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飞出太阳系?     
正李雄耀王世杰研究团队成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主要从事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参与我国嫦娥工程和深空探测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飞出太阳系,奔向更遥远的外太空,是自1977年"旅行者1号"出发以来,人类未曾停止过的梦想。那么,太阳系到底有多大?人类如何才能走出太阳系?"1977年9月5日,"旅行者1号"发射升空,在土星及木星"小歇"之后,它静静地滑入太阳系的边缘处。此后,它沿着离开太阳系的轨迹,朝着茫茫的星际空间,一路飞奔而去,  相似文献   

2.
1977年夏末,两艘“旅行者”号飞船从佛罗里达的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去探测太阳系的边缘部分(彩图1)。“旅行者”1号已越过木星(彩图2)和土星(彩图3),现正飞向其他星球。“旅行者”2号也飞过了木星和土星,并于1986年1月24日与天王星相遇,现正飞向海王星,预计于1989年8月24日到达。  相似文献   

3.
美国航天局日前发布消息说,该局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发同的数据显示,它已抵达太阳系边缘,这个探测器有望成为首个脱离太阳系的人造物体。  相似文献   

4.
2013年9月13日凌晨2:00(北京时间),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正式确认旅行者1号(Voyager 1)探测器已于2012年8月25日飞出太阳系,进入星际空间。这是目前离地球最远的人造飞行器,也是第一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是人类太空探索史上的壮举。旅行者号科学团队认为,旅行者1号在2012年8月25日就进入了星际空间。这一结论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证据,首先,2012年8月25日获得的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5.
一对“旅行者”号飞船正飞往太阳系外层。“旅行者”1号完成了飞往木星和土星的使命,现已飞离太阳系。“旅行者”2号飞船,也飞过了木星、土星,将于1986年1月与天王星、1989年8月与海王星相遇。从图右测可见,在一悬臂上,装有摄象机和其他需要定向的仪器。位于中心的重要器件,是直径为12英尺的高增益天线,供飞船与地面控制站间的通讯联络。紧接于下的是一光亮的金盘,上面记录了“地球之音”和地球的图片。“旅行者”号飞船由NASA的喷气推进实验室实施控  相似文献   

6.
概述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使当时处在世界一流科技水平的美国大为震惊。危机感和力争继续保持科技领先地位,促使美国加紧发展航天技术。30年来美国在发展航天技术方面对人类作出了很多贡献:50年代,美国发射卫星的数量居世界第一位:60年代(1969年)美国首先把两名宇航员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1972年发射“先驱者”-10号,经过14年飞行,于1986年越过冥王星的轨道,成为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航天器;1975年发射“海盗”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1978年发射“旅行者”行星际探测器,其中“旅行者”-2号已于今年8月24日在距海王星4827公里处掠过,之后将飞出太阳系去探测恒星(关于“旅行者”号探测行星的一些成果请参阅本刊1987年第1期《“旅行  相似文献   

7.
《奇闻怪事》2013,(9):53
或许过不了多久,太阳系外的物种就会跟人类产生交集,因为"旅行者1号"。36年到太阳系边缘《科学》杂志网站发布报告称,美国1977年发射的太空探测器"旅行者1号"在太阳系边缘发回来了"令人惊异"的信息:人类可能发现了太阳系通往星际空间的"大门"。这篇由美国宇航局等机构科学家撰写的报告称",旅行者1号"目前距离太阳约180亿公里,是地球距离太阳距离的125倍。从其发回的数据判断,这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11月4日出版的新一期Nature Astronomy共发表了5篇有关旅行者2号的论文,证实其已进入星际介质并传回了宝贵的日球层顶(太阳风顶)数据。星际介质,是指宇宙中因太阳风产生的气泡状边界之外的空间。进入星际介质标志着旅行者2号已成为继旅行者1号之后第2个摆脱太阳风影响的飞行器。而日球层顶则是太阳系的最外层结构,即日球层和星际介质的边界。旅行者1号曾于2012年进入星  相似文献   

9.
《华东科技》2013,(10):7-7
1.旅行者1号的孤独旅程 【美】《科学》9月13日 NASA于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已经正式到达了位于太阳190亿千米的位置,是太刚和地球距离的130倍。  相似文献   

10.
 深空探测指人类航天器离开近地轨道、进入太阳系空间和宇宙空间,对地球以外天体(月球及以远天体)或空间环境开展的科学探测。2018年,国际深空探测叠彩纷呈:中国“嫦娥四号”成功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将开展巡视勘察;美国“洞察号”探测器登陆火星;向太阳系空间进发,朝向日心方向,欧洲空间局和日本合作研制的BeipiColombo探测器正飞向水星、美国“帕克号”探测器开启“史诗级”旅行去“触摸太阳”,远离日心方向,“新视野号”成功飞掠柯伊伯带的小行星“天涯海角”、“旅行者2号”突破日球层顶;美国“奥西里斯-REx”和日本“隼鸟2号”顺利抵达各自目标小行星执行采样任务。2018年,月球表面存在水冰、火星发现有机分子、太阳系边际再抵近等发现或突破对于探寻生命起源、太阳系起源和演化,拓展人类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类首次获得太阳系边缘信息2007年8月30日,经过30年的长途跋涉,"旅行者2号"飞船在离地球85AU处对终止激波进行了就地直接观测,这是人类史上首次传回太阳系边缘信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Kavli天体物理与空间研究所J.D.Richardson、  相似文献   

