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8 毫秒
1.
POD活性与水稻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种抗旱性不同的水、旱稻品种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全生长期的叶为实验材料,采用愈创木酚法测定POD活性,探讨不同水稻品种生长期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受到水分胁迫的水、旱稻POD活性均高于对照;孕穗期和抽穗期是水分敏感期,在此期间,POD活性上升的幅度高于其它生长期;拔节期和成熟期是水早稻全生长期中POD活性较低的时期.可以认为,在水分胁迫时,POD活性变化与在大田种植的水、旱稻抗旱性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测定水分胁迫条件下敏感期POD活性变化幅度,可作为某一品种抗旱能力的生物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以5种抗旱性不同的水、旱稻品种在水分胁迫下全生育期的茎叶为实验材料,采用NBT光还原法测定SOD活性,探讨不同品种全生育期的不同阶段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受到水分胁迫的水、旱稻SOD活性均高于对照;孕穗期和抽穗期是水分敏感期,在孕穗期SOD上升19.60%,抽穗期上升6.40%;成熟期SOD活性平均下降11.73%,不同品种在此期间SOD活性下降幅度有明显差别,旱稻品种下降17%~26%,水稻品种下降7%左右  相似文献   

3.
以5种抗旱性不同的水、旱稻品种在水分迫迫下全生育期的的茎叶为实验材料,采用NB T光还原法测定SOD活性,探讨不同品种全生育期的不同阶段对不分胁迫的反应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不同方式的水分胁迫对小麦幼苗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抗旱性不同的两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其幼苗在PEG模拟的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几个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慢速水分胁迫条件下,抗旱性强的品种,初期叶片RWC下降幅度很少,质膜相对透性、脂质过氧化水平均略低于对照,SOD活性增加较多,抗旱性弱的品种其RWC下降幅度较大,质膜相对透性,脂质过氧化水平均高于对照,SOD活性增加较少,且抗旱性强的品种SOD对水分亏缺敏感,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伴随叶  相似文献   

5.
以4种抗旱性不同的水、早稻品种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幼苗为材料,采用氮蓝四唑(NBT)光还原法定量测定SOD活性,探讨SOD活性的变化与水、旱稻抗旱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受到水分胁迫幼苗的SOD活性均高于对照;旱稻品种幼苗的SOD上升幅度高于抗旱性较弱的水稻品种;经缺水处理的幼苗复水后,旱稻品种SOD活性下降幅度高于水稻品种。可以认为,SOD活性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变化能够反映品种间抗旱能力的差异;通过测定不同水分条件下各品种幼苗SOD活性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可做为判定某一品种抗旱能力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以四种抗旱性不同的水、旱稻幼苗为材料,采用愈创木酚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生长时期、水分胁迫以及水分胁迫处理后复水幼苗的POD活性,并与同样条件下水、早稻幼苗SOD活性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仅水、旱稻幼苗SOD活性在不同发育时期、不同水分条件发生有特定规律的变化,而且POD活性也具有类似或同步的变化,即抗旱性较强的旱稻品种在水分胁迫时POD活性上升幅度大于水稻,复水后旱稻POD活性下降的幅度也比水稻大.由于SOD和POD在生化功能上具有偶联作用以及实验结果的相似性.故可以认为,不同水分条件水、旱稻幼苗POD活性的变化和SOD一样能够反映品种间抗旱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用不同浓度的PEG对甘薯进行根际渗透胁迫处理,研究了对叶绿体超微结构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的PEG渗透胁迫24h后,叶片细胞质膜透性、MDA含量增加,CAT活性升高;SOD活性表现出品种抗旱适应特性.相同的渗透胁迫条件对抗旱性较强的渝薯20的超微结构破坏明显小于抗旱性较弱的农大红.试验结果综合阐明了由渗透胁迫引发的活性氧累积对甘薯叶绿体膜结构具有强烈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干旱胁迫抑制植物生长,导致活性氧代谢失调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但水分胁迫下植物体内保护性酶活性变化在不同材料上有很大差别〔1~6〕。关于水分胁迫对香石竹植株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尚未见报导。本试验旨在研究干旱处理...  相似文献   

9.
水分胁迫对三种木麻黄小枝活性氧伤害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三种木麻黄进行水分干旱胁迫处理。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使木麻黄小枝的相对含水量RWC和叶水势ΨT下降。木麻黄小枝的O2^-产生速率随水分胁迫处理强度加大而增加。MD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O2^-产生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SOD、POD和CAT的活性水平也与O2^-的变化相一致,说明木麻黄小枝的水分胁迫损伤,是由O2^-引发膜脂过氧化,致使MDA含量增加,破坏了细胞膜系统所致,综合结果表明,普通木麻黄具有较  相似文献   

