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8月接受治疗的62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尾号的奇数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2例和30例,对照组采用中心吸引吸出术野出血,观察组患者给予回收式自体输血。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Hct、Hb以及术中出血量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输异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输异体血病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科手术过程中应用回收式自体输血,能够有效避免或者减少输异体血,并降低或者杜绝发生输异体血等并发症,可在骨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徐宏 《科技信息》2011,(36):235-235
目的:通过观察臂丛神经外伤性麻痹,探讨其臂丛神经损伤主要类型、病因及治疗原则。方法:收集郑州市某医院136例臂丛神经外伤性麻痹的病人。结果:臂丛神经损伤的病因多有牵拉所致。结论:改变臂丛神经根性损伤被视为不治之症。  相似文献   

3.
1一般资料患儿3个月,X片见右肺横膈上移至第5肋.诊断为:1)上呼吸道感染;2)右膈神经伴臂丛神经麻痹.经1个月对症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已治愈,经手法治疗23次后,X片见:右肺横膈至11肋间隙,双上肢功能活动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上肢骨折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8年9月-2020年12月接受的100例行上肢骨折手术患者为例,依据辅助基础麻醉方法分为两组,其中接受等量生理盐水泵注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右美托咪定泵注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50例患者为联合组.记录两组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腕部神经阻滞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手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5—2017年本院待接受手部手术治疗的骨科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腕部神经阻滞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对比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效果及术中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腕部神经阻滞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手部手术中麻醉起效快,镇痛效果良好,并发症少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张彩霞  何玉梅 《甘肃科技》2011,27(7):153-154
探讨手术中自体血液回输的安全性和效果。对95例手术应用血液回收机行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手术开始后回收术野血液,术中回输给病人。病人术中,术后只有6例需输异体血,术后恢复顺利,均未发生血缘性感染,病人血常规及凝血项目检查均在正常范围。手术中自体血液回输是安全且有效的自体输血方式,可以及时获得大量新鲜血液,不仅节省了异体血用量,而且有效避免了血液传播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血科是大型综合性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为临床提供医疗用血和指导用血的重要任务.其工作性质不仅与病人的生命息息相关,而且是整个医疗过程的重要环节.因此,保障病人用血的科学、合理、安全、及时、有效是输血科质量管理的头等大事.特别是在紧急抢救病人的情况下,时间和血液就是病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在颌面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在颌面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12月的12例颌面骨折患者使用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材料进行内固定术,观察术中复位固定情况,术后咬合关系恢复和骨折愈合情况.结果:124例患者术中骨折复位固定良好,所有病例术后创口I期愈合,部分患者配合1-2周颅颌牵引后,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骨折愈合良好,未发现排异反应.结论: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系统能为颌面部骨折提供良好的内固定,并有其自身的优点,在正确掌握适应症,选择合适病例的前提下是颌面骨折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9.
后入路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术式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后入路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恢复肩关节外展功能的新术式,并探讨其临床疗效。将后入路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术式成功地应用于11例病人,并随访术后疗效;结果表明:后入路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术式操作简单、安全可行,术后疗效确切,恢复早于传统术式,并且术后斜方肌上部肌力及其耸肩功能无影响,使恢复的肩关节外展接近于正常动作。  相似文献   

10.
陈兆红  高昀 《甘肃科技》2010,26(19):176-177
采取臂丛加颈丛阻滞在咪唑安定镇静下进行肩部和上臂手术;对160例肩部和上臂手术的患者采用三指定位法臂丛肌间沟阻滞和C4一点法颈深浅丛阻滞复合咪唑安定。麻醉前均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阻滞完善150例;辅用芬太尼9例;辅用芬太尼和1%利多卡因局麻药1例;臂丛加颈丛阻滞解决了单纯臂丛阻滞在肩部和上臂手术中的阻滞不全问题;复合咪唑安定产生镇静遗忘,提高外周神经阻滞的麻醉质量;操作简便,费用低,适宜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王凯博 《科技信息》2012,(15):450-451,435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后应用自体引流血回输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本研究选取2010年3月~2010年6月择期初次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共50例.术前无贫血及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史。人工关节为Zimmer或者Stryker公司产品。试验组25人.使用自体血液回输器为北京中科盛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自体血液回收器(型号规格是XH-1000型)或StrykerInstruments(美国)生产的自体血液回收器(型号规格是CBC).对照组使用负压引流盒。收集两组患者术前、输血前(未输血患者为术后4—6小时)和术后48小时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血沉、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术后引流血量、异体输血量等。术后两组患者根据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压、脉搏、尿量、口唇及眼睑粘膜颜色等情况决定是否输异体血,并对上述数据进行记录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异体输血为4例.试验组异体输血总量为18IU:对照组为11例.总量为34IU。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无统计学差异。分析两组问术后输血前(未输血患者术后4—6小时)和术后48小时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机、血小板、血沉、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术后引流血量、异体输血量等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目前临床用血与血源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自体引流血回输作为一种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的医疗技术.虽然无法完全替代异体输血.但可以保证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的基本用血需求。其具有减少异体血输入量、减少异体输血并发症、操作简单方便、降低患者医疗费用等优点.使其在临床上得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关节初次行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自体引流血回输技术是安全的.但可以明显减少异体输血量.  相似文献   

