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合理药物设计是现代药物化学重要组成部分,对指导创新药物研究具有指导作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药物研究效率、节省药物开发的研究成本,而且能够促进药学化学学科的快速发展。该文基于现代药物设计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着重介绍基于性质、配体、受体、机理的药物设计方法及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相应案例,阐述药物化学中的合理药物设计思想。药物化学理论教学中融入创新药物设计理念,可增强学生在药物研究中的创新意识,为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盐酸左氧氟沙星(LF)为药物模型,壳聚糖(CS)为载体,制备了药物质量百分含量为0.5%、1.0%、2.0%的药物膜和以壳聚糖为涂层的涂层药物膜.测定了膜的药物的释放性能和力学性能.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ay)表征了药物膜中各组分的相互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药物膜的形貌.结果表明:药物膜中LF和CS形成氢键等分子间力,LF吸附在药物膜的表面,而涂层药物膜的表面无明显的LF.随着膜中药物含量增加,药物膜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均下降,分别为29~11MPa,2050~626MPa.涂层药物膜厚度从0.15~0.25mm,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为先下降后增加,变化范围为26~18MPa,1257~75MPa.涂层药物膜在pH=5.8的磷酸缓冲溶液中药物释放率达98%的释放时间为6~13h.  相似文献   

3.
目的浅析我国药物研发的研究路径和杂质限制的标准,并提出思考。方法通过叙述药物杂质的概念,介绍国内国外药物研发中杂质的处理情况分析我国目前药物生产研究中现有的各项因素,再提出进行研究其现有的过程和各项因素中出现的问题,探讨杂质研究的环节和各项方法,对杂质在实际控制中提出建议和方法优化。结果突出了杂质研究的重要性,思考和建议对目前控制药物内杂质情况的现状具有积极性,要通过提高研究人员的杂质控制意识,保证药物中杂质的情况,才能够进行有效的监控,更好地确保药物的安全,保证药物的质量。结论本文选择较为科学的方法对药物杂质进行准确分析,通过药学、毒理学,合并一定的临床研究,从而对目前药物存在的杂质限度进行界定,并通过原料、原料辅料、生产工艺控制、包装、储藏、有效期的界定等环节控制,对药物自身的杂质水平进行管控,研究分析了药物使用的安全,达到了本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荧光光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荧光光谱法在药物分析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主要评述了几种常用的测定药物的荧光分析法,从机理角度详细阐述了利用荧光光谱法如何研究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与药物小分子的相互作用,并给出该方法在药物分析中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陶勇  梁颖  杨晓平 《科技资讯》2010,(8):237-238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滴注速度对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统计学的方法,查阅我院抗菌药物的药品说明书以及各类药学专业文献,进行总结、分析与评价。结果:我院抗菌药物说明书中有关滴注速度要求的药物有13种,占所查说明书的48%;各种药学文献中有明确抗菌药物滴注速度的29种,约占所检药物品种的41%。结语:滴注速度不当是抗菌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忽视滴注速度的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而且还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探讨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住院患者20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抗菌药物总使用率为65.05%,其中不合理用药占比19.74%,不合理用药分类中以选药不当和疗程过长为主。临床抗菌药物应用中,应结合患者病情、病原菌及抗菌药物三方面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保证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中应用较多,其中大多数药物为细胞毒性剂,对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护理人员在实施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吸入和吞食药物而收到沾染.肿瘤科护士在准备药液或给患者用药时不慎泄漏的药量虽小,但由于日常工作中无数次的配药及注射所造成长期接触药物或药物蓄积作用的远期影响,则有可能引起脏器损害或有致瘤的危险,因此,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药物政策对基本药物使用的影响。方法:比较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前后,基本药物总体变化以及抗微生物类、心血管系统类、消化系统类等十类药物中基本药物的使用品类和销售金额的变化。结果:基本药物"零差价"等政策的推行,有益于基本药物普及。结论:只有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的配套政策与措施、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医师培训等,才能为基本药物的政策落实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9.
动物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免疫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化学药物,广泛地应用于人和动物细菌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磺胺类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其在动物产品中残留,将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免疫分析方法是将抗原抗体反应与现代检测手段相结合的超微量分析方法,由于其具有微量、灵敏、快速、高效的优点,已迅速发展成为磺胺类药物残留快速筛选检测的主要方法.继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法后,新的免疫方法不断涌现,并逐步应用于磺胺类药物残留快速筛选检测中.综述了磺胺类药物的残留特性、免疫分析方法及其族特异性抗体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表面活性剂及其缔合体系在药物载体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药物载体中表面活性剂分子与药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应用于药物载体中引起的药物分子的溶解度、稳定性、生物活性、渗透能力等的变化,总结了药物载体中表面活性剂与药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所引起的体系物理化学性质(如缔合体系相转变、表面活性剂溶液临界胶束浓度,以及溶液浊点等)的变化.这些性质的变化,对表面活性剂缔合体系作为药物载体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构造解释及断层受力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逆断层两盘剥蚀与沉积的关系,将哈密坳陷逆断层活动的地质模型归纳为单向逆冲型、逆冲生长型和基底抬升型,并提出针对这3种类型逆断层活动量的计算方法,对主要断层在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的活动强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石镇凹陷内的断层在印支期活动最为强烈,燕山期断层活动变弱,喜山期只有南部边界断层活动增强;三堡凹陷内的断层在印支期开始活动,燕山期断层活动最为强烈,喜山期断层基本停止活动;断层活动的差异性直接影响着各凹陷构造格局的形成与演化,火石镇凹陷构造格局早在印支运动就基本定型,而三堡凹陷的构造格局在晚燕山运动后才最终定型。  相似文献   

