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静脉血与末梢血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性,为临床血常规检验的标准化操作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128名参加健康体检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血小板(PLT)8项主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血与末梢血的WBC、RBC、HGB、HCT和PLT 5项指标平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MCH和MCHC 3项指标平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梢血的血常规检测结果与静脉血存在明显差异。在临床血常规检测中,静脉血不易受气温和末梢循环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能准确反映全身血液真实情况,更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2.
探讨末梢血与静脉血不同血液采集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选取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接收的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18例,且每例患者均分别采集末梢血与静脉血各1份,其中将118例静脉血样本作为静脉血组,将118例末梢血样本作为末梢血组。比较2组血常规检测结果。静脉血组WBC、MCH数值较末梢血组低(P0.05),RBC、Hb、HCT、PLT、MCHC及MCV数值较末梢血组高(P0.05);分析静脉血样本不同时间段检测结果发现,3h内检测与即刻检测比较,WBC、RBC、PLT与MXD数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6h后检测与即刻检测比较,WBC、RBC差异不大(P0.05),PLT数值有所下降(P0.05),MXD数值有所升高(P0.05)。临床上使用不同血液采集方式进行血常规检测,其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相较于末梢血检测而言,静脉血检测结果准确率更高。因此,应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与此同时,血常规检测结果受采集后样本放置时间影响,故为避免误差,应在3h内完成血常规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3.
史国瑞 《甘肃科技》2022,(5):101-103
探究不同采血部位对血常规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将在甘肃省定西市中医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80例患者按照检验先后顺序分为静脉血组和末梢血组,各90例。其中静脉血组采集肘静脉血进行检验,末梢血组采集指尖血检验。对比2组患者血常规各项指标[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水平,血液标本合格率、准确率。静脉血组患者WBC水平明显低于末梢血组(P<0.05),RBC、Hct、Hb、PLT、MCHC、MCV、NRUT、BASON、EOS、LYMPHN、MONON水平明显高于末梢血组(P<0.05)。静脉血组检验准确率、合格率分别为97.78%、97.78%均明显高于末梢血组87.79%、80.00%(P<0.05)。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取肘静脉血进行检验能够明显提高检验准确率、合格率,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静脉血采用一次性抗凝管(喷雾型)与国产真空采血管两种容器检测的血常规结果进行比对,探究采用一次性抗凝管(喷雾型)与国产真空采血管检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小板(PLT)六项主要血常规指标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在2015年7~8月在武威市凉州医院就诊的门诊患者中随即选取146位患者,空腹12h后抽取静脉血,分别置于一次性抗凝管(喷雾型)、国产真空采血管,混匀后立即上机检测WBC、RBC、HCT、MCV、Hb、PLT六个指标.结果:两种采血容器所采集的血常规标本中的WBC、RBC、Hb、PLT值配对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HCT、MCV值配对进行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血,使用一次性抗凝管(喷雾型)与国产真空采血管,WBC、RBC、Hb、PLT四项指标结果无差异,HCT、MCV两项指标结果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分析血液检验对贫血患者的鉴别诊断效果。将2015年9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作为地中海贫血组,73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缺铁性贫血组,将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清晨空腹收集肘静脉血2m L,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采取的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对比三组患者血液各项指标含量,包括血红蛋白(HG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三组血液检验结果显示,地中海贫血组与缺铁性贫血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地中海贫血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缺铁性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检验在贫血患者鉴别诊断过程中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静脉血细胞悬液放置时间对小鼠血常规测定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成年ICR小鼠、C57BL/6 J小鼠各20只,采集定量静脉血液加到定量血细胞分析用稀释液中混匀,制成静脉血细胞悬液,于0 min、15 min、30 min、1 h、2 h、4 h、6 h、8 h在MEK-6410C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采用微量血测定法测定血常规。结果 ICR小鼠和C57BL/6 J小鼠血常规数据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0 min相比,RBC在2 h、4 h、6 h和8 h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微量血测定法测定小鼠血常规时,尽可能在制成静脉血细胞悬液后即刻完成。