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民族文薈     
党在红军长征中的民族工作《中央民院学报》去年第四期的首篇文章对“党在红军长征中所做的民族工作”作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概述:第一,宣传反对民族压迫,坚持民族平等的主张。第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爱护群众利益。第三,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保护寺庙、经典。第四,争取少数民族中的上层人士。第五,建立各族人民自己的革命政权。第六,建立各少数民族人民自己的革命武装。第七,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作者写道:红军长征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其重要意义不言自明。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斗争形势极其严峻的长征时期,红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工作,充分发挥了文化工作鼓舞士气、激励人心的作用,有效地服务于红军战斗力的生成,并进而对提升红军的文化软实力、打造独特的长征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黔西南是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红军长征途经黔西南时所实行的一些民族政策及其实践,影响和推动了黔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也为党进一步制定民族政策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红军长征的经济供给问题初探王秀梅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红军以气壮山河的气概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创造了传奇般的英雄业绩。但是,长征始终处于战争环境之中,红军的后勤供...  相似文献   

5.
曾山在苏维埃政府工作期间,加强了苏维埃政权的组织、政治、思想、作风建设,严惩腐败分子,抵制批评了肃反工作中的“左”的错误;制定了土地分配及抗债的有关条例;加强了财政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服从服务革命战争;他深入发动群众参加革命,统一地方武装,并把大批地方武装输送给主力红军。积极配合主力红军进行反“围剿”战争,保卫苏维埃政权。为建立、捍卫和发展苏维埃政权立下了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6.
过去,撰写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的文章,主要是论述主力红军在“围剿”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列专门论述中央苏区人民在反“围剿”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组织群众性的半军事化组织和地方红军(少先队、赤卫军、模范赤卫军、红色警卫部队、游击队、红军补充部队、红军独立部队、地方军级红军);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扩大红军发展成为群众性的“扩扛运动”,中央苏区人民有35万人参加了红军;三、在反“围剿”战争期间,中央苏区人民全力支援、苏区地方武装积极配合主力红军作战,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相似文献   

7.
过去,撰写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的文章,主要是论述主力红军在反“围剿”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则专门论述中央苏区人民在反“围剿”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组织群众性的半军事化组织和地方红军(少先队、赤卫军、模范赤卫军、红色警卫部队、游击队、红军补充部队、红军独立部队、地方军级红军);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扩大红军发展成为群众性的“扩红运动”,中央苏区人民有35万人参加了红军;三、在反“反剿”战争期间,中央苏区人民全力支援、苏区地方武装积极配合主力红军作战,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相似文献   

8.
曾山对苏维埃政权建设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山在苏维埃政府工作期间,加强了苏维埃政权的组织、政治、思想、作风建设,严惩腐败分子,抵制批评了肃反工作中的"左"的错误;制定了土地分配及抗债的有关条例;加强了财政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服从服务革命战争;他深入发动群众参加革命,统一地方武装,并把大批地方武装输送给主力红军.积极配合主力红军进行反"围剿"战争,保卫苏维埃政权.为建立、捍卫和发展苏维埃政权立下了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9.
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区,是红军一、二、四方面军长征会师的地方.为了满足城区统一规划和老区经济发展的需要,甘肃省地勘局测绘勘查院利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完成了城区D级GPS控制测量任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对该GPS网的布设、计算及精度分析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前夕,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和中央军区,留下三万余名红军,掩护红军主力集中和突围转移。留下来的红军接防后,在敌我力量非常悬殊的情况下,仍然实行大兵团作战,死守瑞金、会昌、于都、宁都“三角区”,结果不仅没有守住,而且伤亡极大.“长岭会议”决定突破敌军包围,改变斗争方式.此后,在赣粤边、赣闽边和闽西南地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后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国共合作抗日的指示,项英和陈毅、邓子恢和谢育才分别与江西、福建国民党地方当局在池江、赣州、南昌和漳平、龙岩谈判,达成将中央苏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一、二、三支队一部的协议,并开赴皖南前线抗日.  相似文献   

