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柳 《安徽科技》2009,(10):8-10
一、作用 1.有利于推进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发挥示范作用 合肥是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科教资源丰富。合肥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实施创新产业升级等六大创新工程和深化科技管理体制等六项体制改革,重点推进科技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金融管理体制三个方面的体制改革,力求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2.
《合肥科技》2007,(6):6-7
作为全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合肥的建设已初显成效,如何进一步提升试点市的“含金量”,是每一个身在合肥的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6月20日下午,全市科技创新会议召开,为合肥科技创新之梦“布局谋篇”。  相似文献   

3.
总结合肥创新型试点市的建设经验,为合芜蚌试验区乃至全国其他区域自主创新,提供各具特色模式的理论选择依据和实践操作手段。本文从培育创新型企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服务平台、集聚和造就创新人才、推进体制与机制创新等5个层面阐述了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发展模式;研究归纳了推进"试点"建设,必须注重整体联动、综合配套改革、政策落实、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狠抓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设经验;提出进一步深化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要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自主创新支撑体系、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转型升级、集聚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本、扎实推进企业股权政策试点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合肥科技》2006,(7):5-5
合肥市主要领导年初时曾表示,我市作为唯一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相关工作将在今年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多管齐下”推进我市科技创新。合肥市多个部门日前拿出了一份“责任状”——《〈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工作方案〉任务分解》。为解决最根本的资金来源问题,合肥市将筹建股份制“合肥科技发展银行”。合肥市科技局将制定、出台创新型企业评价认定制度和标准,到2010年共培育150家创新型企业。  相似文献   

5.
《合肥科技》2007,(5):5-5
近年来,我市一直在探索如何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切实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有效途径,而建设“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便能很好地破解这一难题,也是合肥作为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和加快实施“工业立市”战略的突破之举。  相似文献   

6.
《合肥科技》2007,(3):1-2
为什么全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绣球”抛给合肥合肥未来能否诞生像联想这样享誉国际的高科技企业3月7日19:10至19:30,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的合肥市市长吴存荣,来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直播间,围绕合肥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情况,接受中央电台《作客中央台》主持人的专访,并通过现场短信提问,与全国听众畅谈“科学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安徽科技》2007,(10):F0002-F0002
2007年是合肥改革创新之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全国和全省科技大会精神,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型试点币建设再上新台阶,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建立推进自主创新的工作机制。以“主攻体制创新、服务知识创新、探索区域创新、突破企业创新”为重点,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县区与校、院(所)对接体系、责任体系和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合肥科技》2005,(12):2-3
为贯彻落实《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工作方案》,日前,我市农业部门明确提出了培育“一个主体”、实行“五个结合”.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9.
《安徽科技》2004,(12):4-6
2004年11月12日,国家科技部致函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意安徽省政府提出的<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这标志着合肥国家级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建设工作已开始全面启动.合肥也因此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  相似文献   

10.
《合肥科技》2006,(5):1-3
5月12日下午,全市科学技术大会在市政务中心召开。这是我市步入“十一五”之后召开的第一次科技大会,也是全力推进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的再动员会。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存荣主持会议并讲话。大会隆重表彰了2005年度合肥市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和获奖单位,颁发了“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区)”奖牌。省科技厅厅长徐根应代表科技厅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就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大会精神,推进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等工作作了重要讲话。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金龙参加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1.
《安徽科技》2010,(3):F0002-F0002
2009年,合肥市以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新型工业化,保增长、促发展,积极推进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科技创新取得明显成效:被批准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  相似文献   

12.
《合肥科技》2004,(12):14-14
11月27日上午,在合肥大蜀山西麓、合六公路南侧举行的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揭牌暨示范区开工仪式上,省委书记王太华、省长王金山为“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揭牌。随后,出席仪式的有关领导为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奠基。  相似文献   

13.
《合肥科技》2006,(7):1-2
为推进合肥国家科技刨新型试点市建设,加快工业立市步伐,科技局根据合肥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要求,对科技创新型企业建设试点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该意见的主要内容有:  相似文献   

14.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结合合肥市特点,笔者就建设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以下简称"创新试点市")有关政策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合肥科技》2007,(6):11-11
2007年上半年,合肥市科技局在深入贯彻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着力培育我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瞄准行业技术前沿,组织精兵强将,加大创新项目的选育和推介力度,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创新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16.
《合肥科技》2004,(11):2-3
日前,科技部复函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同意我省上报的《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实施方案》。这标志着全国第一家国家级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建设工作开始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17.
《合肥科技》2008,(1):15-16
全国首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花落合肥;科技部与安徽省共创奇瑞名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预计2007年突破2000亿元;2003年以来.我省工业企业实施技术开发项目年均增长30%以上,新产品开发数位居中部省份第一位;创新环境从2003年的全国第20位上升到第7位,创新能力由2003年的全国第20位上升到第12位。五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创新推动”战略,形成了自主创新的安徽现象。  相似文献   

18.
《合肥科技》2007,(4):1-2
我市将筹建“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建成后将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标志性工程和具有合肥特色的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成为覆盖全市,辐射四方的“创新集聚高地”。  相似文献   

19.
<正>为加快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城市,特选取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创新型城市试点)的深圳、合肥、无锡、苏州4个市及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2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科技创新人  相似文献   

20.
《安徽科技》2009,(11):F0002-F0002
2009年是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正式启动的第一年。也是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的关键一年,合肥市科技工作狠抓“三条主线”(即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产业成长线。以推进产学研合作为重点的创新平台培育线,以改革科技投资管理为突破的体制机制创新线)着力加快推进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