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 近年来,大袋蛾(布袋虫)在我省猖獗成灾。虽经大力防治,但未制止其扩散蔓延。主要原因是:灾害分布范围广、虫口密度大、个体生殖繁育力强,加上树木高纵挺拔,现采取的根部注入内吸剂、叶面喷洒化学农药、手工摘袋除虫等防治措施均不易根除,难免有漏株、漏喷、漏虫现象。因此,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终因防治不彻底而功亏一篑,致使害虫再度成灾,为此,在进行化学防治和人工摘袋的同时,辅以生物防治是十  相似文献   

2.
<正> 我国素有“大豆王国”之称,我省是全国夏大豆主产区,播种面积居全国第二,常年种植面积一千四百万亩,仅次于我省的小麦、玉米。因此,种好大豆对我省乃至全国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但由于病虫危害造成减产,使我省大豆产量低,品质变劣,商品价值降低,达不到出口标准,影响出口和经济效益。当前,大豆生产的主要问题是,生产投入少,病虫防治薄弱。为了改变我省大豆低产面貌,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针对我省主要病虫发生危害情况,加强病虫预测预报,积极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正> 小麦纹枯病是近年来在我省发生普遍、危害较严重的一种主要病害。目前,已对小麦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我们对该病害的发生危害现状,逐年加重原因等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并提出了防治办法。一、小麦纹枯病发生现状小麦纹枯病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在我省仅是局部发生的次要病害,近几年逐年加重,已成小麦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主要病害。1990年全省发生纹枯病1394.59万亩,造成小麦产量损失80360.26吨。洛阳市1990年发生31.5万亩,1991年扩大至95.7万亩,占川灌区小麦面积的87%。据郊区及偃师县调查,小麦苗期即受该病危害,三叶期地下茎可表现典型症状,普遍率达  相似文献   

4.
彭群 《河南科技》1999,(1):16-16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如何把水最大限度地为人类造福,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这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据统计,1950-1989年的40年驻马店地区洪涝成灾面积65775万亩,年均1635万亩,大于300万亩的有9年,最大涝灾的1975年和...  相似文献   

5.
<正> 我省小麦产量自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有一个大幅度增长的时期,年递增率达10.8%。但1984年以后,连续四年平均年递减1.8%。虽然近几年确有不同程度的旱、涝、病虫等自然灾害,但不是根本原因。从我省自然条件分析,光、温、水条件都比较好,基本能满足小麦生长的需要相比之下,自然条件不比河南好的法国,自1985年以来,7000万亩小麦单产一直稳定在350公  相似文献   

6.
<正> 我场地处豫鄂交界的大别山北麓,总面积8.8万亩,其中松林5.2万余亩。这些松林历年来常遭松毛虫的危害,叶常被吃得像火烧的一样,极大的影响了林木的生长。为了消灭虫害,促进林木速生丰产,我场科研组,使用人工巢箱招引益鸟防治松毛虫,初步收到了一些效果。例如,白云招引区十五年来没有发生过一次虫灾,基本实现了招引区松毛虫大发生期不成灾,一般年份没有虫。经实测,招引区二十二年生马尾松,每亩蓄积量为5.86立方米,同样立地条件的对照区,每亩蓄积量仅4.62立方米。由此可见,招引鸟类防护松林害虫,对促进林木速生丰产,起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苹果病虫害发生动态及防治河南省科委扶贫办刘玉华河南省是国家重要的果品生产基地之一。由于生长季节高温多湿,导致病虫种类多;发生规律复杂,成灾频率高,治理难度大,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品种的更替,气候的异常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我省果树病虫害的发生有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正> (一) 烟草是我省的优势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200万亩左右,占全国的1/4,对国民经济收入及群众生活都有较大影响。但近年来,烟草品质下降,表现在燃烧性不良,烟碱含量降低,蛋白质增加等。经调查研究有以下原因: 1.钾肥施用不足,成为限制因子:五十年代以有机肥料加饼肥提供钾素,足以满足烟草的生产需要,近年来,随着烟草生产的发展,钾素明显不足。 2.轮作制中,烟草接茬于粮食作物之  相似文献   

