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短时过电压与不同类型避雷器的关系;通过试验,研究了氧化锌电阻片承受一次和多次短时过电压时电气特性变化的差别;研究了短时过电压与其它过电压复合作用对氧化锌电阻片电气特性的影响,并就耐受能力的等价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针对氧化锌避雷器的试验,介绍了氧化锌避雷器的绝缘电阻试验、停电条件下的直流试验和运行电压下的交流泄漏电流试验,提出了绝缘电阻试验的不足之处和直流试验的不全面.着重讲述了交流泄漏试验下氧化锌避雷器的全电流、阻性电流和功率损耗的测量方法,并对其有效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氧化锌避雷器的试验,介绍了氧化锌避雷器的绝缘电阻试验、停电条件下的直流试验和运行电压下的交流泄漏电流试验,提出了绝缘电阻试验的不足之处和直流试验的不全面.着重讲述了交流泄漏试验下氧化锌避雷器的全电流、阻性电流和功率损耗的测量方法,并对其有效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氧化锌非线性电阻片无机侧面绝缘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兰义  张长军 《河南科学》1997,15(2):172-176
为了提高氧化锌非线性电阻片抗4/10μs大电流冲击能力,进行了无机侧面绝缘层的研究。对氧化锌阀片侧面绝缘层所用有机和无机材料的性能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氧化锌阀片无机侧面绝缘层釉的机理的分析,成功地研制出了一次烧成的阀片用无机侧面经缘层釉,并介绍了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故障相经氧化锌电阻接地消弧原理的分析,得出了这种方法不可能在电力系统中得到运用的结论.故障相经氧化锌电阻接地消弧必须满足故障相对地电压大于整定值(一般取0.75倍的额定相电压),而发生单相弧光接地时,因为电力系统自身环境约束,要么不满足氧化锌电阻导通的条件,要么满足导通条件但是导通后又会产生过电压,而且氧化锌电阻自身会产生大量热量而爆炸.因此故障相经氧化锌电阻接地消弧本身存在先天的理论缺陷和电力系统特定环境的约束而不可能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6.
氧化锌避雷器(MoA)是具有良好保护性能的避雷器.氧化锌避雷器是目前国际上理想的过电压保护器,它采用了氧化锌电阻为主要原件,与传统的碳化硅避雷器相比,大大改善了电阻片的伏特特性,提高了通流能力,可以做成无间隙避雷器.因此带来了电器结构特点的根本变化.当避雷器在正常工作电压下,流过避雷的电流仅是微安级,当遭受过电压时,避雷器优异的非线特性发挥了作用,流过避雷嚣的电流高达数千安培,避雷器处于导通状态,释放过电压能量,从而防止了过电压对输变电设备的侵害.该文主要介绍其主要带电测试方法和相关事项.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氧化锌压敏电阻的装钵方式和装钵量提高后,对其梯度、泄漏电流、压比等性能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5试样的装钵量最适合所试验的型号的电阻片需要,不仅提高了电阻片性能,而且还节能降耗,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瓷套式500kV氧化锌避雷器的电位分布计算及均压环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有限元-解析结合解法,对330kV和一种新型500kV氧化锌避雷器(MOA)电阻片的电压承担率进行了计算,解决了含复杂介质和导体结构的轴对称无界电场的数值计算问题,其程序设计与通用的有限元法完全相似,在330kVMOA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取得了良好一致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新型结构500kVMOA电阻片的电压承担率的多种因素,并给出了电阻片的电压承担率分布较为合理的一种结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田生强 《科技信息》2011,(21):I0107-I0107,I0115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下文简称MOA)以其优异的技术性能逐渐取代了其它类型的避雷器,成为电力系统的换代保护设备。由于MOA没有放电间隙,氧化锌电阻片长期承受运行电压,并有泄漏电流不断流过MOA各个串联电阻片,这个电流的大小取决于MOA热稳定和电阻片的老化程度。如果MOA在动作负载下发生劣化,将会使正常对地绝缘水平降低,泄漏电流增大,直至发展成为MOA的击穿损坏。所以监测运行中MOA的工作情况,正确判断其质量状况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对压敏电阻的磨片工艺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磨片工艺双端面研磨工艺.该工艺采用贯穿送料和连续磨削的方法实现对电阻片的研磨.经试验和批量验证,该工艺有效消除了四道平磨工艺对电阻片边缘的磕碰问题,同时,其效率、成本等与四道平磨工艺相比优势明显,具有优异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11.
研究4种样品(ZnO、表面硫化的氧化锌(ZnO/ZnS)、ZnS和ZnO/ZnS再氧化)的表面电性和吸附黄原酸益的性质,得出4种样品表面的Zeta电位负值的大小顺序为ZnO/ZnS >ZnS >ZnO/ZnS再氧化>ZnO;ZnO/ZnS再氧化样品,在pH=7时对丁基黄药和辛基黄药的吸附率均在90%以上,这表明:适度再氧化可改善表面硫化氧化锌对黄药的吸附性能,推测原因为表面元素硫的生成所致;根据模拟软件MEDUSA给出溶液含硫组分分布结果,得出在标准氢电位(ESHE)为0~0.2V时,单质硫是优势组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Zn(CH_3COO)_2·2H_2O和NaOH为原料,制备ZnO纳米粒子,并研究ZnO纳米材料的形貌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ZnO片状纳米粒子,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拉曼光谱(Raman)等分析手段对合成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探讨反应物摩尔比、水热温度和水热时间等合成条件对形成的ZnO纳米粒子形貌的影响,以及形貌演变机理。通过光催化分解水实验对所制备的ZnO纳米粒子的光催化性能进行测试。结果 Zn~(2+)/OH~-摩尔比为1∶4时,在100℃反应6h,可制得片状的纳米ZnO,其产氢量为313μmol·h~(-1)·g~(-1)。结论在本文制备的ZnO纳米材料中,ZnO纳米片的光催化性能优于短棒状和纤维状的ZnO粒子。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系统下的第一性原理,对纯ZnO,Cd掺杂ZnO,Cu掺杂ZnO,Cu-Cd共掺杂以及Cu-2Cd共掺杂ZnO五个超晶胞模型分别进行几何结构优化;计算和分析了各体系的晶胞结构,能带结构,态密度以及光学性质方面的介电函数虚部,吸收率和反射率.研究结果表明:Cu,Cd单掺杂可提高ZnO的载流子浓度,改善ZnO的导电性;但Cu和Cd共掺杂ZnO时,体系的E更低,状态更加稳定.光学性质方面:Cd掺杂时,紫外区边发生红移,吸收系数略增大;当Cu单掺以及Cu和Cd共掺杂ZnO,体系在可见光和紫外波段吸收系数明显增大,使得ZnO光催化性能提升;结合Cu和Cd单掺杂的特性,说明当Cu和Cd共掺杂ZnO时,控制Cd的掺杂浓度,半导体会产生不同的透光率,因此控制Cu-Cd的比率来掺杂ZnO可用于制作不同效率的光透性器件.  相似文献   

