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相控阵天线利用移相器改变波束指向使其对准卫星,同时完成信息交换。每个天线阵列都要使用移相器来完成波束扫描,因此移相器的参数指标,对整个相控阵系统至关重要。设计了一款适用于大S相控阵天线的六位数字移相电路,此电路由六个相移单元级联得到,小相位与大相位分别采用加载线单元与开关线单元实现。通过ADS对移相单元建模与优化,最后得出:在1.995GHz-2.185GHz频段里,中心频点处相移差低于0.6°,插损低于1.35dB,驻波比优于1.45,仿真数据显示,此研究达到大S天线进行波束扫描的移相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微波着陆系统波束指向误差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微波着陆系统地面设备的角度引导精度,基于微波线性相控阵天线理论,分析了地面角度引导设备产生相控阵天线波束指向误差的主要原因——数字移相器的量化误差,并进行了不同量化阶数下的舍尾法馈相误差分析及仿真。为了寻求系统精度与设备成本的折衷,在采用四位移相器的条件下比较了随机馈相法与传统的舍尾馈相法的波束指向误差,仿真分析了相位误差均值为零法与适当随机相位量化法对波束指向误差的影响;这两种方法消除了周期性误差峰值,提高了相控阵天线的波束指向精度,其中适当随机相位量化法效果更佳;说明了采用随机馈相法能够有效减小因数字式移相器相位量化误差导致的波束指向误差,使系统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相控阵雷达最优搜索策略的仿真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常规雷达相比,相控阵雷达有能力快速改变雷达波束的方向。相控阵雷达的探测需要用到数据、智能处理、雷达性能评价等许多应用领域的知识。然而,它的成本往往超过我们所能承受的。这就必要建立起相控阵雷达的数学模型来模拟。根据相控阵雷达的工作原理,本文重点介绍相控阵雷达的功能建模与仿真技术,它包含三个部分:雷达的基本原理仿真、相控阵雷达的波束编排及相控阵雷达仿真模型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4.
移相器作为一种可调控导引波输出信号相位的功能性器件,被广泛应用于波束形成网络、相位调制器、相控阵天线等电子、雷达、通信系统并对相关系统性能的优劣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因此设计出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兼具高性能、稳定性、小型化、低成本的实用化微波移相器对于微波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为解决当前技术所面临的发展瓶颈,实现相关技术革新,需从整体上分析各类移相器的技术概况、优劣势与发展现状,精确梳理移相器未来发展趋势,更好地将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融入移相器的设计。基于以上目标,对移相器的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分别介绍了铁氧体移相器、PIN二极管移相器、MEMS移相器、铁电移相器的移相原理与性能指标,重点分析了基于BST铁电材料移相器的微波电路设计,并结合相关技术趋势对BST铁电移相器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李均阁 《甘肃科技》2012,28(18):19-22
雷达的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目标多样化、环境复杂化和任务多元化,促进了雷达体制、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经无源相控阵、有源相控阵向数字相控阵雷达发展,并成为21世纪雷达技术领域的重要创新之一。其射频模块技术、子阵列集成技术、多波束形成技术、双极化技术、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等关键技术大多完成了基础研究,进入了应用研究和先期开发。未来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在技术性能、战术性能和服务保障等方面将呈现多种新的发展趋势,并将进入数字化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舰载相控阵雷达波束指向捷变能力,设计了一种分布式波控系统,其中传输方式采用串行RapidIO,波控主机采用PowerPC矢量运算处理器,子阵运算模块为FPGA。重点推导了舰载相控阵雷达波控码的公式,实现了RapidIO的初始化编程,以及波控主机的波控任务编程。测试波控码的计算和RapidIO通信时间,设计方案能够满足舰载相控阵雷达的波束切换时间指标。  相似文献   

7.
相控阵天线零相位误差法的波束指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数字移相器量化相位影响,相控阵天线波束指向精度偏离预定指向.提出了零相位误差法用于改进波束指向精度的问题,并推导出零相位误差法提高指向精度的理论公式.计算结果表明,所给出的理论公式是正确和有效的.零相位误差法具有经济适用、便于实现的优点.它在现有硬件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地提高相控阵天线的波束指向精度,从而改善相控阵天线抗干扰的能力.在普遍使用的3位数字移相器情况下,波束指向的精度控制在0.012以内,大幅度提高了现有指向精度水平.  相似文献   

