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矿物——阿山矿(Nb,Ta,U,Fe,Mn)_4O_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如柏 《科学通报》1980,25(14):648-648
两年前,我们对西北某地稀有金属伟晶岩进行矿物学研究时,发现了一种新矿物,它是锡钽锰矿(Ixiolite)系列中的富铌端元成员,按其产地命名为阿山矿,英文译为Ashanite.阿山矿产在斑状二云母花岗岩中的伟晶岩脉的中部,该伟晶岩分异作用不好,但钠长石化发育.与阿山矿共生的稀有元素矿物是:富钽的铌铁矿、富钍的独居石,以及铁铀铌镱矿(石川石)(Ischikawaite)等.阿山矿为黑色、沥青黑色,新鲜面上具半金属到沥青光泽,贝壳状到次贝壳状断口,条痕褐色,用比重瓶测得矿物的比重是6.61±0.01,显微硬度值是:570.08—850.96  相似文献   

2.
郭承基 《科学通报》1957,2(Z1):92-92
<正> 钍石类矿物是比较不常见的,过去在我国还没有发现过。作者等在调查我国北部花岗伟晶岩时,在某 些地区发现了钍石类矿物。由于其中含有大量的钍和相当量的铀,所以在作为放射性元素的资源方面,或在矿物学的意义上来说,都值得予以注意。钍石类矿物产于黑云母型和两云母型的花岗伟晶岩中,与褐帘石、(?)钇矿、独居石、(?)铁矿及绿柱石  相似文献   

3.
阿尔泰伟晶岩中锰褐磷锂矿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如柏 《科学通报》1981,26(1):40-40
褐磷锂矿(Sicklerite)是磷锰锂矿-磷铁锂矿(Lithiophilite-Triphylite)族矿物经风化而形成的一种次生的锂磷酸盐矿物,常见于富锂伟晶岩。自从1912年Schaller首次报道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伟晶岩中的褐磷锂矿以来,先后在瑞典、苏联、法国、摩洛哥等国家的锂伟晶岩中均有发现,而国内尚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4.
郭承基 《科学通报》1959,4(6):206-206
在我国內蒙的白云母型花崗偉晶岩中,找到了一种赤褐色的矿物,与变种鋯英石、氟铈鑭矿、微斜長石、白云母、石英及柘榴石等矿物共生。比重=4.0108,其他物理性质与钍石类矿物类似。溶解于热磷酸,热时溶液呈现黄色,冷却后溶液的颜色变淡。化学分析的结果如下: 在化学組成上,与一股的钍石类矿物比較,木矿物有以下几个特点: (1) Fe_2O_3的含量高,这一点与铁钍石类似,但与鉄钍石比較,CaO及P_2O_5的含量过高,而SiO_2的含量过低。即铁钍石为矽酸鹽,而木矿物为富含鈣的磷矽酸鹽。 (2) SiO_2及P_2O_5的含量与磷矽钍矿类似,但Fe_2O_3及CaO的含量比磷矽釷矿要高得多。  相似文献   

5.
郭承基 《科学通报》1959,4(8):259-259
根据我国某些地区的研究,对于褐钇钶矿等钇族稀土、铀及钍的铌钽酸鹽矿物,获得了一些新的認識。在这些新的認識中,特别应该指出以下几点: (1) 在未受后期交代作用的花崗岩中,褐钇钶矿等矿物可以富集成規模巨大的矿床。这是一种新的早期岩漿矿床类型,褐钇钶矿的分布与富集,在同一地区与一定时代的花崗岩及一定的岩相帶有关。 (2) 褐钇钶矿等铌钽酸鹽矿物不仅可以做为钇族稀土元素的资源进行小規模开采,而且可以做为铌、钽、鈾、钍及稀土类元素综合利用的对象来进行大规模的开采。从这种意义上来說,褐钇钶矿应該为一种新矿种。同时与褐紀钶矿共生或伴生的独居石、锆英  相似文献   

6.
周鼎元 《科学通报》1979,24(21):978-978
无水硝酸钍的制备是比较困难的。1930年,Misciattelli在N_2O_5气氛中加热含水硝酸钍,第一次制得了无水硝酸钍。1955年Ferraro等又制得了无水硝酸钍。他们的方法是先用N_2O_5把Th(NO_3)_4·4H_2O转化为Th(NO_3)_4·2N_2O_5,然后再把Th(NO_3)_4·2N_2O_5在10~(-5)毫米压力下加热(150—160℃,4—5小时或170—175℃,2小时),即得无水硝酸钍。  相似文献   

