31元,上等  相似文献   

4.
<正> 花生是通许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在15万亩左右,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988年以来种植面积均在17万亩以上,其中麦套花生已达13万亩左右,约占全县花生总面积的80%。为了大幅度提高小麦和套种花生的产量、总结一套高产配套技术模式,特提出如下技术要点: 一、选用高产、优质早熟新品种品种是决定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麦垄套种花生,花生生育期短,应选用高产、早熟的直立型品种。目前我国推广的优良品种有豫花一号,海花一号、8034-5、83-13、鲁花九号、冀油4号、徐州68-4等。二、增加密度、适时早播针对麦垄套种花生生育期短,营养体较小,生殖  相似文献   

5.
<正> 为推动科技兴汴战略实施,加速科教兴农进程,使小麦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本年度夏粮生产会议上提出要抓好143万亩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开发(简称“一优双高”开发)。其目标是,143万亩小麦亩均单产300公斤以上,其中13万亩高产开发亩均单产400公斤以上,从而带动全市435万亩小麦均衡增  相似文献   

6.
<正> 长葛县小麦、玉米优质、高产、高效益综合技术开发,选择在坡胡等8个乡镇,小麦面积30.5万亩,玉米18.5万亩。开发区1990-1992年小麦平均亩产363公斤,比开发区前3年平均增产14.5%,比全县同期小麦亩增产10%,3年累计增产小麦4323.1万公斤,增加收入为3026.17万元。玉米3年平均亩产467公斤,比同区前3年平均增产21.8%,年平均递增为6.6%,比同期全县平均增产12%,累汁增产玉米4856.9万公斤,增加产值2719、86万元。其做法是: 一、狠抓小麦、玉米“一优双高”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 豫麦13(郑州891)是当前河南省正在推广的一个小麦优良品种。为了掌握该品种的主要生育特性及其高产潜力,1989~1990年在本院试验地和新郑县七里井村一户的责任田内进行了高产栽培试验。其产量结果是: 新郑县七里井村张荣西责任田,经新郑县小星火办公室实地验收,豫麦13小麦实收面积4.2亩,总产2646公斤,平均亩产630公斤。收获时取点测产(每点6m~2),平均亩产608公斤。陕农7859小麦1.2亩,小区实收亩产392公斤。本院内试验田的豫麦13,因后期严重倒伏,产  相似文献   

8.
一、主要套种模式 1.麦、棉、菜套种.一般采用"四二"式模式栽培,即四行小麦、两行棉花.中上等地力以1.6米为一带,四行小麦占地0.6米,棉花预留空地1米,麦棉间距25厘米;中下等地力及沙壤地以1.5米为一带,四行小麦占地0.6米,棉花预留空地0.9米,麦棉间距25厘米.在0.9~1米的棉花预留行上,于麦播后种植菠菜、蒜苗或早春移栽定植早熟的洋白菜、洋葱等.四月中旬蔬菜收获后,在预留空地上种植两行棉花.小麦选用高产、优质、早熟、矮秆、抗倒伏的品种,如郑麦9023、温麦6号等,播期为10月10日~20日,播量为每亩6~7千克,精细整地后预留行起成龟背形埂,以利地膜覆盖.棉花选用高产优质抗虫抗病品种,如中41或中45包衣种子,4月10日左右播种,每亩用包衣种2~2.5千克,每埂种两行棉花,每亩密度4000~4500株左右,播后及时覆膜.  相似文献   

9.
一、主要套种模式 1.麦、棉、菜套种。一般采用“四二”式模式栽培,即四行小麦、两行棉花。中上等地力以1.6米为一带,四行小麦占地0.6米,棉花预留空地1米,麦棉间距25厘米;中下等地力及沙壤地以1.5米为一带,四行小麦占地0.6米.棉花预留空地0.9米,麦棉间距25厘米。在0.9-1米的棉花预留行上,于麦播后种植菠菜、蒜苗或早春移栽定植早熟的洋白菜、洋葱等。四月中旬蔬菜收获后,在预留空地上种植两行棉花。小麦选用高产、优质、早熟、矮秆、抗倒伏的品种,如郑麦9023、温麦6号等,播期为10月10日~20日,播量为每亩6~7千克,精细整地后预留行起成龟背形埂,以利地膜覆盖。  相似文献   

10.
<正> 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怎样在有限的土地上既不减少粮食生产又可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偃师县城关镇前杜楼村连年来采用麦子一辣椒的种植方法,每亩小麦收410公斤,辣椒亩产1380公斤,全年亩效益为1255.5元很受群众欢迎。现根据我们的经验,将小麦一辣椒的主要高产栽培措施报道如下: 一、选用良种、合理密植小麦要选用高产春性品种予麦18号(矮早781),这个品种lO月上旬播种,6月初收割,可以及时定植辣椒;辣椒选用的是辣味适口,脆甜带香的  相似文献   

11.
小麦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项目取得新成效我省自1995年实施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计划“小麦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项目以来 ,成功建立了1万亩超高产样板田、10万亩试验区、100万亩示范区和1000万亩辐射区 ,1999年 ,偃师万亩超高产样板田平均亩产达到609 14公斤 ,提前两年实现了项目计划产量目标。在保证产量水平稳步提高的前提下 ,围绕小麦种植结构调整开展研究和开发 ,取得了比较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一是加强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和示范 ;二是开展了食品加工与优质小麦指…  相似文献   

