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柳叶刀》杂志撤回1998年发表的一篇有关疫苗可能导致孤独症的论文2010年2月2日,《柳叶刀》——著名的英国医学杂志——撤回了一篇1998年发表的研究论文。在这篇论文中,作者指出接种疫苗可能会导致孤独症,从而引起  相似文献   

2.
科学活动的目的旨在揭示大自然的奥秘,科学方法则是达到这个目的的必经之途. 1953年4月25日,两位年青的科学家沃森(James.D.Watson 25岁)和克里克(Francis Crick 37岁)在英国权威科学杂志《自然》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论文,郑重宣布:他们业已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这种结构表明:一个DNA分子有两条核苷酸链以一定距离平行地围绕同一个轴盘旋,形成一个右旋的双螺旋体.  相似文献   

3.
今年1月7日,在《细胞》(Cell)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称,肿瘤可以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发生于染色体的一次灾难性事件——涉及到偶然发生的一次成百上千个DNA断裂后的重组可能会导致癌症突发。  相似文献   

4.
1975年,英国阿伯丁大学成瘾药物研究小组的休斯(J.Hughes)等在《脑研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药理性质类似于吗啡的脑内内源性物质的分离》的论文,这是世界上首次成功地提取出内源性阿片(吗啡)样物质(简称内啡素)的报告,它标志着一个崭新领域的开拓.十年来,内啡素的研究迅速发展,专门论文已有上万篇.国际著名的疼痛研究权威梅尔扎克(R.Melzack)和沃尔(P.D.Wall)声称“这个时期所取得的成果是整个疼痛与镇痛研究领域中  相似文献   

5.
王国燕 《科学》2013,65(2):42-44,4,63
正中国的科研能力正在快速提升,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科学》、《细胞》等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学术期刊封面是科研成果展示的重要阵地,科研成果艺术化可大幅提升科研成果的学术影响力,带动科技传播与扩散效应,从而推动科研成果在社会大众中的影响力。2012年5月,英国《自然》周刊发布名为《〈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Nature Publishing Index 2011China)的报告:2011年全球在《自然》系列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总量为3425篇,中国在《自然》系列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为225篇(比率为6.6%)。其中基础科研成果最多的前5家机构分别为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  相似文献   

6.
195 3年 4月 2 5日 ,英国《自然》杂志发表有两位年轻科学家的论文———《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结构模型》。论文很短 (不足一页 ) ,但内容极其重要。署名者一位是美国的詹姆斯·沃森 ,一位是英国的弗朗西斯·克里克。这个发现开创了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新时代。在 2 0世纪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人类科学研究活动中最为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1 962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沃森和克里克 ,分享此荣誉的还有英国物理学家莫里斯·维尔金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吸引了一大批化学家、物理学家投身于对DNA或与DNA…  相似文献   

7.
今年4月25日,正值沃森和克里克1953年4月25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描述DNA结构著名的"双螺旋"模型60周年之际,该模型不仅是现代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发现,并且以其跨学科的重要性而引人注目:它解决的问题是重大的生物学问题,但是它所凭借着解决问题的工具却是来自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的专业技能。这些物理学家之一的雷蒙德·戈斯林  相似文献   

8.
<正>1977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国中医研究院等几家单位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名义在《科学通报》第22卷第3期首次发表了有关青蒿素化学结构及相对构型的论文《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在当年我国没有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的情况下,抢在外国人前面发表了第一篇论文,表明青蒿素是中国人的发现.2015年,因为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  相似文献   

9.
蔡立英 《世界科学》2014,(10):62-63
<正>因卷入小保方晴子STAP细胞论文造假事件,今年8月5日,52岁的日本干细胞生物学家笹井芳树在理化学研究所自缢身亡。在8月5日笹井芳树悲剧死亡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日本的科学家、新闻记者和网络博主都在推测笹井芳树自杀的原因。现年52岁的笹井是位于神户的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发育生物学中心(CDB)的一位世界著名的干细胞科学家,在过去6个月中卷入了以他为共同作者的两篇干细胞论文争议的漩涡中。这两篇论文于今年一月发表在《自  相似文献   

10.
段艳芳 《自然杂志》2015,37(6):470-472
2015年8月21日,清华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带领的 研究团队在美国《科学》杂志上 同时发表了两篇论文--《3.6 Å 的酵母剪接体结构》(Structure of a yeast spliceosome at 3.6-Angstrom resolution)和《前体信使RNA剪接 的结构基础》(Structural basis of pre-mRNA splicing),介绍了通过单 颗粒冷冻电子显微技术(冷冻电镜) 解析的酵母剪接体(spliceosome)在 3.6 Å分辨率的三维结构,并在此结 构基础上进行详细分析,阐述了剪 接体对前体信使RNA (pre-mRNA) 执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机理。该项工 作将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 在分子机理的研究上大幅度向前推 进,是我国科学家在生命科学领域 做出的重大原创性突破。  相似文献   

