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红寺堡移民区产业结构的发展过程及现状着手,通过对其经济发展指标的衡量、产业结构偏离度的计算、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的计算等量化测度,从而对其产业结构演进的绩效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红寺堡移民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的举措.  相似文献   

2.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运用GIS软件,分析红寺堡灌区1996,2000,2006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并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996—2010年间红寺堡灌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较大,主要土地类型为牧草地、耕地和沙地、荒地,从以牧草地为主变为以耕地为主,牧草地减少和耕地增加的幅度最大,城镇村建设用地和林地次之,水域最小。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呈增加的趋势,从1996年的24956.31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26663.71万元,其中耕地和林地面积的增加起主要作用,加上水域,三者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的贡献为84.59%。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分布变化也与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紧密相关,直观地反映了从灌区开发前到灌区建设初见成效后的土地利用变化,表明红寺堡灌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加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湿地生态安全评价不仅从生态系统内部进行健康评价,更注重生态系统在一个综合的人类生存环境之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其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复杂性.本文从城市湖泡湿地生态系统本身、集水区尺度及功能区三个空间尺度及2008年至2009年生态安全度季节性变化,综合对南京市仙林大学城内10个湖泡湿地进行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①研究区...  相似文献   

4.
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从状态-压力-响应指标体系出发,以2004-2008年的统计数据为基准,在时间变化上建立了长株潭地区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并对各市的水环境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除2006年外,长株潭地区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综合值总体较低,水环境生态安全处于一般状态,状态评价值整体上逐年下降,说明长株潭地...  相似文献   

5.
基于景观格局的福州LUCC与生态安全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88年、2000年和2008年福州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以破碎度、分离度和优势度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类型脆弱度为指标,计算生态安全指数,评价研究区景观生态安全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结构变化导致生态安全指数随时间变化,耕地、林地景观生态安全指数有所下降,由于建设用地面积扩大,逐渐...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1949-2004年生态足迹演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国勤  祝志辉 《江西科学》2006,24(5):292-296,310
生态足迹是定量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应用M ath is W ackernagel等提出的生态足迹评价方法对江西省1949-2004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以此来衡量江西省区域生态供给是否能满足开发和消费的需要,并定量化地研究了江西省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从1949-2004年,江西省生态足迹逐步上升,生态承载力逐渐下降,目前人均生态足迹已超过人均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的出现表明当前江西省处在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同时探讨了江西省生态赤字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全文对维护江西生态安全、建设“绿色生态江西”、构建“和谐平安江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晋西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分生态安全响应。方法采用定量方法,借助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研究区1989和1999两年的土地利用分类图,定量评价晋西陕北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分的生态安全状况。结果利用构建的土地利用水分生态安全指数。确定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分生态安全响应。结论①从研究区整体来看,不论是水分状况差的1989年,还是水分状况较好的1999年,土地利用类型水分生态安全指数逐渐降低的顺序均为林地、耕地、草地;②依据各分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分生态安全指数排序,确定各分区的农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黄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省黄石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多年粗放开采,致使区域生态环境恶化.从系统论思想出发,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建立起黄石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代表性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指标权重,利用1996年和2004年的土地利用相关数据,对该市进行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黄石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2004年较1996年稍有改善.主要影响因素是区域土地利用/覆被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9.
耕地生态安全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本文基于PSR模型构建长沙市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计算各项指标权重,评价了2000~2012年长沙市的耕地生态安全水平,并且对各县(市、区)耕地生态安全的时空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在2000~2012年,研究区域耕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从41.64上升至57.60,耕地生态安全整体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2)长沙市各县(市、区)的耕地生态安全呈现明显的时空差异,在2000~2012年期间各县(市、区)耕地生态安全基本上呈上升趋势,市辖区和宁乡县为快速上升区,长沙县和浏阳市为慢速上升区,望城县为基本稳定区.2000年,市辖区和宁乡县的耕地生态安全级别属于风险级别,望城县等其它3个县属于良好级别;到2012年,市辖区上升为敏感级别,其它区县均属于良好级别.(3)运用灰色模型预测可知,到2021年长沙市及其各县(市、区)的耕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研究结果为提高长沙市及其各县(市、区)耕地生态安全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河南科学》2017,(3):407-412
基于2004年、2008年和2015年3个时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对豫南丘陵山区的土地利/土地覆盖变化信息进行提取,并分析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多源数据构建了"隐患―状态―免疫"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综合指数法对研究区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剧烈,未利用地、水域面积明显减少,建设用地、耕地面积持续增加;2研究区内各个区、县的土地生态安全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呈现出总体好转和局部恶化的不平衡趋势.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晋江市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05和2013年三期SPOT遥感数据,在定量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以及土地覆被变化的基础上,参考P-S-R模型框架,从经济、环境、资源、人口等方面选取19个评价指标构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研究区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定量评价其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结果显示:2000—2013年晋江市土地利用处于发展上升期,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呈现极端非平衡"涨势"状态,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均呈现"落势"状态,规模趋于缩减趋势,使晋江市土地利用结构失调,土地覆被状况及宏观生态状况越转越差;13年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0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值为0.619,安全等级为Ⅳ,处于风险级(中警状态);2005年上升至0.741,安全等级为Ⅲ,处于敏感级(预警状态);2013年又下降至0.674,虽仍处于敏感级(预警状态),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基于熵值法的徐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综合评价了徐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徐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持续提高,但增幅有减缓趋势;经济子系统呈可持续发展趋势,社会、生态子系统呈非可持续发展态势;经济、社会、生态3个子系统处于非协调发展中.指出从系统整体优化的视角。构建生态、经济、社会3个子系统同步、同向演进、协调发展的农业政策和措施体系,是推进徐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张云兰 《广西科学》2023,30(5):961-971
开展长时间序列的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安全评价、安全影响因素和安全预警研究,可为系统安全调控、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决策参考。本研究采用生态足迹模型核算2000-2021年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通过资源利用效率指数、生态盈亏、生态压力指数评价系统安全状况,利用偏最小二乘(PLS)模型分析系统安全的影响因素,基于灰色GM(1,1)模型开展系统安全预警,并将预警结果与云南、贵州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000-2021年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人均生态足迹增长90.30%,其中林地增长最快,耕地占比最大;人均生态承载力下降0.67%;系统资源利用效率提高72.97%,但2011年以来增幅较小;系统生态赤字从-0.395 hm2/人不断加剧到-1.292 hm2/人,生态压力指数从1.66升高到3.18,系统从中度不安全状态逐渐转变为重度不安全状态,并开始进入极度不安全状态;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垦指数对系统安全具有正向影响;2022-2033年系统安全由重警转为巨警,警情等级高于贵州和云南。因此,要提高耕地保护力度,促进农业转型...  相似文献   

