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铁矿是与金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矿物之一,其作为标型矿物是寻找金矿床的重要标志之一,利用黄铁矿的晶体形态,化学成分标型特征及热电性在评价金矿床的深部远景、矿床成因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指出,利用黄铁矿的晶体形态标型和热电性特征及微量元素的变化特征可以确立金矿体的分带并指导找矿,利用黄铁矿中Au/Ag、Co/Ni及S/Se比值可以初步判断金矿床的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2.
汪欢 《科技咨询导报》2014,(4):101-101,103
黄铁矿是各类矿床中最常见的金属矿物,尤其是金矿中。该文总结了黄铁矿的化学成分,结构、晶体形态、热电性等方面的主要标型特征,并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总结了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在判断金矿床成因方面的应用,以期进一步认识和加深黄铁矿标型特征在金矿床成因中的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铁矿是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的金属硫化物矿物之一,同时黄铁矿也是在金矿床中最重要的载金矿物,是矿化的重要标志。矿物在形成时不管是物化条件还是成分上的微小变化,都会反映在矿物之上,使其在某些性质上有不同的特征。把矿物标型应用在揭示矿物形成条件与找矿标志上,已逐渐被大众接受与应用。该文通过对国内外黄铁矿标型研究众多文献的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出黄铁矿的形态标型、成分标型和物性标型特征及其地质解释和应用,并对部分标型特征加以实例介绍,以期对矿床研究,尤其是金矿床的勘探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疆多拉纳萨依金矿位于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缝合带西侧,是一个受韧性剪切带控制,以黄铁矿为主要金属矿物的金矿床.在详细野外调研和室内鉴定的基础上,将矿床中的黄铁矿分为4期,其中第三期黄铁矿以细小破碎晶体为主,为重要的金矿化期.对不同期次的黄铁矿分别进行了电子探针和硫同位素测试分析,并且针对重要金矿化期的黄铁矿的成分标型和硫同位素系统研究,发现该期金矿化黄铁矿化学式为FeS1.98,属硫亏型;Co/Ni的平均比值为1.488,推断该期黄铁矿为热液成因;δ34S‰值介于-3.8‰~-2.0‰,集中于幔源硫附近,说明与金密切伴生的黄铁矿中的硫主要来自深部.  相似文献   

5.
系统地研究了金厂峪金矿床中石英的标型特征,阐明了石英标型特征在矿床成因和在地质找矿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银洞坡金矿床中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对黄铁矿微量元素开展原位微区分析,探讨其矿床成因。根据野外和室内观察结果,银洞坡金矿中黄铁矿主要划分为3个世代。黄铁矿微量元素表明,Py1为沉积成因黄铁矿,与金形成无关;Py2、Py3具岩浆热液成因黄铁矿特征,为成矿期黄铁矿。结合区域矿床地质,银洞坡金矿为岩浆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7.
皖南东至-泾县一带是安徽省主要的金矿(点)之一,而黄铁矿是本区中金矿床(点)最主要的载金矿物之一。论文应用先进的微束分析技术--质了探针分析--对皖南东至-泾县一带金赋存状态进行系统的研究,得出初步结论。结果表明,矿体黄铁矿中金的赋存状态以微细粒自然金为主,与我国卡林型金矿床中的金的赋存状态一致;通过对本区微细浸染金矿带中花山、吕山、柴山、虎龙冲、管岭、白果树等金矿床(点)中黄铁矿化学成分和晶体形态等方面标型特征的研究来探讨本区金矿床(点)的成矿条件,为指出找矿方向,筛选出找矿靶区作了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金厂峪金矿黄铁矿标型特征的研究,阐明了金厂峪金矿的矿质来源、矿床成因类型、矿体剥蚀深度和找矿标型特征。  相似文献   

9.
义兴寨金矿床中黄铁矿矿物学特征研究表明:黄铁矿的晶形愈复杂含金性愈好;含金性好的黄铁矿S,Fe及S相对于Fe均有亏损,晶体中存在晶格缺陷,为Au元素的混入提供了有利空间;黄铁矿的晶胞参数a及红外吸收峰高I2/I1值与其含金量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该项研究对于寻找同类型的金矿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矿物组合及蚀变特征,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可划分为高硫化型和低硫化型,明矾石是高硫化型金矿床中典型矿物.高硫化型矿床中的酸性硫酸盐蚀变共分为4种环境:岩浆热液环境、岩浆蒸汽环境、蒸汽-加热环境和表生环境.岩浆热液环境中明矾石的δD值接近岩浆水,δ18 OOH值大于岩浆水,δ34S值比共生的黄铁矿高1.6%~2.8%,δ...  相似文献   

11.
西藏马攸木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攸木金矿床是西藏最近发现的首例大型独立岩金矿床.该文着重介绍了马攸木岩金矿床的矿体形态、矿石结构构造和矿石物质组分、金矿物的一般特征,并将马攸木金矿床的形成分为热液期、风化期和沉积期,其中与岩金矿形成有关的热液期至少可分为三个矿化阶段.论述了岩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S和Pb同位素特征及Ar同位素年龄.初步认为该矿床属与地热活动有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该矿床三种主要金属硫化物(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的标型特征。结果表明:与典型的层控、沉积型矿床及典型的岩浆热液型矿床的硫化物相比较,该矿床三种主要金属矿物的标型特征变化很大,两类典型矿床的标型特征兼而有之;尤其从矿化早期向矿化晚期的演化。表现出岩浆热液型向层控型过渡的明显趋势。这说明本矿床的成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成因叠加的;成矿热液和金属物质也不是单一岩浆来源的,而是多源混合的。  相似文献   

