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盐废水处理是环境保护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其高含盐量和高硬度的特征提高了污水处理工艺难度。国家对污染物提出的“零排放”要求使得热蒸发成为了高盐废水处理的必经之路,随之带来的换热器结垢问题给蒸发浓缩工艺带来了巨大的阻垢难题。因此,针对高盐废水的有效阻垢技术成为了研究热点。介绍了高盐废水工业处理中的结垢机理和影响因素,并对现有的阻垢技术进行总结分析,为研究高盐废水换热器结垢、除垢、阻垢问题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度嗜盐菌的分离鉴定及对高盐制革废水处理的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中度嗜盐菌在高盐有机制革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解决高盐有机制革废水处理这一难题,从某晒盐池盐水中分离获得一株嗜盐菌株YS-1,对该菌株进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全细胞脂肪酸分析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研究表明,YS-1菌株16S rDNA序列与Halomonas sp.(AB167061)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结合上述其它各项测定结果,确定该菌株为盐单胞菌属(Halomonas sp.),属中度嗜盐菌.在SBR反应器中对其进行强化高盐制革废水处理试验,同时结合生物活性碳技术,结果表明,含盐9.3%、CODCr为1 738 mg/L的高盐制革废水,经168 h的处理后CODCr去除率为86%,经216 h处理后CODCr去除率为98%,表明该菌株具有强化高盐制革废水处理的功能.将分离筛选的嗜盐微生物与生物活性碳技术相结合,可构建"嗜盐生物活性碳"技术,来强化高盐制革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盐废水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等处理难题,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一种新型钛基体亚氧化钛电极——Ti4O7电极,对该电极性能进行全面评价,解释电极的失效机理,并将其应用于高盐体系下的有机物电催化降解过程,考察不同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Ti4O7电极具备丰富的孔洞结构、较高的析氧过电位、优异的导电性能和良好的稳定性。高盐体系下,电流密度的提高会促进酸性红G染料降解,但单位能耗会显著增加;含盐量和pH值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甚微,这也得益于亚氧化钛材料电极的稳定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5 mA/cm2、含盐量为1%、初始pH值为8.5时,降解效果最佳,120 min内脱色率为99.91%,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为71.88%。Ti4O7电极在高盐废水的电化学处理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精细化工行业高盐、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治理问题已成为制约精细化工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针对精细化工行业废水具有排放量大,污染物成分复杂,高盐、高毒、可生化性差,治理难度大及成本高,结晶废盐无处置去向等瓶颈问题,综述了精细化工行业高盐、高浓度有机废水无害化处理技术,包括有机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脱盐技术及相关集成技术,预测了精细化工行业高盐、高浓度有机废水无害化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中度嗜盐菌在高盐有机制革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解决高盐有机制革废水处理这一难题,从山东省威海市路道口盐场晒盐池盐水中分离一株嗜盐菌株YS-1,对该菌株进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全细胞脂肪酸分析、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研究表明,YS-1菌株16S rDNA序列与Halomonas sp.(AB167061)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结合上述其它各项结果确定该菌株为盐单胞菌属(Halomonas sp. ),属中度嗜盐菌;在SBR反应器中对其进行强化高盐制革废水处理试验,同时结合生物活性碳技术,结果表明,含盐9.3%、CODCr=1738mg/L的高盐制革废水,经168h 的CODCr去除率为86%,216 h 的CODCr去除率为98%,该菌株具有强化高盐制革废水处理的功能,通过分离筛选嗜盐菌强化高盐制革工业废水处理具有可行性,嗜盐微生物的强化作用与生物活性碳技术相结合构建“嗜盐生物活性碳”技术,在高盐制革废水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株盐单胞菌及其强化高盐制革废水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中度嗜盐菌在高盐有机制革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解决高盐有机制革废水处理这一难题,从山东省威海市路道口盐场晒盐池盐水中分离一株嗜盐菌株YS-1,对该菌株进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全细胞脂肪酸分析、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研究表明,YS-1菌株16S rDNA序列与Hdomonas sp.