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绿肥春播套种试验。据32个单位统计,试验面积323亩。其中在小麦中套种的93亩,在油菜中套种的230亩,绿肥亩产鲜草66~3500斤,平均每亩鲜草产量902斤。31个小麦套种绿肥试验,平均亩产小麦176斤,亩产绿肥鲜草800斤;45个油菜套种绿肥试验,平均亩产菜籽145斤,亩产绿肥鲜草1000斤。绿肥春播套种试验的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2.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区广大干部和贫下中农,认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大搞科学实验,积极“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1966年全区进行番薯地套种玉米取得成功经验以后,通过抓典型,树样板,示范推广,套种面积一年比一年扩大,去年全区从平地、山地到山岗地,共套种了10609亩占总面积的85%以上。这年虽受阴雨、洪涝、病虫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但每亩仍收183斤,加上亩产春粮194斤,薯丝干1264斤,全年亩产1641斤,为旱地高产稳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我场历年来都是采用小畦单行种植秋甘薯,没有套种其他作物。去年,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的教导,在早稻(珍龙13号,亩产747斤)收获后,种植秋甘薯时,进行套种秋花生试验,于7月12日种,11月30日收,种植面积4.3亩,共收秋甘薯(折原粮)2710斤,平均亩产630斤;收套种花生480斤,平均亩产110斤。实践证明,粮油套种不仅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入,而且可以培养地力,增加肥效,构成水旱  相似文献   

4.
柽麻又叫太阳麻,是一年生豆科植物。一般在麦收后播种,生长40天左右,即可翻压。这种绿肥1965年引进我省,目前在延安、渭南、武功、周至等县旱地多有种植,生长良好,肥效显著。据我组1970年6月在武功杨陵公社曹新庄大队旱地示范,作小麦基肥,小麦亩产580斤,较未压青的390斤增产48.7%。延安地区农科所1969年~1970年试验示范,压青复种谷子,亩产183.6斤,比未压青的103.6斤增产70.4%,比绿豆压青的增产12.3斤;作小麦基肥,亩产77.5斤,比亩施千斤圈肥亩产65.5斤增产18.3%。1971年长安小新村大队于水地玉米宽行套种,亩产鲜草2,800斤,很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5.
菜薯双季稻一年四熟的试验,在嘉兴农校实验农场进行多年,一般青菜亩产3000斤~4000斤,春马铃薯亩产2500斤左右,两季水稻合计亩产1300斤~1400斤。在浙北稻区,人多地少劳力比较充裕的情况下,以粮食生产为主体,适当扩种和套种一些经济价值高,生产效果好的作物,乃是当前落实农  相似文献   

6.
(一)东阳县虎鹿公社党委和厦程里大队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关于科学实验和“一定要抓好典型”的教导,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一九七五年和厦程里大队科技组三结合搞了一块三熟制高产试验田。秋粮是杂交玉米“旅曲”和“虎7419”,于十一月七日收获,经全公社党员大会代表和上级有关部门实地验收,实测面积为2.25亩,其中早播杂交玉米“旅曲”0.729亩,实收燥籽733.5斤,平均亩产1004斤;迟播杂交玉米“旅曲”0.326亩,实收燥籽278斤,平均亩产852斤;杂交玉米“虎7419”1.2亩,实收燥籽1122斤,平均亩产935斤。合计实收燥籽2133.5斤,平均亩产948.2斤。春粮为大麦“早熟3号”,亩产608斤。早稻品种为“军协”和“原丰早”,平均亩产1036斤。全年三熟合计亩产2592.2斤,超过了“三纲”。  相似文献   

7.
东阳县虎鹿公社农科站三块共4.13亩“两旱一水”三熟高产试验田,去年平均亩产春粮632.2斤,早稻1189.4斤,杂交玉米1266.9斤(玉米折稻谷平均亩产1583.6斤),合计三熟平均亩产为3092.6斤,最高的一块,平均亩产3146.9斤。比1978年增产48.7斤。这三块试验田,是由县委、区委、公社党  相似文献   

8.
青田县高湖公社桐川大队第六生产队,在一九七九、八○两年在七亩山垄田里进行了小麦—玉米—番薯三熟套种的试验。这七亩山垄田是水缺土瘦的低产田,少雨的年头就歉收,好年成也只能种二熟。一九七八年小麦、番薯二熟亩产1400斤。一九七九年改  相似文献   

9.
东阳县虎鹿公社党委和厦程大队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定要抓好典型”和“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的伟大教导,一九七五年和厦程里十六队的广大社员、干部一起搞了一片旱地杂交玉米试验畈,经省杂交玉米会议全体代表和县、区、社、队干部社员代表实地验收,实测面积5.76亩,其中杂交玉米“双三”1.94亩,实收玉米燥籽1997斤,平均亩产1029斤,突破了千斤大关;“丹玉3号”0.7亩,收燥籽716斤,平均亩产1023斤;“丹玉2号”3.12亩,收燥籽2897斤,平均亩产928.5斤。全畈合计实收燥籽5610斤,平均亩产974斤。  相似文献   