11.
正基于2018年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肿瘤细胞代谢感受的调控机制及其病理效应",本文报道了乙酰化修饰研究的兴起和进展。问细胞核内,谁主沉浮?1962年,一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的论文吸引了洛克菲勒大学教授文森特·阿尔弗雷(Vincent Allfrey)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2.
1983年2月11日~27日国家科委科技政策局在天津市科委的大力协助下,在天津召开了《美国科技发展问题学术讨论会》,全国各地的美国科技政策的研究工作者七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发表论文六十多篇。这些论文从不同角度研究和讨论了美国科技发展问题,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现实意义。这里我们摘编发表六篇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元的阶给定的有限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施武杰 《科学通报》1997,42(16):1703-1706
“元的阶”是群论中最基本的一个概念。从著名的Burnside问题可以看出:“元的阶”在群的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些著名的群论专家如Neumann,Higman以及Suzuki等都曾研究过元的阶为特殊给定集的群,1981年在我们的硕士学位论文中,讨论了元的阶除单位元外均为素数的有限群。并由此得出可仅用元的阶刻划A_5的有趣结果。鉴于上述结果是用中文发表,又未被美国《数学评论》摘录,1989年《美国数学会会刊》发表了与我们的工作内容相同的论文。  相似文献   

14.
欧文·薛定谔(Erwin Schr(?)dinger)发表于1944年的著作《生命是什么?》,把当时最杰出的物理学家吸引到分子生物学领域。但该书的主要功绩在于她使Timoféeff,Zimmer和Delbrück早先发表的一篇论文从默默无闻中解脱出来而得以普及。  相似文献   

15.
<正>长期以来,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成员在其著名的科学院院刊上发表文章一直享有特权。2014年4月,美国科学院选举增补了105名新院士。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成为科学院的院士是最高殊荣之一,同时它还带来了货真价实的好处:院士们通过采用特殊的投稿方式(contributed publication track)每年可以向科学院的著名期刊,即《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提交四篇论文。这种独特  相似文献   

16.
李伟 《世界科学》2004,(6):28-28
2004年4月29日的《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 ,描述了一种检测蛋白质的选择压力的新方法 ,其新颖之处在于 :它可以只以一种单一基因组为研究对象 ,而不用 (传统方法 )比较核苷酸序列。经典的对蛋白质 (承受 )的选择压力进行测量的方法需要比较来自为数众多的个体或物种的核苷酸  相似文献   

17.
科学观察》 (ScienceWatch)统计了过去 10年( 1991年~ 2 0 0 1年 2月 )中 ,在 19个科学领域中所发表论文被引用最多的前 5名机构的名单。这些机构都是各个学科领域中的强中手。一般来说 ,这些机构不仅论文出版数量巨大 ,而且从其论文被大量引用的事实上表明其在世界学术界中有着极大的影响。为编辑这个排名表 ,《科学观察》利用的是ISI(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 )的ESI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 ) ,它是一个涵盖了 2 2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70 0万篇论文的网络数据库。每个科学领域都有其一系列的杂志 ,杂志中的论文都被编入每…  相似文献   

18.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内涵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内涵2004年1月,在英国《自然》杂发表一篇题为“M apping Oppor-unities”的论文中认为,地球空间息科学(Geo-spatialInform atincience,简称Geom atics)与生物科和纳米技术三者一起被认为是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发展最快三个领域。1996年国际标准化织(ISO)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见证了无数针对新冠病毒的研究——截至2020年12月中旬,已有超过20万篇相关论文经同行评审后发表在了期刊上,还有多得多的论文因尚未经过同行评审上传到了预印本服务器平台上。《科学》(Science)杂志对重要进展进行梳理,按照它们首次出现在网上的顺序排列。此时此刻,全世界仍在努力控制疫情——并且很多地方的情况都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0.
今年见证了无数针对新冠病毒的研究——截至2020年12月中旬,已有超过20万篇相关论文经同行评审后发表在了期刊上,还有多得多的论文因尚未经过同行评审上传到了预印本服务器平台上.《科学》( Science )杂志对重要进展进行梳理,按照它们首次出现在网上的顺序排列.此时此刻,全世界仍在努力控制疫情——并且很多地方的情况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