9.
孙天文 《河南科技》1992,(5):4-5,28
<正> 小麦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7200多万亩,总产170亿公斤左右。病虫危害是影响小麦高产、稳产、优质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我省小麦病虫种类多、发生时间长、危害重,能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约30多种,主要有10大病虫害,即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黑穗病类,地下虫、吸浆虫、麦蚜虫、麦蜘蛛、粘虫等;轻发生年发生面积1亿亩次左右,一般发生年1.5亿亩次,可损失产量1-2成,严重发生年2亿多亩次,产量损失4-5成,部分地方甚至造成绝收。综合分析20年来小麦病虫发生情况,清楚地看出,病虫发生程度的轻重,是随着小麦产量的变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重大自然灾害特征和防灾减灾基本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属于华北旱涝地震重灾区、受不稳定东亚季风环流的控制,以旱、涝、病虫害、洪水、地震等为主的自然灾害频率高,危害大,因而成为我国三大自然灾害高发区(四川、河南、河北)之一。历史上我国危害最大的旱、涝灾害均发生在中原地区。据统计:建国以来全省平均每年民政救灾款项高达7675万余元,占全国总数的1/10。平均每年耕地成灾面积高达552.8万亩,成灾人口2318万人,减产粮食48.4亿斤,倒塌房  相似文献   

11.
<正> (一) 我省危害小麦的病虫害主要有条锈病(黄疸)白粉病、黑穗病、病毒病、地下害虫、粘虫、麦蚜、麦蜘蛛等。这些病虫害往往造成小麦的减产,轻者损失一两成,重者达三成以上,甚至绝收,是小麦增产的一大障碍。地下害虫在我省常年发生4000—5000万亩,秋春两季为害麦苗,常常造成缺苗断拢。通过防治,蝼蛄、金针虫已有显著下降,蛴螬有明显上升,据1979年秋季32个县普查,普遍上升一倍多,每亩一般有虫2000—3000头,多的在万头以上。小麦粘虫在七十年代前,多间歇性发生,七十年代后每年发生在1000万亩左右,1977年发生面积达2300万亩,1978—79两年我省南部部分社队小麦因粘虫为害,有不少麦田被吃  相似文献   

12.
<正> 新郑枣区,面积为18万亩。结果枣树约为350万株,历史最高年产量近1400万公斤。1984年下降到130万公斤,1986年由于推广应用了枣树病虫的综合防治技术,对恢复树势,提高总产,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红枣年产量回升到1200万公斤,从而证明,对枣树病虫害,由单打一防治法,转向混合药剂,多虫或病虫兼治的综合防治;并因时因虫制宜,采用人工,物理,化学,生物防治措施,科学地把治虫,防病,追肥,喷激素  相似文献   

13.
<正> 新郑红枣栽培历史悠久,品质极佳,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现有栽培面积12万亩,240万株,一般年产量700—1000万斤。(干枣,下同) 近几年来,新郑红枣产量连年大幅度下降,品质低劣,影响了内销和外贸出口。红枣减产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在集中产区的孟庄、薛店、车站三个乡,二十一个村进行了调查,其结果整理如下。减产情况据县统计局资料表明:1951—1984年全县红枣社会总产量为25210万斤,年平均  相似文献   