10.
东阳县虎鹿公社党委遵照毛主席关于“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的教导,去年在厦程大队第十六生产队和第十三生产队搞了两片旱地杂交玉米高产试验畈。经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干部验收,第十六生产队这片试验畈,实测面积5.62亩,实收玉米(燥子)4789.3斤,平均亩产852斤。其中:丹玉3号1.10亩,总产1050.5斤,平均亩产955斤丹玉1号0.97亩,总产778斤,平均亩产803斤  相似文献   

11.
我场地处钱塘江北岸,系细沙壤土,土质较差,有机质约0.5%,全氮0.03%,全磷0.13%左右,PH8.5,可溶性盐0.1%以上。1975年我们进行了大麦、棉花连作试验(以下称麦后棉),面积1.1亩,前作大麦早熟3号,亩产410斤,棉花(宁棉12)亩产皮棉135斤,较早播棉增产10.66%,1976年又试种麦后棉1亩,前作大麦早熟3号亩产523斤,棉花虽遭严重伏旱和秋季低温的影响仍亩产皮棉127斤,较对照增产6.72%。说明,麦棉连作是夺取粮棉双丰收的一个新的途径。在生产上搭配种植一定面积的麦棉连作,对于解决麦棉套种在争地争光  相似文献   

12.
古今中外没有的记录——欢庆我国粮食大丰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前未有的粮食大丰收 1958年我国人民在粮食生产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五亿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钱的光辉照耀下,遵循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经过艰苦奋斗,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创造了惊人的奇迹,粮食每亩单位产量出现了古今中外没有的记录。据最近资料:中稻亩产六万零四百三十七斤多,小麦亩产七千三百二十斤,玉米亩产二万五千七百一十五斤,谷子亩产二万一千七百八十七斤,高粱亩产五千三百三十三斤。不但如此,大面积高额丰产田也不断涌现:安徽、湖北、江苏、河南四省的一千七百三十二万亩早稻,均已达到平均亩产一千斤;江西省早稻亩产八百至一千斤的共有二百四十五万亩,千斤以上三千斤以下的有一百一十万亩。由于广大农民的忘我劳动,我们取得了1958年农业战线上第一个伟大的胜利:从夏季作物总产量来说,已达到一千零一十亿斤,比去年增产四百一十三亿斤,超  相似文献   

13.
1959年我省玉米生产和其它粮棉一样,在1958年大跃进的基础上,又获得了全面大丰收,全省平均亩产317斤超过1958年单位面积平均产量,并涌現出大批的大面积丰产和高額丰产奇迹)如太谷超英公社6921亩土地,平均获得亩产1489斤,晋城巴公公社2021亩,平均亩产829斤,其中22亩高額丰产地,亩产1572斤,这些高額丰产的获得,其植株密度每亩均在2400株以上,經驗証明:合理密植是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的中心环节,如何进一步发揮密植的增产作用,因地制宜地确定植株密度,探索玉米密植增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社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在公社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排除“四人邦”的破坏干扰,根据我社地处丘陵秋粮90%以上是玉米而产量较低的实际情况,自1973年以来,开展以推广杂交玉米为重点的科学实验活动,突破春季杂交玉米制种关,自力更生解决杂交种子问题,实现全社玉米杂交化,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77年全社8300亩秋玉米,全部杂交化,总产达484万斤,比1976年增产115万斤,平均亩产583斤,比1976年每亩增加113斤,比1973年前老品种亩产300斤增加90%以上,全社全  相似文献   

15.
宁海县青珠农场四胜塘位于三门弯内下洋涂。未围海涂质地为轻粘土,一米涂层平均含盐量(氯化钠,下同)1.17%,酸碱度9.0。四胜塘总面积1,449亩,可垦种净面积1,209亩。1976年春大面积播种田菁,同时试种棉花20亩,平均亩产皮棉80.3斤;冬种大麦250亩,平均亩产76斤。1977年全塘垦种棉花、水稻、柑桔共715亩,占可垦种净面积60%,生长较好,300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达116.5斤,为新围涂地迅速垦种利用和植棉速获高产取得了经验。现将四胜塘棉花高产技术经验,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16.
缙云县盘溪区,推广黄花菜地套种,增产粮食二百万斤。盘溪区有黄花菜一万六千余亩,是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黄花菜采摘结束后,叶苔随之枯萎,休眠一段时间,秋季重新抽叶,冬季霜冻后又枯萎。能否利用夏季休眠期套种一季粮食呢?1986年该区在五百亩黄花菜地里套种了甘薯,取得良好效果。1987年全区在6120亩黄花菜地套种了甘薯、玉米、大豆,共增产粮食二百万斤。实践表明:黄花菜地套种粮食  相似文献   

