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发展加大了对中职生的需求,中职学校大都降低入校门槛从而使在校生的数量增长迅速,就造成了大量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越来越差,从而给中专阶段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数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都有极广泛的应用,无论将来升学,还是走向社会从事生产劳动,都必须掌握好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如何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提高教学效果,促使学生数学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就成了中职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新课程体系的初中数学创新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中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我们应让数学课堂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它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想、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朱文雅 《科技资讯》2010,(15):177-177
《数学课程标准》在论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时,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即十分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书本数学是生活数学的提取、概括和应用,我们数学教师要将两者有机地整合,实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主要的手段和途径就是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8.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成为学生探索数学的过程."要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同时,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小学基础教育作为学生教学的启蒙阶段已经越来越备受人们的关注,对学生未来的规划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学人才培养方面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也越来越重要,就是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实践与综合应用中可以让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模式分析、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有效地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思想、价值观念等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0.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也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赋予人类的创造性应在数学的教育学习中得到充分体现。对于中学生来说,数学学习不是被动地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而是要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培养自己的创造性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创设创造性思维情境是关键。中学数学教师要在创设创造性思维情境的实践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高职学生数学文化知识素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出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相对肤浅,缺乏一定的数学文化知识,数学素养较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3.
林建红 《海峡科学》2009,(9):90-90,92
数学教学一定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数学教科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该文从用生活情境导入数学课堂、用生活原型注入数学课堂、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说明。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对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目前,对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研究较少.为了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对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目前,对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研究较少。为了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曹艳 《科技资讯》2007,(7):223-224
在数学的教学中,有效课堂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新课探究。数学来源于生活,将数学问题的设置与解决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承上启下,创设问题情境,运用类比,从生活经验中提炼方法;利用活动、创设情境问题,并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运用;从生活中提取问题元素,创设问题情境。把情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在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只有当“学生主动地寻求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才能为数学知识的应用找到生长点,也才有可能进一步探索体会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恩贤 《科技资讯》2010,(1):190-190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去观察、操作、猜想、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选择合适的、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的重要所在。  相似文献   

18.
周佩青 《科技资讯》2006,(33):102-103
数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计算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数感,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及探索、创新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地提高计算教学的效率;教学中我们必须要遵循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计算能力的形成得到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2000年3月颁布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小学部分中对实践活动作出了明确的要求。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并确定专题,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讲解的知识以及应用的事例都与实际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学习数学的目的不止在于帮助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根据所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个时候运用生活情境这种教学模式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该文就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出发,提出一些具体可执行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教学模式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