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金刚经》蕴含的美学思想非常丰厚,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如是”观念所蕴含的“虚幻之美”与“真实之美”的关系、“如来”观念所蕴含的破除主体性的思想和对建立在万物同一性基础上的“无实无虚”境界的追求,可以说是把握《金刚经》美学思想的关键,这三点暗示着万事万物无不具备成为审美对象的可能性.简言之,《金刚经》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主张通过对虚幻之美的超越,从而达到对真实之美的观照,但并不彻底否定虚幻之美.  相似文献   

2.
对于民间美术图案的研究由来已久,人们已充分重视到它的美学内涵,它所蕴含的民族心理素质和精神素质反映了民间质朴的审美观念,同时其美学价值正寓于实用价值之中,这种美学价值与实用价值的完美结合,正是民间美术的一大特色,也是进一步探讨其文化价值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3.
对于民间美术图案的研究由来已久,人们已充分重视到它的美学内涵,它所蕴含的民族心理素质和精神素质反映了民间质朴的审美观念,同时其美学价值正寓于实用价值之中,这种美学价值与实用价值的完美结合,正是民间美术的一大特色,也是进一步探讨其文化价值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4.
以纪录片这种动态视觉文化样式,探析纪录片所蕴含的品格,透视视觉文化的意义与目标:真---历史品格的书写、善--文化品格的统一、美--美学品格的提升之追求.  相似文献   

5.
传统中国画的基本表现手段——线条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美学观念、中国哲学思考,本文试从气论、阴阳、表现物象本质、抒情等方面为独立的篇章展开讨论,剖析中国画线条所蕴含的哲理意味,最终得出线条是体现传统中国画美学精神的重要构成语素的结论。这个结论对中国画的创新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虽然没有提出明确系统的诗学理论,但其诗歌所蕴含的美学思想却是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本文从人格精神、题材内容和艺术角度阐释陶诗所体现出来的以自然为美、以真为美的思想及其在后世诗歌创作和文学批评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徐斐  邬春蓉 《科技信息》2012,(16):291-291
本文从形体美、音乐美、动作美、内涵美四个方面来论述大众健美操所蕴含的美学因素。其意在让大众健美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并让人们亲身参与其中,使大众健美操为全民健身出一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力图从较新的角度,对《老人与海》的哲理与诗情进行较全面的论述,旨在使读者透过故事的外壳去发现其蕴含的哲理与诗情,并指出海明威的作品贯穿一个基本主题,即“上帝死了,人还活着,仍须勇敢地活下去”,本文认为,该作品通过对话与独白,使人类孤独的心与寂寞的海连在一起,写意地展示了人与自身,人与自然的对话,从而使小说蕴含的诗意得以诞生;本文还从东西方美学比较的角度,把唐诗《江雪》与《老人与海》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老人与海》以简朴有力的叙述,使外在具体的实相与人物复杂的内心融在一起,人与海相互对立、依存,从而使生命力得以扩张、延伸,形成充满诗意和情味的美学品性,表现出一个恢宏而壮丽的意境。  相似文献   

9.
传统中国画的基本表现手段-张条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美学观念,中国哲学思考,本文试从气论、阴阳,表现物象本质,抒情等方面为独立的篇章展开讨论,剖析中国画线条所蕴含的哲理意味,最终得出线条是体现传统中国画美学精神的重要的成语素的结论,这个结论对中国画的创新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冯友兰是一个哲学史家、哲学家,但不是美学家,因而对其美学思想的忽视似乎也就显得是在所难免。但是,如果我们抛开对冯友兰的狭隘定位,真正从其文本出发,就会发现其中所蕴含的美学思想。我们认为,对冯友兰美学思想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表现在:哲学思想研究的深化;美学研究新视阈的拓展;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弊端的克服及高层次天人合一之境的迈入;本土化美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借鉴;人的诗性生存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启思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美育及高校图书馆的美育职能,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如何以其美育职能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问题,提出了发挥高校图书馆美育职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诗品》的立足点是五言诗。钟嵘作《诗品》的出发点是探求情感表达的恰当方式。《诗品》的品评原则是情感寄寓在文辞之中呈现的整体美感。曹操诗被放置在下品的原因是其风格之"直"与钟嵘的审美理想不符。  相似文献   

13.
译者的翻译策略往往会导致差额翻译,而翻译差额对英文小说的文学审美价值存在一定影响,本文通过个案的宗教内容差额翻译量化分析,从现象学视角探讨了翻译差额的大小对英文小说译文审美价值的不同影响,即其对读者审美期待的影响。找出了差额翻译是如何影响英文小说的审美价值的规律,描绘出其认知图式。  相似文献   

14.
冯友兰新理学美学对美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并且不断接近审美实际的转变过程。冯友兰早期的“美之理”说并不符合审美活动的实际,他对美的这种本体言说是无力的,及至意识到这种本体言说的机械性和不恰切性转而关注人的审美活动的实际,重视审美对象的独特之处,强调“美是使人有某种感觉底形象”时才真正突显出新理学美学本体论的价值所在。“美是使人有某种感觉底形象”可看作是冯友兰立足于审美活动实际,最终得出的美学本体论见解。  相似文献   

15.
审美现代性是近现代以来西方学界一个重要的理论话题。在西方学者那里,审美现代性是与社会现代性相对立的概念,审美现代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自律性的审美和艺术来批判物化现实,抵抗工具理性和资本逻辑对社会的控制,但也陷入了对历史进步的怀疑和悲观主义情绪之中。马克思主义美学看到了审美现代性与社会现代性不仅有对抗的一面,更有结合和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一面。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既充分肯定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性的积极作用和进步意义,审美现代性的发展有赖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也主张通过审美现代性克服社会现代性的阶段局限性、特定时期的片面性,进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小品发展至晚明而趋于极盛,呈现出了崭新而鲜明的审美特质。作为晚明小品创作繁盛时期的一朵奇葩,汤显祖的小品文是其文学主张的积极创作实践,有着鲜明的美学特质和独树一帜的真、灵特色。  相似文献   

17.
翻译美学认为,翻译的目的是语际的审美再现。翻译审美再现遵循以下规律:对审美客体的审美构成的理解、对理解的转化、对转化结果的加工、对加工结果的再现。成功地再现在于审美主体能否将其加工的审美体验艺术地物态化于译作中,为原语找到最佳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对王维《鸟鸣涧》的两种译文的分析,可以见出古典诗歌翻译的审美再现。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首开中国现代文学审美化先河。他强调"重文学自己之价值",从而奠立了文学审美自律体系的基石。他对审美独立的伸张就是对自由的呼唤和呵护。他先是用艺术,最后是用生命践行之。其实在审美主义者看来,艺术与生命本来就应该一而二,二而一的。王国维的审美主义思想对于整个二十世纪文学理论的影响是怎么褒扬都不为过的。  相似文献   

19.
语言美学是一门通过文本语言研究文学之美的边缘学科。本文以语言美学为研究方法,李清照词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细读,从语音和语象两个层面,论证了[i]韵在李词表情上具有特殊的审美功能,发现隐性意象在意蕴生成中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江鲍体的审美差异分诗歌和辞赋论述,诗歌方面,鲍诗反映社会面深广,江诗思想内容相对贫乏;鲍诗带有民歌气息,流畅自然,多用对答体结构篇章,江诗过于追求语言奇采,字句雕琢的痕迹明显。辞赋方面,江赋“以景化心”,鲍赋“以情为里”;江赋主旨显得单一,鲍赋则呈多元格局;鲍赋发扬魏晋赋抒情言理特色,多有创新,江赋多模仿骚体赋或汉大赋,创新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