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氢氧化铝中氧化铝含量测定的几种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锌盐返滴定法、铜盐返滴定法对氢氧化铝中氧化铝含量的测定与国标"氢氧化铝"中氧化铝含量的测定进行了比较试验,分别介绍了锌盐返滴定法、铜盐返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测试步骤及试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做了回收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可以互换。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水热氧化法制备的氢氧化铝对高氯酸盐的吸附性能,开展了氢氧化铝投加量和pH值对高氯酸盐吸附效率的影响试验,以及氢氧化铝的重复利用性能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热氧化制备的氢氧化铝能够快速吸附反应液中的高氯酸根,投加量对高氯酸根吸附影响为正相关。pH=4.5条件下,35 g·L~(-1)的制备氢氧化铝在3 h内的高氯酸根吸附率为73%;在pH=4.5条件下,制备氢氧化铝在对高氯酸根的连续三次重复吸附试验中保持着良好的吸附效率,具有较好的重复利用性。此外,制备氢氧化铝对高氯酸根的吸附性能取决于溶液的pH值,吸附率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在pH=3,制备氢氧化铝投加量50 g·L~(-1)时,高氯酸根吸附率达到93%。氢氧化铝对高氯酸根的主要吸附机制为氢氧化铝正电表面通过静电作用与高氯酸根形成离子对。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矿山酸性废水中和沉淀物——石膏和氢氧化铝的浮选分离方法。试验指出,以十二烷胺醋酸盐为捕收剂、淀粉为抑制剂的阶段中和一浮选法分离松尾矿山废水中的石膏、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的方案,可以获得满意的浮选指标。  相似文献   

4.
种分过程添加剂对氢氧化铝粒度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铝酸钠溶液的种分过程中,添加剂的应用可以提高产品氢氧化铝的粒度、强度·选出了增大氢氧化铝粒度的添加剂H1,I,F,G,提高氢氧化铝强度的添加剂L,I,F,G,H2,H3,H5;研究了氢氧化铝粒度与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氢氧化铝颗粒在45~105μm的个数百分数越大,氢氧化铝颗粒分布越均匀,强度就越好;探讨了添加剂的作用机理,即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亲油基在氢氧化铝粒子表面形成油层,将氢氧化铝细粒子紧密粘结在一起,使氢氧化铝的粒度与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形貌良好的氧化铝晶须的前驱体——氢氧化铝晶须。利用SEM对氢氧化铝晶须的形貌进行分析,研究了氯化铝浓度、氨水浓度、溶液pH值、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材料氢氧化铝晶须形貌的影响,并探讨了氢氧化铝晶须的生长机制。在C[AlCl3]=0.1 mol/L、C[NH3.H2O]=0.3 mol/L、水热溶液pH值为5.2、240℃水热反应22 h的条件下可制备形貌良好、大长径比、且粒径分布范围窄的氢氧化铝晶须。  相似文献   

6.
将马来酸酐与聚乙烯进行反应,红外光谱显示马来酸酐接枝到聚乙烯分子链上,然后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处理氢氧化铝表面,将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处理的氢氧化铝与聚乙烯熔融混合后,考察流变、力学、阻燃性能及微观形态变化。结果显示,采用适量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对氢氧化铝进行表面处理,可以改善体系混炼过程的熔体流动性,增强力学性能,但氧指数无显著变化;SEM测试显示氢氧化铝在聚乙烯基相中达到了更好的分散。  相似文献   

7.
稳定铝酸钠溶液分解产品氢氧化铝的粒度波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中产品氢氧化铝粒度出现的周期性细化问题,在实验室模拟工业条件,主要从添加剂、细种子添加量和碳分晶种对产品氢氧化铝粒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把添加剂的使用和晶种粒度的控制相结合可以减弱周期性波动的振幅,缩短细化时间;通过补充细种子可使用于分解的种子粒度分布比较均衡,能够减弱产品氢氧化铝粒度产生周期性波动的幅度;在种分过程中加入部分碳分晶种可获得粒度比较稳定的氢氧化铝产品.  相似文献   

8.
铝酸钡的合成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利用碳酸钡与氢氧化铝高温煅烧合成铝酸钡的条件,对其合成的最优条件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1200℃,氧化铝与氧化钡的分子比1.2,煅烧时间90min条件下,铝酸钡的合成率可以达到95%。  相似文献   

9.
对氢氧化铝料浆的絮凝剂进行了研究.采用作者新开发的2种絮凝剂V及ZJ可以有效地强化氢氧化铝沉降.研究了絮凝剂的使用浓度、温度、添加方式、搅拌时间及转速的影响.测定了电位和粘度的变化.探讨了絮凝机理及强化原因.  相似文献   

10.
纳米氢氧化铝的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介绍了纳米氢氧化铝的表面改性过程及多种因素的影响。应用表面改性剂进行了氢氧化铝表面改性研究,采用了比表面积测定、红外光谱分析等测试方法对改性效果进行评价,确定了最佳改性条件。检测了改性的氢氧化铝粉体。研究结果表明,氢氧化铝颗粒比表面积增大、吸油值降低、存在化学和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煤矸石酸法提取物硫酸铝的应用及氢氧化铝精细化生产过程,进行了二段种分法制备氢氧化铝微粉的工艺研究.用煤矸石酸法提取的硫酸铝和拜耳法精制的铝酸钠稀释后的溶液反应,生成的浆液经放置老化后即得活性晶种.用活性晶种进行铝酸钠溶液的一段种子分解和二段种子分解,制备氢氧化铝微粉.同时研究了制备过程中种子浆pH、分解温度、种子比值、分解时间、铝酸钠溶液αk及铝酸钠溶液质量浓度对分解率、氢氧化铝微粉颗粒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矸石提取物硫酸铝做晶种引发剂,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可制得白度大于99%、Fe2O3质量分数小于0.006%、SiO2质量分数小于0.05%、吸油值小于0.70 mL/g、粒度在0.5~6 μm的氢氧化铝微粉.  相似文献   

