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rofession一词在萧伯纳的戏剧《华伦夫人的职业》的特殊语境中使用,不仅表达了"职业"的意思,更有"表白"的深层含义,然而传统的中文译本一直翻译成"职业",有欠妥当。华伦夫人的"表白"实则是滴血的控诉,鞭笞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和父权主义对女性的压迫,表达出作者对维多利亚时代受压迫女性的无比同情。采用该词让这种控诉更深刻,意义更深远。  相似文献   

2.
现实主义戏剧大师萧伯纳的经典剧作《华伦夫人的职业》通过华伦夫人和女儿薇薇,薇薇和克罗夫爵士这两对尖锐、激烈的冲突向读者真实再现了雏多利亚时期的残酷社会现实:女性所受的经济压迫和性别压迫.作家不仅抨击了丑陋的社会现实,也表达了自己对女性的无比同情及改良社会的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3.
杨雪 《科技信息》2008,(18):241-241
《鳏夫的房产》是萧伯纳戏剧创作生涯中的首部作品。在该部作品中所涉及到的两个女性形象:贝朗溪和她的贴身女仆体现了萧伯纳早期创作中的女权主义观点。中产阶级女性贝朗的反叛形象反映了当时中产女性对于享有平等权利的呼声。而她的女仆该角色的设立的反映了当时下层社会低微的女性地位以及唤醒他们女权斗争意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翻译家林语堂的《京华烟云》是他最重要的一部文学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他刻画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表达了其中体西用、儒道合一的女性观。分析这部作品,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林语堂独特而完美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5.
萧伯纳是继莎士比亚之后英国又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他一生创作了52个剧本,192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一系列优秀戏剧至今仍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独特的研究价值。在萧伯纳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塑造了许多富有魅力性格的女性,这些女性角色似乎比男性角色更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吸收方言词汇是明清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是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不可避免的使用了大量的北京方言词汇,但他在海州一带生活了40多年,而且《镜花缘》这部作品从酝酿到创作完成都是在海州完成的,所以作品中也存在大量的海州方言词汇。本文对《镜花缘》中的部分海州方言词语作解释,既可以帮助读者理解这部作品,又可以让我们通过这部作品了解19世纪海州方言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7.
在《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展现两位女主人公李平和潘桃的命运变幻,写出由乡进城和由城返乡的乡村女性命运变换,寄托了对她们生存和精神状况的忧思,这在当下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短暂的人生,不朽的芳名——比才及其名作《卡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法国作曲家比才成功的经历及其主要的作品,同时介绍了他作品中最著名、最为世人欢迎的歌剧《卡门》。说明了这部作品的问世和比才命运之间的联系,作曲家为这部作品付出了相当大的精力。也对它寄予了太大的希望,所以《卡门》首演的失败对比才来说是一个相当沉重的打击,甚至可以说这个打击致使满腹才华的比才郁郁而死。但在他离开人世四个月后,《卡门》在维也纳的演出却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从而也使仅.有37岁短暂人生的作曲家比才的名字随着这部作品的成功而享誉全世界。  相似文献   

9.
父权、女性和男性--关于《玩偶之家》的女性主义解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社会戏剧”中最早的一部讨论家庭关系的戏剧作品。劳娜的出走一直都被认为是女性对男性统治下的社会的反抗,是女性对自身价值的肯定。文章试图重新审视这部戏剧中的性别问题,从而揭示易卜生和他笔下的人物劳娜,都无法真正摆脱父权社会的意识形态。劳娜,作为易卜生男性经验的创作人物,自始至终陷于父权社会的权利话语中,她的出走并非真正觉醒只是对海尔默没有履行父权社会加之于身的责任的幻灭。  相似文献   

10.
马会平 《科技资讯》2006,(24):193-193
《群英会将干中计》选自《三国演义》的第四十五回。《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这部小说擅长刻画人物,但与其他三部作品相比较,这部小说在故事情节设计上更为突出,不仅连贯性强,曲折跌宕,更为重要的是文中描绘战争的场面残酷、惊心的较少,通常都是重笔描绘战争前奏,而读者对于战争结果在阅读前奏之后便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萧伯纳剧作的思想和艺术入手,主要分析了萧伯纳在中国现代文坛名声斐然,但作品在中国影响却远不如易卜生、也不如后起之秀奥尼尔的现象,指出萧伯纳创作戏剧的目的并不是着眼于作品是否能够流芳百世,而是致力于现时社会的改造。  相似文献   