12.
《少儿科技》2013,(5):27
太阳系是我们所在的天体系统。目前,人类对太空进行的载人探测集中在地球周边,无人探测也局限在太阳系内。这一局面可能将有改观!不久前,美国研究人员发表报告称,去年8月25日,"旅行者1号"探测器接收到的宇宙射线发生剧烈变  相似文献   

13.
《创新科技》2012,(8):32
<正>美国航天局日前发布消息说,该局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发回的数据显示,它已抵达太阳系边缘,这个探测器有望成为首个脱离太阳系的人造物体。航天局表示,过去3年中,"旅行者1号"上携带的两个高能望远镜接收到越来越多的宇宙射线,上个月,来自太阳系外的宇宙射线数量急剧增加。此外,探测器感测到的高能粒子数量也出现变化,这些源自太阳的粒子数量有所下降。基于这些数据,项目科学家得出结论:"人类向星际空间派出的首个使者已在太阳系边缘"。  相似文献   

14.
《奇闻怪事》2011,(2):21
星际旅行是人类永恒的梦想。然而,即使距地球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比邻星,距离地球也有4.2光年远———这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距离的20万倍,或者相当于人类乘坐太空船往返月球5000万次的距离。假如乘坐人类迄今为止最快的星际探测器——美国"旅行者1号"探测器以每秒17公里的速度离开太阳系,人类将在7.4万年后才能  相似文献   

15.
1986年12月23日,位于沙漠中的爱德华兹空军基地上空,万里无云,2万余人翘首等待着完成了一次冒险的不加油不着陆环球飞行的“旅行者”号胜利归来。当地时间上午8时许,“旅行者”号顺利降落。机场上顿时欢声雷动。人们象欢迎英雄似的迎接世界记录创造者——两位普通的美国人。几天后,里根总统专程从加州到洛杉矶会见“旅行者”号的正副驾驶员——迪克·鲁坦和珍妮·伊格尔,并授予他们“总统公民奖”。里根说,旅行者号的飞行成功是美  相似文献   

16.
陈壮叔 《科技潮》2000,(5):44-45
1999年11月20日,我国可载人飞船“神舟”号太空飞行和回收成功。在这一背景下,更激起了人们宇宙探索的兴趣。人们在问:我们能凭借现有技术直接飞往近旁外星观察吗?我们有能力进行星际航行吗?首先让我们看一下,“旅行者—1”号飞船,它最后的速度已达8.2万公里/时,共飞行了20余年,迄今尚未飞出太阳系的边界;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比邻星)也有4.3光年(约40万亿公里)之遥,若以这个速度飞到那里需7.4万年。因此,以这样的速度飞行,活着的人是无法实现星际航行的。对一个星际航行者有意  相似文献   

17.
《青年科学》2011,(10):4-8
2011年8月10日凌晨,经过改造的前苏联航母“瓦良格”号离开大连码头正式出海试航。2011年8月14日,“瓦良格”号早上10时许从海试海域回到大连。  相似文献   

18.
北京时间5月22日凌晨,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光压推进的“宇宙一号”飞船发射上空,虽然这次发射由于种种原因未取得成功,但它向人们展示了新型推进技术的光明前景。无独有偶。5月24日,美国宇航局宣布,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号飞船携带着录有55种语言和90分钟音乐集  相似文献   

19.
《科技潮》2005,(2):61-61
1月12日,美国宇航局按计划将“深度撞击”彗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7月4日,“深度撞击”探测器将发射一发探测“炮弹”与“坦普尔1号(TEMPELI)”彗星在距地球1.32亿公里处相撞。此次撞击将首次获取大量彗核碎片,为人类探究太阳系起源提供新的线索,也为地球遭遇小天体撞击时“转守为攻”积累数据。  相似文献   

20.
热点排行     
正(新新闻时段2014-07-01至2014-07-10)1旅行者1号再被证实进入星际空间[核心媒体报道频次:19/30]7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最新获得的数据表明,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确实已经进入寒冷而黑暗的星际空间。NASA称,自进入星际空间以来,旅行者1号记录下3次由太阳日冕物质抛射引起的"太阳风海啸",第1次规模较小;第2次于2013年3月被旅行者1号上的仪器清晰"感知",表明该探测器所处位置的等离子体密度是日光层内的40多倍。2014年3月,旅行者1号第3次记录到"太阳风海啸",等离子体密度与第2次相似,证实其确实在星际空间中航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