7.
郭承基 《科学通报》1958,3(3):93-93
关于内蒙南部花岗伟晶岩类型的划分以及稀有元素矿物的找矿问题,曾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初步报告。为了更全面地查明内蒙花岗伟晶岩中稀有元素的分布与伟晶岩类型之间的关系以及花岗伟晶岩的成因等问题,继续1956年以来的工作,再一次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工作。茲谨将工作结果简单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8.
苏州花岗岩中铪质锆石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汝成 《科学通报》1995,40(6):536-536
Correia Neves等(1974)在莫桑比克的Zambezia花岗伟晶岩中发现了HfO_2达70%以上的、与锆石同结构的铪石,并根据化学成分提出了错石-铪石系列的分类标准,即锆石:Hf/(Zr+Hf)=0.0~0.1;铪质锆石:Hf/(Zr+Hf)=0.1~0.5;锆质铪石:Hf/(Zr+Hf)=0.5~0.9;铪石:Hf/(Zr+Hf)=0.9~1.0.但迄今为止铪质锆石主要都是在伟晶岩中发现的,我国已在阿尔泰伟晶岩、南平伟晶岩等岩体中发现了富铪的锆石,但这些锆石中的HfO_2含量仍未超出20%.  相似文献   

9.
施倪承 《科学通报》1983,28(1):44-44
副磷锌矿(Zn_3(PO_4)_2·4H_2O)首先由Kumbasar等对它的晶体结构进行了测定,尔后,Chao进行了结构修正。但他们的研究中衍射强度是采用华盛堡相机的多重胶片法收集的,衍射强度是用目估获得。因此对结构的精确修正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碱性A型花岗岩中的富钍锆石:矿物学研究与岩石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桃花岛、青田和山东崂山A型花岗岩是中国东部沿海三个典型的燕山期碱性A型花岗岩体.利用电子探针对这些花岗岩中锆石的内部结构和矿物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所观察到的锆石颗粒都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显著富钍,ThO2含量大于1%,最高达10.1%,超过了前人实验获得的锆石中钍的溶解极限值(ThO2=5.5%±2.5%),且ThO2/UO2>2,而另一部分则贫钍,ThO2含量小于1%,但该区域以包含微米级钍石包裹体为特征,并常伴有微小的孔洞.同时进行的初步对比研究发现,铝质A型花岗岩中的锆石ThO2含量一般小于1%,ThO2/UO2<2,并且不含任何钍石包裹体.锆石成因矿物学特征表明,富钍锆石可以看作为碱性A型花岗岩的标志性副矿物之一.锆石的富钍性源于其原始岩浆,预示其深源特点.因此,碱性A型花岗岩中高度富钍锆石形成于深源、高温、富钍岩浆的早期结晶阶段;岩浆分异至晚期出现流体相富集,富钍锆石受到流体作用发生溶解重结晶作用,导致低钍锆石和钍石包裹体共生现象.  相似文献   

11.
湖北锂伟晶岩中发现透锂长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如柏 《科学通报》1985,30(11):852-852
透锂长石是重要的锂硅酸盐矿物,主要产于富锂的伟晶岩中,至今在国内其他锂伟晶岩尚未见报道。 前几年,由于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原因,在湖北幕府山某富锂伟晶岩中,采得数公斤白色的类似于长石的矿物,后经化学分析及X光证实,是一种重要的锂硅酸盐矿物——透锂长石,该  相似文献   

12.
谢磊  王汝成 《科学通报》2005,50(10):1016-1023
浙江桃花岛、青田和山东崂山A型花岗岩是中国东部沿海三个典型的燕山期碱性A型花岗岩体. 利用电子探针对这些花岗岩中锆石的内部结构和矿物成分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大部分所观察到的锆石颗粒都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显著富钍, ThO2含量大于1%, 最高达10.1%, 超过了前人实验获得的锆石中钍的溶解极限值(ThO22=5.5%±2.5%), 且ThO2/UO2>2, 而另一部分则贫钍, ThO2含量小于1%, 但该区域以包含微米级钍石包裹体为特征, 并常伴有微小的孔洞. 同时进行的初步对比研究发现, 铝质A型花岗岩中的锆石ThO2含量一般小于1%, ThO2/UO2<2, 并且不含任何钍石包裹体. 锆石成因矿物学特征表明, 富钍锆石可以看作为碱性A型花岗岩的标志性副矿物之一. 锆石的富钍性源于其原始岩浆, 预示其深源特点. 因此, 碱性A型花岗岩中高度富钍锆石形成于深源、高温、富钍岩浆的早期结晶阶段; 岩浆分异至晚期出现流体相富集, 富钍锆石受到流体作用发生溶解重结晶作用, 导致低钍锆石和钍石包裹体共生现象.  相似文献   