12.
干湿循环下混凝土湿度与变形的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干湿循环环境下混凝土内部湿度和变形的关系,该文采用自然干燥和液态水湿润的方法,模拟了混凝土的干湿循环环境,试验测定了3个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件在干湿循环下自由变形和内部相对湿度随干湿龄期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在干湿循环下表现出干缩湿胀的特性;混凝土水灰比越小,干湿循环下其自由变形和内部相对湿度的变化幅度越小;混凝土干燥阶段内部湿度和变形的变化速率明显低于湿润阶段;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自干燥作用越明显,相应的变形越大;随着龄期的增长,密封条件下混凝土的变形逐渐超越干湿循环下混凝土变形,并且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该现象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沉积地球化学在层序地层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于层序地层学研究来说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是层序的识别,而层序的识别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层序界面的识别,二是层序内体系域构成的识别.层序界面和层序内体系域的识别除宏观的沉积记录分析方法外,还可通过微观的沉积地球化学分析资料来识别.研究表明,在层序界面的形成过程中,伴随着风化作用的进行,在层序界面上的Fe元素以高价Fe的氧化物形式出现;Al含量高,主要为Al的氧化物;K的含量大于Na元素的含量;Th/U比值很大.体系域与REE和微量元素、常量元素含量密切相关,LST(或SMST)期REE含量最低,TST期REE含量逐渐增高至最大,海泛期达到最高, HST期又逐渐下降.LST期,微量元素含量最低,TST期微量元素含量逐渐增高直至最高,HST期微量元素含量又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意义、任务及与其它相似概念的区分 ,并提出加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力度 ,规范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完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研究简化太极拳运动中股四头肌角的变化的研究,分别计算24个动作末和起势始姿势中Q角的差数,作为太极拳运动中动作Q角的变化值。练习简化太极拳中Q角增大明显。可见,简化太极拳有助于保持或增强股四头肌肌力和下肢的活动功能,可能对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Φ70 mm及以上抽油机井起下杆管过程中的防喷安全性隐患,优化设计了防喷脱接器结构,攻关形成了抽油机井大泵油管防喷技术,并结合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此工艺管柱作业过程防喷安全性评价方法。首先,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防喷脱接器对接过程的使用强度。然后,开展了起抽油杆过程防喷脱接器密封系统的强度和密封性能研究,结合抽油杆起下过程工艺管柱的屈曲行为分析结果获得了防喷工具的防喷压力界限,其数值约为30.85 MPa。最后,结合起抽油杆过程中工艺管柱的受力特点,建立了该防喷工艺管柱作业过程防喷安全性评价方法,设计了其作业过程防喷安全性评价图版,实现了其作业过程防喷安全性的量化评价。研究成果可为不压井作业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沪深300指数的日内数据,运用方差分析并进行方差检验的方法,对各个时点间隔24小时的收益率波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交易期间收益率方差呈现“W”型变化,且交易时段的收益波动要大于非交易时段的收益波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对关中地区仰韶文化发展时期较为稳定、龙山文化发展时期较为失稳这一假说的检验,以漆水河流域为例,以仰韶-龙山时期聚落分布特征为指标,分析了高程、距河流远近、核密度和最短距离,以图进一步验证这一假说和更加全面地认识关中地区仰韶-龙山时期聚落选址差异及其驱动因子。方法利用ArcGIS空间分析的功能。结果与结论漆水河流域龙山时期聚落选址较仰韶时期出现了高程增高、距河流变远和分散化发展的现象。龙山时期聚落选址的变化,是关中地区环境和农业扩展等多重作用驱动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水热合成莫来石超细粉粒子的稳定性;考察了乙醇溶剂置换、三乙醇胺改性及真空干燥方法对莫来石超细粉粒子在干燥、储存过程中的团聚的影响.得出改性剂三乙醇胺能有效地抑制莫来石超细粉粒子在干燥、储存过程中的团聚,提高粒子的稳定性.采用乙醇进行溶剂置换,也可以抑制莫来石超细粉粒子在干燥过程中的团聚,并改善其储存稳定性.真空干燥方法可以减轻莫来石超细粉粒子在干燥过程中的团聚.  相似文献   

20.
Cisek P  Kalaska JF 《Nature》2004,431(7011):993-996
Behavioural and imaging studies suggest that when humans mentally rehearse a familiar action they execute some of the same neural operations used during overt motor performance. Similarly, neural activation is present during action observation in many of the same brain regions normally used for performance, including premotor cortex. Here we present behavioural evidence that monkeys also engage in mental rehearsal during the observation of sensory events associated with a well-learned motor task. Furthermore, most task-related neurons in dorsal premotor cortex exhibit the same activity patterns during observation as during performance, even during an instructed-delay period before any actual observed motion. This activity might be a single-neuron correlate of covert mental rehears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