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忠兴 《科学通报》1987,32(22):1742-1742
大袋蛾(Clania variegata Snellen,鳞翅目蓑蛾科)是中国东南部林木和行道树的一种重要害虫。大袋蛾幼虫孵化后,即作袋囊护身,随着虫龄的增长,袋囊不断扩大。老熟幼虫在袋囊中越冬,翌年5月初化蛹,5月下旬羽化。雄蛾羽化后即离囊飞去,雌蛹羽化为蛆状成虫,不  相似文献   

2.
王方海  张古忍  温瑞贞  何国锋 《科学通报》2006,51(24):2870-2873
利用液相色谱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对入侵害虫蔗扁蛾Opogona sacchari (Bojer)幼虫期体内的蜕皮激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以期明确蔗扁蛾幼虫期体内蜕皮激素的主要组分及动态变化规律. 蔗扁蛾幼虫期体内的蜕皮激素种类主要是20-羟基蜕皮激素, 还含有少量的26-羟基蜕皮激素. 若按每头幼虫所含的蜕皮激素含量来计算, 从1龄到7龄蜕皮激素含量呈递增的趋势, 如将各龄幼虫蜕皮激素含量换算成每克体重所具有的量来进行比较, 则各龄期幼虫的蜕皮激素含量没有明显的规律可言. 整个6龄幼虫发育期间仅在第2天出现一个明显的蜕皮激素峰值, 含量达到0.5475 ng/虫; 而整个7龄幼虫发育期间, 发现有2个明显的蜕皮激素峰值, 分别位于第3和第5天, 含量则分别达到0.2942和0.2140 ng/虫.  相似文献   

3.
赵圣菊 《科学通报》1983,28(9):568-568
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是一种“暴食性”害虫,列为《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规定要消灭的危害对象之一。我国江淮流域是一代粘虫发生区,在根治我国粘虫危害上具有战略地位,决定一代粘虫发生程度的主导因素,是越冬代蛾量迁入的多少。因此组建该区越冬代蛾量及迁入期预测模式,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在国内,关于粘虫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多属中短期预测,本文主要是用气象因子,对组建长期预测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animal动物成年象鹰蛾非常美丽,形似一架来自未来的喷气式飞机。它们的翅膀和躯干表面都覆盖着金色或红色的绒毛状鳞片,十分炫目。然而,象鹰蛾幼虫却不像父母那样美丽,深色的(偶有鲜绿色的)身体看起来就像大象的鼻子,"象鹰蛾"之名由此而来。有趣的是,当象鹰蛾幼虫受到惊吓时会将"象鼻"状的身体缩回,在身上斑点的装饰下伪装成蛇的样子,以吓退捕食者。  相似文献   

5.
孙虹霞  舒迎花  唐文成  王祺  周强  张古忍 《科学通报》2007,52(12):1413-1418
在人工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i2+, 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检测Ni2+在连续3个世代植食性昆虫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六龄幼虫、蛹和成虫体内的积累, 并通过单头饲养评价了Ni2+积累对不同世代斜纹夜蛾幼虫存活率、化蛹率与成虫羽化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Ni2+可在六龄幼虫、蛹和雌雄成虫体内积累, 积累量随幼虫胁迫世代数的增加而增加; 同时也随幼虫饲料中Ni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并表现出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 变态后, 蛹和成虫体内的Ni2+显著低于幼虫体内的Ni2+浓度, 过量的Ni2+可随化蛹所蜕皮排出体外. 同时, 不同世代斜纹夜蛾幼虫存活率、化蛹率与成虫羽化率均随Ni2+胁迫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在地中海一带,有一种美丽的长光斑花纹的蛾的幼虫,是毛毛虫的一种.它们的成虫成蛾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幼虫却令人称奇:这些毛毛虫们不但织着帐篷成千上万地群居一起,而且还懂得排队,相当的有组织有纪律.  相似文献   