14.
<正>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苹果生产基地之一,发展前景可观,然而病虫为害一直是当地苹果生产中的一大障碍。近年来由于苹果品种的更替,气候的异常变化及社会,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我省苹果病虫害的发生有了较大的变化,总的来讲,靶标病虫增多,为害加重,防治难度增大,常规(经验)防治难以奏效。因此在防治策略上应当把依赖化学防治的状况。逐步向生物控制技术方面转变,以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统一。一、八十年代我省苹果病虫害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5.
贾连璋  陈梅英 《河南科技》1992,(2):10-10,19
<正> 玉米是我省仅次于小麦的主要粮食作物,近三年来播种面积稳定在3100万亩左右,总产超过160亿斤。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玉米单产不足300公斤的低产面积占玉米总面积的20%,单产300-400公斤有中产面积占65%,单产超过400公斤的高产面积占15%。虽近几年各级领导重视玉米高产开发,使高产田的面积上升到20%左右,但中、低产区仍是我省玉米增产的主要地区。因此,研究和分析适应我省不同条件的玉米品种,对今后玉米生产将起重要作用。一、品种多。外省杂交种占主导。玉米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国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波及二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危害人口达一亿以上。我省病区涉及104个县、市,病员380余万,病区人口1700余万。其发病原因,百分之九十以上系由于饮水内含氟量过高所引起,因此,采用改良饮水是个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不少省采用打新井,寻找地下低氟水层,或用理化方法除氟等,此类方法虽可达到除氟目的,但由于地质水文条件复杂,所以往往成井率不高,且水层变化规律不易掌握,有些水源开始供水时符合国家饮用标准,但饮用不久即出现了水氟回升现象。吉林省的调查材料:74眼井的监测结果,水氟回升者达  相似文献   

17.
石鸿文  宗万昌 《河南科技》1991,(10):10-10,12
<正> 我省地域辽阔,有各种类型的生态环境,这就有利于麦类病害的发生流行。麦类病害的种类很多,但主要有:小麦条、叶锈病,麦类白粉病和赤霉病,小麦纹枯病、根腐病、叶枯病、颖枯病、散黑穗病、腥黑穗病、黄矮病、丛矮病、土传花叶病、大麦条纹病、云纹病、黄叶病、散黑穗病等20余种病害。近年来,小麦条锈病在我省经常发生流行。比如,1983年信阳地区发病面积达200.5万亩,损失小麦2500万公斤;1991年达300.0万亩,损失小麦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年来,随着耕作栽培制度的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我省棉花害虫的发生危害出现了明显的新特点,突出表现在:发生种类增多、危害程度加重、抗药性发展迅速。掌握其特点,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对控制危害、保证棉花丰产优质具有重要意义。一、棉花害虫发生的特点 1.发生种类增多、危害程度加重过去我省棉花上的害虫主要有棉蚜、棉铃虫和棉红蜘蛛,常年发生面积3000万亩左右,损失棉花1200多万公斤。自1985年以来,棉花害虫常年发生面积达5000万亩,防治后损失仍达200多万公斤。棉红铃虫在豫东、豫北和南阳棉区迅速回升,年发生  相似文献   

19.
<正> 1992年,棉铃虫在我省大面积暴发危害,其发生量之大,危害损失之重均属历史上罕见。据不完全统计,秋作物受害面积达1.8亿亩次。其中棉田各代累计4200万亩次,毁种绝收50多万亩,损失皮棉约2亿公斤,每亩防治投资平均增加80%。棉铃虫暴发危害的原因棉铃虫得以暴发危害是生态环境、天气条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以下5个因素: 1、虫源广、基数大。1991年四代棉铃虫发生1600万亩,百株残虫量8-21头,每平方米越冬蛹0.6-2.4头,夏玉米田残虫量8-18头,均多于常  相似文献   

20.
<正> 我省黄河故道和泛滥区,沙荒面积有一千万亩之多。风沙弥漫,土壤贫瘠,粮食产量很低。然而,却适合栽培枣树,是我省大枣的主要产区。该区现有枣树1000多万株,常年产干枣7000多万斤,畅销全国21个省市(区),为我省传统商品之一。如内黄县后河公社有枣林6万多亩,新郑县孟庄公社有5万亩。两公社年产干枣600—1000万斤。大枣占总收入的60%。千百年来群众在这种特异的自然环境下不仅能正常生活,而且比附近某些粮产区还要富裕。但是,自1980年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