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谚语是人类的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是人们在劳动和生活过程中集体创造的,通俗易懂的固定语句。谚语从民众生活中产生的,具有教训性的语言,语句简短且顺口。例如:欲速则不达。中国的谚语大多数都产生于古代的思想家的话题以及故事并逐渐演变为对人性的培养起到“启迪”和“指导”作用的谚语。日本谚语受同根同源的中国文化的影响较大,日本的教育界和出版界对含有“警示”“教训”“经验”的谚语非常重视,通过普及谚语来培养日本人的谦逊、自身修养的道德感觉,从而达到对“人性”的培养,提高整体国民的素质。  相似文献   

2.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6):4-4
我国许多地方都流传着这样的民间谚语:“冷水洗脸,美容保健”;“温水刷牙,牙齿喜欢”;“热水洗脚,如吃补药”。这些谚语都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尤其在冬季,更不要忽视像洗脸、刷牙这样的日常小事。  相似文献   

3.
《石河子科技》2010,(5):68-68
民间自古就有“每天吃豆三钱,何需服药连年”的谚语,意思是说如果每天都能吃点豆类,可以有效抵抗疾病。可豆子种类众多,烹调方式多样,怎样才能每天都方便快捷地吃些营养的豆类?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推荐了几种最佳食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武世花 《镇江高专学报》2003,16(4):49-51,54
中英两国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流传在两国的谚语也都浩如烟海。由于谚语都有较强的民族性,因而各民族文化特点的不同导致两国谚语的差异。论文从地理、历史、宗教、文学等角度对两国的谚语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在Google出现之前,互联网是混沌的,同样,在MSN之类IM工具出现之前,网络社会也是缺乏沟通与趣味的。“未来一切都要通过互联网”,当硅谷把这句话变成谚语的时候,事实上,大洋彼岸的中国,一个MSN型社会正在迅速形成。[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在谈日语熟语的汉译之前.先来谈一下“てとゎさ”这个词的释义.《现代日汉大辞典》(宋文军主编)的释义是“谚语、俗语、古谚、常言”,通常我们把“ことゎさ”称为日语谚语.但是翻阅一下日本小学馆出版的《ことゎさ大辞典》就会发现,所谓“てとゎさ”包含了汉语中的成语、惯用词组、格言和谚语等.再查《国语大辞典》对“てとゎさ”的解释,其释义“昔かち世间にたく言ぃたちゎ  相似文献   

7.
谚语,就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现成俗语。或者说,谚语就是俗语里一种义含一定道理的“套话”。《书经·无逸》中说:“俚语日谚”。《礼记·大学》中也说:“谚,俗语也。”可见,就一般而论,“谚”,就是一种现成的含理俗话。《说文解字》释“谚”为“传言也”。《广雅·释诂》说:“谚,传也。”《太平御览》载:“传言也,俗言曰谚。”唐代玄应《一切经音义》训为:“谚,传言也。谓传世常言也。”这就是说,“谚”是经过普遍流传、约定俗成,又有比较固定格式的一种言语。 我们今天研究的谚语,古代称之为“谚”。  相似文献   

8.
谚语定义,多不胜举。其中以英人约翰·拉塞尔所下定义流布最广。因为这一定义本身就已经变成一条谚语,拉氏把谚语定义为:“众人的智慧,一人的妙语。”(The wisdomof many and the wit of one.)这一定义以生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谚语的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没有智慧,妙语不免华而不实;没有妙语,智慧如何行而能远?谚语  相似文献   

9.
“湖广熟,天下足”、“洞庭鱼米乡”的谚语,记载了几千年农耕文明中湖南的热闹与繁华。“惟楚有才”、“无湘不成军”,此二语,道出了湖南人文武兼备的优良传统以及敢打敢拼、从不言败的傲骨蛮劲。而凭着这股敢打敢拼的闯劲,伴随着中国改革开发的热潮,在三湘大地涌现出了一大批搏击市场竞风流的“湘商”。  相似文献   

