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北地区的湿陷性黄土厚度大,湿陷性强,目前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理论研究仍然无法满足工程实践的需求.如何经济、高效、合理地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成为西北地区工程建设的热点问题.通过西北某综合管廊工程挤密桩法处理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现场试验以及室内土工试验,得出该地区综合管廊工程挤密桩法处理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建议桩长、桩间距、以及桩身填料.通过研究发现使用挤密桩法挤密后的地基土体湿陷表现形式,并由此提出针对高填方湿陷性黄土地基分层铺设防水土工布的地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结合大同—西安客运专线,对晋南地区大厚度湿陷性黄土进行了现场浸水试验研究;并在典型地区(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采集大量原状土样,进行室内试验,获得了一系列黄土力学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区黄土属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不同深度土层均会出现多次湿陷,湿陷次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在距离试坑边缘不同位置处含水量不同,同时,在深度方向上,10 m以内水分入渗较为容易,10 m以下入渗较为困难;现场实测场地黄土的自重湿陷下限为10 m,和计算得到的场地黄土自重湿陷下限基本吻合;水分扩展形态呈喇叭形,扩散角大致在41°~45°变化;裂缝呈连续环形分布,宽度深度都较小;埋设的张力计和压力计验证了场地黄土湿陷性等级的正确性。该研究对大西客运专线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黄土的湿陷性分区是评价场地适宜性的一种基本方法。本文在查明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场地黄土的湿陷性进行了评价。根据计算的自重湿陷量和总湿陷量,采用Surfer软件对场地进行了分区,结果表明:自重湿陷量和总湿陷量与场地具有湿陷性土层的厚度密切相关;**方向自重湿陷量较大;**方向总湿陷量较大。该分区图对后期的地基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彭家坪工业园区综合办公楼工程实例,对沉管素混凝土夯扩桩与素土挤密桩组合式复合地基处理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的设计、施工与检测进行了分析。简述了该复合地基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应用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苗宁涛 《甘肃科技》2008,24(6):119-120
在干旱环境形成的强烈自重湿陷性黄土,在近期的增湿作用下能显著改变其工程性质。浅层土增湿后,具有和新近堆积黄土近似的性质。它不同于一般湿陷性黄土。在某些黄土场地的勘察中,往往发现浅层黄土和深层黄土工程性质差别较大。浅层黄土较之深层黄土湿陷性及压缩性偏高,其界线深度往往在地面下5、6米左右。新近堆积黄土与下部黄土的界线也以5、6米为多,给人形成新近堆积黄土的分布厚度多数不超过6米印象。在预浸水处理后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往往也是5米或6米以上保留湿陷性。因此这一深度界限及其内在规律值得注意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张虎祯  李慧琴 《甘肃科技》2010,26(13):137-140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摩擦桩基础,宜采用地基处理方法消除或部分消除湿陷性,使上部土层的负摩阻力转换为对工程有用的正摩阻力。通过工程实例就地基处理后摩阻力随深度的变化以及处理深度内摩阻力的增长幅度等进行了讨论,并就大厚度湿陷性场地上地基处理与桩基础结合形式等提出了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西宁地区湿陷性黄土在雨水作用下,水分入渗迁移规律以及对湿陷性黄土湿陷性的影响,以青海省西宁市典型湿陷性黄土场地为研究对象,结合西宁市水文气象特点,对湿陷性黄土场地有限雨水量入渗的现场浸水并取样进行了土工试验。结果表明:湿陷性黄土在有限雨水入渗作用下湿陷性和自重湿陷性均有一定程度退化但未完全消除;湿陷性黄土场地在有限雨水作用下水分的迁移作用范围和程度有限且呈各向不对称分布。根据现场试验结果并结合土中水分不同赋存状态,分析了湿陷性黄土中水分迁移动力、途径及机理。研究结果可为西宁湿陷性黄土场地在雨水等有限浸水量作用情况下的地基处理方案比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长洪  党冬玲 《甘肃科技》2012,28(21):118-121,31
西平铁路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灰土挤密桩地基处理,根据工程设计方案确定布桩方式、施工准则和技术要求。通过现场取样,对灰土挤密桩地基处理前后黄土的工程性质进行了研究,得到地基处理前后的物理力学性质。通过单桩复合地基的现场静载荷试验,根据室内、现场试验及有限元计算结果,验证采用灰土挤密桩地基处理技术的可行性,对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总结,为今后类似条件下的地基处理工程提供借鉴和经验,为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处理提供一种适宜的处理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方法是岩土工程勘察的热点和难点,在研究地基处理方法时不能仅考虑黄土湿陷性,更应从经济、合理、可行三个角度进行充分论证。本文通过对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区某厂房建设项目进行勘察,对场区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地基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验数据针对场区湿陷性进行分析评价,从三个角度分析论证提出了地基处理方法和基础形式的建议,为其他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区勘察工作、地基处理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云强 《科技信息》2010,(21):J0252-J0253
