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为高校环境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在分析高等教育的本质和功能及环境教育的发展基础上,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对于高等院校环境教育进行了重新设计,提出了普及环境课程,培养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课程内容注重实务,提高大学生环境保护行为的可实施性;推行大学生环境资质认证制度,推进环境资质的制度化建设等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加强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提高大学生意识水平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生态文明意识不但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素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意识教育起步晚、学校课程体系不完善、学生关注程度低,导致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缺失。本文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缺失表现入手,对形成缺失的原因进行深刻的对比分析,初探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3.
刘翠 《中国西部科技》2013,(11):117-119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重要内容,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和坚持生态行动自律。高校应通过课堂教育、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是培养国家各行各业所需的建设和管理人才的场所,所培养的大学生将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有没有良好的环保意识,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西藏本地高校是为西藏地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场所,推进高校环境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责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对西藏高校的环境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就如何推进环境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加强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问题的加重、大学生环境道德的现状、素质教育的不健全和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等,都要求我们加强大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教育,为促进其环境道德发展奠定基础;加强大学生的环境责任教育,增强其环境责任;加强大学生的环境规范教育,为环境保护行为提供基础和保证。这三个方面的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加强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6.
周芬芬 《科技资讯》2014,(30):232-233
"生态文明素质",是指主体所具有的生态文明观念、生态文明品质和生态文明行为。所谓"生态文明素质培养",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与训练,以养成其生态文明素质的活动过程。当代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其中设计艺术类大学生将承担低碳设计、绿色设计、循环设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特别是设计艺术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建构适应于设计专业特点的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丰富和创新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理论,而且有利于提高设计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从而推动生态设计乃至生态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大幅度发展,当前地球生态环境遭受到了重创,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因此我们应该保护地球,保护生态文明。生态文明能够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能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这一新文明形态的发展。大学生是祖国的储备人才,在以后的国家发展过程中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前我们就要紧抓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生态文明教育的先进经验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和环保意识。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决定着我国以后的生态教育发展方向和程度以及美丽中国的建设,当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已经成为高校甚至是社会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充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文明形态.环境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新时期环境保护的新要求、新目标,加强全民环境教育,逐步建立公众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参与监督机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从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生态法治观是传统生态思想、现代生态理论及习近平依法治国理念的完美融合,是生态环境保护与法律制度的紧密结合,其内涵表现为通过推动生态立法、完善生态法规、惩治违反生态行为等途径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代的条件下,具有引导当代生态环境治理、提升生态文明和法治意识、维护生态文明秩序、协调生态伦理等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不文明旅游行为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提高游客的环境意识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文章采用美国学者Dunlap的"新生态范式"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调查环境意识与不文明旅游行为,分析环境意识与旅游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大学生游客群体中,环境意识得分与旅游行为得分呈显著正相关,而环境意识得分和旅游行为得分与旅游次数无显著相关,部分旅游行为与环境意识量表的部分选项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文明意识和行为的主流是好的,但也有不少问题;造成大学生文明意识下降、非文明行为增多的原因,有学生心理不够成熟、周围环境的影响、文明意识教育软弱无力和培养文明行为措施不力等几个方面;应通过教育引导、改革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以及狠抓落实、齐抓共管等培养大学生的文明意识和行为。  相似文献   

12.
积极建设生态文明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实现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优化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树立生态文化意识,进行有效的生态治理。  相似文献   

13.
张志成 《科技资讯》2012,(30):145+147
郝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首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生态文明建设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本文从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入手,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校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出该区域高校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力量,能够很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该文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出发,分析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探讨了高校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教育的重要性和途径,引导大学生积极投入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纪桂霞 《科技信息》2013,(22):102-102
本文对普遍存在的环境与资源问题,结合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强烈呼吁高校应加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通识教学,提高大学生对环保与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认识。初步分析了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和改进办法措施,通过该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使高校大学生能真正行动起来,为祖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范玲俐  焦锡岩 《科技信息》2011,(26):171-171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已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与时俱进,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生态习惯等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刻不容缓。高等教育中生态文明教育呈现落后状态。应该从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文化自觉、生态文明知识方面着手,加强生态文明观教育。更应该加强实践教育,创新教育形式,在就业创业上加强指导,推动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搞好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在高校开展绿色教育,是全面提高即将成为国家建设主力军的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生态世界观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高校绿色教育的定位、目标,提出了在高校中开展绿色教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正海洋生态环境是沿海地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政府部门、学者及民众越来越关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空前重视,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也明确提出加快海洋强国建设的战略举措。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事关海洋强国建设,事关民族生存发展和国家兴衰安危,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事关人类共同命运,因此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陈真 《龙岩学院学报》2007,25(4):114-117
分析大学生环保意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关系,探讨生态意识教育的价值及在环境保护实践中的应用,讨论与分析实施大学生环保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