11.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建立了广泛的群众组织。这些群众组织在分配土地、没收豪绅地主财产、配合红军作战、扩大红军和地方武装、进行经济建设、巩固苏维埃政权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党在苏区进行的群众组织建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要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关心群众生活,注重工作方法;加强领导,引导其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尊重群众组织,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黎平会议和扎西会议决议,党和红军决定在川贵边界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新的革命根据地。为此,中央红军在遵义开展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赤化工作。“红军之友社”就是在党和红军的影响和领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壮大为中央红军在遵义的土地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谭人凤是辛亥革命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奔走联络,发展组织,使长沙成为武昌起义的首应地区;他顾全大局,协调同盟会内部关系,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保证了同盟会总部命令的贯彻执行;他加强对武汉地区斗争力量的联络与指导,促成革命势力的联合,敦促湘军援鄂,鼓动死守武昌,为武昌首义的成功和稳定革命全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他策动讨袁,联络党人,坚决反对专制独裁,反对帝制复辟,极大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红军长征与打通苏联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36年5月起,为尽快适应国内抗日教亡形势发展需要,尽力争取苏联政府与共产国际的军事援助,中共中央提出了红军主力在西北会师并以打通苏联外援通道为主要任务的新战略方针。随后为实现这一重大战略转变,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陕甘,红一方面军发动了东征和西征战役,至当年10月三国大会师,跟即发动宁夏战役及西路军远征,力图从宁夏,缓远,新疆三个方向上,完成打通苏联之任务。本文试图解析这一战略方针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而把握红军长征与打通苏联之战略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1936年下半年以来国共两党接触的相关文献和档案为基础,从更宽的视野中去追寻形成西安事变最终解决条件的若干历史细节,并由此得出三个结论:其一,事变解决的具体条件在事变发生之前即已被双方提及;其二,突发的西安事变使蒋氏在坚持改编红军的强硬前提下放弃了极端强硬的一些条件,而回到了事变前曾经提出过的一些框架之中;其三,中共在西安事变初期态度强硬,但最终却让步,这与蒋氏的强硬不无关系,蒋在事变中并非完全处于被动。  相似文献   

16.
1928年"二次北伐"完成统一后,中国国民党开始独掌政权,"党政双轨"制由此正式实施.若按这一制度的设计,地方党政之间是一种地位平等、相互合作的平等关系,但在山西地方势力严重、党内派系斗争不断的情况下,中国国民党山西省党部却始则几欲难产,继则难以发展,生存状态极其艰辛,明显呈现出与制度设计完全不同的另一番景象.  相似文献   

17.
今常德城区及近郊存有多座旧式水泥碉堡,传为1943年常德会战中国军队抗击日寇所存留下来的“抗战碉堡”,市政府计划拨款对其修葺保护,以作爱国主义遗连供人景仰。但考察这些碉堡,没有战斗痕迹,并且常德会战后许多记录会战战况的书籍也没有关于这些水泥碉堡的记载,乃至日本方面的相关资料亦没有这些水泥碉堡的记载。另从有些资料看,今存这批水泥碉堡可能是1949年国民党军阻止中共军队南下所修建。  相似文献   

18.
1、滕代远是平江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一团党支部对平江起义发挥了重要作用。2、参加平江起义的还有三团三营和随营学校以及平江全县总暴动。3、平江起义的时间,一团是22日,而不是23日;三团三营及随营学校是22日之前,平江全县总暴动是23日之后。4、平江起义部队成立的是红五军第十三师。5、到达井冈山的不是起义部队的主力,而是起义部队的一部。6、四、五纵队到达井冈山的时间,不是11月,而是12月;不是11日,而是10日。  相似文献   

19.
1929年12月红四军在连城县新泉开展的整训活动,是正确实践中共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典范。整训在中央“九月来信”的正确指导下,纠正了红四军党内实践民主过程中的偏差.统一了红四军党内主要领导人的思想,纠正了极端民主化的错误,真正实现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统一。  相似文献   

20.
山西新军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在统一战线的形式下合作创建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群众组织和抗日武装,是适合当时山西抗日形势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组织。在抗日战争中。山西新军的建立和壮大,促进了山西乃至华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促进了地方抗日团体和抗日武装的建立和发展,配合八路军进行了英勇的抗日游击战争;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支持和推动着山西以至华北的抗战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