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圖說 戰後歐洲局勢演變中,美英與蘇聯最後發生碰擊的一個問題,是土耳其達達尼爾海峽控制權的問題。这一問題,与南斯拉夫、希臘、伊朗等问題,同樣具有爆炸性。 這問題背後的一個基本動向,是:英国,現在加工美国,歷來的基本政策,是要把俄国封鎖在一塊大陸之内,不給它以出海口。而舊俄以至現在蘇聯的要求,則是需要適當的不凍港口和出海通道。蘇聯另有一個重要的考慮:  相似文献   

2.
歐洲風雲日益緊張,演操、總動員、加緊防空、艦隊的移動、軍事人物的往來,這一切的一切,顯得戰爭的火燄,已經迫於眉睫了。也許實際上大戰的爆發不會像一般人想像的迅速,但各國都已在準備戰爭的到來,則是毫無疑問的事情。那麽,假如大戰一旦爆發,各主要交戰國的將領,將是那一些人呢?這是值得預先介紹一下的。下面是德、法、英在未來戰爭最可能的重要將领。  相似文献   

3.
读者与编者     
编辑先生: 我是貴刊一個忠誠的讀者,現在有幾個問題,想請先生解答。第一,中国已進入分裂的深淵,今後的內戰,將在全国各地展開,殘酷恐佈當不用說,我很想預测一下這過程將延長多久。我雖知道人民力量的團結與壯大程度,是决定的因素;伹是我們當然不能漠视美帝国主義的一貫政策,他為了爭取未來的反蘇戰略——基地,他一定不會放鬆中国民主力量的成長與發展,相反,今後他一定會更積極的支持反動派,——那麼我們的内戰  相似文献   

4.
據英國聯合通訊社發表,這次歐戰爆發以後,發見了空戰中的幾種教訓,主要的為下列四種:一、戰鬥機强於轟炸機。兩者相遇,戰鬥机與轟炸機的損失比例為四十比一百。  相似文献   

5.
歐洲是世界的中心,歐洲問题是世界問題的關鍵。就目前的國際形勢觀察,全世界的和平與民主,大半有賴於歐洲的未來命運。一個民主的進步的新歐洲,將是决定世界和平與民主的重大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美國New Republie週刊上,有着這篇論文Pilotless Europe,照原義譯爲‘失了舵手的歐洲。’是的,歐洲政治上的舊舵手——君王與貴族,金融寡頭與大軍火商——在幾年來的戰爭中,不是流亡海外,便是與法西斯合。戰後的新歐洲不要他們,於是今天的歐洲正是在風浪險惡的國際之海上,自己飄盪着。但我們不要忽視,新歐洲的舵手已經在歐洲的人民中間産生了,他們的駕駛力量將遠過於舊舵手。前面石嘯冲先生一文,是可以參看的。  相似文献   

7.
瞭望台     
從三月到四月,是今年世界危機第一度尖銳爆發的期間,也是全世界進入一個更嚴重的测驗的期間。在中東歐,危機的發展以捷克的滅亡爲一個頂點;在西南歐,危機的發展以弗朗哥的「勝利」劃成一個階段。這兩方面的發展,把張伯倫綏靖政策的兩大産物——慕尼黑協定與英意協定——作了一個最後的测驗。那測驗的結果證明是怎樣呢?在中東歐,捷克的被滅亡。證明慕尼黑協定的破産,希特勒已抛開了剛戴上的假面具,繼續向羅馬尼亞、立陶宛與波蘭進取。在西南歐,西班牙戰爭停止以後,意軍既未撤退,却又向亞得利亞海對面的阿爾巴尼亞進攻,加以侵併,這證明英意在地中海上的協定,也已全  相似文献   

8.
瞭望台     
欧洲危機的爆發 在本月初,我们指出歐洲的國際新危機,已在加速醖釀之中。現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這危機眞的爆發相來了! 瑪德里發生了政變,捷克整個被滅亡了:歐洲的活火山一個個爆炸起來,全世界都在驚心動之中,注視着它的發展。本月五日瑪德里的變,表示歐洲的法西斯侵略者舆短視的民主國家,企圖以政治的陰谋,壓迫西班牙軍民屈服,早日結束這反侵略的戰争,這政變顯然是有國際背景的,它準備犧牲西班牙的民主政府爲手段,達到張伯倫的「綏靖」歐洲的目的。然而,這個政變從然  相似文献   

9.
戰後的國際矛盾不僅存在於英美與蘇聯之間,也存在於英美之間。由於歐戰結束後美國立刻停止對英國租借法案的實施,使戰後英國的經濟,遭受到很大的打擊。這可以解釋為美國對於英國在世界  相似文献   

10.
一 對荷印問題的種種論調歐戰範圍的擴大—尤其是延及荷蘭—是東方的趁火打刼者所翹企的事。在北歐戰事爆發之初,日本朝野一致认为歐戰擴大無可避免,而荷蘭被侵的危機特别為日本大部分輿論所强調和誇大。這,不消说,是日閥的主观願望的一種反映。現在,荷比真個被侵,而且西線已展開大規模的战鬥了,在這一點上,日閥可以说「誠心所願」。  相似文献   

