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糖原累积病(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是一种先天性糖代谢异常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1],依其所缺陷的酶目前可分为14型,各型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产前诊断各有特点.GSD-1是糖原累积病中最为多见者[2].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而导致的脑膜炎.糖原累积病Ⅰ型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鲜见报道,2005年6月我科收治1例,该患儿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经过3个多月的治疗和护理,隐球菌脑膜炎治愈,糖原累积病症状减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大理地区鸽粪中新型隐球菌的带菌率进行调查,为有效避免由鸽粪中隐球菌的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黑米培养基对140份鸽粪中新型隐球菌进行了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共分离获得46株新型隐球菌,尿素试验均为阳性。结论:大理地区鸽粪中新型隐球菌阳性率较高,为32.9%。  相似文献   

3.
生态学中种群增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学中种群的增长或衰减严重影响自然环境的保护,研究Leslie矩阵模型的性质,以利于控制种群的生灭情况.  相似文献   

4.
植物种群生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对植物种群生态学近20年在其各个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及其动态作如下归纳:(1)植物种群生理生态学在向宏观方向发展的同时,由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兴起,也向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发展;(2)植物种群繁殖生态主要集中于繁殖分配与繁殖投资、分配通货,生殖值,生活史进化,繁殖时间和频率等;(3)无性系种群生态学主要集中于无性系性、生理整合,克隆生长格局,无性系生长型,等级选择模型和空间拓展性等,(4)植物构件生态主要集中于植物沟件种群动态和形态结构与构件的关系。(5)遗传生态学主要集中在种群遗传结构,变异、分化、适应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型及其遗传基础,多态性等。(6)植物行为生态学主要对植物觅源生态学研究,并集中在资源分配格局、表型可塑性,资源异质性以及觅源行为和进化,种群统计学主要涉及图解模型和转移矩阵模型,植物种群生理生态、生殖生态、遗传生态以及种群数量动态均与分子机制相关联,因而成为种群生态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5.
VPS41基因在新型隐球菌的饥饿反应、巨噬细胞中存活以及致病性等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VPS41介导的饥饿反应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检测了在氮源饥饿条件下隐球菌野生型菌株KN99α与饥饿反应缺陷菌株vps41Δ呈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表明:在氮源饥饿条件下野生型与vps41Δ中呈显著表达差异的基因共有241个,其中vps41Δ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有176个,表达下调的基因有65个.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涉及细胞的形态结构形成、细胞循环、次级代谢产物合成、能量代谢等生物过程.以上结果为迅速克隆鉴定隐球菌VPS41饥饿信号通路的其他关键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特征、诊断方法、治疗和预后。方法:对云南省德宏州医疗集团人民医院1998年12月—2005年12月收住院的AIDS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有高热和头痛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如呕吐、嗜睡、昏迷等,不同程度存在AIDS相关表现。所有病例AIDS病毒抗体(HIV-Ab)确诊试验阳性。所有病例脑脊液(CSF)墨汁染色法查见发新型隐球菌。结论:AIDS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SF墨汁染色仍不失为一种简单实用的诊断方法。本病例病情危重,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特征、诊断方法、治疗和预后.方法:对云南省德宏州医疗集团人民医院1998年12月-2005年12月收住院的AIDS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有高热和头痛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如呕吐、嗜睡、昏迷等,不同程度存在AIDS相关表现.所有病例AIDS病毒抗体(HIV-Ab)确诊试验阳性.所有病例脑脊液(CSF)墨汁染色法查见发新型隐球菌.结论:AIDS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SF墨汁染色仍不失为一种简单实用的诊断方法.本病例病情危重,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8.
海三棱藨草种群的繁殖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上海市南汇县东海农场场部海堤外侧滩涂上海三棱藤草种群的繁殖生态学,其中包括在三个地带中种群的无性繁殖(无性系生长)与无性系结构,种群的有性繁殖,种子产量与重量,植株在生长季节中的干物质分配动态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海三棱藨草种群的繁殖过程与生活史各阶段之间以及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和搞清其种群的数量动态规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包含新型隐球菌细胞免疫主要相关基因-迟发超敏反应抗原基因(delayed-type hypersentivity antigen 1,DHA1)与小鼠共刺激分子B7-1的嵌合重组质粒。方法设计合成两对寡核苷酸引物。用PCR法分别从pUCmB7-1TM和新型隐球菌重组质粒pcDNA3-DHA1中特异扩增出编码B7-1和DHA1的基因片段(921和984bp)。分别用HindⅢ、EeoRⅠ、XbaⅠ酶切后。逐个定向连接到质粒pcDNA3中,转化宿主菌DH-5α.分别用上述内切酶酶切及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结果酶切鉴定示所切下的片段大小均与预计相符,测序结果与献报道序列及预计结果一致。证实符合表达框架。