14.
ZnO nanofluids - A potential antibacterial agen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 this work, ZnO nanofluids were produced by a medium mill with a pH value of about 7.2 and characterized by Nano-Sizer and SEM. After milling, ZnO nanofluids were formed with an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198.4 nm. The ZnO nanofluids used for testing were stored for different periods (1-, 90- and 120-day) and kept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under the light and in the dark). The antibacterial activ- ities of these ZnO nanofluids were evaluated by estimating the reduction ratio of the bacteria treated with ZnO.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ZnO nanofluid stored for 120 days under the light had the best antibacterial behavior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 DH5α. SEM images suggest that a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ZnO particles and the E. Coli bacteria cells caused by electrostatic forces might be a mechanism.  相似文献   

15.
Wide bandgap(3.37 eV)and high excitonbinding energy of ZnO(60 meV)make it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ultraviolet light-emitting diodes(LEDs)and low-threshold lasing diodes(LDs).However,the difficulty in producing stable and reproducible high-quality p-type ZnO has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ZnO p–n homojunction LEDs.An alternative strategy for achieving ZnO electroluminescence is to fabricate heterojunction devices by employing other available p-type materials(such as p-GaN)or building new device structures.In this article,we will briefly review the recent progress in ZnO LEDs/LDs based on p–n heterostructures and metal–insulator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s.Some methods to improve device efficiency are also introduced in detail,including the introduction of Ag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s and single-crystalline nanowires into ZnO LEDs/LDs.  相似文献   