12.
由于铝合金在碱性溶液中腐蚀速度极大,致使抛光时间不能过长;此外,由于碱性溶液抛光后表面的光亮度不大,所以降低铝的腐蚀速度、提高抛光光亮度是碱性化学抛光的关键.作者对铝合金的几种新型碱性化学抛光液及其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由硫脲(或钼酸铵或六次甲基四胺)、硅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构成的复合缓蚀剂能大大提高铝合金抛光质量,同时可抑制碱雾的产生.铝合金碱性抛光液的较佳配方与工艺条件为NaOH300g/L,NaNO  相似文献   

13.
A Cu/Al galvanic couple was establish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he oxidant KMnO4 on the film-forming process of rare earth metal (REM) conversion coating on LY12 aluminum alloy. It is found that the galvanic couple simulative experiment accords with the actual immersion, and it can be substantially used to simulate the behavior of LY12aluminum alloy in the film-forming process. It is show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coating is quickened in CeCl3 solution containing KMnO4 compared with that not containing KMnO4. XPS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coating formed on cathode is composed of oxide or hydroxide of Ce and Mn, so the mechanism of formation of REM conversion coating changes when KMnO4 is added.  相似文献   

14.
纳米铝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纳米铝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纳米铝主要应用于火箭推进剂、火炸药添加剂和太阳能电池板的铝背场。制备纳米铝的方法主要有蒸发冷凝法、线爆炸法、机械化学法、脉冲激光剥蚀法、电弧放电法和溶液化学法等。虽然纳米铝在应用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可是目前的制备方法成本昂贵、产量小,制约着纳米铝应用方面的发展。因此,发展新型的低成本、产量大的纳米铝制备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纳米氢氧化铝稳定泡沫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原位表面活性化可使纳米颗粒变成表面活性颗粒,使其能够吸附在气-液界面上形成颗粒单层,这种颗粒单层类似于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单分子层,有起泡和稳泡的作用.研究了纳米氢氧化铝与表面活性剂SDS及OP-10复配产生的泡沫的性能.结果表明,以水为溶剂时,OP-10基本不能使纳米氢氧化铝颗粒原位表面活性化,不能在起泡和稳泡方面产生协同效应.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能够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纳米氢氧化铝颗粒表面,使颗粒表面覆盖一层烷基链而亲水性减弱,从而能以颗粒单层形式吸附在气-液界面上起到起泡和稳泡的作用.当SDS质量分数大于0.6%后,表面活性剂分子在颗粒表面形成双层或多层吸附,打破了活性颗粒的亲水-亲油平衡,纳米颗粒重新转变为强亲水颗粒,起泡、稳泡能力下降.质量分数0.1%纳米Al(OH)3+SDS体系的泡沫封堵性能明显优于单一SDS体系,文中实验条件下阻力因子可达10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根据国家有关规范、规程,从设计、选材、制作及施工等方面,浅析铝合金门窗的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7.
利用铝板退火加热实验采集到的温度,通过热传导反问题的求解,求得铝板间的等效导热系数,将其等效为铝卷径向导热系数,并推导出铝卷强对流传热系数对温度的数学表达式,从而构建更准确的铝卷退火的温度场模型.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综合考虑铝卷的导热系数和对流换热系数随温度变化的非线性,模拟铝卷退火过程中的瞬态温度场.仿真结果表明:在退火的开始阶段,铝卷外表面与芯部温差较大,最高达173 ℃;在保温阶段,铝卷内部温差逐渐减小,温差只有3 ℃,最后稳定在545 ℃,与实测结果较吻合,证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是可靠的,同时,为铝卷退火工艺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Low-density closed-cell aluminum foam is promising to be used as load-bearing and thermal insulation components. It is necessary to systematically study its thermal expansion performance. In this work, linear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LTEC) of the closed-cell aluminum foam of different density was measured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100–500 °C. X-ray fluorescence was used to analyze 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the cell wall material. Phase transi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with X-ray diffraction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LTEC of the closed-cell aluminum foam was found to be dominated by its cell wall property and independent of its density. Particularly, two anomalies were found and experimentally analyzed. Due to the release of the residual tensile stress, the LTEC declined and even exhibited negative values. After several thermal cycles, the residual stress vanished. With temperature higher than 300 °C,instantaneous LTEC showed hysteresis, which should result from the redistribution of some residual hydrogen in the Ti2Al20 Ca lattice.  相似文献   

19.
阳极氧化铝模板的结构和性能表征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两步阳极氧化法在0.3 mol.L-1草酸中制备了高度有序、具有纳米级孔洞的阳极氧化铝有序阵列模板.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多孔氧化铝模板的蓝发光带是由氧空位缺陷所引起的.对氧化铝模板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它的形成机理可以通过综合参考溶解模型和机械应力模型加以解释,并且电渗在阳极氧化膜的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