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弹体高速侵彻过程中,头部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损,影响其侵彻性能.基于Jones模型,将引起弹体质量损失的切削与磨蚀作用统一考虑为单位面积切向作用力f,通过对侵彻实验数据的归纳分析,讨论了f的参数相关性,拟合得到了f与弹体材料屈服强度、靶体混凝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弹体及靶体骨料硬度的关系.进一步,利用Young公式在其适用范围内的计算结果,对f进行了与弹体尺寸相关的修正,从而得到了两种不同尺寸范围内弹体质量损失的预测公式.  相似文献   

2.
大空间索支承结构近年来在我国大型公用建筑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由于多采用高强度钢索等作为主要承重构件,而钢材在火灾高温下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都会急剧下降.此外,钢索往往无法进行防火保护.基于这样的背景,对几种典型的大空间索支承结构——索桁架、张弦梁和预应力索网等火灾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推导了考虑几何非线性与高温下钢索材料非线性等影响因素下的理论计算公式,对于部分难以解析求解的情况,利用ANSYS有限元计算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火灾升温过程中计算模型位移以及钢索中预应力随温升的变化规律,并给出了大空间索支承结构火灾升温下的具体计算公式与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可以为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材料的弹塑性本构模型通常采用剪切型屈服面,剪切型屈服面包括两种硬化方式,即黏聚力(c)硬化和摩擦角(?)硬化.目前大多数本构模型都采用c硬化模式,无法反映应力诱导各向异性.本文的屈服函数是由混凝土材料非线性统一强度准则发展而来,采用φ硬化模式.基于Sargin提出的单轴压缩应力应变关系,提出一个统一硬化/软化参数,即硬化和软化参数具有相同的表达式.将提出的硬化/软化参数与屈服函数相结合,发展了混凝土材料三维统一硬化/软化弹塑性本构模型.该模型能够统一地描述混凝土的硬化/软化,避免了循环加载中再加载过程中硬化或软化参数的判断,从而增加了计算效率.模型有效地确定了塑性势参数,使得建立的本构模型能够合理地控制混凝土的剪胀.建立了峰值应力对应的等效塑性剪应变与围压的关系,使得建立的模型能够描述混凝土材料的应变软化随围压的变化规律.通过与普通强度和高强混凝土的双轴和真三轴试验结果比较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混凝土材料,并且能够合理地描述混凝土材料的变形和强度特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Hvorslev面的超固结土本构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仰平  侯伟  周安楠 《中国科学(E辑)》2007,37(11):1417-1429
基于Hvorslev面、当前屈服面和参考屈服面之间的相互关系, 提出潜在强度的概念, 并将其与特征状态应力比一起引入到统一硬化参数中来建立超固结土的本构模型. 所提出的模型能够反映超固结土的硬化、软化、临界状态、剪缩和剪胀等应力应变特性以及应力路径对它的影响, 此超固结土模型仅比剑桥模型增加了一个材料参数, 即Hvorslev面的切线斜率. 通过Fujinomori粘土的常规三轴排水试验结果证明了基于Hvorslev面的超固结土模型能够合理地描述超固结土的基本力学特性, 同时还预测了等向压缩条件的应力应变关系和不排水三轴试验条件下的应力路径.  相似文献   

5.
利用分形方法确定聚氨脂泡沫塑料的有效导热系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氨脂泡沫塑料是一种多孔介质, 它的不规则泡孔结构对导热过程有重大的影响. 本文利用局部面积分形维数来描述聚氨脂泡沫塑料的泡孔结构, 计算了沿发泡方向和垂直发泡方向的局部分形维数, 构建了当量元泡. 根据截面分形空隙分数, 提出了一个计算聚氨脂泡沫塑料导热的简化分形导热模型, 导出了多孔泡沫材料分形导热系数的计算公式. 模型的预测值与聚氨脂泡沫塑料样品的实测值吻合.  相似文献   

