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暴力美学”是电影拍摄中一种由杂耍蒙太奇发展出来的技巧论形式美学观念,常因镜头过于血腥暴力,给观众带来理解的难度。通过对“暴力美学”形式感的解析,阐释“暴力美学”所负载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教化作用,分析日本的“暴力美学”电影《大逃杀》的主题:对人性的弱点投以最大的同情和悲悯;同时,还极力刻画人性的温存,人性的美好。  相似文献   

2.
《易传》是阴阳理论衍生出的《易传》的宇宙创生模式,“道”是其核心内容,从“道”向下落实到人心、人性,最后贯通于“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道”是《易传》形上道德本体的内涵依据。《易传》的致思倾向与《孟子》、道家哲学稍有差异,对比之中凸显了自身的局限性。而《礼记》之《乐记》乃《易传》道德本体论的落实与延续。  相似文献   

3.
《古诗十九首》表现的生命意识和生活态度实质上是一种人性的觉醒,这种人性的觉醒与西方的存在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有许多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和劳伦斯是中国和英国现代主义文学时期的重要作家。在他们的众多作品中,《金锁记》和《木马赢家》在反映金钱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方面有高度的相似性。《金锁记》中的七巧把自己困在一个黄金枷锁里,一步一步丧失人性。《木马赢家》中的小男孩保罗,为了帮助母亲获得更多的金钱不断地摇动木马,最终丧失人性、丧失生命。该文对比分析了两部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金钱对个人自我的异化,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  相似文献   

5.
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角度,对同一作品的诠释有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这也证明了再读经典的魅力和意义。本文试图从直觉阅读的角度,重新解读经典文本《人性的枷锁》的中复杂人性在人世间的挣扎与沉浮、个体和其所生存的环境之间对抗与妥协这一主题的深刻内涵。文章重点论证小说主人公菲利普在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中,不仅没有从人性枷锁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而是在挣扎中与命运达成一个个和解,最终消解在毫无意义的虚无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边城》和《围城》在人文景象、爱情观念、生命意识三个方面所呈现出来的审美意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边城》描绘的是一个乡土乌托邦、优美的爱情观和供奉人性的道德乌托邦,它是以营造"乌托邦"式的边城来呵护人性,以"美"的意象来供奉"善"人性,《围城》所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混沌大都市、世俗的婚姻观念和亵渎人生的"围城"世界,它以"恶托邦"形式来考问人性,以"恶"的形式呼唤人性"美"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对中国现代文学最大的贡献 ,在于他从作品到理论构建的“湘西世界”。如诗如画 ,恬静淡远 ,风格独具的“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独特的功利原则和美学观的显现。作者生命赖以生成的那一方偏远的水土养成了其向美求善的生活理想 ,而都市文明的虚伪势利的现实又撞破了其梦幻。这是沈从文构筑其理想的“湘西世界”的根本动因。《边城》是沈从文湘西小说的代表作 ,是“湘西世界”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的深刻表现。《边城》是一首人性美的颂歌。作家所着力表现的是一种超越“自在”的“自为”性的生命形态。在“边城”里 ,人与自然谐和统一于生命完美的形态中。而翠翠、二佬、大佬对于自由爱情的幻想和追求 ,则体现了他们生命中的自由意志和纯粹神性 ,表明他们是新一代湘西古朴人性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8.
两年多来,文艺战线推倒了“四人帮”设置的“文艺黑线统治”的枷锁,大胆解放思想,敢于正视现实生活,勇于实践,创作了一批象《伤痕》(《文汇报》七八年八月十一日),《班主任》(《人民文学》七七年第十一期)、《于无声处》(《文汇报》七八年十月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日)、《神圣的使命》(《人民文学》七八年第九期)等好  相似文献   

9.
“康德主义=批判主义”的等式是哲学界所公认的。以往我国哲学工作者多是从主观唯心论、二元论、不可知论和辩证法等方面研究康德哲学的,忽视了康德在人类学方面的思想倾向。本文试图对康德的人学作一番探讨。康德认为,人性是自然性、文化性和道德性的统一,自然性、文化性从属于道德性。人性本质上是自由或道德性。“文化—道德的人”是自然的最后目的。  相似文献   

10.
《人性》一文认为人性是超阶级、超社会的天生的本性,而且其内容是“神性、兽性、魔性的统一”,充满神秘主义唯心主义臆想,与该文宣称要“科学地认知人性”背道而驰。这样的人性论,不但奇特,而且可怕。文中充斥逻辑矛盾,说明作者思维混乱。研究人性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或哲学的方法,但不应该用神学的方法;在哲学地认知人性方面,马克思主义开创了正确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严歌苓的小说《小姨多鹤》在大环境之中描摹小人生,在社会大悲剧下雕刻普通生命的日常遭际,展示了作者对于人性与道德的深沉凝思。在对其艺术精神和人性意识论析后认为,该部小说表现出的人性情感和道德状态具有丰富的蕴含,集中表现了作者对于基本人性的严肃关怀和道德伦理上的卓越见识。  相似文献   

