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连续流反应器中探究了纳米二氧化钛(TiO_2 NP)对污泥厌氧溶解及产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TiO_2 NP对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与TiO_2 NP的浓度有关,低浓度TiO_2 NP对污泥的溶解及产气影响不明显,然而高浓度TiO_2 NP严重抑制污泥溶解及甲烷产量。当TiO_2 NP的浓度由0增加至200 mg/L时,甲烷产量由161 mL/g挥发性悬浮固体(VSS)下降至124 m L/g VSS。机理分析表明高浓度TiO_2 NP能够抑制关键酶的活性并对产甲烷化产生严重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剩余污泥中添加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与酒精糟液共厌氧中温和高温消化对产气量和消化污泥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添加与污泥总固体的质量比为5~10 g·kg-1干泥时,与中温厌氧消化相比,高温厌氧消化具有明显的产气优势;在添加相同PAM质量下,与高温厌氧消化相比,中温厌氧消化后污泥的污泥体积指数更小.此外,添加PAM的共厌氧消化污泥沉淀性能与污泥颗粒尺寸和黏度有明显相关性.PAM对共厌氧消化反应影响既有增加厌氧活性微生物密度又有增加传质阻力的双重作用,挥发酸不是抑制反应因素.  相似文献   

3.
不同接种物对牛粪高温厌氧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不同污泥培养的接种物对牛粪厌氧发酵启动时间、COD和BOD5降解情况、VFA及pH、产气量与产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沉池污泥培养的接种物厌氧细菌、产甲烷菌含量高,活性大,浓缩污泥培养的接种物次之,河床污泥培养的接种物各菌种数量及含量最少,且出现板结现象。接种物浓度一定条件下,用二沉池污泥培养的接种物接种,厌氧发酵体系启动速度快,COD、BOD5降解率高,产气量大且平稳。  相似文献   

4.
氨氮对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利用取自ABR反应器中的厌氧颗粒污泥,通过间歇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氨氮对厌氧污泥产甲烷活性的影响以及活性恢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氨氮对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活性的影响具有多重性,当氨氮浓度分别为0.2 g/L和0.4 g/L时,表现为促进产甲烷作用,二者的产甲烷能力分别比参考体系提高5%和10%;当氨氮浓度为0.8 g/L时,开始表现为抑制产甲烷作用,抑制程度为7%;并且随着氨氮浓度提高到2 g/L、3 g/L、4 g/L,厌氧颗粒污泥的产甲烷活性分别下降20%、28%、45%。此外,研究表明,氨氮影响产甲烷活性的浓度范围与具体的操作条件,如温度、pH值、碱度及污泥浓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是第三代高效厌氧反应器.Fe2 离子对反应器的颗粒污泥活性具有较明显的影响,投加Fe2 离子质量浓度在2~10 mg/L时对颗粒污泥活性都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最佳投放质量浓度为5 mg/L;连续流IC反应器运行结果表明,Fe2 离子可以有效地提高IC反应器的运行效能,采用5 mg/L的投加质量浓度,可使反应器的产气量由29.6 L/d增加到38 L/d,COD去除率从近80%提高到90%左右,提高幅度分别为25%和10%.  相似文献   

6.
精对苯二甲酸装置共有两套PTA装置,生产能力为300万t,每小时生成约1 000 t污水,共有7台厌氧反应器,污水中含有机物、金属离子、高浓度钠离子和溴离子。厌氧反应器存在的问题是出口COD含量高,出口污泥含量高,水力负荷达不到设计值等。严重时影响污水装置排水质量及PTA主装置运行。通过优化厌氧反应器的温度、进料浓度、进口营养组成,未见效果。查阅有关资料,排除了铁、硫、镁、钾、镍、钴、锰等影响因素。在相关文献中也未查到溴对厌氧反应的影响。进行溴离子对厌氧反应影响工业试验,采用生化数学模型,应用MATLAB 2012B软件寻找厌氧反应器合适的参数,取得良好的试验效果。通过改变污水流程和进料溴含量及反应时间,厌氧反应器出水COD符合要求,污泥含量正常,厌氧反应器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7.
利用水葫芦与驯化厌氧污泥混合进行厌氧发酵以提高产气效率,实现了水葫芦资源化利用目标。结果表明水葫芦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是厌氧发酵产气的优质原料。通过实验发现污泥驯化、污泥接种比例、系统p H值是影响水葫芦厌氧发酵产气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8.
在中温(35℃)条件下,对不同城市的浓缩污泥和压滤污泥在60、80和100g/L三种不同负荷率下,进行厌氧消化产气性能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三种不同的负荷率下,同一污泥的单位总固体(TS)产气量、单位挥发性固体(VS)产气量、消化单位TS产气量、消化单位VS产气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同一城市浓缩污泥和压滤污泥的厌氧消化性能相比有些不同,但差异不显著。取自北京某污水处理厂的两种污泥的厌氧消化性都明显好于河南某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其浓缩泥和压滤泥的消化单位VS产气量分别为0.7和0.9L/g,具有较佳的厌氧消化性能。  相似文献   

9.
《河南科学》2017,(8):1266-1273
研究了温度、厌氧污泥接种量对酒糟液厌氧发酵过程中COD、p H值、产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实验条件下,酒糟液的p H均呈现向中性的趋势变化;同一温度下,厌氧污泥接种量越高,酒糟液越容易发酵,且发酵越完全;温度对产气率的影响较大,当温度40℃时,产气率较高,且不同接种量条件下的产气率相差较大.在本实验条件下,温度为40℃、V(厌氧污泥)∶V(酒糟液)=4∶6时是酒糟液厌氧发酵的最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10.
采用批量式厌氧消化工艺,在中温(35±1)℃、接种物浓度为30%的条件下,对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的厌氧消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剩余污泥的产气周期在30~36 d间,污泥添加量占发酵料液的体积为10%、20%、30%及35%时的TS产气率分别为90.9、324.9、154.9 mL/g及150.2 mL/g, VS产气率分别为135.9、485.7、231.5 mL/g及224.5 mL/g,污泥的适宜添加量为20%.  相似文献   

