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GPS可实现高精度定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大型工程,但短边GPS控制网在小型工程中的应用少有人关注。本文以郑州市某高校为测区,以三等导线网为基准对比分析四种不同网形精度,结果表明:c网形精度最高,达到《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三等精度;第三种方案精度最高;四种网形均适用于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土地测量、建筑施工测量、水利施工测量、土地整理及土地确权。  相似文献   

2.
【目的】PS-InSAR和SBAS-InSAR在应对复杂多变地物散射特征沉降区域时均存在解算局限性,有必要通过对比两者技术差异和适用性,开展融合方法研究。【方法】根据不同地物散射特征区域PS点分布的相干系数统计特性,寻找与强地物散射特征区域强关联的PS点数据簇,再根据不同散射特征区域PS点分布的密度差异,采用空间聚类算法识别覆盖城镇用地的数据簇,并采用三角网格法对照全国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确定监测数据融合的边界,剔除边界外低密度、低质量的PS点数据簇,在边界外采用SBAS-InSAR解算出SDFP点数据,得到最终结果。【结果】数据融合后,弱地物散射区域高质量监测点数据大幅增加,强地物散射区域内高质量、高密度PS点被保留,该部分PS点解算位置精度更高,可在建成区实现小尺度精细化监测,最终实现根据区域内的可变散射特征自动选择匹配的干涉测量数据的结果。【结论】InSAR融合方法在应对复杂多变地物散射特征区域时,可兼顾监测点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GPS在测量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20世纪90年代初,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问世,极大地拓展了GPS的使用空间,使GPS从只能做控制测量的局面中摆脱出来,开始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等各个领域,可以说RTK实时动态测量技术的应用,给传统的测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可以不需布设各等级控制点,仅依据一定数量的基准控制点,便可以快速、高精度的测量出界址点和碎部点的坐标,利用测图软件快速绘制成所需要的图件。  相似文献   

4.
普通数码相机在近景摄影测量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基于三维控制场的光束法作为相机检校的一种经典方法被广泛应用。为了研究影像数量和拍摄角度对光束法相机检校的影响,架设了多个摄站对三维控制场进行拍摄,通过依次增加摄站影像进行光束法相机检校,并对检校参数从稳定性和量测应用精度2个角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多摄站影像的光束法解算有利于提高检校参数的稳定性,并且量测应用精度较高,但并不是影像数量越多越好,随着拍摄时镜头距控制场中心距离的增加,以及镜头相对于正直拍摄方向偏转角度的增加,得到的影像并不利于检校,加入这些影像反而会导致检校效果变差。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考虑在控制场的左前方、正前方和右前方等合适位置架设5个摄站,使用5张影像进行光束法相机检校以获得最佳的检校稳定性和量测应用精度。  相似文献   

5.
一、GPS测量高程法 近几年来,GPS定位技术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和城市测量等领域.但目前在应用GPS定位技术建市各种控制网时,平面坐标精度虽然很高,但高程的精度却偏低,在GPS测高方面存在着大地水准面和高程基准面的制约.GPS定位中高程转换精度较差,造成GPS高程未能得到广泛应用,高程测量一般使用常规的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为了充分利用和发挥GPS观测时获得的大地高程信息和满足工程的需要,需将GPS中的大地高转换为工程中可直接应用的正常高程.  相似文献   

6.
线状地物的化简是地图综合的重要组成部分,Douglas-Peucker算法作为一种经典的化简线状地物的算法,化简时需要进行多次实验才能选取到合适的阈值,得到最终化简结果.为了避免选取阈值繁琐的过程,通过计算不同阈值下化简前后线状地物间的空间相似度,并将绝对阈值转换为相对阈值,利用曲线拟合的方法得到相对阈值和空间相似度之间的关系.基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使用Douglas-Peucker算法化简线状地物时,即可通过空间相似度来选取合适的化简阈值,提高了化简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何光源 《河南科技》2015,(1):147-150
高精度工程测量控制网是工厂、铁路和城市设施等工程建设中精密定位和形变监测的基础。在现阶段,高精度工程测量控制网建立都是利用高精度全站仪进行。本文对比了在GPS测量数据增加多个已知条件进行平差获得的结果和高精度全站仪的测量结果,论证了利用GPS建立高精度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可行性,为以后利用GPS建立高精度工程测量控制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一、GPS测量高程法近几年来,GPS定位技术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和城市测量等领域。但目前在应用GPS定位技术建立各种控制网时,平面坐标精度虽然很高,但高程的精度却偏低,在GPS测高方面存在着大地水准面和高程基准面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RTK(Real-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差分法是一种新型的GPS测量方法,相对于常规的动态、静态、快速静态等测量方法,实时动态技术(RTK技术)定位速度更为快速准确,克服了传统测量方法中只有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取高精度数据,对观测所得数据无法及时进行检核等技术难题。RTK技术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其应用为地形测图、工程放样等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的技术革新,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基于此,论述GPS-RTK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存在问题及相关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各异材质的大型设备的使用寿命t和使用可靠度R的关系,针对大型机械在已有数据为无失效数据,寿命服从三参数Weibull分布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可靠度评估方法.此种方法是在三参数Weibull分布的形状参数下限为已知的情形下,将所有的无失效数据进行叠加,以此在已知大型机械设备寿命下限和置信度时,建立模型并得到大型机械设备在使用时的可靠度估计的单侧置信下限,并据此判断可靠度是否满足一定条件和工程上的要求.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工程应用中适用度高.  相似文献   

