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玉米淀粉接枝丙烯酸制备高吸水树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玉米淀粉上接枝丙烯酸制得高吸水树脂,并采用正交试验找出了最佳配方。该配方为:单体:淀粉=5:1,引发剂:单体=0.3:100,交联剂:单体=1:100。用该配方制得的高吸水树脂吸水率达856倍。淀粉接枝前应先糊化、宜用支链较多的淀粉和过硫酸钾作引发剂。  相似文献   

2.
以丙烯酸酯树脂和环氧树脂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量的阳离子光引发剂二芳基碘六氟锑酸盐、自由基光引发剂Irgacure2959及助剂配制成混杂光固化粉末涂料。用紫外光谱分析了引发剂的吸收光谱范围,并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以及甲乙酮失重率的方法从转化率、热稳定性方面对混杂体系与自由基体系和阳离子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了不同引发剂含量和不同曝 光时间对混杂体系固化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各体系的涂膜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混杂体系在 固化过程中整体转化率高于阳离子体系和自由基体系。混杂体系引发剂质量分数为2%,曝光 时间为80s时固化效果最好,此时混杂体系固化膜凝胶含量达到87.7%,柔韧性为2mm, 抗冲击强度40kg·cm,硬度3H,附着力0级。相对于阳离子体系来说,混杂体系固化膜在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上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使用不同配比的4-(甲基丙烯酸)-2,2,6,6-四甲基哌啶醇酯(TMPM)和苯乙烯(St),改变引发剂AIBN的用量,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单体配比和相对分子质量的TMPM和St的共聚物(PDS),研究了它们对聚丙烯耐γ辐射性能的影响.当TMPM和St的质量比为2:1~1:2,引发齐的用量占单体总质量的0.5%~1%时,合成的PDS作为光稳定剂添加到聚丙烯中后,聚丙烯的耐辐射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法,得到作为齐聚物使用的光固化水性聚氨酯和聚乙烯醇混合乳液,降低墨水黏度,提高固含量。利用单因素法研究了光引发剂种类、含量以及染料、丙三醇的用量等因素对墨水性能的影响,确定各因素最优用量区间。最后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齐聚物、光引发剂、染料及助剂用量的最优用量,结果表明,当齐聚物75%,染料10%,光引发剂5.5%,助剂1.9%(其中丙三醇1.5%,消泡剂0.4%),稀释剂为去离子水和乙醇7.6%,配制所得的水性UV喷墨墨水综合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5.
使用不同配比的4-(甲基丙烯酸)-2,2,6,6-四甲基哌啶醇酯和苯乙烯,改变引发剂AIBN的用量,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单体配比和相对分子质量的TMPM和共聚物(PDS),研究了它们对聚丙烯耐γ辐射性能的影响。当TMPM和St的质量比为2:1 ̄1:2,引发剂的用量占单体总质量的0.5% ̄1%时,合成的PDS作为光稳定剂添加到聚丙烯中后,聚丙烯的耐辐射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6.
以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助剂为原料,用正交试验法对洗涤剂型的丝绸精练剂的配方作了筛选,并对研制的精练剂的性能进行了测试,产品性能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齐聚物、消光剂、光引发剂和活性稀释剂的种类及含量,对紫外光(UV)固化竹木亚光涂料的固化速度、光泽度和硬度的影响.通过对大量实验的分析和探讨,得出了最佳涂料配方,为竹木亚光涂料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8.
选用紫外光引发水溶液聚合法,研究了以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丙烯酰胺(AM)为单体,制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DAC))的优化光引发聚合条件,最后选取制备出的不同分子量P(AM-DAC)为考察对象,考察了对市政污泥脱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优工艺条件为光引发剂用量为0.50%,单体质量分数为30%,阳离子度为40%,助剂用量为0.40%,反应体系p H值为5.0,可获得相对分子质量达1 020万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胶体;当分子量1 020万的P(AM-DAC)投加0.5 g·kg-1时,污泥脱水后滤饼含水率、滤液余浊最低分别为65.9%、4.52NTU。  相似文献   

9.
紫外光固化抗静电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紫外光固化涂料技术与抗静电技术相结合,研制了一种由光敏树脂、光敏交联剂、光引发剂、抗静电剂等组成的紫外光固化抗静电涂料,探讨了光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与紫外光固化性能的关系,并对抗静电剂种类和添加量与涂膜抗静电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得紫外光固化抗静电涂料固化速度快,附着力强。涂膜抗静电性能优良,具有耐擦洗性。  相似文献   

10.
由于涤纶是疏水性纤维,结构本身紧密,涤纶织物经高温高压染底色后采用氯化亚锡拔染印花必须借助于特殊的拔染印花助剂。本文研究了新拔染助剂WT-DA、有机酸、吸酸剂以及金属离子掩蔽剂对氯化亚锡拔染印花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各助剂的用量,并优化了汽蒸工艺条件,筛选了部分底色分散染料和着色染料。研究结果为:氯化亚锡拔染印花色浆由8份SnCI。,10~16份WT—DA,0.6份酒石酸,1~2份尿素,0.6~1份Na。SIO。和x份染料;印花后的汽蒸条件为190~200℃下汽蒸8~12min,相对湿度60%~70%;在此印花条件下,有9只底色染料和10只着色染料可用于拔染印花,拔染白度最高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以水为萃取剂,提取不同方法干燥的核桃外果皮中棕褐色色素,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色素水溶性好,耐氧化-还原性能较强,耐热性,耐光性很好。盐,蔗糖,金属离子对色素的色泽无不良影响,乙醇有增色效应,水提取棕褐色色素,工艺简单,无污染。  相似文献   