14.
两江新区土地利用的生态服务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和RS软件解译分析1995年、2000年和2007年三期TM土地利用数据,探寻两江新区土地利用及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特征.研究表明:①研究区主要以林地、耕地为主,但总体结构趋于多样化、均匀化,各地类的数量发生了变化,生态背景质量下降,土地利用程度处于发展期.②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呈下降趋势,且2000年后的下降趋势减缓;在研究时段内单位生态容量与单位GDP的比值均低于1,生态负荷超限,横向对比低于同期的全球、中国以及重庆等地,但高于同期的快速经济发达区.③生态资产空间分布变化由小区域的零星变化转向成区片的变化,且总体生态资产减少.总之,以新近成立的两江新区的生态服务价值展开研究,对两江新区的发展方向及可持续发展利益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为区域的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以河北省为例,在界定土地生态安全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方法。依据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一般性指标体系, 建立了适合该区的由22项指标组成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原理和土地生态安全模型对该区2000 年和2004 年的土地生态综合安全值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显示,河北省土地生态综合安全状况在2000年属于“敏感级”,在2004年属于“风险级”,均处于“不安全”状态,且有不断恶化的趋势。人口增长过快、土地污染、滥垦、滥伐、过度放牧以及粗放经营的生产方式是导致该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北省为例,在界定土地生态安全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方法。依据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一般性指标体系,建立了适合该区的由22项指标组成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原理和土地生态安全模型对该区2000年和2004年的土地生态综合安全值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显示,河北省土地生态综合安全状况在2000年属于"敏感级",在2004年属于"风险级",均处于"不安全"状态,且有不断恶化的趋势。人口增长过快、土地污染、滥垦、滥伐、过度放牧以及粗放经营的生产方式是导致该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基于P-S-R模型,构建了研究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突变级数法对其2000-2009年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福州市生态安全隶属度在2000-2005年间呈上升趋势,而在2005-2009年则出现快速下降,研究区生态安全水平在2005年有明显突变.通过对其压力源及状态响应分析表明:海西高速建设进程中,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密度增长过速,相应的资源、社会和环境压力激增致使生态环境的压力安全隶属度和状态安全隶属度下降,从而导致生态安全出现突变.  相似文献   

18.
基于P-S-R模型,构建了研究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突变级数法对其2000-2009年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福州市生态安全隶属度在2000-2005年间呈上升趋势,而在2005-2009年则出现快速下降,研究区生态安全水平在2005年有明显突变.通过对其压力源及状态响应分析表明:海西高速建设进程中,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密度增长过速,相应的资源、社会和环境压力激增致使生态环境的压力安全隶属度和状态安全隶属度下降,从而导致生态安全出现突变.  相似文献   

19.
以南昌市区2000年、2004年和2009年景观格局数据为基础,从景观结构和景观功能两方面构建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3个时期的景观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借助空间自相关方法对景观生态安全的时空动态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景观生态安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2000年~2009年间,南昌市区的景观结构安全性逐渐降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断减少,生态弹性度明显降低,景观生态安全整体程度逐渐下降;(2)高、较高生态安全小区不断向中、低生态安全小区转化,景观生态安全状况不断恶化;(3)景观生态安全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生态安全区主要聚集在人类活动干扰相对较少的西北部湾里区,面积不断减小;中生态安全区位于中南部的东西湖区和青云谱区,随着城市建成区快速扩张,范围不断扩大;低生态安全区聚集于中部、东南部青山湖区的城市扩张边缘带,面积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态系统健康与海洋生态承载力的具体理论,构建海洋生态承载力指标体系,根据具体的计量方法与评价标准,对2004年至2013年浙江省海洋生态承载力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评价期内浙江省海洋生态承载力呈现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上升的变化情况,其对应的海洋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从亚健康降到不健康再过渡到亚健康。其中,资源环境承载力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生态弹性力基本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类活动潜力从不健康过渡到亚健康状态。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生态建设、海洋科研管理三方面为推动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