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远涉 《科技潮》2007,(6):48-49
美国的两位研究人员发现,在过去的5.5亿年里,平均每隔6200万年地球上就会经历一次物种大灭绝,每次灭绝都造成超过一半的物种消失,经历灭绝危机后的地球需要经过1000万年才能恢复元气。虽然人们对于物种大灭绝提出了解释,包括火山喷发、彗星撞击地球以及海平面的变化等等,但是对于这种周期性的灭绝现象,科学家们没有能够提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3):8-8
近日,国际鸟类联盟发表的《2004年世界鸟类状况》报告指出,全球鸟类有1/8濒临灭绝。而此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官员也表示,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每年至少有6万个物种灭绝。据科学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物种的灭绝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历史上从未有这么多的物种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面临生存危机。那么有哪些因素导致  相似文献   

3.
物种大量灭绝的原因是缺少氧气在二叠纪末期(大约2.25亿年前),海洋和陆地生物大量灭绝,其原因到底是什么一直存在着争论。英国利兹大学的P.b威格纳尔等人认为,海洋生物的死亡以及物质的大量灭绝都是因缺少氧气造成的。(邓大玉摘)物种大量灭绝的原因是缺少氧...  相似文献   

4.
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践检验相结合、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环境容量变化对物种多度影响的模式,以天津七里海湿地为例,研究了集合动物种群的演化特点、物种灭绝的顺序与环境容量变化的关系.从理论上揭示了: 1) 当幂指数小于1,环境对集合种群的作用有利于其发展时,栖息地的破坏导致物种灭绝数目较少;当幂指数大于1时,剩余环境容量变小将导致最强及比它弱的若干物种灭绝,指数越大物种的灭绝数就越多.剩余环境容量越大,弱物种就越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幸免灭绝;环境容量越小,弱物种面临灭绝的可能性就越大. 2) 物种的第三类灭绝机制和物种的协同进化、协同退化规律,反映了真实生态系统的复杂的灭绝情况.  相似文献   

5.
由于人口的剧增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造成了大量的物种灭绝,且灭绝速度在不断加快。据预测,20世纪80年代中期地球上的动植物种中的25%左右可能在2015年或稍后灭绝。而在造成物种灭绝的各种因素中,传统医药利用犀角、虎骨、豹骨、麝香、熊胆和象皮是其中之一。为了避免地球物种  相似文献   

6.
《少儿科技》2013,(11):6-7
一谈到物种灭绝,大家首先想到的大概就是恐龙的灭绝。恐龙称霸地球约1亿6千万年之久,却在6500万年前神秘消失。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有种种猜想,比如小行星撞地球、火山大爆发、地壳造山运动、气候剧变等,目前尚无定论。远古时候发生的事,科学家还在不断地发掘证据以证实他们的猜想。但近代一些动物的灭绝,  相似文献   

7.
张劲硕 《科技潮》2005,(4):46-47
我们在新闻中经常可以见到类似这样的报道:全球平均每天有10余种动物、两种植物灭绝……这也许是比较保守的估计了。也有人说,地球正面临第6次生物大灭绝,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还有甚者称,现在每天都有100多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毋庸讳言,如今野生动物的灭绝速度远远超过了自然灭绝速度,根本原因是人类各种活动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您可曾注意到,很多动物也在不断被人们发现和描述。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新世纪,能够有新的大型物种被发现是极为罕见的。比如一些人类近些年才认识的新物种,我们的近亲——猿猴家族就是很好的例子。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一个开放对流环境下合作反应扩散对流模型的动力学行为.研究发现存在2个临界对流速率将该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分为4种不同的情形:(ⅰ)两个种群都灭绝;(ⅱ)物种u长期存活,物种v灭绝;(ⅲ)物种v长期存活,物种u灭绝;(ⅳ)两个物种都能持续生存.数值模拟发现,对流速率的变化对种群的空间分布模式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前人类活动导致的生境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有着极大威胁. 生境破碎化后出现许多小种群,小种群很容易受到阿利效应的影响而加速灭绝;外来物种在其入侵过程中也存在着阿利效应,阿利效应对生物入侵的影响已引起国际生态学界的关注. 介绍了阿利效应的定义、作用方式及影响因素. 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得出外来物种在入侵初期会因为繁殖困难、密度低或周围环境等原因存在阿利效应;阿利效应影响物种的入侵速度、入侵策略和在入侵地区的生存. 由于阿利效应的影响,濒危物种可能因为种群大小处于临界点以下而趋于灭绝. 针对这些情况总结了阿利效应对入侵物种防治和濒危物种保护中小种群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人类活动,近代物种灭绝速度比自然灭绝快1000倍  相似文献   