12.
臂丛神经根麻醉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具成人干尸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臂丛神经根的毗邻关系、第7颈神经根的深度。结果表明臂丛神经根C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受血者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测的意义。方法 :对11682名受血者输血前标本进行HBsAg、抗 -HCV、抗 -HIV和梅毒抗体4项指标进行检测 ,统计并分析。结果 :输血前受血者4项指标总阳性率为7 44 %。其中HIV和梅毒螺旋体感染呈上升之势 ,50岁以上人群梅毒螺旋体感染率较高 ,上升尤为显著(P<0 01)。结论 :受血者输血前有必要检测血液传染性指标 ,并将其列入患者输血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头皮静脉针法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头皮静脉针法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全组均采用7~8号头皮静脉针经颈路肌间沟穿刺,一旦出现异感,固定针头,回吸无血液后注入1.5%利多卡因3~5ml试验量,观察5min无异常反应。再注入1.5%利多卡因15-25ml,以后每隔1~2h给10~15ml药.结果:镇痛完善24例(60%),基本完善14例(35%),失败2例(5%).结论:采用头皮静脉针法经肌问沟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简便易行,并发症少,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立体定向法制备大鼠自体动脉血脑出血动物模型,观察模型制备后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及病理学变化的规律.方法 取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15只和对照组5只.实验组用肝素化100μL微量进样器抽取尾动脉血55 μL,用立体定向仪将微量注射器针进至尾状核中心,将血液分两次缓慢注入尾状核内(注射速度8 μL/min).假手术组完成立体定向术及尾动脉抽血,但不注血.结果 所有动物均成活,出血6 h后出现行为异常,组织形态学改变显著.结论 此方法成本低,成活率高,操作简单,对肢体运动功能损伤小,与临床脑出血相似.  相似文献   

16.
颅脑手术中控制性降压和限制性输液的麻醉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普通颅脑外科围术期控制性降压和限制性输液联合应用的麻醉效果及体会.方法:ASAⅠ—Ⅱ级拟行普通颅脑外科手术患者30例.术中硝酸甘油10mg加5%葡萄糖液250ml用微量调节输液器静脉点滴,一般收缩压控制在120mmHg左右,限制性输液在1000~1500ml.观察NIBP、P、ECG、SPO2.结果:降压平衡,无一例出现脑水肿、球结膜水肿,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苏醒快,但有可能心率失常发生.结论:围术期控制性降压和限制性输液的联合应用对普通颅脑外科手术比传统方法更合理.  相似文献   

17.
家兔自体血凝块制备肺栓塞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用家兔自体血凝块建立稳定、持久、客观的肺栓塞模型。方法 通过股静脉穿刺插管术 ,注入不同温度 (37、45、6 5、70℃ )水浴的自体血凝块 ,建立急性肺栓塞模型 ,定期 (栓塞后 1、5、10、14d)解剖肺动脉 ,观察其有否栓塞以及光镜下血管改变 ,探讨制备成功、稳定、持久的肺栓塞模型方法。结果  70℃水浴 10min的自体血凝块制备肺栓塞模型 ,1~ 14d均未见血块完全溶解 ,模型客观、持久、稳定。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蒙古长爪沙鼠( Mongolian gerbil) 颌下静脉丛真空采血的技术与方法,提高蒙古长爪沙鼠实验的成 功率。方法 选取 40 只蒙古长爪沙鼠,麻醉后将静脉输液针刺入颌下静脉丛血管取血。结果 成功获得沙鼠静 脉血,每只沙鼠的采血量可达 0. 3 - 0. 6 mL。结论 此方法可多次重复采血,血液标本质量高,创伤小,是一种简便、安全、采血量多的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19.
 构建胸部创伤血气胸、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应用集负压吸引、血液回收、抗凝过滤、自体输血、穿刺引流等多功能的一次性专利装置回收胸腔血,探讨自体血回输对重创失血休克血气胸救治效果。将普通级比格犬18只随机分为微创休克组(A组,n=6只)、重创血气胸失血性休克自体血回输组(B组,n=6只)、重创血气胸失血性休克非自体血回输组(C组,n=6只)。观察动物的存活率、生理指标、常规红细胞各项参数和血小板数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的存活率高, 血液中红细胞等各项参数保持良好。运用自体血回收装置回输胸腔血对重创失血休克血气胸犬有明显的救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