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光接枝表面改性聚丙烯膜固定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表面光接枝改性,以二苯甲酮为光引发剂,在聚丙烯膜表面分别接枝一层聚丙烯酸(PAA)、聚丙烯酰胺(PAM)和马来酸酐(MAH),然后分别在上述接枝层表面对牛血清白蛋白(BSA)进行固定。采用称重法、付立叶红外光谱仪、水接触角测试仪、紫外 可见光谱等测试手段对表面改性效果和固定的蛋白量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经MAH、AA和AM接枝改性过的聚丙烯膜表面可以固定BSA。而且固定效果率比较为:MAH>AA>AM。  相似文献   

2.
余聪  李仙粉  陈南辉  万玉华  周作良 《江西科学》2010,28(6):759-762,771
通过聚丙烯表面功能化引入氮、硫元素来络合贵金属离子。首先在PP膜上经紫外光引发实施丙烯酸的接枝聚合反应,得到表面带—COOH基团的改性聚丙烯膜;再通过酰氯化的方法在改性后的聚丙烯膜上接枝硫脲、尿素、乙二胺、乙醇胺。将接枝改性的膜浸泡在贵金属溶液中,取出后清洗、干燥、称量。使用全衰减红外光谱(ATR)和扫描电镜(SEM)进行表征,研究了接枝不同物质的膜表面的变化和吸附贵金属离子的情况。发现接枝乙二胺和硫脲的改性聚丙烯膜能较好的吸附金离子、钯离子。  相似文献   

3.
水性体系中,以二苯甲酮(BP)为引发剂,在商业聚丙烯(PP)微孔滤膜表面紫外光接枝了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考察了紫外光照时间、单体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通过FTIR和对水接触角的测量研究了膜的表面性能.结果表明:光照时间为90 min、单体浓度为0.1 mol.L-1时,接枝率达到最大值;FTIR的结果证明,MBA被成功接枝到了PP膜的表面,对水接触角随着接枝率的增加而减小,接枝改性后膜表面的亲水性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实验结果表明,改性聚丙烯微孔薄膜在抗龋药物的释放中,速率适中,且能达到10 ̄14d的预期效果,平均每天释药总量及人工口腔中的防龋成分F^-的有效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着重用粒径为30μm的石墨填充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并对其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制备出具有优良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聚丙烯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6.
着重用粒径为30μm的石墨填充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并对其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制备出具有优良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聚丙烯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了聚丙烯(PP)的综合性能,本研究通过加入EVA和SBS,分别对聚丙烯(PP)进行了共混改性,并对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冲击强度等)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得出复合材料各组分的最佳配比。EVA和SBS的加入使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明显升高,但拉伸强度有所降低。EVA和SBS的加入量为20%时,共混体系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8.
以聚乙烯(HDPE),三元乙丙橡胶(EPDM)和其它助剂等对聚丙烯(PP)进行共混改性,可在PP的主转变或(T_g)温度变化不大,并满足一定热刚性要求的条件下,提高制件的耐低温性能,试验中,借助偏光显微镜,DS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结构作了考查,并用电子拉力机及动态粘弹仪对其力学特性进行了评定。  相似文献   

9.
聚丙烯中空纤维膜表面亲水改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氧化剂和表面活性剂对聚丙烯中空纤维膜表面进行亲水改性,提高了进行无泡充氧时中空纤维膜的耐压能力。找出了适宜的亲水改性处理剂。试验证明:聚乙烯醇(PVA)是一种廉价、有效的表面亲水改性处理剂。  相似文献   

10.
SiH_4分子的单脉冲激光光声光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测得了在 926.96cm~(-1)~108844.72cm~(-1)波段 SiH_4分子与CO_2激光谱线对应的光声光谱,确定了SiH_4分子的最佳吸收线位置,还用光声谱法测得了声音的传播速度及V-T驰豫时间,验证了在小的光强时光声信号与光强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蒙脱土改性聚丙烯共混体系的可纺性及染色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蒙脱土在聚丙烯中的插层情况;对蒙脱土改性聚丙烯的多组分共混体系的可纺性及染色性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有机蒙脱土复合材料的质量分数组成为78.5%/13.5%/1.5%,加入质量分数为6.5%聚酯离聚物的共混体系具有较好的可纺性,且蒙脱土与聚酯离聚物对聚丙烯纤维的染色性改善具有协同作用,较聚丙烯/聚酯离聚物体系的染色性更好。  相似文献   