RBC总数在1 h内测定,与RBC相关的HCT和MCV指标测定不宜超过30 min,PLT测定在2 h完成,与PLT相关的PCT和MPV测定应在1 h内,WBC总数及HGB含量较稳定,可在8 h内完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与颈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体检中心120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70例体检正常的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常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l-medial wall thickness,IMT),根据IMT厚度分为正常、内膜增厚、斑块形成3组,评估4组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IMT内膜增厚56例,斑块形成64例,其中不稳定斑块34例,稳定斑块30例;健康对照组各血常规指标与脑梗死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梗死组MCV为(83.61±5.27)f 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85.83±6.91)f L),WBC,RBC,HCT,MPV,RDW及PLT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内膜增厚组与斑块组WBC,M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BC,HCT,MPV,RDW,PLT均显著低于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组WBC,HCT,MCV,RDW指标与不稳定斑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BC,MPV,PLT均显著高于不稳定斑块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细胞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可发生改变,对脑梗死患者展开血常规检测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甘南藏族自治州成人的血常规检测分析,了解该地区人群的血细胞参数的水平及差异。选择2017年1月-2018年8月在甘南州藏医院就诊的患者8260例,其中男性3426例,女性4834例,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比容(MCV)血细胞指标,观察上述指标异常及性别分组的差异。在血细胞参数中,男性及女性的WBC、RBC、Hb、HCT、MCV、MCH、MCHC、PLT检测平均值均在正常参考范围。男性的WBC、RBC、Hb、HCT、MCV、MCH、MCHC测定的平均值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PLT测定的平均值低于女性,无统计学意义。检测结果低于正常情况的统计分析中,男性的WBC、Hb、HCT、MCV、MCH、MCHC的异常检出率均低于女性,并且有统计学意义;男性的RBC、PLT异常检出率高于女性,有统计学意义。检测结果高于正常情况的统计分析中,男性的WBC、RBC、Hb、HCT、MCV、MCH、MCHC的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其中MCH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的PLT异常检出率低于女性,有统计学意义。甘南藏族自治州血细胞参数存在较高的异常率,男女之间有差异,反应甘南藏族自治州男女健康状况,可建立本地区血细胞参数的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鹿苓安肾颗粒经口对大鼠的急性毒性作用,为鹿苓安肾颗粒的后续毒性实验或临床使用剂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2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各10只,雌雄各半,每日间隔6 h分2次给予10 g/kg鹿苓安肾颗粒灌胃,正常组给予等体积水灌胃,记录各组大鼠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连续观察14 d,并使用血常规分析仪分析14 d时各组大鼠血液细胞数(WBC)、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数(HGB)、血小板(PLT)、淋巴细胞绝对值(LYM)。结果 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雌、雄性大鼠的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以及WBC、RBC、HGB、PLT、LYM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鹿苓安肾颗粒无明显的急性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与健康人群对比尘肺病患者血液常规项目数据的差异。通过对150例尘肺患者的血液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的检测统计,和100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研究。Ⅲ期尘肺病患者的Hb明显高于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含量随尘肺级别的增高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尘肺病患者的WBC明显高于Ⅰ期、Ⅱ期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尘肺病患者的RBC、Hb和WBC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Ⅰ期、Ⅱ期无明显差异,加强职业健康体检对尘肺病早发现、早干预,防止期别增高,形成较好预后。  相似文献   

11.
分析血液检验用于贫血鉴别诊断的价值。选取甘肃省永登县人民医院收治地中海和缺铁性贫血患者各45例,分为地中海组以及缺铁性组,另选取45例于永登县人民医院接受体检的健康成人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液检验,观察各项指标的结果。地中海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与平均红细胞容积比值(RBC/MCV)以及红细胞计数(RBC)显著高于缺铁性组,缺铁性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显著高于地中海组以及对照组。此外,地中海组以及缺铁性组的平均红细胞比容(MCV),血红蛋白以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地中海组的灵敏度,特异性及符合率均低于缺铁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贫血患者进血液检验可以明确贫血类型,进行早期诊断,同时灵敏度,特异性及符合率较高,对贫血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孟沙沙  王剑 《科技信息》2008,10(9):114-115
采集甘南藏族自治州10头尕里巴犊牛血液,运用血球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红细胞(RBC)4.74±2.73,白细胞(WBC)31.3±26.5,血红蛋白(HGB)100.5±63.5,红细胞比容(HCT)27.85±14.2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58.8±8.85,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20.25±4.55,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30±59,红细胞宽度(PDW)24.65±6.85,血小板计数(PLT)409±308,淋巴细胞比率(LYM)14.75±12.45,单核细胞百分比(MID)8.9±8.1,粒细胞百分比(GRN)9.5±9.3.  相似文献   

13.