11.
数字     
《科技潮》2006,(5):7-7
1/4 最近,科学家通过使用多个生态模型,对包括反映生物栖息地变化、各种生物的迁徙能力以及25个与物种灭绝有关的生物多样性“热点”的研究,最后预言在2050年世界上将有1/4的植物和脊椎动物面临灭绝。  相似文献   

12.
程树德 《海峡科学》2007,(4):F0002-F0002,F0003
古生物学家发现,在地球史上寒武纪以后.曾发生了五次规模极大的物种灭绝,各居于奥陶纪、泥盆纪、二叠纪、三叠纪以及白恶纪的末期;其中最显著的,是二叠纪末期.即古生代末期的大灭绝,约有50%‘科’消失。众所周知,由小行星撞地球所造成的恐龙灭绝,不过是五大之中最小的.只导致百分之十多的科消失。  相似文献   

13.
每连 《青年科学》2011,(7):26-26
尽管面临着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但2010年全球还是新发现了1300种新物种。最近,国际物种勘测协会给这些新物种做了一次竞赛,评选出了“2010最佳七大新物种”。  相似文献   

14.
国际资讯     
正0.002秒你知道吗,皮皮虾的身体虽然不足30克,但是一拳却可以打出数千倍于自身体重的力量,而且皮皮虾出拳速度只有0.002秒。1全球近4万个物种面临灭绝危险日前,第7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在法国马赛举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更新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最新数据显示,目前这份红色名录评估的物种达到138374个,其中38543个物种"面临不同程度的灭绝危险",占比接近28%。此外,长颈鹿在几年前还没有受到威胁,但未来它有可能悄无声息地灭绝。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一类非自治离散双物种竞争系统,得到了一种竞争物种灭绝的充分条件,证明了另外一种物种的全局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陈妍 《青年科学》2011,(2):21-22
科学家们称,现在地球上平均1小时就至少有一个物种灭绝,这个速度是自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时代以来最快的。 目前人类对于生态循环和物种灭绝的探索发现,仿佛还处在古人对宇宙“天圆地方”的认识阶段,视距相当短。另一方面,极寒、地震、沙尘暴等极端灾害和气候频繁出现,令现代人感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对自然界的报复产生了集体恐惧。  相似文献   

17.
解焱 《科学世界》2007,(6):12-24
自然界中的物种生生灭灭,维持着一种平衡。但自从出现了人类这个强势物种后,尤其是在近代,这种平衡被迅速打破:物种的丧失速度比原本灭绝速度快1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万倍,物种的丧失速度由原本每天约1个种加快到如今每小时1个种,状况令人忧虑。为了人类美好的生存环境,让我们行动起来,尽己所能去保护每一个物种,让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尽情欢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物种灭绝:由于森林及其他动植物区遭到破坏,每天有100种动植物濒于灭绝。热带雨林遭到的损失尤为严重。虽然赤道热带雨林只覆盖地表7%,但这里却生栖着地球上50-80%的物种。人类在这里永远失去了大量的遗传物质,它们对于克服疾病、提高谷物质量具有关键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从蜜蜂的消失到人类的灭绝,爱因斯坦估计,前后不过四年并非耸人听闻!由于我们人类的贪欲和自私,如今,地球上每隔3分钟就有一个物种在灭绝,每隔1个小时就有一种动物在灭绝,其消失的速度快得史无前例。这些年,我们以发展高度文明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为借口,驱逐、虐待、猎杀了地球上大部分的动物并让一些植物物种难以为继。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大自然,仅仅是  相似文献   

20.
一类三物种竞争-互助型反应扩散方程解的渐近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般类型的三个物种之间竞争一互助型反应扩散方程解的渐近行为,并且给出了该类型反应扩散系统一种新的单调迭代格式.主要利用上、下解方法和特征值理论,通过对原方程的线性微分算子的谱加以限定,得到了系统的全局吸引子和该系统在某些条件下三物种能够相互共存,而在另一些务件下有物种趋向灭绝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