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留学族群视域中的新月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现代中国留学族群和留学文化的全新视域中,分析了新月派作为"后五四时期”美英留学群一个次属文化族群和文化派别的相关性质、取向、品格和历史地位.作者强调指出新月派不仅仅是一个一般的文学派别,而是一个以五四前后美英留学者为主体的留学文化族群和文化派别;美英留学教育和文化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新月派思想、文化、文学的选择,而且赋予新月派乃至整个现代中国文化文学非常明显的多源与多元互动展开的倾向和特征.  相似文献   

2.
金晶 《科技信息》2011,(33):280-280
晚清时期是中国近代使节制度的创建阶段。甲午战前,出使大臣的任用主要是以王大臣保荐的方式进行,其中,洋务派官员的保荐起主导作用。战后,这种任用方式并没有完全废除,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清政府对华侨政策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以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为代表的维新派通过对过去教育的深刻反省,日益重视教育问题和人才问题,使晚清启蒙教育思想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维新派启蒙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由平等的教育原则、科学的思维方式、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回顾晚清维新派启蒙教育思想,对当下中国教育改革的理论建设与实践推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学位制度走的是内源化的发展道路,是在立足于本土的基础上,相互吸收和借鉴西方的学位制度并逐渐发展起来的。在中国相继产生了三次留学热潮,在这三次留学热潮中,留美学生为我国近代学位制度的创建和发展贡献卓著,本文在留美学生的视阈下分析我国近代学位制度的发展嬗变及特点,为我国当代学位制度的发展与变革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在商业贸易危机的冲击下,催生了以“商战”思潮为核心的重商主义的复兴。影响所及,引发了近代中国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和制度变迁,诸如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晚清政府的所实行的重商主义政策以及制度重构等等,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河南》杂志是晚清时期留学于日本的河南籍学生创办的一种综合性期刊,时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在其上相继发表了六篇作品。鲁迅当时发表文章为何选择了《河南》杂志,鲁迅与《河南》杂志有何渊源,已成为研究者所期待廓清的学术课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晚清期间的政治腐败,农民起义及新疆叛乱、沙俄侵略势力的入侵情况晚清治边政策的分析,说明了从乾隆时期形成的协饷制度到晚清枯竭的原因,协饷的枯竭对新疆和西北边境安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近代司法理论是在晚清时期开始构建的.近代司法理论之所以在晚清时期开始出现,源自于内在的动力和外在的压力.晚清时期构建的近代司法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司法主权理论、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理论、司法文明理论以及司法中立理论.该理论对晚清时期的司法改革起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相差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美国与中国相继提出了"十万强计划"与"留学中国计划",二者是两国留学政策的集中反映。二者的区别较大,主要体现在"十万强计划"强调面向第三世界国家输送留学生,并由美国社会组织主办,而"留学中国计划"强调面向世界各国接收留学生,由中国政府主导。两项留学政策不同的原因在于两国不同的留学现状、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目标以及政府角色。  相似文献   

10.
简朝亮是晚清民国时期岭南著名的经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作为教育家,开馆顺德筒岸读书草堂、清远阳山山堂是简朝亮开馆讲学的重要时期,形成简朝亮以注重实践、提倡读书报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思想,对当下中国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