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分析贵州省受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影响的13种传统制造业工业产值对其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以期为贵州省继续实施淘汰落后产能政策提供参考。利用贵州省9个地区2011—2017年淘汰落后产能产业企业的产值、排污量数据,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为基础,建立广义线性回归面板模型。结果表明:贵州省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产业产值对其工业废气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粉尘排放量的影响呈倒“U”型曲线关系;贵州省各地区科学技术财政支出与淘汰落后产能产业工业废气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呈负相关;贵州省各地区节能环保财政支出与淘汰落后产能产业氮氧化物排放量、粉尘排放量呈负相关;贵州省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与淘汰落后产能产业氮氧化物排放量、粉尘排放量呈正相关。建议贵州省相关部门参考淘汰落后产能产业产值与排污数据的关系图,继续切实执行淘汰落后产能政策,保证科学技术财政支出有生态效益、节能环保财政支出用到实处,同时要加大贵州省公众的环境监督奖励力度,并做好贵州省新入工业企业的数量规划与管理。  相似文献   

2.
能源消费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该文通过数据调研及碳排放估算,对辽宁省2005~2010年能源消费及其产生的二氧化碳排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05年以来辽宁省能源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煤炭和石油消费量在总消费量中的比例超过95%,是辽宁省的主导能源.2005-2010年,辽宁省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碳排放强度逐年降低.辽宁省第二产业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主导地位,二氧化碳排放量从高到底依次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相似文献   

3.
水泥工业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户,准确科学计算水泥生产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助于我国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开展。本文在参考《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所推荐计算水泥生产二氧化碳排放量优良作法的基础上,以生产设备为依据分类二氧化碳排放源,根据进出设备的物料种类和数量以及能耗情况,依据物料衡算,分设备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累加估算水泥生产企业水泥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研究表明: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设备是预热器、分解炉和回转窑;以日产4000t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企业为例,水泥生产企业电力消耗间接产生二氧化碳排放量是0.114156万t,占整个企业二氧化碳排放1.63%,碳酸盐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排放量是68.62万t,占整个企业二氧化碳排放64.26%,燃烧煤产生二氧化碳排放量是36.42万t,占整个企业二氧化碳排放36.42%;二氧化碳总排放量是106.7875万t。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的升级调整。"十五"期间,恰逢西部大开发政策实行期间,西部地区的三次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三次产业的划分,接下来从三次产业结构产值、三次产业产值在GDP所占比重以及劳动力在三次产业的分布对"十五"期间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进行了描述。随后,本文将"十五"期间西部地区的三次产业结构与东部地区进行了对比,找出了西部地区发展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能源需求带来环境与减排压力这一问题,提出了对于终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评价方法;利用省际二氧化碳核算法得出30个省份终端二氧化碳排放量,并采用PCA-聚类分析法对终端二氧化碳排放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聚类分析在不知先验知识的情况下对指标变量进行分类,结合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进行人工判别分析,能更好地对终端二氧化碳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两方法结合归纳总结了各省终端二氧化碳排放污染程度。研究结论表明:空气质量最差的省份是隶属华北地区的河北省,其次是整个华中地区以及华东、华南、华北地区的一些省份,空气质量最好的为西南、西北地区,加大对重大污染区域整改力度,对未来的能源结构调整和低碳环保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分析对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四大经济区域三次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的增幅情况,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出现了拐点;通过对四大区域三次产业从业人员变动幅度的比较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结论。  相似文献   

7.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内蒙古准格尔旗房地产业与三次产业产值以及第二和第三产业细分行业的关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准格尔旗房地产业是带动三次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它与三次产业间的关联程度依第三、第二和第一产业顺序递减,其相关产业类型偏向资本原材料和物质加工型,并且存在与其相关产业的后向关联度较高、前向关联度较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选用1985-2009年我国相关指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静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环境规制与三次产业产值之间均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并且环境规制对其均有不同程度的正面效应;第一产业产值变动与环境规制之间无因果关系,但其是第二产业产值变动的Granger原因;第三产业产值变动是环境规制力度强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水泥制造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核算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并结合某水泥制造企业2012年的实际活动水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水泥生产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方法》根据物料平衡原理,较好地考虑了水泥制造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的可操作性和不确定性,比较适合我国现阶段水泥制造企业的碳排放量核算.鉴于我国区域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已经正式建立和启动,我国应尽快出台针对不同行业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方法的国家标准,以利于碳排放交易这项环境政策工具在我国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口数量增长,居民直接能源消费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走高,雾霾影响人们生活.文章根据IPCC碳排放计算指南中的计算公式和二氧化碳排放系数缺省值,建立了居民直接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计算模型,测算出2005-2013年安徽省居民直接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接着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二氧化碳减排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各级决策部门目前正在思考解决的问题。依据现实数据对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区域特征有个具体明确的认识。通过搜集我国能源及其它统计数据,参考IPCC提供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方法,对2009年我国30个省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测算,从区域的角度对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排放强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东中西部二氧化碳排放差异明显,规律明显。  相似文献   