7.
宗娜  王琛柱 《科学通报》2004,49(14):1380-1385
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是棉铃虫Helicovepa armigera (Hübner)、烟青虫Helicoverpa assulta (Guenėe)和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 (Lepidoptera, Noctuidae)的共同寄主. 用HPLC测定烟草叶片烟碱含量, 比较了3种昆虫取食以及机械损伤模拟取食对烟草诱导防御反应的差异. 结果表明, 棉铃虫、烟青虫取食以及机械损伤后用它们的下唇腺提取液处理烟草叶片, 都能够抑制损伤对烟草烟碱的诱导; 在烟草叶片的机械损伤部位涂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葡萄糖氧化酶也能够抑制损伤对烟草烟碱的诱导. 相反, 斜纹夜蛾取食或机械损伤后用该幼虫下唇腺提取液处理烟草叶片, 都能够促进损伤对烟草烟碱的诱导; 而加热变性后的斜纹夜蛾下唇腺提取液同样能够促进机械损伤对烟草烟碱的诱导. 由此可见, 昆虫下唇腺中的物质对烟草烟碱的诱导反应有着重要作用. 进一步检测发现, 棉铃虫和烟青虫下唇腺中都存在葡萄糖氧化酶活性, 且棉铃虫下唇腺中该酶的活性显著高于烟青虫的, 而在斜纹夜蛾下唇腺提取液中没有检测到该酶活性; 葡萄糖氧化酶在棉铃虫中主要存在于下唇腺, 其最适pH为7.0, D-葡萄糖是它的最适底物; 在幼虫发育期内, 棉铃虫下唇腺中葡萄糖氧化酶的活性是动态变化的, 在每一龄期幼虫取食最活跃的时期该酶的活性也最高.  相似文献   

8.
在地中海一带,有一种美丽的长光斑花纹的蛾的幼虫,是毛毛虫的一种。它们的成虫成蛾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幼虫却令人称奇:这些毛毛虫们不但织着帐篷成千上万地群居一起,而且还懂得排队,相当的有组织有纪律。  相似文献   

9.
商辉  严岳鸿 《自然杂志》2014,36(6):426-430
蕨类植物和昆虫共同进化了三亿多年,但是两者的协同进化一直很少得到关注。对湖南省桑植县的凤尾蕨属植物上的昆虫幼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42棵4种凤尾蕨属植株上有夜蛾科幼虫89条,叶蜂科幼虫21条。叶蜂科幼虫通过形态和体色拟态凤尾蕨属植物的孢子囊群盖,取食凤尾蕨属植物的叶片;而夜蛾科幼虫隐藏在凤尾蕨属植物成熟的囊群盖中取食孢子,幼时乳白色,成熟时转变为淡黄色,有些会出现褐色斑点,同样与凤尾蕨属的孢子囊群盖具有拟态现象。进一步的调查还在凤尾蕨植物上发现猎食性的跳蛛,同时在其体表发现携带的孢子。首次在凤尾蕨属植物上发现拟态昆虫幼虫、特别是寄生性昆虫及其天敌跳蛛的发现,对研究蕨类植物、昆虫幼虫及其天敌之间存在的食物链关系和协同进化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Ni2+在斜纹夜蛾幼虫中肠的积累并诱导金属硫蛋白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人工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i2+, 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明确了Ni2+在连续3个世代植食性昆虫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 6龄幼虫中肠内的积累, 并通过镉血红蛋白饱和法检测了连续3个世代5, 6龄幼虫中肠细胞内的金属硫蛋白含量在120 h内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Ni2+可在6龄幼虫中肠细胞内积累, 积累量随幼虫胁迫世代数以及幼虫饲料中Ni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并表现出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 同时, S. litura幼虫中肠细胞中积累的Ni2+能诱导中肠细胞中金属硫蛋白的表达, 表达量随中肠中Ni2+量的增加而增加, 并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提高, 并存在一定的阶段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春天,大地从沉睡中苏醒,百花齐放、万鸟争鸣.在春暖花开的季节,蜜蜂、蝴蝶、蛾等都在为花儿授粉而忙碌,传递着花儿的千言万语,为植物的“婚恋”充当着不可或缺的授粉使者——“红娘”.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虫媒花和传粉动物之间建立了特殊的关系:虫媒花一般通过鲜艳的色彩或芬芳的气味、甘甜的花蜜来引诱传粉动物;传粉动物为取食花蜜和花粉而光顾这些花,它们在取食过程中就帮助虫媒花完成了传粉.  相似文献   

