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1996年深秋,从美国、加拿大、英国赶来参加中外学者关于中美关系史合作研究项目的一些当代知名外交史学家,在北京与中国学者就中美关系问题进行了交流。这些西方学者使用大量新近解密的美国官方档案。对50年代台湾海峡危机、越南战争、大国格局变化中的中美关系、60年代中美两国国内局势对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2.
正确处理中美关系是当前中国外交战略的重中之重,要处理好中美关系,必须对中美关系作出三点理性判断:1中美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战略伙伴;2中美不可能成为敌对国家;3中美关系将曲折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美关系的几点理性判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确处理中美关系是当前中国外交战略的重中之重,要处理好中美关系,必须对中美关系作出三点理性判断:1.中美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战略伙伴;2.中美不可能成为敌对国家;3.中美关系将曲折发展.  相似文献   

4.
孙哲 《世界知识》2011,(11):69-69
《后危机世界与中美战略竞逐》主编孙哲出版时事出版社2010年版定价66元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的新变化、新情况层出不穷,需要回答的问题很多,给中美关系研究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清华大学中美关系评论(2010~2011)——《后危机世界与中美战略竞逐》就中美政治关系、经贸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美关系时而波谲云诡,时而柳暗花明,这种矛盾的现象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和特殊性。10月11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NTR)法案,人们期待这一法案的通过能成为中美关系的经贸纽带,成为中美关系全面发展的“润滑剂”。成为中美关系的新基础。然而就在 PNTR 法案通过的十几天前,克林顿政府宣布向台湾出售大批先进武器,中美关系中的最大问题——台湾问题再次凸显,它在人们的心头又留下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PNTR 通过之后,如何看待中美关系?日前,我们在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简称南大霍大中美中心)召开了一次讨论会。中美文化中心的学生是来自中美(以及少量第三国或地区)各大院校的硕士生或相当于硕士水平的学生。在讨论会上,中外师生们阐述了他们对PNTR 通过后中美关系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6.
尼克松总统曾经说:“中美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发展的几个基轴之一”。中美关系在走了近30年历程时,中国入世了。那么,中美经贸关系又会出现哪些调整与变化?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中美经贸问题专家周世俭先生。  相似文献   

7.
中美经贸关系:未来中美关系的积极因素周文重(博鳌论坛秘书长)胡主席即将启程访美,这次访美是为中美关系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确定方向。在这里,我着重想谈谈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越南战争结束20年后,7月11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美国与越南实现关系正常化。美越关系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对亚太地区形势也产生了影响。酝酿数载一锤定音早在1977年,也就是越南战争结束两年后,美国  相似文献   

9.
中美关系是当今国际关系中极其特殊的一对双边关系,这首先是因为中美两国除了都是“超大型”国家外,别无重要的共同之处。其次是自70年代初中美和解以来,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它涵盖的主要内容一直在转变。了解这些转变及其赋予中美关系的一些重要特征,有助于认识今后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邓小平在发展中美关系的过程中始终从国家主权和国家长远利益出发,在应对中美涉台问题时既坚持立场、原则又不失运用务实、灵活的外交手段,成功推动中美关系爬坡过坎。当前,台湾问题依然是横亘在中美关系发展道路上的顽石,因此基于台湾问题的邓小平对美外交思想研究,对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前后,为改变经济发展困境和外交上的孤立地位,越南开始制定全方位开放战略,并在冷战结束后的二十多年里不断完善.在此过程中,按照先邻国后边远国家、先地区后全球的的开放思路,越南通过加入东盟、与敌对大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措施,最终融入世界经济发展之中.正因为如此,越南发展成为世界最具经济活力的国家之一,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2.
日韩邦交正常化谈判(1951-1965)历时14年之久,美国在其间居中调和,使日韩会谈成为事实上的日韩美三边会谈。越南战争是促使日韩历经14年谈判最终实现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外因。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局势发生了不利于美国的变化,而美国却深陷越战泥潭,国内危机重重。为了摆脱美国的困境,第37任总统尼克松入主白宫之际,采取现实主义态度,提出新的对外战略——尼克松主义,缓和美国力量相对下降的危机,堪称是这一时期美国外交的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14.
1969年底至1970年初,无论是中国的对美政策还是美国的对华政策,都做了微小却是积极的调整。这其中的原因,学术界已做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以中苏关系的紧张乃至破裂为前提,中美关系在60年代末得到缓和,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这一问题上显示了卓越的理论分析能力和高超的领导艺术策略。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云南文山地区处于抗战的大后方。但随着日本南进占领了中国的广西南宁和越南北部后,开始出动飞机频繁轰炸云南各地,企图切断国际援华运输线,炸毁中国的抗战后方,使其不能支援抗日前线,进而达到灭亡整个中国的目的。在20世纪40年代初日本飞机对云南文山的轰炸中,文山八县有七县遭到轰炸,造成极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6.
从1954年到1973年加拿大参加了针对越南和平问题的国际监督委员会。由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加拿大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以及美国对日内瓦协议的破坏,加拿大在国际监督委员会中面临着“两难困境”-既监督美国又被美国所利用。随着美国在越南干涉的加紧和战争的不断升级,加拿大对美国的越南政策越来越不满。加拿大的“监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的越南政策。70年代初美国最终撤出越南,加拿大对越南的国际监督责任也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7.
通过长山公路的建立、发展,及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论述了长山战略运输线作为连接越南南北两方的道路交通系统,在越南的抗美救国战争中直至最后全国的统一的历史作用,同时探讨了长山公路在新时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49年底,杜鲁门政府从遏制苏联的全球战略出发,决定调整其对华政策,即由战后的“介入”政策转为“脱身”政策。该政策表现在台湾问题上就是,“撒手”了之,放弃干涉。然而,随着中苏结盟以及固有的反共思维的反弹,美国国内掀起一股“麦卡锡主义”恶浪,这使美政治环境严重恶化,杜鲁门政府的对外战略指导思想因此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政府对台政策彻底改弦易辙,美军派遣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企图以武力保护台湾,阻挠中国领土的统一。从此,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航道上的一座暗礁。  相似文献   

19.
周浩郎 《广西科学》2017,24(5):441-447
红树是分布于热带与亚热带陆海之间咸水环境中的乔木和灌木。越南地跨红树林的两大生物地理区域,拥有典型的热带和亚热带红树林,并在地理上呈现出南北两端集中分布的特征。几十年来,越南的红树林因越南战争期间落叶剂的危害和农业、海水养殖业、工业、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等人口扩张所导致的发展而持续衰退,且衰退速度越来越快。本文概述了越南红树林的种类、分布、面积及其变化,以期为探索红树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李魏巍 《长春大学学报》2013,(11):1473-1476,1480
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强化对中国周边的影响。日本积极配合美国的亚太战略,推出日本版的“繁荣之弧外交”加强了与越南的双边关系。日本与越南都有借助对方力量制衡中国、扩大政治和经济影响力的迫切愿望,双方有许多共同的利益。日本在变动的亚太格局中努力实现其政治大国梦想。然而,我们对日越关系的迅速升温还要理性观察和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