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科技潮》1998,(3)
听说"米开朗基罗"来了,电脑圈内的人会大惊失色,因为"米开朗基罗"是一种电脑病毒的名字,它总是在每年3月6日"大驾光临",让许多电脑瘫痪成为一堆"高级废物"。听说"米开郎基罗"来了,文艺圈内的人会莫名其妙,因为"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一位大名鼎鼎的艺术大师的名字,他在艺术上创立的丰功伟绩,使他在世时名声大振,更使他在去世后留芳千古。怪哉!米氏已在地下长眠久矣,现在怎么会死而复生的呢?原来,1991年4月在荷兰首次发现了一种极其可怕的电脑病毒,它会严重破坏电脑的存储系统,使人们存储在电脑里的各种数据、文字、图形和图像等资料毁于一旦,从而成为目前世界上危害性最大的电脑病毒之一。令人气愤的是,这种电脑病  相似文献   

2.
对世界范围内的计算机用户来说。1992年3月可谓提心吊胆的一个月。3月6日,代号“米开朗琪罗”的计算机病毒横扫五大洲。由于防范及时,全球仅有上万台计算机遭破坏。时隔一周,一种以13日同时是星期五为触发条件的“黑色星期五”病毒(又称“耶路撒冷”)又大规模爆发,造成的损失更甚于“米氏”病毒。一时间,计算机病毒问题成了新闻媒介和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所谓“计算机病毒”,实际上是指那些有意或无意编制出来的程序,在输入计算机后,在每个系统中大量复制相同的程序,以致搅乱、改变甚至摧毁计算机中的软件,使用户多年来辛辛苦苦得到的数据资料毁于一旦。上述现象恰恰和医学上所称的“病毒”十分相似。当病毒侵入生物细胞后,就在细胞  相似文献   

3.
一种叫做“我爱你”(I Love You)的电脑病毒于5月4日开始在全球迅速传播,短短的一两天内就侵袭了100多万台计算机,造成了上百亿美元的损失。 这类病毒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1999年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每天都会增加1000多种计算机病毒。其中,尤其以  相似文献   

4.
从字面上看,“病毒”让人生畏,其实“电脑病毒”只是对危害电脑的一类程序的形象比喻,与人体上的生理疾病毫无关系,但对电脑的影响至深,使电脑不能工作,并出现一些反常行为。94年一用户的电脑感染一种命叫DABI的病毒1小时后,病毒控制电脑有板有眼的演奏起《东方红》,而另一台电脑则演奏起中国名曲《浏阳河》,让人啼笑皆非;它们一曲奏遍,便从头重来,循环演唱使电脑无法工作。据某高校反映,该校的三个系的电脑网,因感染该病毒一个月内相继崩溃,网上信息全部丢失。此病毒在94年广为传播,涉及的地区有福建、广西、湖北、湖南、内蒙、山东、陕西等地区。  相似文献   

5.
米开朗琪罗在每年的3月6日(米开朗琪罗的生日)发作。将中毒的硬盘格式化,随后又载入其它文件,感染操作的软盘,常常造成电脑严重死机。黑色星期五第逢13日是星期五就感染扩展名为“.com”的文件。但它不会感染大于64K的文件。  相似文献   

6.
1989年10月13日,星期五,荷兰全国10万台计算机突然失灵,同一天,欧洲、亚洲数以百万计的计算机也同时瘫痪,造成数以十亿美元计的经济损失,这是一种名为“黑色星期五”的计算机病毒作怪的结果,这种病毒因为是13号同时又是星期五这一天而得名。 计算机病毒已有较长历史,早在本世纪40年代,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就提出本世纪机械的自动复制理论,后来,美国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开发了一种游戏程序“CORE WAR”(核心战争),该程序可以控制并攻击其他程序,后因影响实验室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被终  相似文献   

7.
若干年前,我所尊敬的以"报告文学之父"著称中国文坛的诗人、作家徐迟在医院跳楼自杀身亡。那一天是1996年1月13日,星期五,曾经是计算机世界谈虎色变的"黑色星期五"。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的迅猛发展,电脑正在进入千家万户,给工作、生活带来极大方便。当人们正在为此高兴时,又传说电脑病毒好生厉害,相当多的人对电脑病毒不了解,深怕给自己带来什么危害。那么,什么是电脑病毒呢?  相似文献   

9.
说起病毒不管是医科的人或是非医科的人都会知道。因为不仅是SARS造成了全世界的人都关注的疾病,另外一方面电脑也有病毒啊。“电脑病毒”的词儿是从我们医学病毒开始的;在19世纪就发  相似文献   

10.
在计算机广泛使用的今天,电脑病毒已成为一项极为巨大的危害。所谓电脑病毒是人为编制的一些程序,当计算机在运行中满足其触发条件时,程序被启动,对硬盘中文件,或引导区进行非法操作,从而破坏文件,给用户造成巨大损失。按其传染方式来分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磁盘引导区传染的病毒。这种病毒全部或部分取代正常的引导记录,而将正常的引导记录转  相似文献   

