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你扔给宠物小狗一个它所喜爱的玩具时,它就会发出兴奋的吠叫声;当你摩挲猫咪的头部时,它就会发出心满意足的咕噜咕噜声。你不禁会想,此时此刻,它们是否在感受快乐?它们是否也在享受着幸福?  相似文献   

2.
睡眠开关     
<正>每天把你喊去休息的是什么?是时间,是哈欠,还是父母的叮咛,或是明天的压力?来自英国的科学家发现,这些都不是真正喊你去睡觉的原因。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一种"开关",正是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应该睡觉。科学家认为,这种"睡眠开关"通过大脑神经细胞进行调控,它类似于一种"同态调节器"。当你已经很久没有休息,身体正处于疲劳状态时,这个开关就会启动,不断向你的大脑发出信息:我的"主人"该睡觉了。  相似文献   

3.
奇妙的衣服     
气温骤暖乍寒,人们如不及时增减衣服,就很容易患感冒。目前美国农业部的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特殊织物,穿上这种织物制成的衣服,就有意想不到的功能。当你感到冷时,它会立刻使你暖和;而当你刚刚觉得太热时,它又会使你顿觉凉爽.  相似文献   

4.
决定情缘的基因 科学家新近提出了"基因决定你与谁情投意合"的观点,"缘分"之说似有了科学根据. 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老鼠在选择配偶时受到一种称为HHC基因的制约,雌性鼠总是挑选与自身HHC基因不同的雄性鼠为"丈夫".那么雌性鼠是凭借什么来识别对方基因的异同呢?是气味.HHC基因不同,则身上发出的气味便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发光的生物     
在科学家手中,那些在暗中发光的植物和动物,将成为揭示人类生命之健的有力工具。夏夜,在乡间小道上散步时,包围着你的黑暗中处处闪现着点点亮光。萤火虫闪闪发光,翩翩起舞;一只萤火虫从它栖息的草丛中发出微弱的闪光;你脚下的一只蘑菇也发出暗淡的绿光。  相似文献   

6.
你的听力怎么样?足够灵敏吗?任何细小的声音都逃不过你的耳朵?不过,如果要你听到自己身体内部发生的生物学喧闹声,恐怕再灵敏的耳朵也是不可能的。然而,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人工耳——纳米耳,它的敏锐度是你闻所未闻的,以致能够把两种细胞所发出的噪声分辨出来。科学家说,我们的身体内部其实是一个巨大的生物学喧闹场:喧闹的细菌在你的肠胃甲举行闹宴;你的细胞中的线粒体如同超负荷运行的发电站一样嗡嗡作响;正在自我复制的脱氧核糖核酸束打开链接时所发出的噪声像撕裂金属一般。你身体的每一个细小部分都发出  相似文献   

7.
在大千世界中,人类的气功有颇多神秘之处,而我们的动物朋友是否也会发"气功"呢?科学家经过潜心研究后,欣喜地发现,动物大家族中确实不乏"气功师". 据科学家观察,在位于法国、意大利、瑞士边境处的阿尔卑斯山上,有一种四肢短小、体型酷似野兔的猴子.它怀有一身绝技,即会发"气功".每逢寒冬,冰雪封山,它们为了尽快下山觅食,就首先运好气,随后便向山下滚去,不管山势如何陡峭,都伤不了它一根筋骨.非洲的赞比亚有一种体重达1 kg的奇特老鼠,如果它不幸被人踩在脚下,便会立即拱起脊背,全身运足气,无论你怎样压踩,它都丝毫无损.当你以为它已经死了,脚稍一放松,它立即逃之夭夭.  相似文献   

8.
节食与长寿     
人们总想知道长寿的秘密,也希望自己长寿。假如有人劝说你每顿饭少吃一点,你会听吗?不过现在你得考虑一下这样的劝告,因为科学家有大量的证据表明,你吃得少,可能就活得更长。 科学家研究发现,如果将食物中的热量适当地减少,但不减少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就可以延长老鼠、蜘蛛和虹 (一种鱼)的寿命。科学家将这种情况称之为低营养状态,注意这绝对不是营养不良的病理情况。下面,我们将要谈到科学家们所做的一些实验,讲一讲那些喂养在实验室里的节食动物,科学家们只让这些节食动物得到其他动物所得到的2/3的热量。 虽然用节食的方法来延长寿命目前还没有在人群里系统地验证过,但科学家有充分的理由认为低营养状态可以延长人的平均和最大寿命。每日削减30%热量的摄入可以使老鼠的平均寿命延长30%。除此之外,这些老鼠到非常老时不会得一些与器官老化有关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其实,科学家早在70多年前就发现了这一现象,但是许多科学家当时对此并没有多大兴趣,认为这些不过是实验室中类似“小儿科”的事情,不屑一顾。直到1970年,一些科学家才意识到,他们一直苦苦寻找的永驻青春的秘方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减少热量的摄入。 1987年,美国国家健康...  相似文献   

9.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不管你认为你在数学上是多么的差,当你的大脑走向三角学时,它就会变得聪明无比。  相似文献   

10.
《科学之友》2008,(3):13
一项对老鼠的新研究表明,老鼠大脑处理暴力行为的感受就像它获得了奖赏一样,充满快感。科学家认为,老鼠大脑和人类大脑类似。这意味着人类渴望暴力就像渴望爱情和食物一样。  相似文献   