10.
一《金瓶梅》与《红楼梦》同是世情小说,都以家庭生活为题材。《金瓶梅》描写的是市井细民的日常生活琐事,涉及的人物虽有朝廷高官、巡抚状元,但更多的是行商坐贾、挑夫走卒、媒婆神汉、妓女老鸨、帮闲蔑片、三教九流之人,这样的内容和取材要求它大量使用各种民间语言。据统计《金瓶梅》有民间词语500多条,其中方言俗语347条、谚语121条、歇后语58条。例如:“妻大两,黄金日日长;妻大三,黄金积如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远亲不如近邻。”“家无主,屋倒竖。”“自古苍蝇不钻那没缝的蛋。”“自古做官不贫、…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谚语?谚语是一种用精美的口头韵语形式来表达的民间口头文学形式,它是人的实际经验的结果,对人类行为有规范指导的意义。任何一个民族,无论她有没有文字记载,都离不开谚语,都免不了要使用谚语。世界上,不可能存在没有谚语的民族,因为,任何时代、任何民族都不可能缺少对后代的教育,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也都不可能不总结、学习前人的经验。白族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2.
段珂 《科技信息》2008,(36):238-238
该论文分析了中英谚语体现的宗教信仰差异,主要表现了谚语是凝聚着智慧的通俗话语,是它使得人的言谈常常显得那么生动活泼。由于谚语简洁明快,丰富多彩,从大学教授到田野农夫,从市井乞丐到摩登女郎,大家都在使用谚语。  相似文献   

13.
宇宙最冷处     
爱斯基摩人有一句谚语“地狱是寒冷而非炙热的”。现在,天文学家们已经得到了“爱斯基摩地狱”的图片—哈勃望远镜发现了迄今为止宇宙中最冷的地方。那个地方位于人马座,距离地球5000光年,名叫“回飞棒星云”,是一团由正在死亡的恒星排出的气体。人类迄今为止所了解的宇宙中,绝大多数星云的温度都高过其背景温度,即宇宙大爆炸以来的零下270摄氏度;而这一星云的温度则低至零下272摄氏度,只比理论上的最低温度—连原子也会停止活动的绝对零度—高1摄氏度。“回飞棒星云”的温度如此之低,其原理和使用喷雾器时喷出的气体温度会变低道…  相似文献   

14.
同汉语谚语一样 ,法语谚语也是十分丰富多彩的 ,因此 ,在法语里 ,许多谚语都可以在汉语中找到相同或相似的谚语 (或成语 ) ,本文通过大量的法谚汉译的例子 ,分析和阐述了中法文化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对同义谚语与近义谚语进行严格界定,是使谚语研究走向精细化、科学化的一个关键步骤,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一些谚语尽管存在首字、字序、语气、句式、时代色彩不同等异处,但语源相同,字面义或深层义基本相同,属于同义谚语;一些谚语虽然只有个别核心语素不同,或取材不同,或句式有所扩展,或书证表义侧重点不同,但在本义、比喻义或引申义上产生了细微的变化,甚至产生了语义交叉现象,应划为近义谚语。  相似文献   

16.
谚语语料的主要来源可分为两大类三个方面,这两大类是指俗谚和雅谚,三个方面是指俗谚主要是来自民间口语的谚语,而雅谚主要包括来自佳作典籍和宗教文献等方面的谚语,还有源于赌场的谚语文化和源于战场的谚语文化。  相似文献   

17.
谚语常被称为“日常经验的女儿”。它来自生活,反映生活,是生活的提炼,也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反映女性生活的汉英谚语展示了各种女性形象,并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女性形象的社会成因。  相似文献   

18.
翻译难,谚语翻译更难。同其它一切翻译一样,谚语的翻译是由理解和表达两个环节构成的。本文以美国著名语言学家H.P.Grice的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理论为基础,以笔者手头的几本英汉对照谚语集中出现的大量误译为实例,运用语用学理论,阐述了翻译英语谚语既要考虑其生动形象、喻义深刻、富于哲理的语言特征,也要重视其承载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指出了对谚语的理解应该包括其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三个方面,同时也要考虑谚语的义域范围,包括谚语的基本意义、附加意义、褒义和贬义等;对谚语的表达应重视译出谚语用语的雅俗、谚语的民族色彩以及谚语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早在十六世纪末,英国哲人培根便指出:“谚语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在近代,语言学家则把谚语喻为“民族之明镜”,“语言活化石”。随着世界各国语言文化的发展,谚语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课题愈来愈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美国著名学者何夫曼(R.R.Hoffman)曾于1984年评述说,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英谚“业已成为语言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乃至其它众多学科的共有论题”。我们似乎可以预见,英谚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即英谚学(English proverbology)的时代即将来临。在我国(当然包括台湾省),英谚研究尽管还处于幼年时期,但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即对英谚的定义与特点,  相似文献   

20.
谚语作为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语言形式,既是词汇学又是语法学的研究对象。维汉谚语在语法形式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差异。通过对单句式、紧缩句式和复句式维吾尔谚语和汉语谚语的统计对比分析,发现维汉谚语形式特点的共通之处在于句式自足完整,形式简洁自然,兼得书面语和口语之风;不同之处在于维吾尔谚语基本遵循SOV语序,汉语则遵循SVO语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