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外来词用字(或字母)的读音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中的外来词,有用汉字书写的,也有用字母书写的。从历时角度说,有些用于书写古代外来词的汉字的读音,在今天看来,则是一种毫无理据的特殊读音,是否保留,应该有个取舍的准则;从共时角度说,外来字母词与汉拼字母词并行,同一字母多种读音的现象不可避免,自然也应该设法解决。对于前者,笔者的建议是:换用符合古外来词读音的汉字,从而取消原用汉字的特殊读音。对于后者,笔者的建议是:汉拼字母词按汉语读音读,外来字母词按外语读音读,并促进外来字母词按“汉拼音译、汉字音译和意译”三种方式,逐步融汇于汉语系统。  相似文献   

2.
《字汇》是形义派字典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字典。它与《说文解字》、《玉篇》等字典共同对后世字典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在释字体例方面,《字汇》更有着特殊的贡献。在收字方面实行“正俗兼收”的原则;附录第一次达到全面的程度;字形严格遵循收字原则;注音一依《玉篇》,又有所发展;释义源流并蓄,但更重支流,读音义项比《玉篇》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3.
佳与隹这两个字,模样差不多。你从任何一本汉字字典的部首检字表“亻”部首下,都可以查到“佳”这个字,但是你却查不到“隹”字,因为它不属于“亻”部首,它自成为一个部首。“隹”读音“追”(zhui)。《新华字典》解释这个字的意思是“短尾巴的鸟”,《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古书上指  相似文献   

4.
什么叫“书籍”:《史记·礼书》“礼书第一。”唐人司马贞《索隐》注释说:“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正字通·日部》解释说:“书,几载籍谓之书。”书、书籍,作为文化载籍的总名,是人人都知道的然而要问“书”字、“籍”字的最早字义(即本义)是什么?“书”字、“籍”字的书籍义是怎样演变形成的?这就需要有一些文字学、测站学的专门知识了。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叙》解释说:“著于竹帛谓之书。”许慎又在他的《说文解字·幸部》中解释说:“舍,着也。从章,着声。”“书”字属于“幸”部,幸字正是“笨(笔)”…  相似文献   

5.
汉语常用词“级”、“等(级)”在俄语中都是用名词,至少有近15种名词表示。但它们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现试述如下;1.crereus:与序数词连用,指奖章、勋章、奖金、功勋等的等级,释义为“等”、“等级”.如:测一一BT~一。一等奖金,——_—阳成一。一等奖学金,沙阿HCJ71aBMIZ3一问一、二、三级光荣勋章,scham归d一。一等功,贝m皿M巾m感一。三等奖状,——DpopBd一H一级工程师.2.问们回一:指某结构系统中细分为若干级别的“级”。常用于指国家机关、党的组织、学校、体育锻炼程度及科学术语等方面的固定词组中.释义为“…  相似文献   

6.
契丹小字《郎君行记》的首三字表示“大金国”。其中对于意为“金”的契丹小字,前人曾为它构拟种种读音,但迄今犹无定论。《博州防御使墓志》中出现的另一个契丹字,据其语音可能也表示“大金国”的“金”。通过两种不同写法的“金”的对比,构拟了意为“金”的单体契丹字的读音。  相似文献   

7.
为推进新世纪我国期刊出版事业的发展 ,提高期刊出版质量 ,优化期刊结构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于 2 0 0 1年 4月 2 9日发布了《关于印发建设“中国期刊方阵”工作方案的通知》(新出报刊 [2 0 0 1 ]4 72号 ) .“中国期刊方阵”的基本框架分为 4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为“双效期刊” ,即从全国现有 81 35种期刊中 ,按 1 0 %~1 5 %的比例选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的 1 0 0 0余种期刊 ,入选这一层面的期刊 ,必须是省、部级以上优秀 (最佳 )期刊 ,或者是有希望成为优秀期刊的期刊 ;第二个层面为“双百期刊” ,即每两年一届评比出的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和…  相似文献   

8.
为推进新世纪我国期刊出版事业的发展 ,提高期刊出版质量 ,优化期刊结构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于 2 0 0 1年 4月 2 9日发布了《关于印发建设“中国期刊方阵”工作方案的通知》(新出报刊 [2 0 0 1 ]4 72号 ) .“中国期刊方阵”的基本框架分为 4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为“双效期刊” ,即从全国现有 81 3 5种期刊中 ,按 1 0 %~ 1 5 %的比例选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的 1 0 0 0余种期刊 ,入选这一层面的期刊 ,必须是省、部级以上优秀 (最佳 )期刊 ,或者是有希望成为优秀期刊的期刊 ;第二个层面为“双百期刊” ,即每两年一届评比出的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相似文献   

9.
一、迨及逮《说文》云:“及,逮也。从又从人。”徐铉曰:“及前人也。”“追上并抓获前面的人”大约是“及”的本义,由此引申出“至、到”义。“及”表时间,甲骨文中已有例:1.帝及四月令雨。(殷墟文字乙编3090)然而《诗经》中却未见到“及”表时间的用例。“及”在《诗经》中是表对象的,有两义:一为“与、和”;一为“至、到”。如:2.女,C伤悲,殆及公子同归。(幽风·七月)3.问我诸去古,遂及伯姊。(那风·泉水)“及”字从人,所以表对象的功能与本义的联系较为密切。“及”表时间,在春秋战国时代记录国家、战争的典籍…  相似文献   