探究不同采血方法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选取甘肃省泾川县高平中心卫生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体检者264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编号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2人。所有研究对象均于采血前12h禁止饮食,对照组进行静脉采血,观察组进行末梢采血,于采血后1个小时内将血液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查,对比两组血液样本血常规检查结果。两组血常规结果相比较,观察组各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均能用于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其中静脉采血各项结果较末梢采血更高,稳定性更强,然而婴幼儿由于采血时配合度较低,且静脉采血量较大,因此静脉采血较困难,多采用末梢采血,方便快捷。临床进行采血时应综合考虑各项因素进行采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不同性别的4周龄、8周龄C57BL/6-Kdrem1(h KDR)/NIFDC(以下简称hVEGFR2-KI)小鼠的血液参数进行测定,分析性别以及年龄对于该品系小鼠血液参数的影响。方法分别取20只4周龄、8周龄小鼠雌雄各半,采静脉血。用日本光电Mek7222血细胞分析仪测定hVEGFR2-KI小鼠的生理指标,奥林巴斯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生化指标。结果在所测得的生理生化指标中,4周龄的hVEGFR2-KI小鼠雌雄之间于血红蛋白浓度(HGB)、总蛋白(TP)、总胆固醇(CHO) 3项指标有显著差异(P <0. 05),在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4项指标上有极显著差异(P <0. 01)。8周龄的hVEGFR2-KI小鼠雌雄之间共有11项生理生化指标有极显著差异(P <0. 01),分别是RBC、HCT、HG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单核细胞百分率(MON%) 7项血液生理指标和CHO、碱性磷酸酶(ALP)、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 4项血液生化指标;有5项具有显著差异(P <0. 05)的指标,包括淋巴细胞百分率(LYM%)、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T%)、TP、尿素(BUN)和磷(P)。不同周龄hVEGFR2-KI小鼠之间的差异分布更广,其中具有极显著差异(P <0. 01)的有RBC、HCT、MCH、HGB、白细胞计数(W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淋巴细胞绝对值(LYM)、单核细胞百分率(MON%)、TP、CHO、白蛋白(ALB)、ALP、肌酐(CREA)、GLU、P共18项指标;具有显著差异的为PLT、LYM%、NEU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TG共5项指标。结论本次研究测定了不同性别的4周龄、8周龄的hVEGFR2-KI小鼠的生理生化指标,为hVEGFR2-KI小鼠的应用以及正常血液参数标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周龄和性别对SPF级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建立不同周龄和性别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正常值背景资料。方法离乳3周龄SPF级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12、24、48周龄4个实验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血液细胞分析仪对大鼠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统计并分析同性别周龄间和同周龄性别间指标差异。结果 4周龄与12、24、48周龄大鼠的生理指标如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嗜碱性细胞数(BA#)、嗜碱性细胞百分比(BA%)及生化指标如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CHOL)、总蛋白(TP)、血糖(GLU)、肌酐(CRE)、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4周龄大鼠血液BA%和24周龄大鼠血液BA#均为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和24周龄大鼠血液WBC、RBC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48周龄大鼠血液MCH、PCT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周龄大鼠血液CRE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周龄大鼠血液AST、CHOL、BUN和48周龄大鼠血液GLU均为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2和24周龄大鼠血液ALP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同性别不同周龄的SPF级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周龄不同性别的SD大鼠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犀角地黄汤对中暑小鼠的预防效果及血液指标变化的影响。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暑组和干预组,每组10只,干预组小鼠每天使用11.375 g/kg犀角地黄汤进行灌胃,连续用药5 d,对照组和中暑组小鼠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在最后一次灌胃后2 h进行中暑造模。