12.
斯美塔那是"世界性"的作曲家,他将民族主义深刻地渗透在他的作品中间,他的作品是他的精神、生活以及艺术追求的真实写照,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在交响曲创作上,斯美塔那在旋律写作、标题音乐、配器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我的祖国》交响诗套曲是斯美塔那非常重要的标题音乐作品,这部作品从曲式结构、配器手法、乐曲规模等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萧红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是她最为人注意的作品之一,这种关注,不仅仅是赞赏,也有误解。本论文拟从独特细致的呼兰风情、对童年的温馨回忆、深沉悲悯的女性意识、对底层小人物的关怀几个方面来探讨这部作品,并努力挖掘萧红写作这部作品时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14.
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作品《紫色》自1982年问世以来,许多批评家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这部作品。至于这部作品是优是劣,学者们中说纷纭,意见不一。虽然多数批评家对这部作品持肯定态度,但也有人把它贬的一无是处。不少人认为沃克在这部作品中把黑人男子写成了邪恶的化身,但也有的批评家宣称作者对黑人男性和黑人女性的处理是公正的。不过,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人对这部作品中这种颜色的含义及其与主题的关系做过系统的研究。由于沃克给这本书取名《紫色》,因此颜色在这部作品中肯定比较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目的是分析这部作品中颜色的作用,并阐明它们与作品主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指出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历来备受推崇,而萧伯纳的莎评代表的是另一种声音。通过对萧伯蚋的莎评作简要的梳理,以实例来说明萧伯纳对莎士比亚戏剧作品所持态度不同于多数莎评家。  相似文献   

16.
《毛猿》是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一部重要作品。在这部作品中,通过对主人公扬克的形象刻画,作者指出了人在社会中的所属这一主题,同时也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下层人物的悲惨境遇。  相似文献   

17.
老舍的《猫城记》一直以来都是一部有争议的作品。历史上对《猫城记》的评价也多从艺术上、思想上予以否定,现在的研究多着眼于重新评价上。《猫城记》可以说是比较完整地反映了老舍早期的文化批判观念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他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和封建传统文化,并在文化批判的基础上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8.
胡镇宁 《科技信息》2010,(23):J0414-J0415
巴托克一生的作品有很多,《献给孩子们》是其中风格较为独特的一部,这虽是一部初级钢琴作品集,却是他创作生涯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有的研究中就把它称之为“继承与创新的交汇点”)。研究这部作品集对于了解音乐家的艺术生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笔者开始分析这部这部作品集至今,对于这一点已有所体会。在文章中,笔者将节选已分析过的部分曲子,并以它们为例,分别从“曲式、调式及和声”三个方面就有关这部作品集的创作特点进行了下论述。  相似文献   

19.
近百年来,中国对萧伯纳的接受和研究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在1949年之前的近30年间,萧伯纳被赋予了多重身份。新文化运动时期,萧伯纳作为具有批判意识的思想家和社会问题剧作家被介绍到中国,曾经对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和话剧发展产生过显著的影响;1933年的萧伯纳访华事件在知识界和新闻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引发了译介和研究萧伯纳的热潮,他又被冠以政治评论家、社会主义者、预言家、幽默家等多个头衔。模糊的身份定位从客观上影响了中国戏剧界对萧伯纳戏剧艺术的学习和借鉴。文章梳理了1949年之前中国知识界对萧伯纳的译介和研究情况,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百多年以来,王尔德一直是以一个矛盾的个体身份被世人评判着。一方面,他是唯美主义杰出的代表,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天才作家,其作品至今享誉全球。而另一方面,他又被视为一个伤风败俗的同性恋者,而名声扫地。但是,无论如何,其作品甚至王尔德本人却一直倍受女性的喜爱。其诗集大卖的很大经济驱动力正是来自妇女。这似乎是一个背谬,然而当我们仔细翻读王尔德的作品时,却不难从中找到答案。从他的喜剧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条清晰的女性脉络,它在无论是思想表达还是形式体现上都占据了一方不可替代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