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一平(1964~),本名樊一平,壮族,广西都安人。先后毕业和就读于河池师专、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为广西民族大学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八桂学者文学创作岗成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出版了长篇小说《跪下》《顺口溜》《上岭村的谋杀》等五部,小说集《撒谎的村庄》等六部。曾获广西第三届文艺创作铜鼓奖、第五届广西青年文学"独秀奖"等。根据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有:《寻枪》《理发师》《跪下》《最后的子弹》《宝贵的秘密》等。  相似文献   

2.
凌渡是《广西文学》的散文编辑,也是我区致力于散文创作、较有影响的壮族中年作家。凌渡的散文,把读者领进了异常广阔的艺术天地,使人觉得好象亲身到了壮乡侗寨、瑶山苗岭,饱赏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旖旎风光,领略了各族人民的奇特风俗,看到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画。近年来,凌渡在《人民日报·战地》增刊、《散文》、《解放军文艺》、《民族文学》、《广西文学》、《广西日报》等区内外报刊发表了不少散文,最近编就散文集《故乡的坡歌》,今年四月由漓江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3.
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支流,台湾“大河小说”则是这一支流中的丰碑。其创作以钟肇政和李乔为代表。钟肇政的《浊流三部曲》、《台湾人三部曲》是台湾当代乡土文学的里程碑;李乔的《寒夜三部曲》是继《台湾人三部曲》后台湾当代文学发展的又一丰碑。这三个三部曲在选材、内容、创作方法等方面都有共同特质,共享“大河小说”之称。它们的出现在我国新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台湾同胞爱国主义的颂歌,是伟大民族的泣血诗章。  相似文献   

4.
唐结玲 《科技信息》2007,(24):112-114
本文认为老舍的《月牙儿》在其小说创作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老舍前期小说创作与后期创作的转折点。笔者以此为基点对《月牙儿》、《骆驼祥子》进行了比较,从作品的社会性、文学意蕴、人物的设置等方面重新做了综合性的分析和探讨,论证了《月牙儿》是老舍在创作发生转折时,具有先兆性、带头性的作品,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撒谎的村庄》《扑克》和《上岭村的谋杀》新乡土小说三部曲的解读,从乡土、乡情和乡思三个层面,对凡一平的乡村文化心理进行阐释。认为《上岭村的谋杀》实现凡一平小说创作的自我超越,堪称近年中国文坛的一部力作。因为它的出现,新乡土小说获得了有力的支撑。新乡土小说,不仅要唤起人们对乡土的体认,而且要接通人们与乡土的血脉,还必须抵达对今日乡村现实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2008年6月25日晚,广西民族大学国际交流处大厅座无虚席,浓厚的文学气氛弥漫整个大厅,容本镇副校长主持的“文学名家谈创作”座谈会在此举行。本次座谈会主讲师有广西文联副主席东西老师、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凡一平老师、广西民族大学黄佩华老师,特邀的嘉宾有著名影视制作人南北  相似文献   

7.
在对老舍早期创作的研究中,长篇《二马》始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较之前作,《二马》在创作心态上有显明的发展和超越,这便是创作动机的明确而深刻;忧世伤生作为其创作心理的主导型因素,已牢牢锲入其创作心态,成为推动写作进程的恒定力量。《二马》创作动机和心态上的“新变”趋向,不但意味着文学观念的提升和成熟,而且深深制约着《二马》的文本操作方式,使之在叙事方法和技巧上出现了空前的“革命”色彩:在这个意义上,《二马》应该作为老舍小说创作历程的第一座“界碑”而得到确认。  相似文献   

8.
舒康乐先生是一位深受人们敬重的文学工作者。几十年来,他在他所毕生挚爱的文学园地里辛勤地耕耘。不倦地跋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六十年代初,舒康乐先生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在踏入社会生活的同时,他就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从他以“初文“的笔名在报刊上发表评论电影《林海雪原》的文章《英雄赞歌》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短短的几十年中,先后在《景德镇日报》,《江西日报》等报刊发表了许多影评、随笔、杂文、诗歌等文学作品,在文坛崭露头角。正当他的文学才华逐渐显露,一场号称“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9.
冯灵 《奇闻怪事》2007,(3):34-39
诞生于明代万历年间的讲史演义小说《续英烈传》和娠运传》,都取材于明初靖难一段历史,但二者的内容却大相径庭,其原因和作者的创作立场、创作态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张宝国 《科技信息》2009,(35):217-217
美国西部文学的真实性(authenticity)可以界定为对不同于其他人物的原始创作。按照这一定义,本文结合欧文·韦斯特的小说《弗吉尼亚人》从叙事者、女主人公毛莉及男主人公杰夫三个层面探讨该作品如何反映美国西部文学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1.
几年前在郑州的一次小小说会议上,我曾向孙方友先生承诺,有机会一定深入研究他的作品。现在是2015年春寒料峭的时候,在细细品读四大卷本《陈州笔记》的过程中,我时时沉浸在孙先生所设定的特有的陈州氛围之中,为其中的人物、故事及情调所打动。孙方友先生《陈州笔记》里的756篇小说,据说历经三十多年的创作时间,其实也是他磨砺探求文学的三十多年,因此这些小说成为孙先生文学创作上的重要标志和集大成者。在思考孙先生文学  相似文献   

