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德的目的论思想是一种先验的目的论思想。他通过批判反思性判断力,考察自然的客观合目的性,论证创造自身的终极目的,使西方传统的目的论思想开始围绕着人的先验的合目的性活动展开。当马克思直接把人的感性世界理解为人的现实的感性活动时,人类的终极目的才在人类的现实的自我解放运动中真正的实现出来,并且获得了完全的客观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论之所以与判断力相关联,源于目的概念的现实指向。当康德通过“人是目的”将目的概念与理性相关联时,目的概念在由理性而来的对自身的生成中,彰显出其落实于现实生活的要求,而反思性的判断力恰恰提供出目的落实于现实生活的可能途径。由此带来了目的论的峰回路转--目的成为合目的性。作为一个伴随于判断过程之中的依据,合目的性不只是提供出情感能力之可能,它同时也在这一把握与感受中获得自身的现实化。通过这一现实性,合目的性在自然与自由的结合中,一方面使目的落实于自然,不可知的物自体显示出自身的意义;一方面使目的实现于文化之中。由此,上帝的存在不再只是一个理论的证明,它还落实到现实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从翻译选择的目的性角度对胡适翻译行为作一个描述性而非规定性的研究。本文通过对胡适诗歌、短篇小说翻译过程中各种层面选择的详细分析,指出针对翻译行为的一切选择无不有其内在的目的性。作者试图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探究胡适对翻译的贡献以及他做出的种种选择与翻译目的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功能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交际行为,目标文本的预期目的和功能决定翻译方法和策略。功能目的论为广告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功能目的论的指导下,广告翻译应坚持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忠实性原则、变通性原则和精美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绝对精神论域中的历史实践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格尔在继承、扬弃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以历史的视角展开对实践的探寻,由此第一次提出了劳动实践的概念。对生产实践的深入挖掘,使黑格尔看到了其内在的中介性与目的性、社会性与普遍性及其内蕴的经济关系,但由于其绝对精神的幽灵作怪,因而只能是一种抽象精神的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6.
哲学逻辑以逻辑与形而上学的统一为其内在要求,这种要求是传统西方哲学从亚里士多德至黑格尔的理性夙愿。首先,哲学逻辑从范畴论意义上凸显为内容逻辑,于是实体范畴就成为了内容逻辑的基本入手点。其次,哲学逻辑的清晰化伴随于内容逻辑的内在分层,这种分层又源于对实体类型的分层,并最终展现为感性—知性—理性逻辑的三重统一体。最后,由于内容逻辑落脚于最高实体的生命现实性,哲学逻辑即生命逻辑,这种活生生的生命性源于潜在—现实的思辨关系,由此哲学逻辑要求三重直观学说,即感性直观—理智直观—理性直观(生命直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主客同一的逻辑本体论是黑格尔逻辑方法的基础。黑格尔站在主客同一的绝对知识的高度,把逻辑学归结到本体论,把历史(哲学史)归结到逻辑,从而实现了认识论、逻辑学、本体论的统一。黑格尔的逻辑方法在今天人们的理论思维中,仍然发挥着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哲学逻辑学的逻辑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即三分法或三分式及其运用:自然-感性-意志、偶然-必然-自由、感性-知性-理性、机械性-化学性-目的性、生命-认识-绝对理念等等,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一分为三”思想。  相似文献   

9.
电影片名是电影的名片,是电影宣传最有力的广告,片名翻译的好坏决定了其在市场推广中的成败.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了电影片名翻译的目的性,指出电影片名的翻译要实现其促销目的,即吸引观众看电影.译者应该在目的论的指导下,灵活采用音译、直译、意泽和创译的翻译方法,从而实现电影片名的商业价值和艺术再创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论将翻译看作有目的的交际行为,认为翻译过程应以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商标的翻译带有极强的目的性,因此目的论对商标的翻译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翻译的目的论,浅谈了目的论体现的三原则在商标翻译中的体现,并列举了几种商标翻译的方法,即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以及混合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