10.
小麦幼苗经渐进水分胁迫处理后,叶绿体的电子传递活性将随处理时间逐渐的增长而降低.24h轻度胁迫下,光合全电子链、PSⅡ和PSⅠ电子传递活性有轻微下降,而48h中度和72h重度胁迫,将使它们明显降低.这表明,叶绿体电子传递活性对水分胁迫的响应与胁迫程度有关.PSⅡ的DCIP光还原活性与PSⅡ电子传递活性有相同的变化模式.类囊体膜和PSⅡ膜蛋白组分稳态水平的电泳分析表明,在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下,叶绿体光化学活性的降低与光合功能蛋白组分含量的减少有关.还讨论了植物光合电子传递功能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耐盐水稻品种9343经盐胁迫后,根系内诱导出一条活性很强的POD3同工酶谱带,而对盐敏感的1187、中作321、中作93盐胁迫后活性很强的POD1谱带消失。蛋白质的变化呈现出与POD变化相类似的趋势,耐盐品种9343盐胁迫后某些蛋白质谱带含量增加,出现分子量与调渗蛋白相类似的26KD蛋白质,但对盐敏感的三个品种则蛋白质含量下降,没有检测到26KD蛋白,辐射后经NaCl胁迫,耐盐的9343中同工酶和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干旱时期对盆栽“新红星”苹果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淀粉酶活性及游离脯氨酸、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初期,SOD和POD活性及叶绿素含量升高,以后又逐渐下降,SOD比POD对干旱的反应灵敏;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干旱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淀粉酶活性和还原糖含量在干旱初期增加较多,以后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3.
以会宁18、陇春17、陇春8139、定西35四个春小麦品种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结果发现干旱胁迫下,抗旱性不同的品种其脯氨酸积累的水分临界点不同,脯氨酸的积累对膜结构的完整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抗旱性不同的春小麦品种其根系的H+-ATPase活性在干旱胁迫下的变化趋势也不同,抗旱性弱的品种,H+-ATPase活性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剧呈降低趋势;抗旱性强的品种,H+-ATPase活性呈升高趋势.分析表明,H+-ATPase活性与脯氨酸的积累之间呈现显著相关性,且H+-ATPase对脯氨酸的积累有一定的正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干旱诱导作物叶片膜损伤和膜脂过氧化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聚乙二醇根际胁迫和自然干旱胁迫都使小麦、玉米和大豆幼苗叶片的膜透性增加、膜旨过氧化程度下降。PEG胁迫下抗氧化酶活性发生变化,中度胁迫时,小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上升,而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玉米SOD活性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5.
玉米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条件下脯氨酸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盆载试验发现,在苗期、拔节期、孕穗期和抽雄期各停水10及复水4天的条件下,水分胁迫期间游离脯氨酸的累积量与水分胁迫程序和生育期 有关,与品种的抗旱性没有一致性,而复水后2天游离脯氨酸的下降比值与品种抗生相关,可作为品种抗旱性的一个筛选指标性,而复水后2天游离脯氨酸的下降成比值与品种抗旱性相关,可作为品种抗旱性的一个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比较了甜瓜花期和座果期不同抗感枯萎病品种的POD同工酶酶谱。结果表明:在二个时期甜瓜POD同工酶在酶带数目、相对活性上存在明显差异,POD同工酶与品种抗病性相关,通过成株期POD同工酶分析为抗病新品种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四种抗旱性不同的水、旱稻幼苗的茎、叶为实验材料,应用DNS法测定β-淀粉酶的活性,比较抗旱性不同品种间β-淀粉酶酶学性质(包括酶的最适温度、热稳定性、抑制剂和激动剂对酶活性的影响以及Km值)的差别.结果表明,所有供试品种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40℃;不抗旱的83-8和82-1β-淀粉酶的热稳定性强于抗旱的秦爱和78-8-10;EDTA和Cu2+,Zn2+,Mg2+,Pb2+和Hg2+等金属离子是β-淀粉酶的抑制剂,Mn2+,Ba2+,Co2+和Ca2+等金属离子β-淀粉酶的激动剂;旱稻品种β-淀粉酶的Km值大于水稻.  相似文献   

18.
PEG处理对甘薯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用不同浓度的PEG对甘薯进行根际干旱处理,研究了叶片中几种主要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在轻度水分胁迫下,脯氨酸和K ̄+的反映较敏感,可溶性糖和其他游离氨基酸几乎平行增加.抗旱性较强的渝薯20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除外)的积累均高于抗旱性弱的农大红,对渗透调节的贡献由高至低依次为:总游离氨基酸>K ̄+>可溶性糖>脯氨酸;并随水分胁迫的加剧而渐次减弱.脯氨酸积累的数量与品种抗旱性无关.  相似文献   

19.
扩张蛋白是一类细胞壁非酶蛋白,在植物发育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实验以旱稻为材料,通过AtEXP1抗体对扩张蛋白在旱稻根中的定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扩张蛋白参与了旱稻根系的生长发育,且更可能是促进了侧根、不定根的生长.利用OsEXP3基因特异性片段,即部分3′-UTR片段作为探针模板,通过Northern杂交技术对其在4种抗旱性不同的旱稻以及干旱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OsEXP3基因受到干旱胁迫的正调控,且其表达量与旱稻的抗旱性呈现正相关.由此推测,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扩张蛋白很可能是通过促进侧根与不定根的生长发育来提高旱稻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20.
镉胁迫下玉米生理生态反应与抗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镉对玉米(3个品种)根长,根鲜重等形态指标和叶绿素含量,POD,S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镉对根分泌物溶液电导率的影响,以及镉污染期和恢复期幼苗生长情况,POD活性,根分泌物溶液电导率的变化情况,探讨了在镉胁迫下3个玉米品种抗性的差异。新玉7号抗性较强,晋单36和云试3号抗性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