12.
许杰小说的探索道路钱英才许杰小说创作一开始是现实主义的,1921年还在五师的时候,许杰就宣称文学是表现人生的观点。这种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受梁启超、胡适的影响。许杰读过梁启超1922年发表的《论小说与群沼之间关系》,他说:“特别是梁启超所谈的文...  相似文献   

13.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主动将诗歌这一文学体式纳入自己的小说作品中,意图将诗歌与小说结合起来,在小说中起到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小说的诗意化等重要作用。《聊斋志异》中的诗歌出现的成因,除了小说自身的需要,与小说作者的身份、才学、交游、所在文学团体、文学观以及诗歌羼入小说的文学传统相关。  相似文献   

14.
陈修龄是我院中文本科函授毕业生,后又到北京鲁迅文学院深造,现任《广西电力报》总编辑,多年来一直在水电战线工作,创作颇丰,是广西中年作家中的佼佼者。他的《雨后竹翠》获198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职工优秀作品奖,小说《五省巡按》获《柳絮》1983年优秀作品奖,小说《古河雾》1987年获《广西文学》红水河征文奖,与人合作的小说集《香灵》1987年获全国七省区少数民族优秀图书奖,与人合作的电视连续剧《中国有条红水河》获银荔电视艺术奖和1992年全国少数民族影视骏马奖等。中篇小说“红水  相似文献   

15.
东晋后期至南北朝,随着道教的发展进入高潮,道教志怪小说创作亦发展到新的阶段.继葛洪《神仙传》之后,众多真人传记风行一时;受其影响,一批有成就的道教志怪小说如《汉武帝内传》、《十洲记》、《周子良冥通记》等纷纷问世,由此带来了此时期道教志怪小说创作的大丰收.  相似文献   

16.
宋雨  雷惠 《科技信息》2007,(15):386
《献给爱米莉的一朵玫瑰花》是杰出的南方文学代表作家威廉·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作品系列中颇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本文旨在分析该小说中运用到的多角度叙事、意识流、象征、歌特式这四种小说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7.
毕四海,一九八一年一月毕业于我校中文系,以其七九年发表于《山东文学》的小说《第一声妈妈》而步入文坛。十余载春风秋雨,四海已成为全国知名青年作家。他于一九八六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八七年被选为山东省政协委员。十余载笔耕,四海计出版长篇小说《皮狐子路》、《风流少东》等三部;出版《毕四海中短篇小说选》两卷;出版纪实散文集《一天云锦》一部;发表电视连续剧《梦断乌拉山》十二集,电影文学剧本一部,报告文学《鸳鸯大逃亡》等:总计约二百五十万字。四海曾获全国第二届青年文学创作奖,辽宁省政府优秀图书奖,山东文学优秀小说奖等;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全国著名评论家、作家汪曾祺、张韧、何镇邦、董德兴、何志云、李发模、任孚先、宋遂良、陈宝云、刘剑锋、李新宇、李先锋、付冰甲、丁尔纲、冰人、有令峻等人都曾著文评论过四海其人其文。现在,我刊又为校友毕四海专辟一栏,编发全国著名评论家章仲锷(《中国作家》副主编)、李师东(《青年文学》编辑)等人评论四海作品的文章,以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18.
《外遇》是劳伦斯研究中不被评论家注意的一部小说,几乎被风月湮没,但它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它表现了劳伦斯的创作特点,显示了劳伦斯集十九世纪文学之大成的大家风范,同时又是领二十世纪之风骚的现代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19.
田野 《科技信息》2012,(4):189-189,190
1985至1987年,马原、洪峰、刘索拉、徐星、残雪、余华、苏童等人相继发表先锋文学精品,形成一股怪异而清新的文学潮流。他们的创作在内容上、艺术上几乎都与传统小说逆向运作,比之前期现代派作品艺术视野更宽,力度更大,借鉴西方现代主义创作手法更明显,不仅扩大了表现生活的范畴,也拓展了艺术空间,使文学创作有更多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本文是王统照先生第三子王立诚先生对王统照早期短篇小说代表作《春雨之夜》创作心态的解析,有助于我们理解王统照的《民国十年日记》,故将已发表于《香港文学》的本文刊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