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基因"和"基因工程",从植物育种、动物育种、医学、保护生物多样性等6个方面阐述了基因工程的应用价值,对基因工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的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培育动物新品种,应用基因重组生产基因工程疫苗、畜禽生长素以及动物胚胎移植等,采用生物技术对畜禽疾病的防治和新型高效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畜牧产业发展中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人们开发利用能源的转变历程,着重阐述了运用生物技术开发新能源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运用生物技术将植物及其废弃物转化为能源、运用生物技术培育高能源作物、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微生物以催化H2的释放、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培育出能产油的植物以及产石油细菌的发现等,对这些成果进行了评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基因工程在动物育种方面也有着巨大的潜力。转基因动物育种近十几年来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由于受到研究技术和社会伦理问题等限制,其发展速度尚不如医药和植物基因工程,尚未形成产业化、商品化。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正日益显现。当今,制定发展策略,不失时机,加强投入,加快发展步伐,以形成产业化,极为必要。 一、转基因动物育种的进展 常规的动物育种方法是建立在种内遗传变异的基础之上的,育种的周期长、成本高,而且可供选择的性状范围较为有限。而转基因动物育种则是运用转基因技术,通过培育转基因动物来改良品种的方法。转基因动物是在其基因组中含有外来遗传物质的动物。外来遗传物质可以是具有特殊功能的  相似文献   

5.
迎接21世纪现代林木生物技术育种的挑战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林木组织培养及其工厂化育苗技术,细菌工程种苗工厂化生产新技术,林木体细胞胚胎发生、植株再生和人工程子技术,林木原生质体培养和细菌杂交,体细胞突变体的筛选与利用和林木基因工程育种等是林业面向21世纪的新型产业关键技术。21世纪我国林业生物技术育种,要充分重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林木基因和基因工程品种培育,同时林木基因工程应从单基因生物抗性转向持久抗性,生物抗体转向非生物因子抗性;要重视优良基因型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工程的实用化和自动化研究,常规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有机结合,林木转基因植株的环境安全性评估问题也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国际社会对转基因植物食品安全性的关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生物技术的进步 ,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在物种间(植物、动物、微生物)实现了分子水平或细胞水平的基因转移、修饰或重组 ,加快了培育农业生物新性状的步伐。但是任何科学技术都有它的两面性 ,既可以造福人类 ,也可能致祸世界。正因为如此 ,转基因植物安全性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一、公众对转基因植物食品安全性的反响自从1983年世界上第一批转基因植物问世以来 ,人们一直对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问题心存疑虑。1989年美国WhowaDenko公司应用重组DNA微生物技术生产L—色氨酸 ,上市…  相似文献   

7.
生物技术在制药领域中的应用及生物医药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生物技术在制药领域中的应用 所谓生物技术,是指"用活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物质)来改进产品、改良植物和动物,或为特殊用途而培养微生物的技术".近20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工业微生物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工业微生物育种是运用遗传学原理和技术对某种具有特定生产目的的菌株进行政造,去除不良性质,增加有益新性状,以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一种育种方法.工业微生物的育种技术已从常规的突变和筛选技术发展到基因诱变、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等,育种技术的不断成熟,大大提高了微生物的育种效果.  相似文献   

9.
 现代生物技术的进步 ,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在物种间(植物、动物、微生物)实现了分子水平或细胞水平的基因转移、修饰或重组 ,加快了培育农业生物新性状的步伐。但是任何科学技术都有它的两面性 ,既可以造福人类 ,也可能致祸世界。正因为如此 ,转基因植物安全性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一、公众对转基因植物食品安全性的反响自从1983年世界上第一批转基因植物问世以来 ,人们一直对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问题心存疑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faciens)的介导,将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转入烟草中,得到的转化株能在含有卡那霉素和梭苄青霉素筛选培养基上正常生长,Nopaline检测表明转化体中具有章鱼碱合成酶(NOS)的活性.1.5%的戊二醛可以固定植物中的内源背景,X-gal染色可以很好地显示出外源目的基因LacZ的表达.从而确定广泛用于动物和微生物基因工程的报道基因LacZ可以用于植物基因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