12.
防蛀牙食品     
日本研制成一类新型的防蛀牙的甜味食品。这类甜味食品由两种甜味剂组成。第一种甜味剂可从山梨糖醇、甘露糖醇、肌醇、木糖醇中选择一种;第二种甜味剂可从葡萄糖、砂糖、果糖或乳糖中选一种。甜味料的添加量为食品重量的40—100%。其配方实例如下: 颗粒糖配方:山梨糖醇72.4份,葡萄糖24.1份,赋香剂、着色剂0.5份,已二酸3.0份。烹饪用硬糖配方:70%山梨醇溶液89.0份,果糖9.9份,维生素C0.8份,赋香剂、着色剂0.2份。乳脂糖配方:70%山梨糖醇溶液70.1份,葡萄糖16.3份,已二酸l.7份,45.27%蛋清溶液2.4份,92度椰子油8.9份,藻酸钠0.3份,醋酸钙0.1份,悬浮剂0.1份,赋香剂、着色剂0.2份。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合度为1300的PVC树脂为基体树脂,与高分子改性剂、增塑剂、填充剂等共混研制了软质PVC密封条的粒料。通过正交试验法在软质PVC密封条配方试验中的应用,得到了制备软质PVC密封条的最佳配方。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当DOP为75份、填料为20份、加工助剂粉末丁腈橡胶(P83)为15份时,汽车用软质PVC密封条材料综合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4.
依据光引发高分子聚合物老化机理,提出了合成在光照、有氧条件下适宜的抗老剂应具有的结构特征,探讨了合成条件,合成了三种哌啶酯类抗光老化助剂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光引发聚合技术,选取合适的光引发剂进行丙烯酰胺(AM)反相微乳液聚合。用UV光引发AM/水/白油/(Span80+OP-10)体系聚合,所得聚合物粘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达10^6.考察了光引发剂类型及质量分数、单体质量分数、乳化剂质量分数和聚合时间等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得到了光引发合成聚合物的较优工艺条件。通过红外光谱法鉴定出所得聚合物为聚丙烯酰胺(PAM)。  相似文献   

16.
PAM的光聚合参数及絮凝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光引发剂用量、单体含量、引发时间、引发温度等参数对光引发聚合PAM分子量的影响以及添加剂尿素和LAS对PAM分子量和溶解速度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合成参数.研究表明光引发聚合PAM的最佳合成参数是:光引发剂用量40 μL,单体含量为20%,引发时间为1.5 h,引发温度为15~19 ℃;添加剂尿素或LAS含量在6%为最佳.检测结果表明,实验合成的PAM对煤泥水的絮凝沉降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我国重点杨树培育区10个不同品系生长季内光能转化固碳量中CO2同化量变化.实验结果发现,叶片光合中心的实际光化学猝灭达到0.5~0.6之间时,固碳同化量达到最大,不同品种固碳量不同;在7月份光能转化中固碳率最大,随着季节的变化各个品系的杂交杨达到最佳的实际光化学效率的光饱和的转折点发生变化;本地种I467、P64、DA随季节的变化逐渐增大,其他本地种不变;引进种只有DN2不变,其他种均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研究表明在低光区叶片更容易达到较高的光化学效率,在高光区反而随光的增强而有所降低,这体现了植物叶片对强光的自我保护特性;CO2同化效率与光化学效率成正相关,随光化学效率增强不断增强,当达到0.5~0.6时开始降低,变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光引发剂对自由基型UV固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光引发剂是自由基型紫外光光固化反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光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对体系的光固化行为有很大的影响、详细研究了光引发剂对自由基型聚氨酯丙烯酸酯光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Irgacure184和二苯甲酮复合引发体系比单一引发体系引发速度快,凝胶含量高,复配引发剂的最佳用量在4%左右.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3个新型近紫外光引发剂:4-甲氧基-4-苯甲酰基二苯乙烯,3,4-二甲氧基-4-苯甲酰基二苯乙烯,3,4,5-三甲氧基-4-苯甲酰基二苯乙烯。利用光照实验和光示差热扫描量热仪(Photo-DSC)对这些分子的光引发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不同数目的甲氧基、光照时间以及光引发剂浓度对光引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Photo-DSC测得3种化合物的单体聚合速率分别为0.065 32,0.102 01,0.163 23s-1,表明随着随着甲氧基数目的增多,能有效地提高光引发剂的引发性能;随着光照时间的增长与引发剂浓度的增大,光聚合比率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光引发表面聚合的方法在水凝胶表面接枝疏水基团,赋予水凝胶表面疏水性能,其原理是基于TypeⅡ型光引发剂的夺氢光引发机理,夺取水凝胶高分子链中叔胺邻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使得该碳原子成为自由基,引发丙烯酸十八酯增长聚合,从而在水凝胶表面以化学键铆接上一层疏水的高分子层。通过红外(FT-IR)、接触角和水滴渗入时间测试,探讨了光引发接枝条件对水凝胶表面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凝胶中加入含有叔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作为TypeⅡ型光引发的助引发剂和接枝位点,与疏水单体丙烯酸十八酯发生聚合反应可以形成稳固的疏水层,有效增强水凝胶的疏水性;采用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交联剂能使疏水层形成交联网络结构,提高接枝层的致密性和疏水性,对水滴的渗入起到更好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