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铝土矿反浮选新型阳离子有机硅类捕收剂QAS22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新型阳离子捕收剂有机硅季铵盐QAS222对一水硬铝石、高岭石、叶蜡石、伊利石4种单矿物及其混合物的浮选行为,并对其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QAS222是铝土矿反浮选脱硅的有效捕收剂;在矿浆pH=ll和QAS222浓度为4×10-4 mol/L条件下,可实现不同铝硅比人工混合矿反浮选脱硅.高岭石、伊利石和叶蜡石零电点分别为3.4,3 0和2 5,一水硬铝石与QAS222作用后零电点由6.2提高至10.9;当QAS222浓度为4×10-4 mol/L时,4种矿物表面动电位随矿浆pH增加不同程度地先增加后减少,但在pH=2~12范围内,3种铝硅酸盐矿物动电位大于0V,证实了单矿物浮选实验结果;QAS222在高岭石、叶腊石和伊利石表面除发生静电吸附作用、氢键作用和铵吸附外,还发生化学吸附,使其牢固地吸附在矿物表面,并在广泛pH范围内保持较好可浮性;而当矿浆pH=ll时,QAS222与一水硬铝石作用较弱,很难形成表面吸附,导致其可浮性较差.  相似文献   

2.
通过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纯矿物的浮选试验和动电位测定,研究不同种类的金属离子对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浮选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a+和K+对这2种矿物的可浮性和表面电位影响很小;Ca2+和Mg2+对一水硬铝石可浮性影响不大,却显著活化了高岭石的浮选,特别是在碱性范围内,高岭石的浮选回收率从40%提高到了90%以上;Ca2+和Mg2+显著降低了2种矿物表面的电位绝对值,但基本不改变2种矿物的等电点.Al3+和Fe3 +对2种矿物可浮性和表面电性的影响行为不同,Fe3+对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的可浮性影响不大;当pH=4~8时,Al3+对高岭石抑制作用相当明显,形成一个低谷;Al3+增加了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表面的Zeta电位,使一水硬铝石的等电点由7.2变为8.5,高岭石的等电点则由4.8变为9.0.  相似文献   

3.
六偏磷酸钠在铝土矿浮选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浮选试验、吸附量测试、动电位测试,研究了六偏磷酸钠对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2种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六偏磷酸钠对这2种矿物均有抑制作用,当捕收剂用量增大时,被六偏磷酸钠抑制的一水硬铝石的可浮性逐渐变好,而高岭石则变化不大.其主要原因在于六偏磷酸钠与捕收剂油酸钠在这2种矿物表面存在竞争吸附,而油酸钠在一水硬铝石表面的吸附能力强于在高岭石表面的吸附,使得在一定捕收剂用量下,六偏磷酸钠抑制高岭石的上浮而不抑制一水硬铝石,这为2种矿物的浮选分离提供了依据;此外,六偏磷酸钠对矿物表面的动电位影响较大,增大了矿物之间的静电排斥力,有利于矿泥的分散,增强了浮选分离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十二叔胺系列捕收剂(DRN,DEN,DPN和DBN)对一水硬铝石的浮选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4种叔胺中,DEN对一水硬铝石的捕收能力最强,浮选回收率可达80%以上;一水硬铝石中存在大量OH基,O—H键的断裂和OH基的电离是其带电的主要原因;一水硬铝石的等电点约为4.8,十二叔胺主要以静电引力吸附于矿物颗粒表面,并能显著增大一水硬铝石的Zeta电位;叔胺的pKa为9.7左右,当4.8pHpKa时,叔胺具有较好的浮选性能;增大捕收剂用量,浮选效果增强;叔胺分子中N原子上所连的不同取代基的给电子效应和空间位阻效应的综合效果使它们对一水硬铝石浮选能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铝土矿反浮选新型捕收剂TR浮选性能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铝土矿新型反浮选捕收剂TR的浮选性能和作用机理与1231捕收剂进行对比.通过研究表明:新型捕收剂TR是选择性更好的铝土矿反浮选捕收剂,且pH适应范围更宽;季铵盐与高岭石破碎后的底面(001面)主要发生氢键吸附,端面(010和110面)主要是静电吸附,与一水硬铝石表面主要是静电吸附;季铵盐在高岭石表面吸附符合Frenudlich模型,一水硬铝石表面符合Langmuir模型;且TR的泡沫量较小,易于消泡.  相似文献   