12.
食物中Ni~(2 )胁迫对斜纹夜蛾幼虫中肠细胞解毒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物中的Ni2 可在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幼虫中肠细胞中积累,并能诱导中肠细胞中解毒蛋白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的表达.本文研究了食物中不同剂量Ni2 对S.litura5龄和6龄幼虫中肠细胞解毒酶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litura幼虫连续3代取食含不同剂量Ni2 的食物后,5龄幼虫中肠细胞内的CarE活性均在低剂量Ni2 (≤5mg/kg)胁迫下低于对照,在高剂量Ni2 (≥10mg/kg)胁迫下高于对照.第1代6龄幼虫中肠细胞内的CarE活性也表现为低剂量Ni2 胁迫抑制而高剂量Ni2 胁迫增加的趋势,但第2和第3代6龄幼虫中肠细胞内的CarE活性均低于对照.连续3代受不同剂量Ni2 胁迫的5龄和6龄幼虫中肠细胞的GST活性均高于对照,并随饲料中Ni2 剂量(1~20mg/kg)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们发现,生物世界中为数最多的昆虫,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昆虫体内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蛋白质与多种维生素,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其营养成分的含量结构较之畜禽类更为合理,脂肪与胆固醇的含量也低于畜禽类。蛋白质含量也都较高,  相似文献   

14.
每年,当夏季来临,天气逐渐变暖的时候,季节性的风暴给澳大利亚广袤的大地带来丰沛的雨水。每逢这个时节,各种各样的甲虫便开始大量出现,这种情形会一直持续到来年的2月。之前若干年中,这些甲虫可能一直以幼虫的形态寄居于树干或地洞之中。以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喜欢食用的木蠹蛾幼虫为例,在它们没有蜕变成天牛科甲虫之前通常就居住在小桉树的树干当中。  相似文献   

15.
棉铃虫和烟青虫杂交子一代幼虫的精巢和染色体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汤清波  阎云花  赵新成  王琛柱 《科学通报》2005,50(11):1103-1108
雌性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和雄性烟青虫Helicoverpa assulta Guenée杂交(正交), 其杂交子一代在成虫期可分为可育的雄性个体和生殖器官畸形的不育个体. 雌性烟青虫和雄性棉铃虫杂交(反交), 其杂交子一代在成虫期雌性和雄性都可育. 反交子一代5龄2 d期幼虫没有精巢的个体为正常雌性, 有精巢的个体为正常雄性, 其精巢的长和宽与亲本的精巢没有显著差异(P > 0.05). 正交子一代5龄期幼虫的每个个体均可观察到精巢, 但是根据幼虫精巢发育正常与否, 可把他们分为明显的2类: 第1类幼虫个体的精巢长和宽与亲本精巢的差异不显著(P > 0.05); 第2类幼虫个体的精巢长和宽显著小于亲本的精巢(P < 0.01). 脑细胞染色体有丝分裂观察显示, 正交和反交子一代幼虫的脑细胞有丝分裂中期Ⅰ双倍体染色体均为2n = 62, 数目与其亲本的相同; 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表明, 正交第1类幼虫和反交雄性幼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数目与其亲本的相同, 证实其单倍体染色体n = 31; 正交第2类幼虫没有观察到任何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相. 联系成虫期杂交子一代的特征, 可知正交子一代第1类幼虫发育为正常可育的雄性个体, 第2类幼虫发育为畸形的不育个体. 推断正交子一代中第2类幼虫不育的直接原因是精巢发育异常和精母细胞不能够进行减数分裂, 从而不能产生正常的精细胞.  相似文献   