将中暑组和干预组小鼠置于40℃的恒温环境中持续60 min,对照组小鼠置于室温环境中,对比各组小鼠的抗中暑效果,试验结束后,小鼠眼眶分别采集抗凝血用于血常规检测,取血清用于血清生化和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中暑组小鼠的肛温显著升高(P <0.05),与中暑组相比,干预组小鼠肛温显著下降(P <0.05);与空白组相比,中暑组小鼠血液WBC、Gran#、Lymph#、Mon#、RBC、HGB、HCT、MCV、RDW、MPV、PDW水平显著升高(P <0.05),PLT、PCT水平显著下降(P <0.05),与中暑组相比,干预组小鼠血液WBC、Gran#、Lymph#、Mon#、RBC、HGB、HCT、MCV、MPV、PDW显著下降(P <0.05),PLT、PCT水平显著升高(P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血铅、镉、铜、锌、钙、镁、铁浓度与血细胞参数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血球计数仪分别对门诊健康体检小儿297人进行金属元素浓度测定与血细胞计数,并以SPSS11.5统计软件对金属元素浓度与红细胞(RBC)、WBC(白细胞)、血小板(PLT)等常项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外周WBC、PLT受血镁、血铁浓度影响大;RBC受血锌,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受血钙与血铁,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受血锌、血钙和血铁,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受血锌和血铁,淋巴细胞比率(L%)、中间细胞比率(M%)和PLT受血镉浓度影响大;偏回归系数经检验有显著性意义。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小儿血铅浓度与血镉浓度、血钙浓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大,分别为0.28、-0.13,钙浓度与铁浓度相关系数为-0.28,P值均小于0.05。结论小儿外周血液RBC、Hb、PLT数量的波动与血液中金属元素间相互影响所形成的浓度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正常妊娠妇女血中尿素氮(Urea)、肌酐(Crea)、血红蛋白(HGB)和白细胞(WBC)水平的变化,并探讨这些指标变化的原因以及对妊娠妇女的意义。方法:利用ADVIA2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ABX-PENTRA60血液分析仪检测145例正常妊娠妇女与125例非妊娠体检女性(对照组)血浆尿素氮(Urea)、肌酐(Crea)、血红蛋白(HGB)和白细胞(WBC)。结果:正常妊娠妇女血浆尿素氮(Urea)、肌酐(Crea)、血红蛋白(HGB)浓度均较对照组下降,而白细胞(WBC)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妊娠妇女血浆中尿素氮(Urea)、肌酐(Crea)、血红蛋白(HGB)和白细胞(WBC)不能按照正常参考范围来考虑,应该对检测结果的特殊性予以充分考虑并建立正常妊娠妇女的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D大鼠静脉血样本在室温下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数据的影响。方法 16只SD大鼠(200~220)g,雌雄各半,采静脉血经EDTA-K2抗凝,置室温(18~25℃),分别于0 min,30 min,1 h,2 h,4 h,8 h,24 h和48 h用MEK-6318K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测定。比较不同保存时间对同一静脉血样本血细胞及PLT的影响。结果雌雄SD大鼠血常规数据变化趋势一致,HCT在48 h和0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在24 h、48 h和0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DW 24 h和0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和0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各时间段和0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30 min、1 h、2 h、4 h和0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时间段和0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YM%48 h和0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D%24 h、48 h和0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RN%24 h和0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RN%48 h和0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大鼠静脉血在常温条件下放置,血常规最好在30 min以后,24 h以内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C57小鼠与MRL/lpr转基因小鼠在4月龄、5月龄和6月龄的血常规值和脏器系数。方法用MEK-7222K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C57小鼠与MRL/lpr转基因小鼠血常规值。结果血常规检测方面,C57小鼠与MRL/lpr转基因小鼠相比,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在不同月龄的数值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9个检测比较项目差异不显著(P0.05)。脏器系数方面,C57小鼠的心脏系数、肾脏系数显著高于同月龄的MRL/lpr转基因小鼠(P0.01);MRL/lpr转基因小鼠的肝脏系数显著高于同月龄的C57小鼠(P0.01);其他比较项目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C57小鼠与MRL/lpr转基因小鼠在同月龄的部分血常规数据和脏器系数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