6.
硫化矿无捕收剂浮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不加巯基类捕收剂,在实验室和工业回路中实现了硫化铜矿石的浮选。按天然可浮性、自诱导浮选和硫诱导浮选,研究和讨论硫化矿无捕收剂浮选的不同机理,提出了无捕收剂浮选分离硫化矿混合矿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7.
以十二胺为捕收剂,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对异极矿的可浮性及正辛醇对异极矿可浮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当pH值在10~11范围内,适量的十二胺对未经活化的异极矿具较好的捕收性;正辛醇对异极矿不具有捕收性.正辛醇能够强化十二胺阳离子在异极矿表面的吸附,降低十二胺的浮选起始浓度;当正辛醇以25%的物质的量比取代十二胺组成胺醇复合捕收剂时,使用复合捕收剂可获得与使用十二胺相同的浮选效果.  相似文献   

8.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高岭石的相互作用机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十二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捕收剂,考察了高岭石的可浮性随pH值的变化情况.通过对高岭石不同解理面的化学组成分析及其与十二胺作用的量子化学计算分析,建立了高岭石在不同pH值条件下与十二胺的作用模型,解释了阳离子作用下高岭石的浮选行为.碱性矿浆中,高岭石颗粒的端面和层面均带负电,各解理面间产生静电斥力而使矿粒充分分散;阳离子十二胺在高岭石的(001)面优先吸附,使高岭石的各表面亲水性不同,从而在亲水力的作用下使颗粒发生疏水絮凝,减少了矿物的疏水表面,使矿物难以被浮选.在酸性条件下,矿浆中存在大量游离的离子,高岭石的(001)面吸附H 而使其表面性质与{001}面性质相似,十二胺能够较均匀地吸附在高岭石的各个解理面上.此外,高岭石颗粒的端面带正电,层面带负电,二者之间静电引力作用使矿粒发生絮凝,减少了高岭石矿粒的总表面积,增加了捕收剂的吸附密度.2种因素共同作用,使高岭石在pH值较低的矿浆中表现出较好的可浮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在湿式磨矿条件下,十二胺和油酸钠作为捕收剂时,锆球和铁球作为磨矿介质对典型硅酸盐矿物浮选的影响。通过对矿物表面动电位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检测,分析磨矿介质对硅酸盐矿物浮选影响的机理。研究表明:十二胺作为捕收剂,低于最佳浮选pH值时,锆球湿磨锆英石、绿柱石、锂辉石和石英的浮选回收率均高于铁球湿磨,pH值继续升高,锆球湿磨和铁球湿磨这四种硅酸盐矿物的浮选回收率相近;在pH值2~12范围内,锆球湿磨和铁球湿磨长石的浮选回收率相近;油酸钠作为捕收剂,相同pH值条件下,锆球湿磨锆英石、绿柱石、锂辉石、长石和石英的浮选回收率大多低于铁球湿磨。检测结果表明:锆球湿磨时,低于最佳浮选pH值条件下,锆英石、绿柱石、锂辉石和石英表面电位低于铁球湿磨,因而十二胺作为捕收剂时这四种矿物的浮选回收率高于铁球湿磨;铁球湿磨时,油酸钠作为捕收剂,锆英石、绿柱石、锂辉石、长石和石英表面Fe含量明显增加,对这五种矿物起到活化作用,因而浮选回收率高于锆球湿磨。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浮选实验、动电位测定、红外光谱测试、结构/性能及量化计算,研究了十二胺、N,N-二甲基十二胺、N-十二烷基-1,3-丙二胺三种药剂的结构和物化性质,讨论了它们对高岭石、叶腊石和伊利石的表面电性及浮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胺类化合物易阳离子化,在铝硅矿物表面主要发生了静电吸附,多胺和叔胺在矿物表面吸附后,能显著改变矿物的ζ—电位;当药剂分子中引入亚氨基,药剂与矿物的氢键作用也变为明显;药剂所含N数越多、N上烃基越多,药剂的阳离子化趋势越强;基团电负性、浮选剂特性指数、水油平衡度和疏水链长等物化参数表明胺类捕收剂对铝硅酸盐类矿物捕收性能的决定因素是极性基的特性,而因为高岭石晶体的特殊性,疏水链长对其在微酸性、中性和微碱性条件下捕收有特别的影响;捕收矿物的能力为多胺>叔胺>脂肪伯胺;应用于铝土矿反浮选以N-十二烷基-1,3-丙二胺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中低品位胶磷矿柱式反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南某中低品位胶磷矿矿石性质进行分析,提出利用高效的微细粒分选设备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进行分选研究;利用现场生产用药剂,考察处理量、药剂制度、循环泵工作压力、充气量等因素对浮选指标的影响,并优化工艺和操作参数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连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一粗一精单反浮选的工艺流程可以获得精矿P2O5品位为30.01%,精矿回收率89.10%.该技术的研究为我国中低品位胶磷矿的分选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针对细粒煤脱硫难的问题,采用磁化浮选工艺对高硫煤进行脱硫降灰的研究,利用煤与黄铁矿的磁性及可浮性的差异进行分离。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与常规浮选法相比脱硫率提高7%。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红柱石的浮选特点。红柱石在酸性介质中,用烷基磺酸盐可有效浮选,但需联合使用高效抑制剂HF-103,其作用机理是,除本身的亲水性外,对脉石矿物还有明显的去活作用  相似文献   