(AB167061)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结合上述其它各项结果确定该菌株为盐单胞菌属(Halomonas sp.),属中度嗜盐菌;在SBR反应器中对其进行强化高盐制革废水处理试验,同时结合生物活性碳技术,结果表明,含盐9.3%、CODCr=1 738 mg/L的高盐制革废水,经168 h的CODCr去除率为86%,216 h的CODCr去除率为98%,该菌株具有强化高盐制革废水处理的功能,通过分离筛选嗜盐菌强化高盐制革工业废水处理具有可行性,分离筛选的嗜盐微生物与生物活性碳技术相结合构建"嗜盐生物活性碳"技术,在高盐制革废水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图4,参17.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盐废水,从产生途径、危害、研究现状等方面,对高盐废水传统处理技术以及生态处理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并阐述了目前高盐废水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国内外研究中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新的生态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铁屑微电解法处理电解锰生产废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废铁屑为原料对电解锰生产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铁屑用量、反应时间和废水pH值对Cr6+,Mn2+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铁屑用量为15%,废水pH值为4,常温下反应120 min的条件下,Cr6+,Mn2+的去除率在99.7%以上,总铬去除率达99.2%.同时,将实验结果用于工厂废水处理运行,效果良好,Cr6+的去除率为99.45%,Mn2+的去除率为95.53%.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中度嗜盐菌在高盐有机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解决高盐有机工业废水处理这一难题,从山东省威海市路道口盐场晒盐池盐水中分离一株嗜盐菌株YS - 1,通过对该菌株进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全细胞脂肪酸分析、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YS - 1菌株16S rD NA序列与Halomonas sp.(AB167061)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结合上述其他各项结果确定该菌株为盐单胞菌属(Halomonas sp.),属中度嗜盐菌;在SBR反应器中对该菌株进行强化高盐有机废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含盐12%,CODCr=1 494 mg/L的高盐模拟有机废水,经72 h C ODCr去除率为90.0%,120 h 的CODCr去除率为98.1%,该菌株具有强化高盐有机废水处理的功能,通过分离筛选嗜盐菌强化高盐有机工业废水处理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作者采用电化学新方法净化矿山高盐废水,脱盐率高达90%以上。对影响电化学脱盐效果的诸多因素如电流、极板距离、pH值、副反应等进行了详细的试验研究,并得到了合理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1.
根据阳泉市山底河流域煤矿酸性废水的特点配制了低pH值、高Fe2+和Mn2+质量浓度的煤矿酸性废水,利用碳钢渣对其进行处理,研究了碳钢渣对去除率的影响因素,并且着重探讨了去除机理。结果表明:碳钢渣对Fe2+去除率最高可达98.72%,对Mn2+的去除率最高仅为39.79%;处理煤矿酸性废水后碳钢渣表面生成了新物质Fe(OH)3,但没有生成含Mn的新物质,证明碳钢渣对Fe2+的去除以化学反应为主,对Mn2+的去除以吸附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甲基修饰1,4-二氮杂二环辛烷(DABCO)串联双离子离聚物官能度对阴离子交换膜(AEM)电渗析脱盐行为的影响,文中设计并制备了3种不同离子交换容量(IEC)的甲基修饰DABCO串联双离子离聚物AEM(QPPO-x),对所制备的膜的化学结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基础性能、电渗析脱盐性能进行了系统表征。结果表明:QPPO-x的化学结构符合研究设计;QPPO-x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基础性能满足电渗析脱盐工艺的基本要求;该类膜的电渗析脱盐性能随着膜的IEC的增高有提高的趋势;拥有最高IEC的QPPO-0.20膜的脱盐效率达86.79%,盐通量达81.39 mg/(m2·s),脱盐能量损耗为2.35 kW·h/kg,其各项电渗析性能均优于商业膜AMX,在电渗析脱盐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了对大量放射性污水进行有效的杂质浓缩,使凝水净化的处理系统。实际运行证明,此系统技术性能好,工作稳定可靠,是理想的放射性污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4.