13.
皖南东至 泾县一带是安徽省主要的金矿 (点 )之一 ,而黄铁矿是本区中金矿床(点 )最主要的载金矿物之一 .论文应用先进的微束分析技术———质子探针分析———对皖南东至 泾县一带金赋存状态进行系统的研究 ,得出初步结论 .结果表明 ,矿体黄铁矿中金的赋存状态以微细粒自然金为主 ,与我国卡林型金矿床中的金的赋存状态一致 ;通过对本区微细浸染金矿带中花山、吕山、柴山、虎龙冲、管岭、白果树等金矿床 (点 )中黄铁矿化学成分和晶体形态等方面标型特征的研究来探讨本区金矿床 (点 )的成矿条件 ,为指出找矿方向 ,筛选出找矿靶区作了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卡林型金矿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力娟 《科技信息》2009,(32):125-125,128
本文总结了卡林型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基本地质特征,金的赋存状态等几个方面。我国卡林型金矿主要分布于扬子板块西南缘和西北缘,形成滇黔桂、陕甘川、西南秦岭和湘中四个矿集区。卡林型金矿床中金主要为显微-次显微粒级,主要的载金矿物为黄铁矿。国内外卡林型金矿床中,成矿元素的组合特征以低温元素组合汞-锑-砷-金最为普遍。  相似文献   

15.
王强国 《甘肃科技》2006,22(6):80-84
竹子沟热水溶滤型金矿,位于中秦岭礼县-柞水褶皱带西段,岷(县)礼(县)金及多金属成矿带中,赋存于中泥盆统舒家坝群何家店组地层中。矿床规模目前探明为小型。矿石类型为含金褐铁矿化、硅化碎裂岩型,局部为碎裂石英脉型。褐铁矿、黄铁矿是主要的载金矿物。围岩蚀变以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为特征。浅-中等变质碎屑岩、脆韧性断裂构造、中酸性岩浆侵入是控制矿床形成的基本条件。区内成矿条件优越,与李坝大型金矿床地质特征相似,具有形成中大型金矿的可能性,北西向断裂之次级断裂蚀变带是寻找金矿的有利地段。本文对竹子沟金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以其对该区的找矿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岭后矿床为大陆拗陷带中形成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产于中石炭统底部伴有少量火山岩、硅质岩和碧玉岩的白云岩中。整合块状矿体之下有一状矿化蚀变带,矿石具典型海底喷气沉积作用形成的结构构造和矿石相(带),矿床金属分带、黄铁矿的Co/Ni和S/Se比值。成矿温度以及硫。铅同位素特征表明,岭后矿床为海相火山热液沉积成因的。  相似文献   

17.
黄陵背斜核周缘地带分布着许多小型金矿床,它们都是自然金——硫化物——石英建造型的金矿床。过河口金矿是其中较典型的一个矿区。本文对矿区的主要矿物——自然金、黄铁矿,石英的标型特征及找矿意义作了较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经对采自砂金矿床,金矿床氧化带和块金(狗头金)样品的观察研究,特别是采用电子显微镜进行精细矿物学研究后发现,所研究的样品无一例外地均具有代表性,它是表生电流动溶液中生成的表面生长结构图象,证明它们均是在天然水系和开放式物化环境中白含金溶液不断的淀积作用生成的。因而砂金颗粒均属表生条件下形成的溶液沉积矿物,砂金矿床从成因上说应属表生化学沉积矿床。砂金颗粒是在原地生成的。金粒表面生长结构应作为标型特征。  相似文献   

19.
西秦岭寒武系金矿床中硫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秦岭寒武系硅岩建造中的金矿诃,是我国境内发现的一种新的独特类型的层控金矿床。矿床中硫同位素组成的证据表明,含矿硅岩建造中沉积黄铁矿的σ^34S值变化范围较大,并以富集重硫为特征。说明含矿硅岩建造中沉积黄铁矿的硫,主要来自封闭-半封闭盆地海水硫酸盐的细菌分解。从东部的牙相放点至西部的拉尔玛金矿床,沉积黄铁矿的σ^34S值有不断升高的趋势,表明分地深度可能由东而西逐渐变浅。矿床中热液硫化物和重晶石的  相似文献   

20.
阿希金矿床是新疆西天山地区典型的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以阿希金矿床中的黄铁矿作为研究对象,在黄铁矿显微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利用LA-ICP-MS对黄铁矿的微量元素进行原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阿希金矿床的黄铁矿从早到晚依次划分为4个世代,分别是中粗粒压碎状黄铁矿(PyⅠ)、中细粒自形黄铁矿(PyⅡ)、中粗粒锯齿状黄铁矿(PyⅢ)和细粒黄铁矿(PyⅣ);该矿床黄铁矿具富As,Sb和Ni,贫Te和Se的特点,Co与Ni的质量分数之比即w(Co)/w(Ni)绝大多数小于1,反映出矿床的成矿温度较低;黄铁矿中As,Sb,Co和Ni多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Au和Ag在PyⅡ中多以银金矿包裹体的形式存在,PyⅢ中则多以自然金和自然银的形式存在;Pb,Cu和Zn则多以包裹体的形式存在。推测PyⅠ可能形成于早期火山热液与大气降水流体叠加改造的热液环境,而PyⅡ和PyⅢ形成于以大气降水为主的热液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