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索现代化水库管理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军 《广东科技》2009,(16):46-47
我国的水利工作正处在由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转变的阶段,作为水利工作重要内容的水库管理工作,必须跟上这个转变,逐步实现水库管理的现代化.现代水利是面对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做好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科学高效的利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利工作应增加科技含量,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陈琳 《科技信息》2011,(27):346-346
当前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标志着我国水利将由工程水利逐步转化为资源水利,水资源战略问题的提出,把节水放在了水资源战略的首位,开创了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纪元。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新世纪水利发展的重大课题,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东昌府区应该立足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3.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水资源,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十分尖锐.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黄河水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关系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改革与发展的大局,关系战略目标的实现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败.因此,研究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是在对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水资源变化特点以及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目标,并围绕此目标,全面分析探讨了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4.
陈虹 《科技资讯》2008,4(6):158
农村水利的发展是农业发展的前提。农村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农村水利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提出了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世纪,水利部形成了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治水思路。贯彻实施新的治水思路,不仅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更需要有技术、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新技术人才。辽宁水利行业在职职工40273人,  相似文献   

6.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保障。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简要论述了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存在问题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步入新世纪,为实现福建发展新跨越,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努力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为福建经济社会的发展确定了一个极具个性的战略目标.本文通过分析福建的经济条件和地理位置,以当前的发展格局为基础,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提出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以做好吸引和利用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为硬性要求.  相似文献   

8.
水利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当前的水资源危机,越来越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作者分析了水危机的本质是综合管理水平落后。对此,着重分析了水资源综合管理的特点,水资源利用率现状及建议等,旨在缓解水资源的危机。  相似文献   

9.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支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当前,我国能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能源税收制度是国家制定并实施的针对能源开发、生产、消耗等行为的税收制度。开征能源税、完善传统税种对促进节约利用、合理开发能源具有独特的作用。为实现新世纪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我国应深化能源税制改革,适时开征新税种,建立完整的能源税收制度。  相似文献   

10.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战略资源.区域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和结构性缺水将成为制约龙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该文针对龙海市水资源的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坚持可持续利用原则,提出水资源利用、保护和管理的应对措施与建议,以实现"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经济、水文化"的目标,促进龙海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卢曼丽 《科技信息》2011,(23):I0388-I0388,I0391
文章针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和开发利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洪抗灾仍是我国水利建设的重要任务,必须把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放在突出位置。面对西部大开发与南水北调,要按照节水型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统筹考虑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统筹考虑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策;而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又是国家水资源配置"四横三纵"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工程,是中央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换句话说:西线调水既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迫切需要,又是支撑西北乃至华北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实施,不仅能从根本上缓解我国北方地区长期缺水的矛盾,而且对改善生态环境和统筹区域发展,推动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型水库安全管理是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水库科学管理,是面对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和短缺,做好水资源的节约的有效手段,同时,加强小型水库安全管理是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一面,也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就小型水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资阳市地处四川盆地腹部丘陵区的沱涪两江分水岭和川中径流低值区,加之受川西夏旱与川东伏旱的双重影响,水资源匮乏、干旱缺水矛盾十分突出.面对这一"水情",水利如何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基于可持续观,进而探讨资阳水利可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赵忠 《中国西部科技》2004,(10):142-143
四川省资阳市地处四川盆地腹部丘陵区的沱涪两江分水岭和川中径流低值区,加之受川西夏旱与川东伏旱的双重影响,水资源匮乏、干旱缺水矛盾十分突出.面对这一"水情",水利如何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基于可持续观,进而探讨资阳水利可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曾峰 《科技信息》2007,(24):280-280,286
本文对正确认识和处理水利工作中的辨证关系进行了阐述,因此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矛盾,抓住和处理好主要矛盾才能妥善处理当前面临的问题,才能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才能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治水思路。  相似文献   

17.
张朝晖  王秀丽  王勇 《科技信息》2007,(13):229-229,212
水资源紧缺是制约郓城县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瓶颈,加强水资源管理,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社会,以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对于解决郓城县水资源紧缺矛盾、实现郓城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长江流域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54年来长江治理开发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尚不能适应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1世纪,长江治理仍以防洪减灾为重点,全面实施水资源综合利用和优化配置,保护水资源,防止水环境恶化,以保障长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这是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长江治理开发可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和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查清我国江河湖泊基本情况,掌握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现状,摸清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了解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状况,建立国家基础水信息平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水信息支撑和保障,国务院决定于2010年至201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普查的对象为:全国所有江河湖泊、水利工程、水利机构以及重点社会经济取水用户。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控关键技术与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水资源安全保障的主要矛盾为承载过度,水资源承载能力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以北京市、鄂尔多斯市和石羊河流域为典型区,在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中国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控的经验进行总结,并进一步从“强载”和“卸荷”2个层面提出水资源承载能力双向调控的主要措施. 研究表明:中国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控的“强载”措施主要包括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政策;“卸荷”措施主要包括需水管理、节水技术和水价政策. 这些技术与政策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调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对实现水资源安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