11.
大規模的演戰與秘密的進行邊防建築,成為目前歐洲大戰前夜的一動一靜的兩種姿態。由這許多神秘的不易摧毀的邊境砲台,已經過佈在歐洲的重要邊境,可知將來的大戰,决不是一下子就能結束的。本文是Ferdinad Tuohy所作,使我們可以認識這種神祕的邊防线的一個大概。  相似文献   

12.
一南進政策與海南岛二月十日日本海陸軍在海南島的登陸,是廣州武漢失陷後,已入沉寂膠著狀態的中日戰事中最爲世人注目的一件事。雖然日外務省情報部長河相達夫曾作如下的聲明:「海南島爲中國軍隊的重要作戰地帶,此次以掃蕩中國的軍力爲目的,故在海南島登陸。」但是海南島孤縣海中,在沒有海軍的中國,尤其在廣州失陷之後,戰場漸次展到內地,它已不是中國軍隊的重要作戰地带,是誰也明瞭的。所以海南島日軍登陸之後,蔣委員長會對外國記者發表如下的意見:「海南島軍登陸問題,  相似文献   

13.
經過了本年五月德國併奥的危機,现在歐洲又到了一重危机的前夜!德捷的關系特然緊張起來;希特勒通過了他的傀儡倫,一而對捷克政府詞恫嚇,一面在蘇台德區狂暴煽動;在德捷過境,不斷地著軍隊的集中,準向布拉格進兵。全欧洲在火藥的氣息下喘息著,全世界對中歐的危險地點注目著。這裹會不俞爆發一個歐洲的太戰呢?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戰爭結束,美蘇成為世界的兩個最大强國。這兩大强國能够和平合作,則戰後會有一個長期安定的世界:它們如果發生對立鬥爭,則戰後世界將有相當時期處於動盪不定之中。不幸在戰爭結束後的九個月來,一切的發展指向着美蘇的對立典鬥爭。在巴黎外長會議失败以後,美蘇對立已經代替着英蘇的矛盾而成為國際間最顯著的特徵。  相似文献   

15.
在國際逆流中,組織西歐天主教集團的企圖最值得我們注意。最近英美曾出版数書,如威尔斯的Crux Ansata,L.H.Lehmann的Behind The Dietators及小册子,Vatican Poliey in the Se ond World War都把梵蒂岡與法西斯的勾結情形,暴露無遺,本文則將戰爭勝利後梵蒂岡的政治陰謀,揭露出來。  相似文献   

16.
视在,因为捷克問题的严重,西班牙戰爭雖已退居歐洲舞台之后,但西戰的發展怎样仍足以牽動歐洲全局,慕沙里尼向英法的索价,首先當也是西班牙的完全放弃。英法的西班牙‘不干涉政策’,本是助長德国侵略捷克的凶燄的一个重要因素,德意在西班牙的得勢,又使英法有后顾之忧,如果英沙为买得慕沙里尼的不可靠中立而斷送了西班牙,更会削弱自己的地位,增加侵略  相似文献   

17.
根據去年夏間的波茨坦協定,戰敗後的德國,由蘇聯、美國、英国與法国四國共同加以佔領。四國佔领的區域,如上图所示。但是,四國佔领德国的政策原則,雖有决定,而实際的措施,則各不相同。在美英與蘇聯关係日趨分離,戰後歐洲和約無法簽訂的情形之下,對  相似文献   

18.
编辑室     
世界知識第十一卷第一期已在較短時间內趕印出版了。當這期本刊以新的面目送到讀者手上時,我們愿意簡單地告訴讀者:本刊已如期出版,以後希望能趕在期前寄到讀者手中;同時本期編印時間较为怱促,內容未能充分刷新,以後希望能逐期增添新的材料。 從上期到本期的出版時间,相隔比較短促,但在世界各方面的發展上,这短短的期间也已有許多重大的變化。在四月九日德軍進犯以後,挪威已成為一個新的戰場,在西歐低地國與東南歐各國方面,戰爭的波動也非常猛烈,甚至遠东在太平洋上,也已感受到浪潮的洶湧。  相似文献   

19.
下面主客三人的談話,發生於七月三十一日,也就是歐洲和約草案發表的下一天。主人是一位研究国際問題的學者,客甲是新聞記者,客乙是個公務员。談話集中於歐洲和會和最近一般国際局勢的問題。  相似文献   

20.
德國投降一年了,但歐洲還没有和平。正在舉行的巴黎四長会議一波三折的紆迴,說明了四個戰勝国对於如何奠定歐洲的和平,意見很難一致。英美與蘇聯在战时靠着合作獲得了勝利,可是對於和平的合作却顯然很有问题。五月初旬,外長會議僵持在对义和約問題上,主要的癥结可分为三點:一是蘇聯要求代管义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