12.
在《金锁记》中,张爱玲成功地塑造了曹七巧这一角色,这是一个人性被金钱、情欲扭曲的,人不人、鬼不鬼的女性形象,这在现代文学作品中是极其罕见的。曾经有人评论道:"一部《金锁记》就是七巧人性沦落的历史,就是人性的枷锁记。"笔者将从人物形象和心理刻画两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赵澄 《科技信息》2012,(32):350-351
“节奏”(rhythm)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礼记·乐记》中:“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以及不同的学科,节奏表现了不同的属性和意义。在自然界,节奏表现为一种生命有机体的运动过程与节律形式,具有一种流动的周期性的特点;在哲学中,节奏是时间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哲学家对于生命存在的形式的认识,“是使生命延续的、自由自在的、栩栩如生的东西”、在美学中,节奏是人们对于规律与不规律、比例与无比例、周期性与非周期性的情感的体验。  相似文献   

14.
以“孙少平”为焦点,从积极的“个人奋斗”及其道德性、与“物化”对峙的精神独立意识、生存境遇与深在的生命价值哲学、“传统情感与“现代理性”的悖立与整合等等方面,对《平凡的世界》隐在的、深刻的“价值图式”作初步的叙事分析。  相似文献   

15.
《安全生产法》一直备受国人关注,但人们大多是从经济生产、法律体系或是社会体制等层面来讨论关于《安全生产法》的相关问题。事实上,《安全生产法》还包含着丰富的伦理意蕴,这一伦理意蕴体现了我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在安全生产领域中的广泛适用性。安全第一:安全生产的道德原则要求从伦理学的家度来看,坚持“安全第一”,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劳动者的权利,这是制定《安全生产法》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安全生产法》最重要的道德原则。《安全生产法》第3条明确指出:“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所谓“安全第一…  相似文献   

16.
在康德实践哲学中,“理性的事实”是一个重要且富有争议的概念。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通过“理性的事实”概念确立了纯粹实践理性的客观实在性。这引发了学界的两大争论:第一,“理性的事实”概念取代道德法则的先验演绎这一做法是否具有合理性?第二,“理性的事实”概念的具体内容是道德法则的意识,还是道德法则,又或是它们二者的统一?我们可以基于黑格尔哲学的研究视角,把“理性的事实”概念理解为纯粹实践理性通过与它自身同一的道德法则而确立的事实,理解为纯粹实践理性(即道德法则的意识)与道德法则在同一性中构成的统一体,由此为学界对“理性的事实”概念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理解方式。  相似文献   

17.
《周易哲学演讲录》不仅是反映牟宗三后期易学思想的代表作,而且也是他通过周易哲学进而阐释整个儒家哲学的重要论著。本文从“纵贯而下的生命进路”、“尊乾法坤的道德实践”、“方向理性与技术理性的协调—‘圆而神’与‘方以智’的和合”、“融贯中西的尝试—对康德道德哲学观念的摄化”等四个方面对牟宗三阐释儒家哲学的有关思想作了梳理,并进而予以初步的评析。  相似文献   

18.
从“两性爱情道德观的尖锐冲突”和“在爱情的困境中探求人性的复杂与深邃”两个方面来分析盛可以的情爱力作《道德颂》,尤其注重对作品中两性爱情道德的冲突、爱情与自由的矛盾、嫉妒心理的刻画、两性的相处方式等问题的分析,认为《道德颂》中爱情与道德的冲突由外在的显露转向内在的思考,以此展示两性爱情道德观念的矛盾冲突,表现人性的复杂性。在婚外情的题材中作品显示出向新的领域与更深的精神向度挖掘和探索的努力以及盛可以在当下文化语境中对爱情与人性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19.
梁实秋文艺思想的核心是人性,其既是普遍的,又是二元对立的。文艺的本质就是对这人性的“模仿”,但不是机械的写实,而是创造的想象。文艺的价值则在于以道德伦理陶冶性格。并因此既反对超脱的纯艺术论,又反对阶级斗争的工具论。在文艺创作上则强调“节制”、“内倾”,“表现之合度”和“有纪律的形式”。主张文艺批评首先是一种判断,其尺度必须是常态的纯正的人性。梁实秋的文艺思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20.
阳蓉 《科技咨询导报》2007,(18):108-109
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沈从文主张文学应远离政治,《边城》便是代表。在《边城》里,作者只是,呈现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也就是告诉我们不应用政治眼光去解读作品,而应基于作品本身,即“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