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从体育教育观出发,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切入点,探索了高校体育课程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它包含了“班级体育课教学”、“选项分组体育教学”、“社会体育活动”三大体育,“教学”为主线贯穿于三大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2.
体育舞蹈是一项新颖的运动项目。它融艺术、体育、音乐、舞蹈于一体,被人们誉为“健”与“美”相结合的典范,作为一种艺术的形成,它有独特的观赏性,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它在众多的体育项目中鹤立鸡群,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因此,应大学生的要求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都相继开设体育舞蹈课来满足学生的需要。怎样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体育舞蹈理论知识和技能技术,是体育舞蹈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根据“快乐体育”的基本内涵,及健美操教学特点,文章阐述了如何在健美操教学中更好地实施快乐体育。培养学生运动的自主性、创造性,建立“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4.
棒棒灯又称“龙眉登”,流传于文山州砚山县者腊乡批洒、羊格等地,是当地壮族民间特有的一种舞蹈表演形式。所谓“棒棒灯”就是以敲打棒棒为主要动作,且有现场音乐伴奏的舞蹈,其“灯”者即“舞”也。当地“棒棒灯”虽无严格的师承关系,举行活动时却有一套完整的仪式及表演体系,是一种集宗教祭祀、舞蹈、体育、娱乐为一体的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5.
方晶 《海峡科学》2009,(9):71-73
在高职师范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应加强对舞蹈地域文化知识的了解,增强对各民族民间舞蹈的理解与认识,通过舞蹈形态来解析透视舞蹈文化的内涵,使学生在学习中“知其然”,认识地域民族民间舞的形态动律特征;同时,更要“知其所以然”,即这种文化形态所包含和体现的内隐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应在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去寻根,去寻找内在的必然性、动作结构的生成规律及舞蹈的文化本质和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为了扩大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艺术2+1项目”的成果,从人才培养这一系统工程角度,探讨了高校体育教育对接“项目”工程问题;从保证高校体育教育与其顺利衔接出发,分析了义务教育阶段“项目”实施中存在的运动目标评价不均衡、“机能”和“特长”认识偏差,以及常规化建设等问题.讨论了对接工作对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模式转变、提升师资专业水平和教学条件的影响.提出接续教育的准备、初始和完全承接的不同阶段,在思想认识、师资队伍建设和场馆设施应做好准备,使对接工作成为提升高校体育教育品质和向俱乐部教学模式转化的助推器,推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7.
南涧彝族“跳菜”是彝族民间传统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对南涧彝族“跳菜”的起源、文化内涵、舞蹈、音乐、服饰等方面的研究作归纳和总结,并就目前研究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以期为关注该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提供学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云南大理无量山、哀牢山民间的彝民,有一种独特的集传统饮食文化、舞蹈、音乐于一体的“跳菜舞”,彝语称之为“吾多哈”也就是彝族的伴餐舞“跳菜”,它是彝族在婚、丧、嫁、娶等重大礼仪活动中,活跃气氛敬重宾客的一种民族风俗舞蹈。近年来,各领域对南涧彝族“跳菜”的研究都趋于完善,但在体育领域的研究甚少。基于此,希望通过对南涧彝族“跳菜”的历史溯源、演进、种类、身体特征及组合进行研究,探求南涧彝族“跳菜”的体育功能价值,以便人们更加了解南涧彝族“跳菜”,积极参与和传承这一项宝贵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9.
中学“选择性”体育教学改革,必须明确学校体育教学应该以发展学生身体为目的,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学生个人的生理特征,挑选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锻炼方式,在课堂中经过教师的指导,有选择地参加体育活动,由饲重于老师“教体育”转变为侧重于学生“学体育”的教学观念的转变,逐渐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视觉空间的研究,中国古代绘画界早就有所重视。视觉空间是反映现代中国绘画“写意”、“写心”、“传神”特征的窗口,是美感的载体,它包含着一种理念。它在中西绘画中都有各自意义上的独立存在。其视觉心理,一是倾向于客观,具有科学性;二是倾向于主观,具有浪漫性。艺术空间多向客观和主观两极发展。其视觉空间,一是追求纵深,再现“前前后后一连串的物象”;二是追求平排,表现物象时,“步步移”,“面面观”,观其内涵,略其形色。艺术空间多是“心”、“景”合二为一,“悟化”的结果。西方绘画,中国古代和现代绘画视觉空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西方、中国古代绘画视觉空间应包含于现代中国绘画视觉空间之中。  相似文献   