13.
张铨昌 《科学通报》1992,37(15):1396-1396
无水磷酸铝与二氧化硅的晶体结构紧密相关,具有近乎相同的同质多象变体,其格架由相互交替的AlO_4和PO_4四面体所构成。磷铝石和准磷铝石是含水磷酸盐矿物(AlPO_4·2H_2O),这两种矿物对于水的吸附是不可逆的,完全脱水后,其结构发生根本的变化。1982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Wilson等成功合成了一系列以铝磷酸盐格架为基础的新型微孔材  相似文献   

14.
司幼东 《科学通报》1957,2(Z1):91-91
<正> 1956年调查了区域内花岗伟晶岩类脉体的分布及产状,初步证明了围岩对脉体的影响并不显著。规模较大并且蕴藏有用矿物较多的脉体多赋存于片麻岩类及斑状花岗岩类中,延伸方向大部近于东西。脉体的成带性比较清楚,可以区分为原生晶出作用带及后生交代作用带。产出有用矿物如绿柱石、锂辉石、锂云母及(?)钽酸盐矿物类,并推断有含铯矿物出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陈开惠 《科学通报》1984,29(24):1515-1515
把天然钙基膨润土(简称钙土)经人工改型成钠基膨润土(简称钠土)的机理,人们早已掌握。它的反应式是:[(Al·Mg·Fe)_4(Si·Al·Fe)_8O_(20)(OH)_4]·Ca~( ) Na_2CO_3 H_2O(?)[Al·Mg·Fe)_4(Si·Al·Fe)_8O_(20)(OH)_4]·2Na~ CaCO_3 H_2O。但是,实验室条件下改型  相似文献   

16.
李哲 《科学通报》1988,33(9):684-684
穆斯堡尔效应已经广泛用于含铁矿物和陨石的研究。一般来说,假设矿物中一种结构位置上铁离子将会在它的穆斯堡尔谱中形成一个四极双峰或一组磁六线谱。铬铁矿是一种组分为(Mg,Fe~(2+))(Fe~(3+),Cr~(3+),Al)_2O_4的富铬尖晶石。以往曾使用上面的假设解释铬铁矿的穆斯  相似文献   

17.
张培善 《科学通报》1962,7(10):42-42
我们所研究的独居石产于前寒武纪沉积变质白云岩中的碳酸盐脉内,脉宽0.1—1厘米,脉中除独居石外为铁白云石、菱铁矿、磁铁矿等矿物。矿物为红褐色,板状(图1),大者长达1厘米,(001)和(100)面解理发育,硬度约5,比重5.043(比重瓶法)。薄片下无色,晶体往往染有氧化铁物质,突起高,结晶大者可看到轴面或柱面,N_g=1.850,N_m~N_p=1.795,二轴晶( ),光轴角小,最大者不超过10°。矿物虽受热至高温(1,100℃)亦不起任何变化,  相似文献   

18.
林长山 《科学通报》1966,11(2):81-81
苯基乙酸已用于钍和铟的测定。鉴于钍和钪常常可用同一有机试剂在不同酸度的介质中沉淀,而达到分离和测定之目的,因此试用苯基乙酸作钪的沉淀剂。主要的结果是苯基乙酸能从pH4—6.5的介质中定量沉淀钪、而钍在pH2.2和pH2.8或以上定量沉淀。试剂用量是钪的35倍,卽能定量沉淀,卽使加到约90倍亦无害。钪量为0.4—19毫克(卽0.6—29毫克氧化钪)均能测定(大于19毫克未试验)。沉淀系苯基乙酸钪,其分子式经元素分析证实为Sc(C_6H_5CH_2COO)_3。沉淀的热分解曲线上,  相似文献   

19.
郭常霖 《科学通报》1980,25(14):632-632
磷锆硅酸钠(Na_3Zr_2Si_2PO_(12))是新近发现的一种Na~+离子导体,其300℃的电阻率可以和现在最好的Na~+离子导体Na-β″-Al_2O_3相比,且具有烧结温度比β-Al_2O_3低,耐湿性好等优点,是一种有希望的快离子导体(固体电解质).Goodenough和Hong用单晶试样测定过Na_3Zr_2Si_2PO_(12)的晶胞参数,并根据NaZr_2(PO_4)的晶体结构推测了Na_3Zr_2Si_2PO_(12)的晶体结构.至于Na_3Zr_2Si_2PO_(12)的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文献上未见报道,到1977年的国际X射线粉末衍射标准数据(JCPDS卡片)亦未收集过.本文  相似文献   

20.
低温下莱河矿穆斯保尔谱的塞曼分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阚学敏 《科学通报》1980,25(10):461-461
莱河矿是一种含铁的硅酸盐新矿物,其理想的结晶化学式为Fe_2~(3+)Fe~(2+)(siO_4)_2,Z=2,实际样品的Fe~(3+)/Fe~(2+)比值为1.5—1.8。对该矿物晶体已进行过X射线结构分析。它在室温下的穆斯保尔(Mssbauer)谱也先后有过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