11.
郝学 《科技潮》1998,(4):154-155
如同没有哪一个人敢夸永远不得病,也没有哪一台电脑可以做到永远不染毒,所不同的只是在什么时候得什么病和哪一天会染什么毒罢了。人得病可能会因为体质强而自愈,无需医治。电脑染上病毒却不可能期望其会自我消亡,换言之,病毒不杀不死。因此,除了极少数能够自己动手编程杀除病毒的程序员以外,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甚至包括绝大多数程序员在内),只能选择一套杀病毒软件来防范电脑病毒入侵自己的计算机系统,保障电脑运行和数据安全。然而杀毒软件林林总总不下七八种,广告铺天盖地各显神通,倒让很多普通电脑用户云里雾里不辨东西南北,搞不清谁优谁劣该选哪一个。这里给您几个原则,供您在选择杀毒软件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电脑应用无处不在,随着电脑病毒的泛滥,如何应对病毒的侵扰成为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一件越来越重要的事情.拥有一套好的杀毒软件,无疑会大大减少麻烦,什么木马、恶意软件都通通"一刀斩".一般电脑用户日常使用的杀毒软件有金山毒霸、360安全卫士或瑞星,实践证明都很管用,一般的病毒都可以查杀掉.但是在查杀病毒时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病毒可以屏蔽杀毒软件的运行,杀毒软件无法打开,并且无法升级,在安全模式下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3.
您知道吗?电脑病毒这个为大家所熟知的概念竟然是来自于一场游戏。 美国著名的贝尔实验室有三个年轻人在工作之余,很无聊时玩起一种游戏,即彼此撰写出能够“吃掉”别人程序的程序来互相作战。这个被叫作“磁芯大战”的游戏,将电脑程序间“感染性”的概念体现出来。此后,人们对电脑中具备感染性或破坏性的程序,就想到用“病毒”这个词来称呼它。 然而第一个真正的电脑病毒程序是由一对巴基斯坦兄弟1987年编写的,是C-BRAIN病毒。他们是由于当地盗版软件风气盛行,所以才编写出病毒程序以防有人盗拷他们的软件。 电脑病毒的种类有很多种,…  相似文献   

14.
1987年,一对巴基斯坦兄弟出于反盗拷软件(类似现在的反盗版)的目的,无心制造了第一个电脑病毒C-BRAIN,随后各种变形病毒不断出现并迅速蔓延。但这也让计算机变得“温情”,  相似文献   

15.
当人们领略家用电脑奇妙功能的同时,往往也受到一些困扰,这就是电脑病毒。一旦你的电脑染上病毒,其后果轻则干扰你的工作,重则使你一番苦心积累的数据和程序倾刻间全部毁灭。电脑病毒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电脑病毒就是一种程序,是能实现自身复制并且借助一定的载体存在的具有潜伏性、传染性和破坏性的程序。它能通过磁盘、网络等途径传播扩散,能“传染”其它程序。因此,人们借医学上“病毒”这一名词,把这种程序称之为电脑病毒。  相似文献   

16.
谍影在线     
日本航空公司通行密码遭泄露日本航空公司发言人近日透露, 一种电脑病毒侵入该公司一名副驾驶员的个人电脑,把电脑内存储的机场禁区通行密码散布到互联网上。无独有偶,一名29岁的波音767副驾驶员在个人电脑中安装了感染病毒的文件  相似文献   

17.
《创新科技》2010,(6):33-33
<正>英国里丁大学5月26日发布公报说,该校一名研究人员在自己手上植入一枚无线射频芯片,并出于实验目的故意让芯片感染电脑病毒,他本人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感染"电脑病毒的人。马克·贾森是里丁大学电子工程方面的专家,他2009年曾在自己左  相似文献   

18.
电脑“病毒”:并不是生物学上的病毒会导致人生病,而是由人所编写的,存在于电脑中的一种短小的特殊的程序,这种程序平时处于“安静”状态,并不马上发作,在一定情况下,它就会发作,对电脑系统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上半年,以BOT遥控程序为主体的蠕虫数量急剧增长 与过去的电脑病毒类型不同,BOT是一种只要接到外部命令,就会一齐开始攻击特定电脑的新型恶意病毒程序。其攻击的内容很广泛,往往是以窃取个人隐私信息为目标。本文介绍了已构成电脑网络新威胁的BOT病毒现状。  相似文献   

20.
纽约IBM公司的沃森研究中心,有一个密不透风、完全被隔离开来的实验室。从外表看它没有什么特别,桌子上摆满了电脑,半打开的抽屉里堆满了数以百计的磁盘。可是,只要你随便打开任何一张磁盘,你会发现里面都是电脑用户闻之丧胆的电脑病毒。这里几乎是电脑病毒的大本营,“窝藏”了1.2万种叫得出名堂的电脑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