10.
《课程标准(正式版)》与《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第一学段“数的运算”内容有不少变化。较之《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标准(正式版)》在课程内容核心概念中新增了“运算能力”一词,预示着“运算能力”成为运算教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注重和强调了学生运算能力的发展。作为应用性广泛的运算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应用意识”依然被《课程标准(正式版)》保留。应用意识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有意识地利用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有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耿军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5):102-103,109
中古“船”“禅”二母字多有混淆,难以分辨。本文把《广韵》中所有“船““禅”二母字加以统计和分析,使我们对这两个声母的字在今天的读音有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论语·宪问篇》“九合诸侯”中“九”字的注解历来众说纷纭,概括古今注家的歧解大致可分为四类:实数说;虚数说;通假说;同源通用说。从文献例证、字形、读音以及古人行文特点诸方面进行分析,虚数说、通假说虽值得肯定但有失偏颇,实数说则明显有失,同源通用说比较合理。“九合”中的“九”和“合”是同义并列关系。  相似文献   

13.
“CheZhe“考     
《汉语大字典》等工具书对“CheZhe”的释义归纳起来不外两大说:(一)甚词;(二)赞语。该词至今仍保留在清水河县方言语中,从该县方言保留“CheZhe”义蕴看,这两种解释都不妥,其义蕴应该是(一)没有约束、任性、放肆、放荡、不像样。(二)受拘束,洒脱、放达、风流、像样。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金瓶梅》研究史约可区分为1900~1923年、1924~1949年、1950~1963年、1964~1978年、1979~1999年五个阶段。本文为其上篇,即1900~1978年《金瓶梅》研究史。1900~1923年是《金瓶梅》古典研究阶段的终结;1924~1949年以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为标志,以发现和影印《金瓶梅词话》为机缘,以吴晗、郑振铎为代表,开创了《金瓶梅》的现代研究阶段;1950~1963年是一个热后冷却的阶段,但日本的《金瓶梅》研究则是高标独帜;1964~1978年在台港、欧美、日本形成三个《金瓶梅》研究中心,而中国的《金瓶梅》研究一度消歇之后,其巨大的潜力即将奔突洋溢,可以想见,一门新的“显学”——“金学”,正在催生。  相似文献   

15.
在经典力学中,“惯性”与“质量”是两个基本的概念.正确地定义和解释这两个概念是很必要的.我认为,在我国出版的许多《物理学》、《理论力学》书籍中,对这两个概念的解释是违背辩证唯物主义的,也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因而是错误的.为了便于讨论问题,下面摘引其中几种有代表性的说法:“(牛顿)第一定律还指出,任何物体都具有一种特性,这特性首先表现在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速度不变这一事实上.我们把这种特性称为惯性.所以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物体的惯性还表现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不容易改变速度这一事实上.……凡是容易改变速度的物体,我们就说它的惯性小,而不容易改变速度的物体,我们就说它的惯性  相似文献   

16.
<正>(“)从氵从(?),共七笔,本是个常用字符,笔者查阅了所能查到的各类字书,未见有关字书视“(?)”为一个有正式资格的字符而编入字、词典里.如《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汉语大字典》等收字最富的大型字书(包括其《补遗》),均未收入.但“(?)”又实实在在存在于现代高频用字“梁、粱”里边,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容庚先生等几位文字学家曾提及 “(?)”.可是从整个辞书收字的实际来鉴,“(?)”之客观存在并未得到正式承认,其读音也就无从查起了.如果常用字符“(?)”及其读音都能确定,这对于汉字编码,电脑打字,排版制作及其他字库的建立都有利.本文试从“(?)” 的字形与读音二方面提出粗浅看法,并以此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7.
叶公之“叶”字读音辨析杨晓宇叶公沈诸梁为海内外叶姓始祖,已成叶氏宗亲之共识.但是,说到叶公之“叶”字的读音,就令许多人茫然了,甚至也包括叶公后裔.在许多有关叶公记载中,每每遇此便得附加一笔:“叶,音摄。”或“叶,旧读摄。”或“叶,读为涉”.要么就是“...  相似文献   

18.
谈谈“通变成文”的美学意义陈志椿《周易》为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审美文化宝库中独具魅力的宝贵文献。其由(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组成。现在学界一般认为前者是一部算卜(卜)的书,大约萌芽于西周初年;后者共10篇,也称《十翼》,是对前者最古的解释、引申...  相似文献   

19.
我们常把不纯粹的英语,因其形式不标准,或说得不正确而称为“洋任承”英语.《辞海鹏“洋任洪”英语解释为:洋任领英语中d吵E沙峋是帝国主义者侵略我国时产生于我国沿海几个通商口岸的一种混合语.词语极少,多半来自英语,语法则基本上依据汉语.解放后,洋径级英语已成为历史名词。K新英汉词典》中pfor词条解释为:(不同语种的人们在商业交往中发展起来的)混杂语言.不纯粹的英语(尤指在旧中国港口等地所用的混杂英语)入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将这一词条解释为:洋径滋英语(不纯粹的英语,原为在中国海港没受过教育的工人与…  相似文献   

20.
“申训”是《释名》的训诂体例之一,是对声训词的进一步补充解说,以阐明声训词的含义,从而更明确地解释被释词的命名之意。申训从表现形式看有三种不同情况:第一种是语句式的,第二种是词训式的,第三种是词训式和语句式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