6.
激光冲击强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表明,高功率密度激光作用于材料表面时,表层材料吸收激光能量产生等离子体,它喷射爆炸时形成强烈冲击波。当材料表面覆以约束介质和吸收涂层时可大大增强冲击波强度,从而有一个强大的冲击动量作用材料表面,当冲击强度超过材料的动态屈服强度时,就在材料上造成一个塑性变形层,塑性层中存在着表面残余应力和高密度位错,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延长了材料的抗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7.
垃圾填埋场沿衬垫界面的地震稳定性及永久位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垃圾填埋场的三楔体极限平衡分析法,考虑水平地震力,得到了垃圾填埋场沿衬垫界面滑动的安全系数和屈服加速度系数的近似解.参数分析表明:填埋场衬垫界面和填埋体的抗剪强度以及垃圾坝高度等直接影响填埋体沿衬垫界面的地震稳定性和屈服加速度系数.结合一维等效线性动力响应分析及Newmark法对垃圾填埋场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沿衬垫界面的永久位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屈服加速度系数ky与最大水平等效地震系数kmax之比、场地特性和输入地震波的幅值及频谱特性等因素对地震永久位移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利用数字梯度敏感方法(DGS)和Eshelby等效夹杂理论研究纤维束与基体裂纹的相互作用机制.首先,利用DGS方法得到了碳纳米管改性纤维束模型、未改性纤维束模型基体裂纹尖端的位移场分布及演化规律,并提取了相应的基体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其次,利用Eshelby等效夹杂理论分析了碳纳米管改性纤维束模型、未改性纤维束模型的基体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机制.最后,比较了碳纳米管改性纤维束夹杂和未改性纤维束夹杂两种模型中基体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理论预测结果与DGS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研究成果为纤维束与基体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及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拱坝长期稳定性分析对高拱坝长期安全至关重要,除了要考虑坝址区岩体的时效变形及损伤外,还应采取合理的整体稳定和局部破坏的判别指标.基于弹-黏弹-黏塑性模型,提出了一种采用时效塑性余能与超屈服力进行高拱坝长期稳定评价的分析方法.黏弹性模型采用Kelvin模型,黏塑性模型采用Duvaut-Lions模型,基于连续损伤力学的有效应力和应变等效假设,编制了可以考虑损伤的三维有限元分析程序,并应用于高拱坝的长期稳定性分析中.根据塑性余能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来评价高拱坝的长期稳定性,根据超出屈服面的超屈服力的发展和分布来评价局部破坏和关键加固部位.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用于高拱坝的长期安全性评估.  相似文献   

10.
假定载荷边为固端约束,非载荷边为弹性可转动约束,提出了轴压下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弹塑性局部屈曲模型.利用全量理论推导得到钢管混凝土柱钢管弹塑性局部屈曲强度计算公式.该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已有的试验结果比较,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符.基于所提出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弹塑性局部屈曲模型,研究了不同长宽比情况下钢管宽厚比对钢管弹塑性局部屈曲应力的影响.最后给出了不同截面长宽比情况下,保证矩形钢管屈服前不发生弹塑性屈曲的钢管宽厚比合理限值及各钢板的合理厚度比,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A省及17个地市约七年间的销售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三个单项预测模型,即Hoher—Winter季节乘积模型、时间序列分解法模型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在得到三个单项模型预测值之后,再运用组合模型方法,对三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优化。实证结果显示,本组合预测方法更进一步的提高了预测精度,同时对卷烟销量预测实际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RNA二级结构预测的模糊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丹丹  邓志东 《中国科学(E辑)》2007,37(10):1285-1303
基于模糊集合理论,提出了RNA二级结构预测的模糊模型.该模型通过状态空间的模糊分割以及模糊目标的引入等,可有效利用模糊动态规划算法给出该模糊模型的最优决策序列,并进而获得待预测RNA最优与次优的二级结构.基于模糊模型的方法具有许多优点,如计算复杂性的降低,最优与多个次优二级结构的一并获得,以及定性先验知识的有效融入等.完整地给出了RNA二级结构的模糊模型及其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具体的实现.将一个具体的BJK模糊模型结构实际应用于tRNA及tmRNA的数据集中,并与基于最小自由能的mfold工具以及基于SCFG的BJK文法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有效性,相应的预测精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天然沉积土大多处于复杂三维应力状态.建立岩土材料三维本构模型的方法(三维化方法)应满足热力学定律这一基本物理规律.本文通过引入与塑性剪应变相应的迁移应力,使基于耗散能增量函数建立的岩土材料本构模型能合理地描述偏平面的三维屈服特性.同时,给出了耗散应力空间应力张量与真实应力张量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使本构模型能在三维耗散应力空间中采用相关联的流动法则计算不同应力方向的塑性应变.其次,在热力学框架下对比分析了常见三维化方法的热力学本质,如直接引入强度准则的方法、g(θ)方法和变换应力方法等.说明了三维耗散应力空间与变换应力空间的等价性,验证了变换应力方法在热力学框架下的合理性,同时指出直接引入强度准则的方法和g(θ)方法的不合理之处.最后,通过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的比较,验证了建立的三维耗散应力空间及其等价的变换应力空间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综合CW-GT法和TODIM法得到新组合预测模型,用于对岩爆倾向性进行预测。从应力、岩性与围岩方面选取了影响岩爆的8个主要评价指标,构建岩爆等级综合指标预测体系,再通过CW-GT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合理组合权重,进而结合TODIM法分别计算得到每个岩爆等级的总体感知优越度,从而预测得到相应岩爆等级。判断结果与AHP-TOPSIS和AHP-FUZZY综合评判模型的结果相吻合,实践表明:该模型适用于岩爆等级的预测,且预测的计算过程简单、清晰,为岩爆等级的预测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非线性统一强度准则将材料的强度特性分解为4个相互独立的因素,由4个材料参数分别描述,在主应力空间内的强度面连续光滑,存在连续的偏导数.本文将非线性统一强度准则作为屈服函数,以塑性剪应变的函数作为硬化/软化参数,硬化/软化函数参考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给出,建立了混凝土材料的非线性统一弹塑性本构模型.通过混凝土材料单轴、双轴和三轴试验结果对本构模型的验证,以及偏心受压构件试验结果对数值模拟结果的验证表明,所建立的非线性统一弹塑性本构模型可较好地描述混凝土材料的三维变形与强度特性,并可反映应变软化特性,将模型用于数值计算时易于获得收敛解,且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X型超轻点阵结构芯体,首先引入均匀化等效理论,进行均匀化等效处理,然后采用等效芯体的有限元计算模型预测X型结构夹层板的静态力学行为,包括其压缩、剪切弹性模量和峰值强度,从理论和数值模拟上进一步证明了X型结构在静态力学性能上较金字塔结构具有性能优势.结合实验结果和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表明,均匀化等效理论预测与三维有限元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误差不到10%.  相似文献   