11.
随着CORS的应用普及,利用CORS基准站为起算数据能够快速布设控制网,但是由于CORS基准站为CGCS2000坐标框架,因此,只能获得控制点的大地高。本文结合实例对GPS拟合高程、水准、大地水准面几种获得高程的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给出能有效解决高程问题的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大型桥梁工程控制网布设中,因江河影响,采用精密测距三角高程法观测,形成地面与跨江水准混合网。针对地面与跨江水准混合网平差时,需要解决不同种类观测值如何定权以及跨江水准联测后如何检验两岸基准点可靠性等关键问题,通过在自由网中选取跨江水准两类不同权值进行平差计算,推证跨江测距三角高程采用距离平方倒数定权的合理性;应用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定权解算后,证明此方法提高混合网平差精度的有效性,并进一步采用方差一致性检验和符合路线法相组合,验证了跨江水准联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采用正弦定理解算三角形时出现无解和两解的情况,并从现场实际情况得出结论,凡是现场构成三角形的情况,采用正弦定理解算,除非测量数据有误,都会有解,不会出现无解的情况。对边角后方交会出现无解和多解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满足城市规划设计的需要,工程技术人员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1个高质量的三维大地控制网。传统的布网方法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工期效益和技术方法等条件的制约,因而不能适应工程的需要。采用GPS控制网是实现获取高质量、高精度数据的基准,同时,获取高可靠性的地理数据也是实现科学管理和节约工程资金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高速铁路轨道精调工作是以全站仪自由设站测量轨检小车棱镜点的坐标作为前提,在此过程中,准确获取设站点的三维坐标至关重要。基于稳健抗差估计理论和方差分量估计理论提出一种解算设站点三维坐标的复合迭代高精度定权方法,推导了结合IGGⅢ权函数的Helmert空间自由设站间接平差数学模型及其线性化误差方程的严密公式。以兰渝铁路甘肃段轨道精调实测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与分析,表明所提数学模型可以合理地确定空间自由设站3类观测值的权比问题,同时能够抵抗CPⅢ点含有的数据粗差对解算结果的影响,且算法迭代次数少、效率高、收敛快,是一种更为有效实用的设站解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HeNCORS(河南省全球导航卫星连续运行参考站综合服务系统)开创了省域内一种新的、连续性的测绘手段,在工程测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应用中显示出了很好的优越性.本文,笔者简述了CORS的工作原理及其在一般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了CORS的优缺点,探讨了使用中的一些体会,以期对同行有所参考. 一、CORS的工作原理 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集成了卫星定位、通讯、有线及无线网络和气象采集等技术,是一个不间断的地面信息源采集系统,是坐标框架建设和维持的主要技术手段和基础设施.系统由若干个固定的、连续运行的GPS参考站组成,利用现代计算机、数据通讯和互联网技术组成了一个网络.各个参考站按设定的采样率连续观测,通过数据通信系统实时的将观测数据传输给系统控制中心,系统控制中心先对各个站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和质量分析,对整个数据进行统一解算,实时估算出网内的各种系统误差改正项,并获得本区域的误差改正模型,然后向用户实时发送GPS改正数据,用户只需1台GPS接收机,便可实时得到可靠性和精度很高的定位结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以外部控制网作为首级控制对工作基点校测过程中出现的GPS测量与全站仪测量结果相差较大的现象,将大坝实测数据在多种策略下进行处理,与高精度全站仪测量结果对比分析,探寻适合大坝监测的合理GPS基线处理策略和网平差处理方法,结果表明此法使得GPS测量结果长度变形更小,与全站仪实测结果更加吻合。  相似文献   

18.
RTK测量标称精度提供的是基准站与放样点间边长的相对精度,而在控制测量、工程放样、地形图施测工作中,用户更关心的是点位精度、点与点之间的边长精度。并且凭借RTK相对于传统测量的精度高、高效益、高效率、全天候的优势,它被广泛的应用于工程测量,地形图测绘当中,因此,如何准确获取RTK测量点位精度以及点间边长精度,对指导如何应用RTK进行测量、进行成果质量控制及降低测量外业所需的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磊 《河南科技》2013,(17):20-21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不断的深入发展,城市规划的更加的详细,对于建筑物在尺寸方面的精确度的要求随之也越来越高,这样就为测绘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在测量当中,使用人工测量方式是比较多的,为了避免误差通常会采用多次反复测量,对于对此测量的结果进行加权,最终会得到相对准确的测量数值。此种方式相对的比较的复杂,工作的效率也比较低,精确度很难达到相关设计的要求的标准,所以在测绘工程中引入GPS技术,来实现测绘中控制网建立,保障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以下就主要的对如何通过GPS技术实现测绘中控制网的建立做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提升乡村聚落空间布局,更好地指导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小康村、移民搬迁等人居工程的建设,优化当前的异地扶贫搬迁模式和空间整合,以卓尼县为例量化研究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适宜性。通过借助地理学科的视角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在使用Arcgis10.2对卓尼县乡村聚落点进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统计学规律理论,运用SPSS24.0软件的多元逻辑回归建立数学模型,得出卓尼县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和适宜性分区的量化数据,从而为乡村聚落分布格局的适宜性优化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优化甘南藏族自治州乃至甘肃省全省的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