西北地区建筑物基础设计施工中,大量的采用了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本文通过对某工程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检测、试验,对湿陷性严重的自重湿陷性场地的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浸水湿陷机理进行了研究,为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设计、施工、监理、检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灵仙 《河南科学》2001,19(3):317-320
结合工程实例 ,讨论了处理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各种方法 ,提出对湿陷性黄土地基采取人工挖孔灰土桩的处理方法能汲取挤密桩和垫层法二者的特点 ,可提高承载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深厚严重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对某火力发电厂主要建筑物采用人工挖孔扩底桩和挤土夯扩钢筋混凝土大头桩两种地基处理方法的现场试验及分析比较,综合考虑安全、经济等多种因素,对可行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了论证和优化设计,以期为以后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3.
挤密桩施工技术及检测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宏磊 《甘肃科技》2012,28(7):112-114
甘肃省引洮供水工程总干渠下段暗渠90%坐落在中强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上,湿陷土层厚度约9~15m,又因引洮工程处于干旱区.依据规范综合比较之后,采用挤密桩法对暗渠基础进行了处理,并采用有效的试验方法对设计内容和施工过程及结果实施检测,从而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4.
依托兰州南绕城高速公路项目,通过模拟该地区年降雨量的实际情况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进行现场浸水载荷试验。设置了桩基在自重无荷载情况下浸水和浸水完成后在土体固结过程中对其进行加卸载这两种工况。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拟两次非连续性降雨情况下,桩在自重湿陷时负摩阻力的变化值较小并且其影响范围在地表以下7 m左右。由于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负摩阻力均出现多峰值状态,从而出现多个中性点,为便于设计者设计施工,提出等效中性点概念,等效中性点位于桩的0.257~0.40桩长范围内。而等效中性点的位置比《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给出的参考值范围小很多,可为以后兰州地区桩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殷征  肖明贵  顾展飞  李成庆 《科技信息》2011,(9):I0310-I0310,I0373
湿陷性黄土是指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黄土。本文阐述了湿陷性黄土湿陷的机理和工程特性以及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并对不同方法的作用效果进行了对比总结,对于类似工程的研究与施工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龙 《甘肃科技》2022,(3):4-6+51
西北地区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较为特殊,为我国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分布区,大厚度湿陷性黄土遇水结构破坏,强度降低,宜失稳坍塌,其地区基坑开挖设计存在一定的先天不良风险。本研究以某一失稳基坑为例,从工程地质条件、支护设计、施工等各个角度对其进行详细分析,阐明基坑失稳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建议,以增强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基坑支护设计及施工的认识,为当地基坑支护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田耀文  杜小川 《甘肃科技》2011,27(19):147-148,151
通过工程实例,对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优选,确定强夯+灌注桩为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最优处理方法,对强夯和灌注桩处理方案进行了设计,提出了设计参数,并分析了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8.
黄土地基的勘察工作应着重查明地层时代、成因、湿陷性土层的厚度,湿陷系数、自重湿陷系数和湿陷起始压力随深度变化,场地湿陷类型和地基湿陷级别的平面分布,变形参数和承载力,地下水等环境水的变化趋势和其他工程地质条件。并结合建筑物的特点和设计要求,对场地、地基作出评价,对地基处理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同心至固原段高速公路自重湿陷性黄土采用强夯方法,消除黄土的湿陷性,提高地基承载力,根据施工的方法、试验数据、理论分析,提出了强夯法治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理论方法、施工方法及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兰州市城关区青白石片区推山造地进行工程开发建设项目为例,对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挖填改造后地基处理与基础选型的主要技术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