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技智囊》2008,(9):36-41
2006年10月,多名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的领导同志发出呼吁和倡议,希望通过面向海内外的征集活动,形成对中华龙文化的正确理解,确定中华和平龙的优秀创意和设计,将其建立在位于北京中轴线“龙脉”上的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以提升和发展中华龙文化,用以增强和升华中华儿女,特别是中华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设"中华和平龙",和在北京市密云县建设"中国印"摩崖石刻一样,是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创意、发起和推动的旨在推进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结合的重大文化项目,具有深刻的文化理念和内涵。经过长期深度研究以及大力弘扬中华龙文化精神内涵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将这一文化理念和内涵提炼为"和谐共生、团结合力"的中华龙文化,其"和谐、包容"的内在气质与奥林匹克精神所强调的"和平、友谊、进步"相通相融。致力于中华龙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永远贯通,也致力于中华民族内部,以及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的深度文化沟通,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设"中华和平龙"的创意和设计方案自去年年底向全球广泛征集后,今年进一步拓展为以"海峡两岸共建中华和平龙"为主题的第二轮征集活动。我们期待更多华裔同胞、中华儿女、国际友人团聚在一起,更持续、更深入地参与到中华龙文化的开掘、弘扬、创新中来,为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和谐共美、恒久共存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科技智囊》2008,(9):8-13
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设“中华和平龙”,和在北京市密云县建设"中国印"摩崖石刻一样,是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创意、发起和推动的旨在推进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结合的重大文化项目,具有深刻的文化理念和内涵。经过长期深度研究以及大力弘扬中华龙文化精神内涵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将这一文化理念和内涵提炼为“和谐共生、团结合力”的中华龙文化,其“和谐、包容”的内在气质与奥林匹克精神所强调的“和平、友谊、进步”相通相融。致力于中华龙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永远贯通,也致力于中华民族内部,以及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的深度文化沟通,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设“中华和平龙”的创意和设计方案自去年年底向全球广泛征集后,今年进一步拓展为以“海峡两岸共建中华和平龙”为主题的第二轮征集活动。我们期待更多华裔同胞、中华儿女、国际友人团聚在一起,更持续、更深入地参与到中华龙文化的开掘、弘扬、创新中来,为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和谐共美、恒久共存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龙腾九州     
"龙的故乡、龙的年代、龙的传人、龙的豪迈,让中华巨龙昂首飞起来。"这是回荡在人民大会堂"中华和平龙海内外创意征集启动仪式"上的主旋律,由此将掀开"中华龙"历史上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5.
龙舟竞渡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一项集娱乐性、竞技性于一体的水上运动项目。大理白族龙舟竞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象征意义,从文化视角分析大理白族的龙舟竞渡文化,旨在揭示白族龙舟竞渡的社会文化价值,丰富中华龙文化的内涵和影响,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徽州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徽州民间文艺表演是徽州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直观的呈现形式。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时代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徽州民间文艺表演融入广大民众的文化生活,融入到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由"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推动黄山旅游品质革命和全域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华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根基,提升以"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群体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当代大学生实施文化养成教育,首先要帮助他们认知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强化大学生的文化养成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大学教育的使命,更是责任,有助于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觉,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弘扬和光大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中华历史文化是民族之魂,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实践教学是将中华历史文化融入到"90后"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有效模式。高校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历史文化教育,更容易被"90后"大学生所接受,有利于大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领悟传统文化的精华,加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并能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北京中轴线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它融国家政治之轴、民族文化之轴、文化思想之轴、建筑艺术之轴与生态文明之轴等多重价值为一体,是北京历史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中一张耀眼的"金名片".研究中轴线文化与生态文明理念的融合,分析了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思想,更加丰富了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生态文化内涵,探索面向未来依托中轴线文化遗产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路径,促进人与城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社会责任与时代担当.  相似文献   

10.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问题。这些谈话涉及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内涵十分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它是民族精神的丰厚滋养,是中华民族的命脉所在,根基所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地分析了传统文化与中国道路、传统文化与治国理政以及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联系,强调民族的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优秀传统文化与"五位一体总布局"相结合的视角,可以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当今社会发展及学生发展的主客观需求促使高校要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研究。通过立足高校实际,分别从"国学文化"、"民族精神"、"修身立德"、"勤俭自强"四个主题内容出发,以学生技能培养为依托、以青年自组织为依托、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创新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从而提升高校学生传统文化的水平,促进新时期和谐校园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科技智囊》2008,(9):18-19
问:中国印摩崖石刻已经在北京市密云县建成,中华和平龙建设为什么还停留在征评阶段?答:中华和平龙建设更致力于海峡两岸同胞、海内外华人的深度文化沟通,更致力于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的深度文化沟通。这两个项目是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同时向中共北京市委和北京奥组委主要负责同志提出建议的。根据中共北京市委和北京奥组委主要负责同志的意见,北京奥组委和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分别指导了这两个项目的工作。这也说明,后一个项目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项目,时间可以相对长一些。  相似文献   

14.
海峡两岸的同胞们、各位朋友,各位来宾:今天,我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在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出席"海峡两岸共建中华和平龙暨中华和平龙创意设计第二轮征集活动"仪式。因为两岸同胞在奥运期间共同发起和推进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设中华和平龙的活动,既说明了海峡两岸的文化是相通相融的,两岸同胞的感情是相通相融的;也说明了两岸同胞共同支持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态度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朝鲜半岛民族与中华民族之间曾经存在着非同寻常的密切关系。朝鲜古代梦游录中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如数家珍,表明其作者深谙中国的历史文化;在地理意识方面也由于各方势力控制范围的此消彼长、不断变化而时常模糊不清。特别是半岛人,延续千年的藩属国地位以及文化上的紧密关联,使这个民族长期对中国地理产生过不同程度的认同感,尤其推崇和向往中华风物名胜。  相似文献   

16.
基于异质文化中的"平行文本"和日常教学实践,梳理中华诗词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融入模式,旨在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美文学课程思政中的价值,阐明本土文化元素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可以帮助中国学生加深对目的语文本的审美感受和深入理解,又可提升其思辨能力和民族文化认同感.所以,以中华诗词为载体开展英美文学课程思政,不但有...  相似文献   

17.
民族传统文化的差异,成就了两个伟大的异质文化现象。"神性"与"自求"是中华传统健身术与古希腊竞技运动的目的之异,"天人相分"与"天人合一"提供了"和""分"有别的方法论,"写实"与"写意"是两种体育文化的不同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18.
文化兴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繁荣昌盛建立的基础,且民族文化的兴盛是这个国家和民族强盛的基本支撑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建立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繁荣的基础上的。高等学校是传播、弘扬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面对当下信息媒体高速发达的社会,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今天弘扬与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如何使学生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素质营养,是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张丽明 《海峡科学》2005,(10):63-64
海峡两岸、闽台之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日益发展的民间社团的互相往来和频繁的交流活动,使两岸同胞增进了解和互信,特别是增进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这种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把两岸同胞的心连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是中国历经上下五千年发展留下来的瑰宝。学习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语文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小学教学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文章主要分析了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现状和阐述了我国优良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并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