16.
纳米ZnO对涤纶织物抗紫外线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钛酸酯偶联剂对ZnO纳米粉进行了表面改性,使用改性后的纳米ZnO处理涤纶织物,测试了涤纶织物的紫外线透过性能及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能力,借助SEM、DSC和FT-IR等测试手段,对ZnO纳米粉和涤纶纤维与偶联剂的结合性能进行了表征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偶联剂作用下,涤纶织物经纳米粉处理,抗紫外线能力得到增强,ZnO纳米粉为薄片状结构,主要分布在涤纶纤维之间,偶联剂与纳米粉发生了偶联结合,而纳米粉通过偶联剂以物理吸附方式附着在涤纶纤维表面。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胶凝胶法一水热法两步工艺法制备了ZnO纳米棒阵列,研究了溶胶凝胶法制备种晶层的形貌、晶体结构、透光性能和对水热法制备ZnO阵列的遗传性,以及基于ZnO阵列光阳极DSCs的光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种晶层沿(002)方向择优生长,颗粒大小在50~100nm之间,其透光率随厚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基于种晶层生长的ZnO阵列很好的保持了种晶的尺寸大小和结晶取向,沿(002)方向垂直生长。由此阵列作为光阳极构成的DSCs的短路电流(JSC)和填充因子(FF)较低,分别为4.70mAYcm2和0.39,从而使得转换效率(η)只有1.18%,主要原因可能是ZnO与染料的结合太弱以及对染料的吸附量太低。  相似文献   

18.
利用单步水热法制备了纯ZnO和S引入的双棒状ZnO(S-ZnO)孪晶结构,并系统研究了掺杂对ZnO结构、形貌及荧光发光特性的影响。X射线衍射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引入S的ZnO样品中没有出现可以检测的新物相,S在样品中主要以杂质的形式存在。荧光光谱数据表明,在低温下纯ZnO样品无可见光发光,但S-ZnO样品出现了较强的绿光发光峰;室温下两个样品均出现了可见光发光:ZnO样品的发光峰位于橙光区(570 nm附近),而S-ZnO位于绿光区(500 nm附近)。微区阴极荧光谱的数据表明,ZnO样品的橙光发光非常弱,几乎不可探测;S-ZnO样品的绿光发光则很强,要远远超过带边发光。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理解S在ZnO中引入的缺陷及其发光机理起到重要的作用,对增强ZnO的可见光发光特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不同方法分别制备出ZnO纳米颗粒、纳米线、纳米棒、纳米管4种微结构,以ZnFe2O4为无机染料敏化剂在ITO透明导电玻璃上制备成ZnO不同微结构/ZnFe2O4异质结.XRD检测结果表明,所有复合结构中两种组分都达到了良好的结晶状态;而且,各复合薄膜体系都呈现出了异质结复合结构的光吸收特性,但光吸收性质差异不明显.稳态表面光电压谱测试结果表明,各异质结构都呈现出优于单一组分的光伏响应特性;而且,4种异质结构光伏性质呈现出:ZnO纳米管/ZnFe2O4ZnO纳米棒/ZnFe2O4ZnO纳米线/ZnFe2O4ZnO纳米颗粒/ZnFe2O4的特点.在较弱正外电场诱导下,复合薄膜仍然保持稳态下的光伏响应特性;随着外电场逐步提高,ZnO纳米颗粒/ZnFe2O4光伏性质增加非常明显,在+2V电压诱导下,ZnO纳米颗粒/ZnFe2O4已接近ZnO纳米管/ZnFe2O4的光伏响应强度,并明显高于另外两种异质结构的光伏性质.从光阳极微结构、自由电荷扩散长度、空间电荷区厚度、载流子参数、内建电场和能级匹配几个方面,详细讨论了ZnO/ZnFe2O4异质结中光生电荷分离的影响因素以及光生电荷传输机制.  相似文献   

20.
以蔗渣为生物模板, 用遗态转化法制备分级多孔结构ZnO. 用X射线衍射(XRD)、 扫描电镜(SEM)及比表面积测试法对ZnO样品进行物相分析, 并进行气敏实验. 结果表明: 煅烧后得到的样品为纯相纤锌矿系六方晶结构ZnO, 模板已被完全去除; ZnO样品表面呈蔗渣模板的类蜂窝状结构, 由多孔道相互联结而成; 分级多孔结构ZnO对100 cm3/m3丙酮的响应值在340 ℃时达到最大值24.5, 比常规无模板ZnO约高2.23倍; 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别为6 s和1 s, 比常规无模板ZnO的时间均缩短, 并有很好的气体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