12.
<正> 几年来我县在引黄老稻区试行麦茬水田稻作改制,实现了稻麦双高产。据1983—1988年试验示范改制田2746.7亩统计,平均亩产稻谷421.4公斤,后作小麦318.5公斤,比传统种稻技术亩产稻谷404.8公斤增产16.6公斤,比后作小麦亩产265.3公斤增产53.2公斤。麦茬水田稻作改制就是不育苗、不插秧、麦茬免耕直播或撤套播、施肥上“三降两增”、实行不保水层的充分灌溉、化学除草的一种  相似文献   

13.
<正> 开封市四十七万亩粮、棉、油作物高产高效益综合技术开发示范研究(简称“双高”开发),自1990年起,历经三年,取得丰硕成果。三年累计新增小麦7386.25万公斤,玉米3632.3万公斤,红薯100万公斤,水稻226万公斤,棉花526.6万公斤,花生1376.8万公斤。其中,小麦“双高”开发三年跃上三个台阶,今年比1989年亩均增产43.6%,比1990  相似文献   

14.
<正> 掖单12号是山东省莱州市农科所1987年选育出来的,株型紧凑、果穗较大,是当前综合性状最好的一个玉米新品种,组合为478×515。1990年引进我所进行小面积高产试验,获得745.3公斤/亩的产量,超过了我所玉米高产记录。1990-1991年两年进行了密度和肥料试验,为以良种良法相结合,迅速地在我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一、播种技术:掖单12号是中熟品种,要抢时早播,于6月15号以前播种结束,最好是麦垄套种。播种量是每亩5斤,种植的适宜密度是每亩  相似文献   

15.
<正> 晚播麦主要是指寒露至霜降节(10月20号前后)播种的小麦,比普通栽培播期晚20天左右,这种晚播麦晚播不晚熟,高产了倒伏,据吴桥县1987—1988年度3500亩的试验示范,原产可达到400—450公斤/亩,是提高粮食单产增强农业后劲的一条新途径,使晚播麦高产稳产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小麦晚播延长了夏玉米的生长期,使夏玉米可种植增产潜力大的中晚种,如掖单4号、2号等,以充分利用高温多雨的夏秋有利季节,提高玉米单产(单产600—650公斤/亩),  相似文献   

16.
贾连璋  陈梅英 《河南科技》1992,(2):10-10,19
<正> 玉米是我省仅次于小麦的主要粮食作物,近三年来播种面积稳定在3100万亩左右,总产超过160亿斤。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玉米单产不足300公斤的低产面积占玉米总面积的20%,单产300-400公斤有中产面积占65%,单产超过400公斤的高产面积占15%。虽近几年各级领导重视玉米高产开发,使高产田的面积上升到20%左右,但中、低产区仍是我省玉米增产的主要地区。因此,研究和分析适应我省不同条件的玉米品种,对今后玉米生产将起重要作用。一、品种多。外省杂交种占主导。玉米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 周口地区人多地少,生产中粮油、粮经等作物争地矛盾突出,在粮食增产的前提下,油料、经济作物也能相应发展,并提高经济效益。我们研制的小麦、玉米、大豆、豆角一年四熟间作套种模式,缓解了作物间争地的矛盾,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生产能力、全年亩产粮食800公斤(小麦400公斤、玉米400公斤),大豆60公斤,豆角1000公斤,亩产值1364元,比对照(小麦20厘米等行播种.麦收后种玉米)效益提高1.9倍。一、种植形式20厘米行距种6行小麦,空40厘米,1.4米一  相似文献   

18.
<正> 玉米是高光效的C4作物,它的净光合效率为小麦,水稻等谷类作物的2-3倍,是高产作物之一。前几年,美国有60.7亩玉米,创单产1480公斤的高产纪录,据科学家预测,本世纪末最高亩产将达到2000公斤。玉米不仅可食用和饲用,而且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目前它的加工产品已达2000种以上。我省是国内种植玉米大户,播种3千万亩,总产量约85亿公斤。为使我省玉米变资源优势力加工优势,进而成为经济效益优势,现介绍几种玉米的加工产品如下: 1.玉米制酒精自国际石油危机以来,巴西、美国以玉米为原料  相似文献   

19.
“三夏”时节,从“九五”国家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小麦大面积高产综合栽培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实施地偃师市传来喜讯,经过由国家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和河南省科委组织有关单位的小麦专家对偃师项目区小麦万亩超高产样板田进行随机抽样的实打样点验收,结果表明亩产突破600公斤,提前一年达到了预定产量指标。洛阳市科委办公室小麦超高产样板田亩产突破600公斤  相似文献   

20.
<正> 小麦是河南一大优势作物,面积、总产居全国首位。常言道:“以夏促秋,年年丰收,以秋补夏,担心害怕”。足以说明小麦不仅是稳产、高产作物,而且对夺取全年丰收,为国家多做贡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解放以来,随着小麦良种一次又一次的更新换代及其栽培技术的改造、发展,我省小麦产量逐步提高。五十年代单产才过50公斤,六十年代接近100公斤,七十年代突破了150公斤,八十年代超过了200公斤。1984年单产接近250公斤(247.5公斤)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近两年,虽因气候异常,灾情严重,由于推广了一批小麦新品种,仍获得了较好的收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