12.
广西地区CO2排放量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参考<广西统计年鉴>(1991~2010)中的社会经济指标和能源消费统计数据,采用能源消费耗总量及化石燃料系数估算法估算广西地区1991~2009年CO2排放量,归纳出CO2排放量变化趋势,并将因素分析法应用于Kaya恒等式定量分析广西的经济产出规模、人口规模、能源强度及能源结构等驱动因素对CO2排放的影响.1991~...  相似文献   

13.
从上海三次产业的产值及其碳排放量出发,利用Lotka-Volterra模型对上海二三产业调整进行模拟分析.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上海产业低碳化及其发展运行的内在动力机制,并据此对上海经济的低碳发展路径进行预测与展望,提出政策建议.研究表明:低碳产业替代高碳产业是上海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应促进产业整体的和谐发展、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工业能源消耗和居民生活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作为研究对象, 用建成区占总面积的比例、非农工业人口和城镇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比例等3 个指标来衡量城市化率, 分析1995-2012 年间城市化过程中碳排放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 得到以下结论。1) 全国的碳排量以及人均碳排放量在1995-2012 年间整体上呈上涨趋势, 可分为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和增速下降 3 个阶段。单位产值的碳排放呈整体递减趋势, 递减速度变缓。2) 各省份碳排放随城市化率增加的区域差异明显, 北京、上海、天津均是碳排放相对较低和城市化率相对较高的地区。3) 从 3 种单位城市化率的碳排放来看, 绝大多数省市出现2000 年下降之后再上升的趋势。内蒙古自治区单位土地城市化率的碳排放最高, 单位人口城市化率(非农业人口比重和城镇人口比重)碳排放最高的是河北、河南和山东。4) 城市化过程中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也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 对各省份而言, 能源结构对碳排放影响有限, 能源强度对各省区碳排放的贡献为负, 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贡献有正有负, 而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对碳排放的贡献几乎均为正。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区域碳排放削减的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G20成员为研究对象,将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非意愿产出,利用DEA方法分析2010年至2012年的效率变化,找出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要素,探讨各经济体的经济发展与环境绩效关系,利用差额变数分析相对无效率国家的改善方向,进一步讨论规模报酬情况,通过敏感度分析探讨各变量对效率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浅析河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应抓住京津冀交通圈形成这个有利契机,在产业布局及产业结构方面进行调整。在介绍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的基础上,详细解释了河北省主导产业的调整和选择。  相似文献   

17.
基于碳足迹、碳足迹产值和碳足迹生态压力等指数,研究中国2000—2007年能源利用情况,分析2007年我国各地区的碳足迹状况及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在优化能源利用方面可采取的措施.结果表明:2000—2007年总碳足迹和人均碳足迹均呈上升趋势,人均碳足迹从2000年10.45hm2/人增加到2007年28.61hm2/人,增幅达274%;2000—2007年我国能源利用碳足迹生态压力和人均GDP均呈上升趋势,碳足迹生态压力从2000年的9.77增长到2007年的26.74,增加值为16.97,但这段时期内,我国能源利用碳足迹产值却在下降,从751.96元/hm2减少为682.44元/hm2;2007年各地区碳排放差别较大,排放量最大省份是河北省,为2.98×1013 t,最小省份是青海省,为2.25×1012 t;地区间碳足迹产值与生态压力差异明显,但存在高峰值现象,并且两个峰值均出现在上海市.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入手,构建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运用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三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别建立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为自变量的协整方程,结果表明: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经济增长每提高1%,能源消费增长增加0.240%,同时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0.295%。这说明我国的高速经济增长过程中,付出了较大的资源环境自然代价。  相似文献   

19.
运用解耦模型分析了2007年—2014年河北省的解耦状态:从增长性耦合到弱解耦,在波动中实现了强解耦.运用STIRPAT模型分析河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利用灰色模型GM(1,1)预测河北省2015年—2022年碳排放量,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对河北省碳排放影响最大;煤炭消费量、人均GDP、城镇人口占比、人口数对河北省碳排放量有促进作用,能源价格和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对河北省碳排放量的影响系数较小;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对河北省碳排放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GM(1,1)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应当重视河北省碳排放量的发展趋势,正视低碳发展的压力,通过调整各影响因素实现河北省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