8.
基于NIOS II实现的船载雷达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船载相控阵风廓线雷达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最新解决方案.利用Altera公司开发的基于SOPC技术的NiosII嵌入式处理器设计,实现了船载相控阵风廓线雷达天线波束在大地坐标系、甲板坐标系和天线坐标系之间的方位角及俯仰角的坐标变换,并利用NIOS II完成船载相控阵风廓线雷达电子波束的预测修正补偿算法,实现船载相控阵风廓线雷达对于空中方位目标的实时而准确的跟踪测量.仿真结果表明,坐标变换一次所需的时间约为7 ms,标量卡尔曼预测算法一次预测所需时间不足1 ms.  相似文献   

9.
罗海明 《科技信息》2012,(16):441-442
搜索波束空域稳定技术是机载相控阵雷达的关键技术之一。空域稳定作用是机载雷达在载机姿态角变动时,搜索波束俯仰角度、水平角度与大地水平面保持不变。本文通过坐标系转换的二轴稳定方法,设置天线阵面下俯仰角度和水平角度实现雷达波束搜索的区域基于载机平台坐标系,使雷达工作在预定的空域。  相似文献   

10.
文章研究了船载相控阵风廓线雷达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最新解决方案。利用Altera公司开发的基于SOPC技术的NiosⅡ嵌入式处理器设计,实现了船载相控阵风廓线雷达天线波束在大地坐标系、甲板坐标系和天线坐标系之间的方位角及俯仰角的坐标变换,并利用NIOSⅡ完成船载相控阵风廓线雷达电子波束的预测修正补偿算法,实现船载相控阵风廓线雷达对于空中方位目标的实时而准确的跟踪测量。仿真结果表明,坐标变换一次所需的时间约为7 ms,标量卡尔曼预测算法一次预测所需时间不足1 ms。  相似文献   

11.
相变材料式蓄冷槽的蓄放冷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相变材料式蓄冷糟的数学模型,对各种蓄放冷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全面地分析相变材料式营冷糟的蓄放冷特性,并将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相比较,以验证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FeNiN薄膜的制备及结构与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 Fe Ni化合物的饱和磁化强度 ,采用离子束辅助溅射沉积的方法对 Fe Ni薄膜进行掺氮 (N)的研究。实验中发现 ,掺氮后所生成的 Fe Ni N薄膜在结构上同 Fe Ni合金有相似之处 :N不与 Ni化合 ;在小掺镍量下 Ni以替代方式存在于薄膜中 ,在大的掺镍量下 Fe Ni N薄膜将有特定的相变发生。在磁性方面 ,得到了饱和磁化强度为 2 .0 T的Fe Ni N薄膜。  相似文献   

13.
张弦梁作为一种新型工程结构,已广泛应用在实际的屋盖结构等中。本文基于大位移广义变分原理,在线性弹性理论下,考虑加劲梁轴向压缩应变能的影响,通过建立张弦梁的不完全大位移广义势能泛函的函数,由约束条件变分推导出张弦梁的基础微分方程,最终得到张弦梁的基础微分方程近似于能量原理的弹性理论下的微分方程这一结论,同时也为阐述张弦梁静力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基模高斯光束电矢量表达式中的振幅、相位部分及其光束参数出发,讨论了高斯光束的振幅、相位分布和振幅、相位在传播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基模高斯光束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连续化分析模型,依据能量变分原理,建立平面张弦梁结构的平衡微分方程,采用伽辽金法求得张弦梁结构的内力与位移。对张弦梁结构在全跨荷载以及半跨荷载状态下的静力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与有限元结果对比,验证了理论解的正确性,所得公式可为张弦梁结构的工程设计及优化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由于半导体激光器的发散角大,输出光束为椭圆高斯光束,若应用于实际必须解决半导体激光器高斯光束的准直和光斑校正的问题。利用高斯光束理论对压缩半导体激光器发散角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且给出了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张弦梁的兴建方兴未艾,而该结构的极限跨度论述鲜有报道。就此问题从结构设计因素出发,根据张弦梁的受力特点及拉索和上弦拱梁的材料极限强度条件,推导了平面张弦梁结构的极限跨度公式,并对平面张弦梁极限跨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半挂车车架主纵梁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工程分析软件ANSYS10.0对某半挂车车架主纵梁进行建模、分网、静态扭转分析,得到了该半挂车车架主纵梁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形量和强度载荷,校核该半挂车车架主纵梁强度是满足要求的.  相似文献   

19.
首先在标准差和下行标准差的基础上计算了贝塔和下行贝塔值,然后在Estrada的框架下,利用我国近5年封闭式基金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比较了两种风险刻画方法的优劣.分别利用相关系数和一元回归来比较四个风险指标对平均收益解释力的大小.由于数据相对集中,又利用了Spearman秩相关系数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我国这样一个缺少对冲工具的新兴金融市场上,应用半方差来刻画风险要优于方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