16.
肥胖为能量摄入与消耗失衡引起的脂肪过度堆积,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和心血管疾病等代谢综合征的重大风险因素。脂肪作为防治肥胖与代谢性疾病的重要组织靶点,分为储存能量的白色脂肪以及产热并消耗能量的棕色和米色脂肪。研究发现,成年人体内的棕色和米色脂肪含量与机体能量代谢呈正相关,而与BMI和血糖呈负相关,提示激活人体棕色和米色脂肪产热在改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方面的重大潜力。文章讲述了棕色和米色脂肪细胞的发育起源、解剖学特征以及调控其发育和产热功能的各种因素。总而言之,棕色和米色脂肪作为治疗肥胖的靶标既具有巨大潜力,又面临着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7.
《科学通报》1959,4(8):271-271
苦树(Celastrus angulata Maxim)屬卫茅科、南蛇藤屬,攀援灌木,产河南、陝西、甘肃、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省的山岳地区。根皮有杀虫作用,俗称苦树皮。試驗結果,苦树皮粉对于昆虫(試驗材料为对药剂有較强忍受力的三四龄粘虫)有忌避,胃毒及微弱的触杀作用。忌避和胃毒作用都很强烈,昆虫取食微量后即呈昏迷麻痺狀态。苦树皮含有微量挥发性的植物碱、石油醚溶解的植物碱和难溶于石油醚的植物碱。后者为胃毒作用的主要成分,粗植物碱为白色粉末狀物質,熔点为116—118℃,在一般常用的有机溶剂中不能結晶,可能为一混合体,尚待继续  相似文献   

18.
尚玉昌 《自然杂志》2017,39(4):290-292
在灵长动物的研究史中,取食行为的研究始终占有中心的位置。灵长动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几大类。前三类通常被称为大营养物(macronutrient),动物的生长和发育对其需求比较大,而矿物质和维生素通常被称为微量营养物(micronutrient),其本身不用于产生能量,却参与不计其数的生理过程。除了少数例外,灵长动物的能量和营养需求大部分来自于植物。  相似文献   

19.
孙虹霞  周强  唐文成  舒迎花  张古忍 《科学通报》2008,53(18):2195-2199
食物中的Ni2+可在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幼虫中肠细胞中积累, 并能诱导中肠细胞中解毒蛋白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 MT)的表达. 本文研究了食物中不同剂量Ni2+对S. litura 5龄和6龄幼虫中肠细胞解毒酶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 CarE)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S. litura幼虫连续3代取食含不同剂量Ni2+的食物后, 5龄幼虫中肠细胞内的CarE活性均在低剂量Ni2+(≤5 mg/kg)胁迫下低于对照, 在高剂量Ni2+(≥10 mg/kg)胁迫下高于对照. 第1代6龄幼虫中肠细胞内的CarE活性也表现为低剂量Ni2+胁迫抑制而高剂量Ni2+胁迫增加的趋势, 但第2和第3代6龄幼虫中肠细胞内的CarE活性均低于对照. 连续3代受不同剂量Ni2+胁迫的5龄和6龄幼虫中肠细胞的GST活性均高于对照, 并随饲料中Ni2+剂量(1~20 mg/kg)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肥胖为能量摄入与消耗失衡引起的脂肪过度堆积,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和心血管疾病等代谢综合征的重大风险因素。脂肪作为防治肥胖与代谢性疾病的重要组织靶点,分为储存能量的白色脂肪以及产热并消耗能量的棕色和米色脂肪。研究发现,成年人体内的棕色和米色脂肪含量与机体能量代谢呈正相关,而与BMI和血糖呈负相关,提示激活人体棕色和米色脂肪产热在改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方面的重大潜力。文章讲述了棕色和米色脂肪细胞的发育起源、解剖学特征以及调控其发育和产热功能的各种因素。总而言之,棕色和米色脂肪作为治疗肥胖的靶标既具有巨大潜力,又面临着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