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抗病性的分子机制一直是植物病理学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和实验室正在大量分离和培养与抗病有关的突变体,并且寻找和研究与抗病有关的基因和抗病机制.研究表明,在病原物与植物的相互作用、病原信号的传导和抗病性激发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调节因子和基因,并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植物抗病性的分子研究进展,阐述了植物抗病性分子机制和信号传导.  相似文献   

2.
植物抗病性的遗传基础及其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植物对病原的防御反应,植物-病原互作模式和植物抗病性的遗传基础进行了概述.报告了病原无毒基因和植物抗病基因克隆;植物抗病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植物诱导抗病性的结构抗性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在诱导物的作用下,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阻止病原物的侵入或抑制病原物的扩展。本文主要综述了植物诱导抗病性的各种结构抗性机制。  相似文献   

4.
细胞色素P450表达在植物防御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细胞色素P450是广泛存在植物体中的一种多功能氧化酶,它在植物对病原侵袭的防御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植物P450的多样性,及在寄主-病原物不亲和互作中的特异表达,证明了P450参与植物的抗病反应;同时,分析P450在植物抗病反应的作用途径,说明P450在植物抗病基因工程中存在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植物由于不能移动而发展了复杂而精密的抗病系统.近年来,人们发现作为细胞膜组分的脂肪酸在植物的各种抗病机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脂肪酸及其衍生物不仅参与植物基础免疫和系统免疫,还参与经典抗病基因(R基因)介导的抗病过程.目前,已发现许多与脂肪酸(尤其是16碳和18碳脂肪酸及其衍生物)代谢相关的突变体,对这些突变体抗病性改变的分子机制研究成为植物抗病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脂肪酸及其衍生物在植物防御信号转导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植物抗病遗传育种研究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董汉松 《山东科学》1993,6(2):97-99
在以植物过敏反应(HR)为特征的植物细菌性病害中,识别作用发生在寄主与病菌的非亲和菌株之间,导致细菌被奇主细胞壁结构特异物(ES)所固定,“固定学说”认为这是植物防卫反应的一个关键环节。但植物对非亲和与亲和菌株的反应常有一些中间状态,“逆反理论”认为这表明植物在对病原物发生防卫反应的同时,也造就了有利于病原物开始寄生生活的环境。文章简述了这一理论对植物病理学和病害控制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番茄是广泛种植的果蔬类作物,病害发生是导致番茄产量和品质降低的重要原因,AtIWS1(Arabidopsis thaliana interact with SPT6)基因可以提高拟南芥抗病性。文章通过病原菌接种克隆番茄SlIWS1基因,并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方法在烟草叶片中进行瞬时表达和Western Blot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番茄SlIWS1基因在病原丁香假单胞菌接种时表达水平升高,参与番茄抗病防御应答。利用SlIWS1基因所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在烟草中获得预期大小SlIWS1蛋白表达产物,可用于后续番茄SlIWS1蛋白质相互作用和基因功能分析。  相似文献   

8.
NPR1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克隆到的NPRl基因是植物系统获得性抗性中的一个关键基因,它在植物抗病基因工程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NPRl基因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在此对NPRl基因的结构、作用机理、核定位以及与植物抗病性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它在抗病育种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有关畜禽抗病育种的研究资料,比较系统地概述了畜禽抗病育种的研究情况;并提出了在抗病性选育时,应考虑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三、抗病育种与抗病性遗传日本、朝鲜、美国、意大利、印度、菲律宾等国均开展水稻抗病育种,特别是抗稻瘟育种的研究。其中以日本的工作较有典型性。日本原产的水稻品种多不抗稻瘟病,但有些旱稻品种抗病性较强。在开展抗稻瘟育种初期,将旱稻品种的抗病性引人水稻的品种中,获得一定成效。五十年代育成的一批抗稻瘟品种“黄金锦”、“郁金锦”、“誉锦”、“银河”、“茗叶”等均是旱稻品种“战捷”的杂种后代。  相似文献   

