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通过对三江平原连年耕作大豆田的土壤(DD)、连年耕作水稻田的土壤(SD)、未开垦过原生态的土壤(XYZ)、耕作过又被退耕还草的土壤(C)4种土壤类型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及数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江平原土壤中微生物主要由8种优势细菌菌属组成,微生物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趋势是表层(0~20cm)〉亚表面(20~30 cm)...  相似文献   

2.
微生态肥是通过改良土壤微生物区系,调整土壤微生态平衡,从而在到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目的的新型环保肥料.探讨了针对于不同土壤环境条件下,微生态肥的构造和应用问题,并在呼伦贝尔地区进行了试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城市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是以哈尔滨城市经济半径内土壤为基础,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表明城市土壤虽然利用强度高,但土壤肥力并没有下降,城市经济半径内土壤肥力较同类土壤相关理化性质指标要高,土壤中的有机质、氮、磷等在城市土壤中相对富集;pH值也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茶叶中氟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通过不同茶园中茶叶的氟含量、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和土壤水溶性氟含量的调查,探讨影响茶叶中氟含量的几种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茶叶氟含量随叶龄的增加而增加;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并不显著,与土壤水溶性氟呈显著相关关系。此外,土壤水溶性氟与土壤理化性质呈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黑龙江省七星河湿地微生物数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采集2014年7月、10月和2015年5月的七星河湿地中退耕还湿(RFW)土壤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并以2014年10月退耕还林(RFF2)和自然湿地(NW2)土壤作为对照,通过传统微生物方法对微生物进行测定.微生物数量分析表明:细菌的数量最多,真菌的数量最少,放线菌的数量位于二者之间.理化性质分析表明:RFW1、RFW2、RFW3、NW2和RFF2的土壤OM含量变化范围为9. 38%~17. 5%;土壤pH的变化范围在6. 8~7. 3;土壤TN含量变化范围为0. 35%~0. 73%;土壤TP含量变化范围为0. 067%~0. 154%;土壤TS含量变化范围为0. 565~2. 07 g/kg;土壤SWC含量变化范围为22. 3%~44. 3%.微生物数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表明,二者具有一定的正负相关性,表明土壤养分对微生物数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土壤的理化性质也直接影响到土壤动物的多样性与分布,土壤动物反作用于土壤,它们在有机质的分解、养分循环、改善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土壤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1.土壤动物对土壤环境的营造和改变。土壤动物活动使土壤的物理性质(通气状况)、化学性质(养分有效性)以及生物化学性质(微生物活性)均发生变化,对土壤形成及土壤肥力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武夷山土壤垂直带的理化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选取武夷山土壤垂直带中8个代表性剖面,对武夷山土壤理化性质的垂直变化规律进行初步研究.主要采用比色卡速测有机质,甲种比重计法机械组成等实验方法获得基本数据,分析垂直方向上土壤的粉粘比、有机质含量、颜色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脱硅富铝化程度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弱,有机质的累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浓度问荆水浸液处理下小麦根际土壤性质、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问荆水浸液处理下,土壤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含量随问荆水浸液浓度增加而减少;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随问荆水浸液浓度增加而减少;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问荆水浸液浓度增加而升高,磷酸酶、脲酶活性随问荆水浸液浓度增加而降低,转化酶活性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人工林治沙工程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尔沁沙地乌兰敖都地区小叶锦鸡儿固沙林为例,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不同恢复阶段的5年、10年、20年生人工林的生态学过程进行了研究,并以天然群落为对照,比较了人工群落和自然群落灌丛特征、土壤性质和群落内种类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随演替过程的发生小叶锦鸡儿枝条高度、平均基茎、枝条数和地上生物量均显著增加且各群落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与流动沙丘相比,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生态指标随小叶锦鸡儿的发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为外物种的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群落内种类多样性、种类个体数和植被盖度等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0.
土壤的肥力状况是有效培育土壤的一项重要指标,研究其成因可以为农业生产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依据.针对武夷山地区2种不同的土壤类型,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理化分析方法,对草甸土和黄红壤土壤肥力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发现,草甸土铵态氮和速效钾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黄红壤.这主要是由于受当地气候、地形、生物以及人类的生产活动所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湘西地区山地面积广大、山高坡陡、土壤侵蚀十分严重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主要是该地区人口的激剧增加,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扩大耕地,人们盲目地在陡坡毁林开荒的结果;湘西自治州广泛存在的大面积陡坡开垦正是今天土壤侵蚀严重的重要根源.指出结合湘西地区的实际,综合运用生物、工程和耕作措施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以松嫩平原羊草群落、虎尾草群落、碱蓬群落及光碱斑为研究对象,对土壤细菌数量和土壤理化因子的季节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个样地的细菌数量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并在八月份达到最大值,八月后逐渐降低;从5月到10月,各样地的细菌数量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羊草群落〉虎尾草群落〉碱蓬群落〉光碱斑群落;土壤细菌数量与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氮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ph值呈负相关,速磷与土壤细菌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西部沙地土壤动物生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沙地进行了土壤动物调查,选取了7个有代表性的样地,共获得土壤动物41类,3156只.隶属于4门6纲ll目.其中以昆虫种类数最多为33类,湿生动物在数量上所占的比重最大,约占土壤动物总数的95%.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分别是草甸和苇塘,沙土农田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均很少.土壤动物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表聚现象均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不同降雨强度下农地的产流产沙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分设5种不同的降雨强度研究半干旱区农地的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农地径流量、侵蚀模数随雨强的增加而增加,并与降雨强度呈指数函数或幂函数,小麦地和裸地径流量平均值分别为39.1mm和50.1mm,径流系数最高达60%以上,裸地与小麦地的侵蚀模数之比最大达25倍。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5和2010年2期的厦门市SPOT 5遥感影像,从厦门市海沧区建设用地动态变化、转入变化及空间变化等方面对海沧区建设用地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0年间,海沧区建设用地扩张了1 496 hm2,年均变化率为7.27%.其中有1 118 hm2的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占2010年现有建设用地面积的19.9%;其次是水域、园地、其它土地(包括海域)及部分林地转为建设用地.在海沧区的西北部东孚镇、中部以及南部部分地区都有较多的耕地开发为建设用地;在海沧区的南部沿海附近则有较多的水域和海域开发成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6.
摘要:分析了广西容县土地利用情况,包括耕地现状以及上级下达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划定前的基本农田的数量情况、质量情况和分布情况,划出划人情况,其中划出的基本农田包括不可调整的农用地、建设用地、坡度大于25°的耕地、不稳定耕地、土规预留范围内农保、零散分布图斑、零星达不到上图面积的村庄。  相似文献   

17.
以泉州地区1996年,2005年和2008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数据为基础,在ARCGIS,C语言等相关软件的支持下,确定出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的初始状态及转移概率矩阵,利用马尔柯夫模型模拟出泉州地区未来土地利用/覆被格局的动态演变情况和未来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未来几十年内,研究区的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将会不断减少,而建设用地将逐年增加.根据模拟结果可对各类土地利用/覆被格局进行调整,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大庆盐碱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查氏培养基4种培养基对大庆富强地区盐碱土壤中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从4种培养基中分离出8种相对优势菌.经形态学及生理生化鉴定,发现8种菌分属于细菌、放线菌、真菌,而且盐碱土壤微生物组成与植物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以河池市金城江区1991,1999,2006年三期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分析了城镇用地的遥感信息机理,提取了研究区三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并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城镇用地扩张的时空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城镇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不均匀,城镇用地变化区域差异较大,城镇用地在中心城镇高度集聚.旱地、荒草地、独立工矿用地和坑塘水面是城镇用地扩张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