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新型隐球菌嵌合重组质粒pcDNA3-B7-1-DHA1。为进一步研究新型隐球菌DNA免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海三棱藨草种群的繁殖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上海市南汇县东海农场场部海堤外侧滩涂上海三棱藨草种群的繁殖生态学,其中包括在三个地带中种群的无性繁殖(无性系生长)与无性系结构,种群的有性繁殖,种子产量与重量,植株在生长季节中的干物质分配动态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海三棱藨草种群的繁殖过程与生活史各阶段之间以及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和搞清其种群的数量动态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认识家蚕微粒子病在生产中的流行规律,提高防微工作的科学性,利用微生态学方法对家蚕微粒子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蚕体血液内子NosemaBombycis种群数量的动态分析,认识了NosemaBombycis孢子在蚕体血液内的增殖规律,为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以及预测预报等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指导生产实践,找出最优的防治方案及措施,力争把该病的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2.
在新疆特殊的干旱生态环境条件下,世居的维吾尔民族为了生存与发展,在长期利用自然环境的有利因素并在妥善处理相互关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民族生态学传统经验和知识,包括与不同环境因子有关的坎儿井取水灌溉、防风治沙、新鲜水果制干、沙疗治病、房屋建筑、民居生态系统建设和农田管理等许多方面.通过对这些传统知识的总结分析,加深了对民族生态学内涵、理论与研究思路的认识.民族生态学研究必须注重同多学科的交叉,除众所周知的与民族学、生态学、生物学乃至民族植物学、民族生物学、人类生态学等的联系之外,还应注重各个生态环境因子与地理学中许多分支学科的关系.通过更多学科专业交叉研究维吾尔民族生态学的传统经验和知识,才有可能将其上升到更高的理论水平,总结出有利于干旱区生态文明的建设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临床症状及MRI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临床特点及MRI特点.方法收集北华大学附属医院1999~2005年间确诊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12例患者,分析相关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脑脊液压力正常3例,升高9例,10例涂片阳性,2例脑脊液培养阳性.MRI示2例正常,10例异常,为长T1、长T2信号.治愈10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临床症状、体征及脑脊液改变,加之MRI特点是早期诊断和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重要信息,对疾病的转归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凤阳山自然保护区麂角杜鹃种群结构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样方法,在凤阳山自然保护区海拔约1 400 m的核心区共设置25个样地,对麂角杜鹃的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麂角杜鹃种群在各个年龄级的分布极不均匀,其中以4级幼树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3级幼苗,因此,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麂角杜鹃种群在整个群落中的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这主要与物种亲代种子的散布习性有关。其分布格局动态,从幼苗到大树均为集群分布,从幼苗到幼树,种群的聚集程度降低,种群有扩散的趋势;而从中树到大树,种群的聚集程度增大,种群表现为聚集。总体来看,该种群由幼苗到大树呈现扩散的趋势。这种分布格局变化与麂角杜鹃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调查淮南地区婴幼儿隐孢子虫病流行情况 ,探索出适应本地区该病的最佳染色诊断方法。主要运用了文献 [1 ]的四种染色方法对隐孢子虫病进行实验诊断研究 ,结果发现淮南地区婴幼儿人群中有隐孢子虫病流行 ,发病率 3.45 %。经 X2 检验显示 :金胺——酚染色——改良抗酸染色法比较适合本地区该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6.
种群可持续增长区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生态系统稳定性角度,分析了生态学中关于种群可持续增长区的研究结果和问题.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建立了生态系统的局部稳定性模型和整体稳定性模型,并据此解决了生态学中关于种群可持续增长区的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现代生态学主要由个体水平的生理生态学,群体水平的种群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以及研究生态系统的系统生态学所构成。本文主要从这四个水平介绍当前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些主要动态。  相似文献   

18.
报告了22例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并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合并视乳头水肿、脑实质损害、脑脊液压力过高及糖含量过低者预后不良;诊断不明者使用激素及抗菌素影响预后;大扶康是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或隐球菌脑膜脑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9.
元宝山冷杉种群结构和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元宝山冷杉种群的大小结构、存活曲线和水平分布格局及动态进行研究表明:元宝山冷杉种群在森林群落中具有增长型的繁殖潜力面表现为衰退型的演替趋势;种群分布格局由集群分布演变为均匀分布,元宝山冷杉种群动态受环境影响相当明显,种各生态学研究对人为调节种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于布氏田鼠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草原区典型的优势鼠种──布氏四鼠从生态学方面作了综述性论述.主要对布氏四鼠的年龄分布、性比、种群繁殖、种群波动和调节等种群生态学以及行为生态学、生理生态学方面的内容,作了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