12.
粉煤灰/EPDM混炼胶增韧聚丙烯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粉煤灰与三元乙丙橡胶(EPDM)混炼后与聚丙烯树脂熔融共混进行增韧改性。根据共混聚丙烯体系的相态结构、结晶形态、试样断口形态等的变化,探讨了粉煤灰/EPDM混炼胶增韧PP的机理。结果表明加入粉煤灰/EPDM后聚丙烯球晶细化,加入的橡胶相材料容易发生屈服形变以及材料中多相界面导致的不均匀性使其在受力时更容易产生大量的银纹,多种因素共同起到了增韧效果。而且在受力时产生大量银纹,起到了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试验研究了不同掺量聚丙稀纤维混凝土立方体的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性能,并与普通混凝土(0掺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混凝土基体不变情况下,掺入0.5kg.m-3、0.7kg.m-3、0.9kg.m-3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各项强度增大;聚丙烯纤维最合适的掺量为0.9kg.m-3;掺入聚丙烯纤维能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相似文献   

14.
用熔融挤出法制备了不同接枝率的官能团化聚丙烯(FPP),研究了FPP对改性的Al(OH)3/PP复合 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断裂形态的影响、并对FPP在复合材料中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观察到随Al(OH)3 用量增加,PP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明显降低.FPP加入有利于Al(OH)3/PP复合材 料力学性能改善、填料分散和增强填料与基体界面相互作用,尤其在高填料中功效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Modified polypropylene fiber reinforced cement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ir abrasion resistance andsurface morphology.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e addingof fiber could noticeably improve the abrasion resistanceof composite. The bonding and friction of fibers/cementwere the main contribution to abrasion resistance im-provement, which resulted from the surface morphologyobservation.  相似文献   

16.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改性聚丙烯表面性能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大分子表面改性剂无规聚丙烯-甲基丙烯酸接枝共聚物(APP-g-MAA)和聚丙烯蜡-甲基丙烯酸接枝共聚物(PPw-g-MAA)与聚丙烯(PP)进行共混,能极大地提高聚丙烯的表面润湿性能.高表面能接触表面、极性介质和加热处理有利于改性剂扩散富集到PP表面,使PP表面的极性基团朝基体取向从而降低PP共混物表面接触角;而低表面能接触面、非极性介质和延长放置时间使改性剂部分的极性向内朝本体PP取向,从而降低PP共混物表面润湿性能.  相似文献   

17.
用破碎、酶解、盐析三步法提纯大鼠肝组织Ⅰ型胶原蛋白,并用ECL-Western blot测定正常及纤维化肝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的含量,来建立一种有效、简便的大鼠肝组织Ⅰ型胶原蛋白的提取、纯化及鉴定的方法,研究抗纤维化药物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该法提取Ⅰ型胶原蛋白的时间周期短,得率高,纯度达到PAGE纯的水平,并且检测灵敏度高.大鼠轻度肝纤维化时,即可发现Ⅰ型胶原蛋白含量明显增多,且可被抗纤维化药物逆转.结果表明该法具有简便、灵敏和无放射性污染等优点,为研究肝纤维化机制及筛选抗纤维化药物提供了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共混改性的方法,研制出酸性可染丙纶,探讨了BCPA含量、染料种类、温度、pH值对丙纶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BCPA含量为8%,选用弱酸性染料,适当控制染色温度和染浴pH值就可获得良好的可染性.  相似文献   

19.
AA改性纳米CaCO3/聚丙烯的结晶与熔融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丙烯酸(AA)改性纳米CaCO3,PP复合材料,通过DSC研究改性纳米CaCO3,PP中PP的结晶与熔融行为。结果表明纳米CaCO3对PP有异相成核作用,加入纳米CaCO3可使PP结晶温度提高,对熔融峰温影响不大,但能诱导β-PP晶的形成,熔融曲线上出现双峰。随从用量增加,PP的结晶温度和β-PP熔融峰的强度都提高。DCP存在下,能进一步提高了AA改性纳米CaCO3/PP的结晶温度。  相似文献   

20.
胶原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综述了胶原蛋白在烧伤,创伤,美容,矫形,创面止血等方面的临床应用及与其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