11.
玉米秸秆发酵产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能源储量日益减少以及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使21世纪的能源问题面临巨大的挑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可再生能源的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利用农业固体废弃物和污泥联合厌氧发酵制氢,既可解决农业废物和污泥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可制备清洁的燃料能源,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以厌氧活性污泥为接种物,以玉米秸秆为发酵底物进行发酵产氢实验,研究了不同秸秆粒径、预处理方法、发酵液pH值和金属离子对玉米秸秆发酵产氢速率以及产氢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粒径越小越利于发酵产氢;经过H2SO4预处理后,玉米秸秆单位总产氢量大于经NaOH预处理样品;pH值为6左右可以提高玉米秸秆的发酵产氢气速率;Fe2+和Mg2+对发酵产氢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公司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采取动态半连续流中温厌氧消化试验,进行污泥减量化及资源化的中试研究。对系统进行每天定量投配生污泥,考察不同停留时间污泥系统中pH值、VFA、碱度、固相及液相COD的参数变化情况以及COD、VSS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锦州石化公司剩余活性污泥有较好的消化性能,消化周期为20~25d,COD去除率为70.3%,VSS去除率为55.6%,1kgCOD产气量为0.33m3。污泥混合物实现了剩余污泥的减量化与资源化。  相似文献   

13.
污泥超声预处理促进厌氧消化反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低频超声技术,对污水厂剩余污泥进行破解处理,研究破解反应对提高厌氧消化反应速率和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未预处理污泥相比,超声破解能够明显提高污泥厌氧消化的生物气产量和有机物去除率,缩短厌氧消化时间.在5—15min的超声破解时间范围内,破解时间越长,厌氧消化效率提高越大,污泥经超声波预处理后,在生物气产量和有机物去除率维持稳定的条件下,厌氧消化时间可由一般20d缩短到8d.并且发现,经破解的污泥,当厌氧消化时间缩短时,单位污泥的产气率反而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4.
微氧条件下厌氧颗粒污泥和消化污泥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12 5mL血清瓶作为批量处理反应器,对厌氧颗粒污泥和消化污泥在厌氧和微氧条件下的COD去除率、污泥产率、产甲烷活性、抗冲击负荷能力等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厌氧颗粒污泥和消化污泥均在微氧条件下表现出高COD去除率、低污泥产率、高产甲烷活性和强抗冲击负荷能力,且厌氧颗粒污泥在COD去除率、污泥产率、产甲烷活性和抗冲击负荷等方面更具有优势;对于0 5 gCOD/LR·d的有机负荷,反应器内最佳加氧量为10mL(10 %添加的COD)。  相似文献   

15.
UASB+AS工艺在传统啤酒污水处理站改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回顾厌氧处理技术发展历程和啤酒废水处理工艺变迁的基础上,重点对UASB工艺的原理和特点加以介绍,并以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对传统啤酒厂污水站改造为例,说明采用UASB AS工艺处理啤酒废水可以大幅度提高处理能力,改善出水水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剩余污泥产量,并产生清洁能源——沼气.此工艺是值得推广的啤酒废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
研究通过投加厌氧氨氧化污泥,待反应器稳定运行后考察不同浓度Fe2+对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210 d的连续培养,发现Fe2+可以促进厌氧氨氧化菌的细胞合成并且增加其基质代谢,当溶液中Fe2+浓度为0.085 mmol/L(4.76 mg/L)时,氨氮转化率维持在90%以上;添加Fe2+可以增加厌氧氨氧化菌亚铁血红素含量.此时样品中亚铁血红素C含量达到0.143μmol/mg,是同期对照反应器的2.04倍.通过SEM电镜发现当Fe2+浓度为0.085 mmol/L时,厌氧氨氧化菌群结构与形态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针对石灰法草浆蒸煮废液,采用厌氧消化工艺处理,进行了系列可行性试验.采用5升静态厌氧消化器,在35±1℃的条件下,逐渐提高投配率,对六组不同来源和不同配比的厌氧污泥进行培养驯化和比较试验,筛选4号污泥为种污泥.其中COD容积负荷为4~5kg/M~3d,水力停留时间为4~5天的条件下,COD去除率达70%以上,产气率为0.25M~3/kgCOD(去除),CH_4含量超过80%,V/V.进一步在工厂建立了自行设计的16升UASB和128升UASFB厌氧反应器,对石灰法草浆蒸煮废液进行厌氧处理,在COD浓度为12000~14000mg/l、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1~1.2天和COD负荷为10~12kg/M~3d的条件下,其COD去除率达80%以上,产气率达0.45M~3/kgCOD(去除),CH_4含量超过65%,V/V.在试验取可得行性结论的过程中,对一些主要影响因素也做了较深入的探索研究,确证了某些参数.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及胞外多聚物在颗粒污泥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筱萍  曹郁生 《江西科学》1997,15(4):264-270
集中论述了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中的微生物学特性,胞外多聚物的组成以及它们在生物膜和颗粒污泥形成中的作用。ECP对颗粒的结构和稳定起重要作用,其含量占颗粒中悬浮性固体含量的0.6%-20%〈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多糖。甲烷毛状菌属和甲烷八叠球菌属是最初颗粒化和颗粒污泥形成的重要分解乙酸产甲烷的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