17.
为了摸索棉花高产途径,我们在湖南经验的启发下,于1973年在本区市场公社小田大队第四生产队试种双季棉,面积0.617亩,折亩收皮棉227.8斤,比该队单季丰产地亩产175.2斤增收30%,比该队平均亩产133斤增产71.3%。所谓双季棉,就是在同一地上种植早晚两季棉花,其种植方式与双季间作稻类同。本区常年无霜期252天,从3月中旬起日平均温度稳定在10℃以上,初霜一般在11月底出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六七年在美国出版的植物光合作用会议论文集中《光合作用与作物高产体系》一文,介绍了对作物高产问题的研究,摘译如下: 一、提高作物光合作用的生产潜力。作物产量,实质上就是将太阳光能转化为化学潜力的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利用率的高低,就直接影响丁产量的高低。就现代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的国家来看,光合作用的利用率可达2——2.5%。但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尚有不少地区光合作用的利用率还在1%以下。光合作用利用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方面,是由于作物品种生产性能低,肥料缺乏,病虫为害以及旱涝等因素所造成的。根据现在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作物产量的潜力还很大。虽然,世界上玉米主产国报导已获得亩产1933斤(面积为60.7亩)的记录(可参见本刊一九七○年第十期——本刊注),但从理论上估计,在玉米种子形成过程中,每天每亩光合作用的生产率,可获得90斤种子产量,如果以种子成熟期(自受精至成熟)计算,则每亩可收获产量3150斤,这与玉米主产国平均亩产水平600斤相比,潜力很大。二、改变株型,提高作物种植密度。改变株型,能增加密植程度,这是提高光合生产率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对于矮秆品种的选育,以及矮化剂(如矮壮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引起作物选种及栽培业的普遍重视。就玉米而言,现在一般双交种玉米,株高达7.3——9.1尺,叶色深绿,叶片平卧而下垂,叶面系数约4左右,每亩种植2500——5000株,每穗产量以半斤计,亩产可达1000——2000斤。但现在美帝培育的半矮生玉米,叶片直立,株高仅3.5——4.5尺,每亩可种16000株以上,比普通双交种玉米密四、五倍,叶面系数可达8左右。这些半矮生玉米,每穗种子产量虽仅2——3市两,但亩产可达2700斤左右。由此可见,决定玉米每亩产量的主要因素,不是穗的大小,而是增加单位面积的穗数问题。还有,最近在美国明尼苏达州,育成了生育季节极短的玉米品种。其全生育期,自播种至收获,仅需68天,亩产可达900斤,而且一年可种几熟。棉花品种选择的方向,也有所改变。现在不是选育株形高大,棉铃较多的,而是选择植株矮小,每株仅能结三个铃左右的新型品种。这种新品种,可采用狭行播种或撒播,每亩密度可达3——5万株。这种棉花的特性是成熟早,吐絮一致,适于机械化收获,估计亩产籽棉可达800——1200斤。加拿大翁太略农业试验场培育了叶片直立的大麦品种,大面积亩产可达450斤,较一般叶片平卧下垂的普通品种亩产仅330斤增产37%。至于小麦和水稻,亦可通过改变株型,以达到增产的目的。三、利用作物生长调节剂。通过遗传特性的选育,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处理,可使玉米成熟期从35天起延长到50——75天。成熟期的适当延长,对养分的累积和转移是有利的。据研究结果指出,玉米灌浆期每延迟一天,能增产3%左右。如果能将延迟成熟期与叶片直立的特性相结合,则在美国中部有可能获得亩产4000斤玉米,而美国南部,无霜期更长,从理论上来说,甚至可获得亩产7000斤。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多熟制,在无霜期较长的地区,多熟制是充分利用太阳光能的有效途径。此外,美帝农业部农业试验场培育了一种所谓“细秆型”的大豆品种,其叶片较小,植株顶部呈“伞状冠层”。这种细秆型的品种,太阳光线能透射至基叶片。因此,即使在密植条件下,结荚亦较多。此外,还可施用三碘苯甲酸(TIBA)生长调节剂,以改变其株型。如果利用这个新品种,喷施生长调节剂,合理施肥,控制病虫害,采用狭行条播等方法,预期大豆亩产可达到千斤。目前小面积高产,也已达到这样的水平。浙江省农科院供稿  相似文献   

19.
去年,奉化县杨村公社马头大队,学习外地经验,在十四亩连晚秧田中,套种“汕优6号”杂交水稻,获得增产,一般亩产都在600斤以上,高的一块达到652斤。对于此项技术,群众概括为“增、早、省”三字。增,就是增加了产量。采用连晚秧田套  相似文献   

20.
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成县广大人民,特别是支旗公社广大贫下中农,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近年来在棉花生产上取得很大成绩。他们怀着为革命种好棉花的雄心壮志,几年来创造了棉花大面积平均亩产皮棉101.4斤,最高产量130.4斤的产量。去年7-8月份,我们遵循伟大领袖毛主席“教育要革命”的教导,去成县进行开门办学,通过向有丰富植棉经验的老农学习、调查,对支旗公社棉花丰产有一个初步了解;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