11.
如果你正在南美洲幽静的山林里旅行,就会看见一颗颗似流星的东西飞快地掠过花丛,当你正想看清是什么东西时,它却一闪就不见了。有时,你还会看见一种奇异的“昆虫”,它的身子悬在空中,发出“嘤嘤”的声音,用长长的嘴吮吸着花蜜,你正想仔细看它时,一眨眼,它又不见了。这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原来它就是世界上最小的鸟——蜂鸟。  相似文献   

12.
魏明 《大自然探索》2003,(12):29-35
科学家近日发出最新一轮警告说,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现在看起来虽然很平静,但迟早有一天它会苏醒。到那时,一场大灾难就会降临。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使两座古城——赫库兰尼姆和庞培从地图上消失;1631年和1994年,岩浆在博斯科特雷卡塞跟前停住。它沉寂的时间越长,爆发时的威力就越大,大约每百年就要苏醒一次。这一次,维苏威火山已经沉睡了60年,不久之后它就会发狂。  相似文献   

13.
宁宏宇 《科学之友》2002,(10):41-41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生活在大的群体之中的鸟类,要比生活在孤独之中的鸟类,大脑中有着更多的新的神经元,也有着更强的记忆力。这是美国科学家在最近进行的一项关于鸣鸟大脑研究中得出的一个结论。他们据此向人类发出忠告:如果你是一个孤独者,你最好结交一些朋友,否则就会丧失你宝贵的脑细胞。  相似文献   

14.
要让机器人像昆虫一样思考是很困难的,但是解决这个难题之后,机器人就可以像苍蝇一样灵敏,科学家也可以借机器人了解昆虫的运动。"泰瑞二号"看起来像机器人,发出的声音也像机器人,但走起路来却像昆虫。它会伸出缆线触角,6只脚的机械关节则会在走路时发出金属的嘎嘎声。但是它却能够以稳健的步伐,坚定地跨越实验室的地板。  相似文献   

15.
敲键泄密     
<正>现今时代,敲击键盘发出的噼啪声已经成了令人心烦的噪音。然而当你一不留神,这些声音所泄露的信息远远超出你的想象。现在,计算机科学家通过简单分析敲击键盘时发出的声音,就能准确地重建一份输入文档的副本——包括其中的口令以及密码。同其他类型的网络犯罪相比,这个过程相对简单,仅仅需要一个廉价的  相似文献   

16.
人体内吵闹异常你也许不会相信,你身体内每时每刻都在发出巨大而吵闹的噪声,简直就像一支走了调的乐队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演奏“交响乐”一样。如果你能潜入体内“洗耳恭听”的话,会使你大吃一惊:喧闹的细菌正在你的肠胃里举行闹宴;细胞质中有个具有膜层结构的进行氧化磷酸化的细胞器,叫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它如同超负荷运行的发电机一样在嗡嗡作响;正在自我复制的脱氧核糖核酸束打开链接时所发出的噪声,竟像撕裂金属一般使人难受……你身体的每一个细小部分都在发出具有鲜明特征的噪声呢。研究生命科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早在20年前就知道在富足的环境中老鼠的脑皮质层会增大增重,例如在笼中放些玩具之类来喂养的老鼠就有这种现象。前不久美国伊利诺宜斯大学试验室的神经生物学家格林诺进一步指出,鼠脑皮质增重的原因在于神经键增多。根据他的试验,当老鼠看见,接触和拖动更多种多样的物体  相似文献   

18.
老鼠在干啥     
正右图中的这只老鼠正在非洲某国嗅闻地雷。科学家训练了27只这样的老鼠,让它们帮助清除内战留下的大量地雷。非洲巨囊鼠的体重为1.5千克,不足以引爆地雷,但它们却能轻松嗅探地雷。它们能探查微量梯恩梯,哪怕这些梯恩梯埋在地面下20厘米。训练一只这样的老鼠要花8000美元和9个月时间,但却很值得。每只老鼠每天能嗅探400平方米,是工程师采用探雷器探雷效率的15倍。一旦老鼠探测到少量梯恩梯,它就会把  相似文献   

19.
老鼠通常一闻到猫尿味就会躲得远远的,但是科学家在一项新研究中发现,感染了弓形虫(一种寄生虫)的老鼠却变得喜欢猫尿味了。更惊人的是,这恐怕正是弓形虫的一种巧妙计谋:弓形虫只有在猫的内脏中才能繁殖,所以通过帮助猫吃老鼠(感染了弓形虫的老鼠自然会把这种寄生虫传给猫),  相似文献   

20.
正多项新研究显示,用年轻老鼠的血液置换年迈老鼠的血液,能够逆转由衰老引起的多种心理和生理损害,包括恢复记忆力、肌肉力量、耐力和嗅觉等,还能逆转由心血管疾病及老年痴呆症等引起的认知功能下降,即在总体上让老鼠恢复青春。虽然年轻老鼠血液中起这些作用的成分究竟是什么仍不清楚,但只要血液被加热,上述作用就会消失。由于蛋白质会因加热而失去活性,所以科学家推测起作用的因素应该是蛋白质。目前他们已经锁定一种蛋白质,打算从它入手,进一步研究血液与青春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