11.
一、目的: 小麦锈病是小麦稳产高产的一大限制因素,克服它的有效办法就是应用抗锈品种。但是由于病原物的变异,新小种层出不劣,又由于目前的育种水平较低,致使大面积抗病品种单一化种植。单一化种植又为新小种的发展开辟了通路,从而导致抗锈品种在短期内丧失抗锈性。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从水平抗病性方面入手,另一方面就要加速育种速度,使之品种合理布局防止单一化植种。要加速育种速度,就必需加速世代,其先决条件就必须  相似文献   

12.
查尔酮合酶基因在植物防御反应中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查尔酮合酶基因(chs)在植物防御反应中与病原物的相互关系,探讨了与查尔酮合酶因诱导表达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及其DNA-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阐明其在植物抗病性防御反应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抗源选择是抗病育种的关键。野生和种间抗源的利用是目前和今后较长时间内烟草抗病育种的重要途径。体细胞杂交和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不仅丰富了烟草抗源的变异来源,而且使这些抗源易于操作和利用。配子体单克隆系变异与加倍单倍体的产生程序,以单倍体作为育种选择单位的技术,不仅选育出了含有新的抗病种质的品种(系),而且改进了抗病育种方法、并改变了抗病育种策略。新的抗病基因变异源的利用,对抗病性和产量、品质性状的同时改良,是今后烟草抗病育种必须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植物病原真菌侵染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植物病原真菌侵染结构的研究近年愈受重视.笔者对植物病原真菌侵染结构的形成及其与寄主的互作关系进行了综述.病原真菌通常会产生侵染垫、附着胞和吸器等侵染结构来完成侵染寄主的过程.附着胞及其相伴形成的黑色素对病原真菌的侵染能力至关重要,其受遗传基因的控制,并受寄主表面结构、温度、pH值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吸器不仅是病原真菌吸收寄主营养的器官,也是寄主和病原真菌进行信息交换的区域.吸器外膜源于寄主质膜,但其结构和功能不同于寄主质膜,病原真菌与寄主的互作直接导致吸器超微结构的变化.研究植物病原真菌的侵染结构及其侵染机理,对植物侵染性病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用生化方法进行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抗病性鉴定,可以快速为抗病育种工作提供更多的抗性亲本。植物生理学研究的重要生化指标〔1,2,3〕——同工酶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并参与其新陈代谢活动。据研究,谷子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谱带能较多显示品种间的遗传差异〔4〕,作...  相似文献   

16.
我国番茄白粉病抗病育种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阐述了国内对番茄白粉病抗病性的研究现状,包括番茄白粉病化学防治方法及抗源鉴定方法,抗病遗传规律及抗病机理等,并对番茄白粉病抗病育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水稻白叶枯病是严重威胁水稻生产的病害之一,该病传播途径广,扩展蔓延快,不同水稻品种对于白叶枯病的抗病程度差异很大,选用抗病品种为甚础的综合防治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为了加速抗病高产品种(包括杂优)的选育过程,促进水稻生产大上快上,温州地区农科所植保、育种组,去年进一步对原来一部分抗性和丰产性好的品种和新引入的品种进行鉴定,同时对杂优原始材料、区域和鉴定试验、杂交组合后代等抗病性鉴定,初步选出一些抗病亲本和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18.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含有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双价植物表达载体pBLGC转入番茄子叶外植体。经过共培养、卡那霉素筛选和分化再生,获得了23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PCR检测和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有7株呈阳性检测反应。通过病原真菌接种试验证明,有3株转基因植株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反应。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番茄抗病性和培育抗病番茄新品种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稻瘟病是世界上各稻区分布最广泛的严重病害之一.随着人们对优质米的重视和对日本品种的大量引进种植,稻瘟病在我省局部地区又有回升趋势,选用和培育抗病品种是综合治理该病的经济有效措施.现将稻瘟病抗性鉴定方法简报如下,旨在为水稻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加速抗病育种进程.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蛋白酶抑制子(proteinase inhibitors,PIs)是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类多肽和蛋白,通过位阻作用抑制蛋白酶的活性,在动物的生长发育及昆虫取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些年的研究表明,PIs在植物抗病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介绍了PIs的类别,综述了植物与病原物互作过程中植物PIs在增强或减弱抗病性与病原微生物在增强致病性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