14.
PAM对煤油乳化及煤泥浮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阴离子聚丙烯酰胺(PAM)对煤油乳化液稳定性及煤泥浮选效果的影响,采用机械搅拌方式,选择不同体积分数的PAM进行煤油乳化实验,并以煤油、煤油+PAM、煤油乳化液、煤油乳化液+PAM为捕收剂进行单元浮选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煤油乳化液制备过程中加入少量PAM水溶液可提高煤油乳化速度,增强乳化液的稳定性;当油水比为1∶1,乳化剂用量为1%时,PAM体积分数为21%的乳化液的稳定性最好;随着PAM体积分数的增加,浮选效果逐步改善,当PAM过量时,浮选效果降低;与纯煤油浮选结果相比,煤油+PAM、煤油乳化液和煤油乳化液+PAM的浮选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后两者的煤油消耗量降低50%。  相似文献   

15.
基于被去除颗粒和浮选剂的特性,对浮选过程进行了拓展,提出了更新、更全面的浮选概念,并着重分析了超重力油浮过程,其中包括油滴和固体颗粒在超重力场(旋流场)中的径向和切向碰撞吸附过程,得出了切向剪切应力与入口雷诺数的关系式,为有效控制调整超重力油浮过程中旋流器剪切应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现行使用的实验室用单室浮选机的结构较为固定,只能调整很少的工作参数,不利于教学中让学生认识浮选机的结构,也不利于通过改变结构参数来研究不同的浮选机结构组合对分选效果的影响。从满足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的需求来探讨对实验室用单室浮选机进行全面的改进。  相似文献   

17.
把浮选用的煤泥分成三个粒度级,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法,确定了在一定工艺条件下的最佳浮选粒度组成。  相似文献   

18.
离心力场具有强化煤泥浮选作用,其浮选速度快、分选下限低、单位容积处理量大等特点,使离心力对煤泥浮选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设计了一套溶气气浮分离系统,并对影响净化效果的工艺参数和结构参数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试验结果证明,溶气气浮分离系统对养鱼水体的微型固体颗粒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并能改变水体的pH值,增加溶氧;气体流量、液体流量、液位高、溶气压力、气浮柱内的释气柱高度对气浮效果都有明显影响。其中最为显著的因子是液位高度。COD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由0.6米时的16.13%、28.15%增加到1.2米时的54.47%、71.48%。通过调控参数因子,浊度去除率可达71.48%,COD的去除率为54.47%。  相似文献   

20.
地理学的实在:一种漂移着的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地理实在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两个特征及其统一的可能性,讨论了地理实在的构成及区域地理系统的空间漂移,提出“自由的”时间空间尺度的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