17.
利用颗粒离散元法分析了中主应力对岩石在真三轴条件下峰值应力、微裂纹数目变化、颗粒摩擦耗散能、破坏方式、微裂纹分布的影响.数值模拟再现了随中主应力增大,岩石材料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细观层面,中主应力增大使得微裂纹在加载平面上投影由均匀变得不均匀.中主应力比b大于0.5,岩样在屈服阶段产生微裂纹显著增多,颗粒摩擦耗能增大非常明显.中主应力一方面抑制了法向沿中主应力方向(或存在该方向分量)的微裂纹的扩展,这将导致岩样强度的增加.另一方面,法向沿小主应力(或存在该方向分量)的微裂纹的扩展得到了促进,这导致岩样强度的减小.这种对不同方向微裂纹扩展的抑制或者促进作用导致岩样宏观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基于Weibull统计理论,建立了能反映岩石强度中主应力效应的概率统计强度模型.采用剪应力来表示计算强度,推导出一个新的能反映中主应力和材料不均匀性综合影响的强度准则.该准则可以视为Mohr-Coulomb准则的修正,当材料绝对均匀时该准则可以退化为Mohr-Coulomb准则.通过和真三轴压缩试验结果、数值模拟结果以及常用强度准则对比发现本文强度准则能很好地反映中主应力对岩石强度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为了增加多元回归模型预测的精度,将主成分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相结合提出了PCA—MRA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实际瓦斯含量预测。结果表明,PCA—MRA模型消除了输入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减少了输入变量值个数,提高了预测精度,便于实际推广和应用,为瓦斯含量预测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利用小波诊断技术对广西钦州1950~2005年水稻产量和播种面积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分析,并利用基于小波的ARIMA模型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56年来,钦州水稻总产量和单位产量波动具有明显的3a、7a和25a特征时间尺度,播种面积7a特征时间尺度主要受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影响。基于小波的ARIMA模型在水稻产量、播种面积预测方面精度很高,预测误差与气象灾害和土地政策变化有关。利用基于小波的水稻产量多时间尺度分析与预测方法,可以辅助水稻产量增减周期的分析以及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对于结合供求关系合理调整种植面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准确、快速地对铁路物流需求量进行预测,针对现有铁路物流需求量预测模型存在的问题,采用梯度提升算法对分类与回归树算法进行集成,提出一种GB-CART集成算法。以1990~2014年的铁路物流需求量为研究对象,选取预测年份前3年的铁路物流需求量作为模型输入,预测年份铁路物流需求量作为模型输出,采用GBCART集成算法进行仿真实验,并与单一CART、SVR、RBF和LR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B-CART模型的预测效果与单一CART模型相比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且预测精度高于SVR、RBF和LR,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