王洪一 《科技资讯》2014,(14):49-49
电厂化学废水处理属于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在保持电厂正常运行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化学废水进行必要的处理能够有效减少设备的腐蚀,并且可以避免电力设备结垢,防止汽轮机等由于结盐导致的动力下降等。电厂应该认真对待化学废水净化处理问题,以此保障各种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对电厂化学废水综合利用工程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冷冻浓缩-RO空间站尿处理系统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尿液废水的处理是空间站再生式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的重要环节.提出冷冻浓缩与反渗透相耦合的尿处理工艺,并通过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评价了该工艺的水处理效果、能耗和水回收率,结果表明,三级冷冻浓缩与反渗透相结合,出水水质可保证在pH值为6~8、电导率<15μs/cm、TOC<5 mg/L、氨氮<0.5 mg/L;产生每公斤再生水的能耗<0.1 kW h;最高水回收率可达97.75%.冷冻浓缩-RO工艺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新型空间站尿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6.
从科技部获悉:电镀废水回用技术开发取得创新成果。这项成果在国内首次将纳滤及反渗透技术集成处理电镀镍废水,工艺先进合理,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工业应用上国外未见同类报道,已申请了名为“电镀废水处理零排放的膜分离方法”的发明专利。该成果的成功实施为电镀生产废水治理达到零排放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技术路线,可节约电镀生产用水量以及减轻电镀行业对水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促进电镀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成果开发创新了新型集成膜组器等硬件技术和膜工艺设计、优化、管理运行等方面的技术软件,采用纳滤膜除去废水中的部分——价盐,并对镍离子预浓缩.再通过两级反渗透进一步浓缩镍.使镍离子浓缩100倍,大大降低了后处理的能耗,使该废水处理工艺具备了极佳的经济性。应用该成果已在长沙力元新材料有限公司建立了处理量1000m~3/d 的示范装置,装置  相似文献   

17.
兰田富 《科技资讯》2012,(5):119-119
水电站施工建设中需要的大量砂石料大多是就地取材,开采和加工过程中的废水处理问题一直都是水利工程施工工艺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对当前砂石料加工废水的处理问题进行了概括,并对已经在实际工程中得到运用的废水处理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最后对废水处理中的一些技术环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针对冶金行业产生的高盐废水,采用纳滤-冷冻析硝耦合工艺处理NaCl和Na_2SO_4的混合模拟废水,实现对Na_2SO_4的资源化利用。纳滤实验考察NaCl和Na_2SO_4的质量浓度比、压力、流速和温度对膜分离效果的影响,同时确定纳滤工段的最优方案。冷冻析硝实验考察纳滤浓缩液浓缩倍数、冷冻温度和冷冻时间对产品中芒硝纯度和Na_2SO_4回收率的影响,确定冷冻析硝工段的最优方案,并采用分步冷冻析硝对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NaCl和Na_2SO_4的质量浓度比为5∶40、压力为3.0 MPa、流速为8 L/min和温度为30℃的条件下,经纳滤分离后的纳滤浓缩液中,Na_2SO_4与NaCl的质量浓度比≥18.51,可实现NaCl和Na_2SO_4的有效分离。在浓缩倍数为3.5倍、冷冻温度为0℃和冷冻时间为120 min时,得到的芒硝纯度在98%以上,Na_2SO_4的回收率为64.28%。采用分步冷冻析硝工艺优化后,Na_2SO_4的回收率可以提高6.39%。此工艺研究为该公司产生的高盐废水中Na_2SO_4的资源化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对文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电渗析法净化酸性氨基酸(AA)废水,净化后的水质COD约为20mg/L,处理每吨废水的电耗约为1kW·h/m~3;电渗析法可把废水净化和AA浓缩相结合,在操作电压30V,终点电流0.23A,隔室内流速4cm/s,温度21.2℃的条件下,浓缩水和净化水的浓度比达500,浓缩水中AA的浓度为0.1mol。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反渗透和纳滤膜在铜矿废水处理回用情况,考察并对比了反渗透和纳滤膜的透过液浓度、膜通量、清洗状况以及对废水的浓缩倍数(浓缩液Cu2+浓度)等参数.试验发现,一级反渗透和纳滤的透过液浓度分别为8mg/L和14mg/L,对Cu2+的截留率分别达到96.64%和94.19%,二级纳滤浓缩液Cu2+浓度可达到4000mg/L以上,满足Cu2+回收的要求,二级反渗透膜脱盐处理后的产水Cu2+浓度可低至0.2mg/L以下,满足回用水要求.研究表明,将反渗透和纳滤膜分离技术应用到铜矿废水处理工程中是可行的,具有显著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