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结底要靠人才。人才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源泉,是企业、行业乃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随着一带一路项目的推进,基础工程建设企业迫切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工程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经济转型背景下,传统的课堂模式已不能满足土木工程专业人员对于新的工程技术和工程能力的需求,课堂教学模式亟需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换、从灌输课堂向对话课堂转换、从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转换、从重学轻思向学思结合转换、从重知轻行向知行合一转换、从重教轻学向教主于学转换、从共性培养向因材施教转换,从而实现新工科背景下的新型土木工程专业内涵式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面向未来的高素质智慧型建筑人才。  相似文献   

3.
该文针对新工科提出的应该积极应对变化、引领创新、探索不断变化背景下的工程教育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培养能够适应时代和未来变化的卓越工程人才,分析《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特点及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围绕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考核方式等进行探索与实践,构建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必须以立德树人为引领,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将思想政治资源与专业知识相融合,实现"三全育人".土木类高校和教育工作者是土木类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在教育教学中应注重将专业技术跟民族前途命运、国家重大需求、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国家建设者.本文以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为例,介绍了将课程...  相似文献   

5.
"数字电路"是电子信息类一门专业必修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发展速度极快.传统教学一般采用板书和PPT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该文采用"启发+探索"教学方式用于"数字电路"课程教学中,具体操作时采用"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点拨解决问题"以及"延伸思考"4个环节,由此一个问题通过学生自己思维来解决...  相似文献   

6.
BIM是土木工程领域一项符合新工科要求的新技术,正引导建筑行业发生深层次改革和发展.如何实现基于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BIM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本文从新工科背景下BIM技术发展与应用出发,分析了BIM技术平台的四个阶段,探索了课程体系优化在实现土木工程BIM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我国制造业建设迈入新的发展时期,这是加快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环。新时期的工业建设、制造业建设已经不同以往,制造业的高端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是未来工业发展的核心方面。人才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基石和核心力量。要适应新一代产业革命、服务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要求,必须培育一批具有现代化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了推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一系列举措,旨在为新工科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该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首先对新工科高素质人才进行了概念界定,并强调了培育新工科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信息素养培育不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索培养新工科高素质人才的一般途径和机制,建立以培养人才信息素养为核心的人才培育模式,并提出建立这一模式的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8.
新工科是以智能制造、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用于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该文以生物工程专业为例,探索了实践教学改革的几条可行途径:引入新思路——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内容,增加主体参与感;学生进入企业、研究所实习或增设综合性实验课,提高综合能力;安排教师进行教学法研修,提高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加网络自主学习课程环节,做好线上与线下交流;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改善软硬件设施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基于新时期学生的特点,结合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契机,分析当前该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新经济形势下的课程改革新思路,提出新时期课程教学思路,使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开阔国际视野,以期为培养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创新型高素质应用型工程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卓越人才的任务越来越急迫。以天津大学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为例,分析了国内高校在集成专业实践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围绕天津大学“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针对综合性实践课程提出了有机结合前沿技术、产学融合协同育人、创新授课与实践形式、丰富考核方式等一系列改革举措。近年来的实践效果表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及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新工科建设目标,给高等学校大学物理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该文以新工科为背景对大学物理教学进行反思,通过转变教学理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及创新考核方式进行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研究,以期培养具有创新性及复合型的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12.
利用BIM技术对传统土木工程专业进行新工科改造升级,从课程体系的构建开始。以BIM技术为主线,重新构建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对于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融合新工科思维,将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类型划分成3个模块:通识课、专业前沿课程、跨学科综合实践课,从这3个方面来设计课程,探索新工科模式下的课程新体系。  相似文献   

13.
14.
基于新工科背景下我国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推动"双一流"的高等院校的建设进程,以优秀拔尖型人才班级为试点,深入探讨本科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机制及质量评价等实践教育环节,以解决新工科背景下学生实践教学"营养不良"的现状,使学生初步实现较强的实践主动意识、扎实的知识储备、熟练掌握信息化技术工具、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高度的研究探索创新精神。与此同时,建设一支具有奉献精神,热爱教学改革,与培养创新型人才匹配的优秀实验教师队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赋能教学即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不断赋予自己新的能力,满足不断变化的行业及实践教学、深入发掘课程思政元素、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等实施水力学课程赋能教学的尝试与实践,探索水力学课程教需求与职业要求。以新工科为背景,针对水力学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结合多年教学实践,通过丰富课程教学方法、优化实验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工科与工程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国的高等教育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新工科内涵的充分理解是明确改革方向的前提,以专业认证为契机,在实践中探索适合学校校情的工科教学实践改革之路势在必行。该文在明确转型普通本科院校在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前提下,从分析国内改革现状、剖析新工科内涵,到分析校情,阐述了新工科背景下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工科教学改革实践的落实方案与可行性。提出以行业需求定位专业特色,以成果导向明确培养目标,在专业认证导向指引下,以人为本改革教学实践运行模式,顺应国际形势发展,明确新工科前沿发展方向进而完善知识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建立良性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是落实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教育理念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数学在新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分析教学现状,进行教学反思,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实践训练、双创教育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世界科技竞争激烈,在新工科背景下,为了培养优秀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以自动化专业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采用改革创新、逆向思维、校企深度合作、建立质量监控机制等方法,进行了人才培养改革,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受到社会高度认可,验证了培养模式的优越性,为新工科背景下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新工科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制约着电子实验教学的全面进步。随着网络技术的愈发成熟,教师与学生在教育与被教育模式上发生着巨大变化。移动教学、国际化教学发展迅速,纯书本课堂满足不了学生国际化接轨的脚步。网络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创新拓展能力。利用先进的设备构建局域网络共享平台,实现实验远程操作,加速推进教学网络化、管理网络化的目标,实现与时代接轨,与国际化接轨。  相似文献   

20.
为顺应新时代对大学生创新探索能力的培养要求,实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实验教学环节目标由“掌握知识”逐渐转变为“培养能力”。基于该教育理念,本文优化水文学原理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土壤水分下渗实验内容,在原有定水头供水下渗基础上,补充探索性的实验内容,设计变水头供水土壤水分下渗实验,揭示土壤水盐动态规律的驱动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开展实验研究的积极性,加深理解实验原理及其背后的科学理论;并充分挖掘实验数据内涵,培养学生缜密的科研思维、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