11.
巴塘“谐”的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文化内涵丰富。巴塘“谐”舞蹈语言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巴塘“谐”健康、高尚的审美追求表现出成熟的美学思想。文章对巴塘“谐”的舞蹈语言,包括舞蹈动作、律动特点、动作特点、基本舞步、风格特色及美学特征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味”与“韵”作为古典诗论审美范畴,在作为诗美本体、指称深层审美特征、与主体人格修养的关联几方面较为相近、表里;但两者又包含不尽相同的美学内涵,在范畴来源、所标示艺术质性、审美涵盖面、所涉内容与形式的偏重、审美的表象特征、艺术精神的生发等方面差异明显。故它们相近而不切同,表里而不趋合  相似文献   

13.
“体育”与“运动”常被以“体育运动” 联词共义方式使用,因而不仅导致在理论上对这两个不同概念的描述模糊不清,而且在实践中易使职能部门在制定方针政策时产生偏颇,使该两项事业的发展迷失方向,为此,通过对这两个概念展开了内涵与外延的研究,分别给出了下定义:“所谓体育,就是以身体活动为形式,以追求身心健康为根本目的的人类活动。”,“所谓运动,就是以从事专门的竞赛项目的身体活动为形式,以争夺锦标为主要目的的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4.
在幼儿园舞蹈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听音乐即舞”、“纯属模仿教师动作”等现象多多存在。但是“在舞蹈艺术中,音乐和舞蹈是血肉相连的分不开的伙伴。他们相互配合,共同编织出美妙的艺术花朵。”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一个有形而无声,一个有声而无形,这种天然合理的结合乃是舞蹈不能离开音乐的重要原因。该文教师从实践出发,寻找到了幼儿园舞蹈教学中有效倾听的优化策略,即:情景带动,吸引倾听;多样呈现,注意倾听;多元辅助,清晰倾听;变式重点,强化倾听等,让孩子学舞蹈从倾听音乐开始,从而提高舞蹈教学的有效性,推动幼儿成长。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对"身体素质"、"运动技术"的重新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影  赵成 《科技信息》2007,(14):202
受新课标的启示,运用文献资料研究和访问法,对“身体素质”、“运动技术”进行了重新理解。分析认为,过去部分学校过分追求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已成为一种误区,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另一方面,有些文章对运动技术下的定义存在歧义,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重新定义从而把运动技术纳入到认知体系之中,以提高体育课程的学科地位。  相似文献   

16.
体育舞蹈是一项新颖的运动项目.它融艺术、体育、音乐、舞蹈于一体,被人们誉为"健"与"美"相结合的典范,作为一种艺术的形成,它有独特的观赏性,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它在众多的体育项目中鹤立鸡群,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因此,应大学生的要求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都相继开设体育舞蹈课来满足学生的需要.怎样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体育舞蹈理论知识和技能技术,是体育舞蹈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对比实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普通高校排球公共体育课应用“快乐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教学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住,使学生在运动中体会到了排球运动的乐趣,并且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有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白羽的新作《秋阳集》,是作者人生之秋、创作之秋的更为沉静、澄澈、纯正、练达之作,创造了越过春阳般妩媚,夏阳般热烈,而达至秋阳般宁静温暖的艺术胜境。其意境,如秋阳般“灿烂中包含着清幽”,隐去一些奔放于外的热情,而多了一些凝炼与含蓄。其风格,更加深沉、练达,有了生命之秋更为成熟的“最大的领悟,最深的思考”。其文采,亦如秋阳般瑰丽、庄严,于华丽之中显出刚劲之气,于优美之中透露出壮美风骨。  相似文献   

19.
悠然一撇因右执左行而成点画之难点,其书写讲求速度与力度的辩证统一,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与美学意蕴,关乎阴阳、刚柔、飘逸、坚韧等哲学美学问题以及传统文化的“技道观”和艺术风格论。理解技法必须将技法置于文化的“活水”之中,撇法欲活,必须“以道为技”,勤于实践,但绝非泛泛的苦练和蛮练,当有文化充实于内而才情展露于外的“逸”气。  相似文献   

20.
“超市”是近几年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购物方式。其特点是顾客置身于“超市”之中,按照自己需求购置所需商品。所谓体育课堂的“超市”则是根据学生自身发展需要,设置足够多的“超市货场”,让学生在体育课中自定目标、自选内容、自主练习,使学生置身于体育课堂的“超市”之中。在开放的,充满着民主、和谐、轻松的气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